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教案教学系:医学系教研室:微免病理教研室授课教师:使用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病理学》第九版本科教学课题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授课时间课时2授课专业班级授课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授课教具挂图教学目标1.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栓塞的概念及其类型;梗死的类型。2.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各型血栓的形态;梗死的原因。3.了解血栓形成的结局及对机体影响。教学重点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梗死的类型。教学难点白色、混合、红色血栓特点。课程思政对血栓做到谨慎的理解,认真的教学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Ⅰ组织教学1-2分钟Ⅱ检查复习通过提问掌握静脉性充血3-5分钟Ⅲ讲授新课75-80分钟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血栓是在血液流动状态下形成的,与血凝块不同。生理状态下,血液能在心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依赖于凝血与抗凝两个系统作用的平衡。凝血促发血栓。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正常心血管内皮抗凝机制:⑴完整的内皮细胞:内皮下胶原暴露是血栓形成的始发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完整时将胶原与凝血因子、血小板隔开;⑵合成前列腺素(PGI2),抗血小板聚集;⑶细胞表面合成肝素样物质强烈抗凝;⑷合成ADP酶、NO抗凝。当内膜受损:如: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内膜下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2.血流状态改变正常血流为层流:红、白细胞位于中轴,血小板位于外围,血浆位于周边。此时血小板与血管内膜隔开。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小板进入边流,凝血因子容易在局部堆积和活化启动凝血过程,血栓涡流产生离心力和血流缓慢损伤内皮细胞下肢静脉血流比上肢慢故临床下肢血栓多见.静脉血栓多见于久病或术后卧床或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形成血栓;心脏与动脉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血流缓慢与涡流,如:二尖瓣狭窄时左房高度扩张及动脉瘤内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增多、血粘度增高等。3.血液凝固性增高:①遗传高凝状态②获得性高凝状态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血栓的形态任何部位血栓的形成均始于内膜表面的血小板粘附与聚集。1.白色血栓: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主要见于心瓣膜和动脉内膜。如:急性风湿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受损处。主要成分:血小板肉眼观:灰白色、波浪状、质实,与瓣膜和血管壁紧连。镜下观:珊瑚状小梁由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边缘粘附着一些嗜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少量纤维蛋白网,网眼中含一些细胞。2.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肉眼观: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着,有时可辨认出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镜下观:血小板构成珊瑚状小梁,小梁间纤维蛋白及大量红细胞。混合血栓构成静脉血栓体部。单一混合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房内与动脉瘤内。3.红色血栓:主要发生于静脉管腔阻塞血流停止、凝固静脉血栓尾部。肉眼观:红色,新鲜时较湿润,并有一定弹性,与血凝块无异,随后水分被吸收,失去弹性,干燥易碎血栓栓塞。4.透明血栓:见于DIC,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又称微血栓。三、血栓的结局1.溶解吸收2.软化与脱落3.机化与再通4.钙化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裂口和阻止出血,如:溃疡等;不利:1.阻塞血管2.栓塞3.心瓣膜病4.出血与休克: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栓塞1.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于血管腔的现象
2.栓子的种类:血栓(最常见)、脂肪、羊水、寄生虫或虫卵、细菌团、肿瘤细胞。3.栓子的运行途经:随血流方向运行
①来自体静脉及右心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内
②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心、脑、肾、脾等器官小动脉内③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4.栓塞举例:
⑴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部静脉(90%),肺出血性梗死,呼吸困难、紫绀、猝死;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左心腔的附壁血栓、心瓣膜上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处的血栓⑵羊水栓塞:羊膜破裂、胎头阻塞产道、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羊水被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进入肺内血管引起;在母体的肺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可检出胎儿脱落的角化上皮、胎毛、胎粪等;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休克,常导致死亡。⑶脂肪栓塞⑷气体栓塞:空气栓塞氮气栓塞⑸其他栓塞梗死梗死:是指因动脉阻塞而侧支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一、梗死的原因:1.血栓形成:梗死最常见的病因。2.动脉栓塞:肾、脾、肺的梗死中动脉栓塞引起的最多。3.血管受压闭塞:多见于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粘连等起)。4.动脉痉挛:常在已有动脉狭窄病变的前提下继发动脉痉挛组。二、梗死的病理变化与类型梗死除有坏死的基本表现外,其表现还与发生的部位、该部位的血管分布、梗死区含血量的多少有关。
1.梗死的病理变化形态特点:肺、肾、脾血管呈椎形分布,故其梗死灶也呈椎形尖端朝向该器官门部的血管阻塞处。心脏:冠脉分布不规则,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地图样外观;肠:肠系膜动脉呈辐射状供血,故肠梗死灶呈节段性;性质:心、肾、脾、肝凝固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肺、肠、下肢凝固性坏死(继发感染则为坏疽)。2.梗死的类型(根据含血量的多少分)⑴贫血性梗死:发生于动脉阻塞。常见于肾、脾等结构比较致密而侧支血管细小的器官。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支血管进入坏死区的血液很少,故称贫血性梗死,呈灰白色、白色梗死。梗死灶周围组织有一明显的充血出血带。镜下与凝固性坏死相同。⑵出血性梗死:主要见于肺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区出血明显。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1.影响大小取决于梗死部位与梗死灶的大小肾、脾影响不大(腰痛、血尿/左季肋区痛);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影响较大);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脑功能障碍,死亡;下肢梗死继发感染坏疽毒血症,败血症等。2.结局:⑴病灶周围扩张充血、白细胞渗出,1—2天肉芽组织出现纤维斑痕组织。⑵纤维包裹:脑梗死灶纤维包裹液化区。⑶钙化。⑷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风险防控体系评估与优化研究
- 华为项目范围管理办法
- 村级经济规划管理办法
- 江苏物业安全管理办法
- 新工科实践育人数字资源体系构建
- 国际跨学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 景区店铺运营管理办法
- 江西政务服务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泛指
- 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小规模税务视频教学课件
- 业务外包费用管理制度
- 月子中心各部管理制度
- 痛风的康复护理课件
- 公司自供自产品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多西他赛注射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五育并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 介入室耗材管理课件
- 三级直播销售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炎症后色素沉着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T/SHPTA 093-2024漆面保护用聚氨酯薄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