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苗族传统武术的历史脉络及其文化特征,武术论文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拳种丰富,而且流派诸多。在中华武术宝库中,贵州苗族武术文化是重要的一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汉族武术类似,贵州苗族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经过,与苗族的民族史和斗争史严密的联络在一起。苗族武术几经演变,不断地吸收民族文化内涵修养,逐步构成了内涵丰富的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每个民族有着自个独特的民族特色,各个地方也有着自个独特的地域特色,贵州苗族武术也不例外。那么,贵州苗族武术文化与其他地域或民族的武术文化相比,有何特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表现出了哪些文化特色?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苗族不断被汉化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苗族传统武术的发展环境及历史,讨论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为我们有效地继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将是诸多民族学者和传统武术家们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2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概述2.1贵州地理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南、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诸多,重峦叠峰,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讲。在这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下,却寓居着49个少数民族,成为仅次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大省。2.2贵州苗族贵州苗族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人口超过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贵州苗族历史文化悠久,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等,华而不实尤以苗年最为隆重。在苗族的传统节日里,苗民往往以唱歌跳舞等体育娱乐活动来庆祝。在这些庆祝节日的文体活动中,有上刀梯、下火海、习练苗拳等。2.3贵州苗族传统武术特殊的地理环境必然造就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山多地少、崎岖不平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成长的土壤。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拳种丰富,流派诸多,已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重要的一员。根据当代武术分类标准,苗族传统武术可分为拳术和器械两大部分。拳术主要有苗族拳、蚩尤拳、猴拳、四门拳、杨家拳、六合拳等。器械套路有苗族棍、牛尾棍、四门棍、三步棍、八方棍、排棍、桥棍、苗刀、苗族双刀、环首刀、双环刀、环钩刀、竹刀、苗族镜钯、三解阴叉、苗族刀矛、苗族双锤、竹条镖、烟杆、棒棒烟、苗族刺、苗族斧、苗族鞭、苗族戈等等。如今,贵州苗族传统武术也成为苗族人民重要的生活内容,在历史上曾一度被当做全民族的武备活动来开展。苗族有一句俗,养儿不读书,犁耙功夫便是字;养儿不学武,一辈子受欺负,形象地折射出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在苗民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3贵州苗族传统武术的历史脉络贵州苗族传统武术萌芽于原始先民与自然界的斗争。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苗民采用击、打、提、摔等简单的动作与野兽进行搏斗,这简单的一击一刺便成为了苗族传统武术的萌芽。据(后汉书〕关于竹王传讲的记载,竹王是一个有武艺而又英勇的人物,当了夜郎濮人的领袖,所以,竹王成为传讲中的苗族武术创始人之一。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生,部落和部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原始先民九黎、三苗等部落间战争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之后,苗族传统武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军事活动严密相连,成为军事战争的主要搏斗技术之一。随着火器的出现,军事武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武术朝着体育化、娱乐化、表演化等方向发展。但由于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苗族传统武术一直是苗民对抗官府的主要技术,至今仍然保持着重实用的特色。明清时期,在全国武术繁荣发展的同时,苗族传统武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拳种丰富,流派诸多,成为一个完好的武术体系。十分是在苗族对抗清廷压迫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武术家。张秀眉和杨大陆在苗族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林、武当等各派的武术精华要髓,使苗族武术日臻完善,并自成一派。