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一一《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诜白《煮子•告子卜》(《孟子锋洋》。题目是编者加的。
考点"文学常识'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
木G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
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考点,课后注释
—,---------------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Q0)[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11)[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⑫[蹴]踩踏。
(均[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⑷[万钟]优厚的俸禄。
(15)[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吩[辩]同“辨”,辨别。
⑰[何加]有什么益处。
⑱[奉]侍奉。
⑲[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⑳[得]同“德”,感恩、感激。
㉑[与]同"欤(yu)”,语气词。
勖[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⑶[乡]同“向”,先前、从前。
西[已]停止。
②)[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考点*筮点译句5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
玄莪就)舍弃鱼而选金熊掌了o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
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
的事。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用来保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⑹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什
么手段不用呢?
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答案】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
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
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⑩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答案】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Q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
⑫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用踩踏过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⑬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可是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这样)优
厚的奉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M)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⑮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⑹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⑰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J'。
(1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o根据课文理解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答案】类比:
论点|1----1M今
舍生而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
于死者一一故患
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
于死者一一何不
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
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
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
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
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
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干我何加焉【答案】虚词,比;虚词,对。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答案】实词,做;虚词,为了。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答案】可以举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秋瑾、李大钊等人的事例来谈;理解“舍生取义”的
现代意义,既要思考这一精神的永恒价值,也要注意当代社会生活情境、伦理取向的变化带来的
新问题。总之,无论是在孟子的时代,还是在今天,“舍生取义”都是有条件的,受具体的社会
情境制约。
五.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回答)
本文提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的观点,
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而“”则是应该停止的行为。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本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一、国话K而力■去丑_q成下列小题。
2023t中明脚i(甲)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②,羽策马刺良
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
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
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
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③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
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注】①曹公:即曹操。文中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白马:地名。③封:封存。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彼各为其主
C.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及羽杀颜良年曾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答案】I)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A.介词,比/介词,在;B.动词,做/介词,为了;C.副词,才/动词,是D.动词,等,等
到/动词,等,等到;故选D。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答案】(1)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2)曹操活捉
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非独:不只,
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止匕,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丧:丧失。耳:
罢了。(2)重点词语:禽:同“擒”,提拿。以: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拜:授予官职。
偏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
3.由(甲)(乙)两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做人,要舍生取义;根据乙文“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
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和“曹公义之”可知,关羽明智曹操
对他不薄,仍然追随刘备,体现了他的“义”举;据此,可提炼为“舍生取义”或“重义轻利”。
4.运用日常生活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甲)文中孟子认为“义”
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学
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答案】示例: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同样,虽然有至
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只要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使之变得浅显易懂即
可。示例: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吃苦受累,历
经磨砺,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
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
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
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
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
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
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
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
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
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
将军颜良进攻白马,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
“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
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
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
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曹操左右的人想
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J'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
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6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
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
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
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
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
里指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⑵汝愚之甚,蔽之甚蔽:
【答案】(1)辟:同“避”,躲避。(2)蒙蔽。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根
据语境仔细辨析。注意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在课出内出现时的解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⑵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答案】(1)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
(2)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示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解释】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乙】文参考译文:
永州的人们都善于游水。有一天,江河发大水,有五六个人乘坐一只小船,横渡湘水。到了
江心,小船漏了,人们都下水泅渡。其中有一个J,-尽Js游却游不出多远。他的伙伴们说:’你长
于游泳,在我们这些人中游得最好,今天为什幺落后了呢?回答说:‘我腰缠一千个铜钱,太重,
所以落在后面。‘同伴说:’为什么不把这扔J'呢?那人不做声,摇J'摇头。不一会几,那人越发游
不动了。那些已经渡过河的人在岸上大喊大叫地说:‘你太愚蠢了,太糊涂了!眼看就要淹死了,
还要那钱干什么呢?‘那人又摇了摇头,就这样淹死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
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D.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ABC.正确;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B.
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于生者(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获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
先前、从前;B.正确;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于:比;
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故选:Bo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
其
弟
子
万
章
、
公
孙
丑
等
人
共
同
编
著
的
O
B
选
文
开
头
从
人
们
常
见
的
欲
望
谈
起
用
当
时
难
得
的
食
物
(
鱼
与
熊
掌
)
设
喻
和
类
比
举
例
浅
近
说
理
深
刻
O
C
选
文
②
段
中
a
行
道
之
人
,,
a
乞
人
,,
不
愿
受
侮
辱
去
得
到
那
点
饮
食
来
活
命
这
是
从
反
面
举
例
诠
释
舍
生
取
义
,,
的
观
点
D
选
文
②
段
中
分
析
T
a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
的
个
原
因
其
中
U
宫
室
之
美
指
国
家
方
面
妻
妾
之
奉
,,
指
自
家
方
面
答
案
]
B
解
析
本
题
考
查
文
学
常
识
及
内
容
的
理
解
O
A
有
误
孟
子
是
战
国
时
期
思
想
家
B
正
确
C
有
误
这
是
从
正
面
举
例
诠
释
T
舍
生
取
义
的
观
点
D
有
误
都
是
指
自
家
方
面
O
故
选
B
O
4
将
下
列
文
言
语
句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O
①
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
人
皆
有
之
贤
者
能
勿
丧
耳
O
②
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万
钟
于
我
何
加
焉
!
【答案】①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
罢了。②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
心,思想。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高官
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答案】“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
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
“万利产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
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
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
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
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
【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
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
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