建国后至今,苗族传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开场注重理论研究,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4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贵州苗族传统武术在其发展经过中,受地理环境、历史、宗法等因素的影响,逐步构成了技术上的山地特征、传承上的封闭性、与民俗严密结合、打练结合、持守传统等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4.1技术上的山地特征贵州山多地少,少数民族大多寓居于山地,有侗族住山脚,苗族住山腰,瑶族住山顶之讲。在山地环境的影响下,贵州苗族武术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在套路的演练上表现为:单个技术动作多直来直去,整套动作则以某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演练,如苗族武术一般善用十字手法,俗称跳四方,即一个套路以一个点为中心,面向东南西北各一个回合,最后落脚在中心点行毕手礼即算完成。这是适应山地崎岖不平的结果。在技击方式方法上,苗族传统武术不像中原武术那样,大开大合,窜蹦跳跃,而是善用七字步,又名赶步,进退时大都踩品字形,套路多以四门为主。这与苗区地势不平、道路坎坷是相关联的。在实战格斗中,苗族传统武术手法较多,腿法较少,注重下盘的稳固。并且,处于保卫自个的考虑,在高低不平、山坡较多的山地环境中,腿法多用踹腿或蹬腿,而不用脚尖踢。4.2传承上的封闭性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身授,即师徒传承,且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讲。古代苗民为了保卫自个家族的安全,不让外族把握本家族的绝世武功或绝招,对技术进行封锁,所以才有传内不传外之讲,而传男不传女是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这种保卫性措施一定程度上使自家的武功在某些方面占据领先,但却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使得苗族传统武术只能在本部族甚至一个家庭内传播,具体表现出了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封闭性。另一方面,贵州的山地阻碍了古代苗民的出行,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传统武术家的收徒范围,也限制了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加之传内不传外的封建宗法,构成了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上的双重封闭。4.3民俗性武术有健身和娱乐的价值,所以才有了与民俗严密结合的可能性。传统武术基本上以两种表现形式出现,同时这两种形式也不能截然分开:一种是以拳种、流派的形式出现:一种是与其它民间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杂技等结合在一起构成民俗活动。中国自古就有武舞同源的讲法,武术和舞蹈被称为民俗文化中的双壁。中国文化对中国武术和舞蹈的滋养可谓源源不断,在二者的构成和发展经过中,有分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断的分合之间,二者得以互相交融。贵州苗族铜鼓舞、芦笙舞等各式舞蹈,都与苗族武术有着同源共本的关系。苗族民俗节日较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民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其真实的写照。黔东南部分地区盛行过苗年,在农历的九月、十月、十一月的卯日或丑日举行,举行浩大的娱乐活动,有踩鼓、芦笙舞等,跳芦笙舞时边吹边跳,伴有各种武术动作,具体表现出了武术与音乐的结合。而踩花节则是苗族一个民族情趣浓烈厚重的传统节日,开场当天要举行跳芦笙、耍刀、爬花杆等文体活动。而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都有勇士表演。相传民族英雄吴八月打响反清第一炮就是利用刀梯会聚集苗民起义的。上刀梯技术难度大,急需要耐心,更需要较强的武术内功。苗族上刀梯是苗族传统武术中功法的集中具体表现出,是杂技与武术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在各种丧葬仪式上,苗民为了表示出对死者的缅怀之情,边跳边唱,以武祭丧,以示敬意,具体表现出舞蹈与武术的结合。在贵州从江,在苗民的葬礼上,为表示孝道,由一人鸣炮在前,另一人持刀表示开路护关,再由数人分别提火笼、抬牛鼻、猪蹄等殉葬物,表示为死者赶猪牛。持刀开路的人是苗族的武士,做各种武术动作,以示为死者保驾护航。贵州苗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在其逐步汉化的今天,通过武术与民俗的结合,回归传统,实现民族认同,对于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贵重。4.4训练体系的打练结合传统武术都有其本身发展的规律。苗族民族传统武术也不例外。在训练的形式上,除了有各式习练套路之外,更有很多拆招练习和加强功力的气功练习。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苗族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训练体系。苗族先民习练武术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一是首先运用传统苗拳的基本功法教人,进而将这些基本功法按照传统方式排列组合成一些传统的基本招式,并力争创造性地排列组合成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招式或新的套路,其二是在第一次飞跃的基础上,开展对净、度、堂的操练,而变本能为本领,把体力转换为功力。这就是苗族传统武术的打练结合。打练结合遵循武术技能规律,是传统武术实战化的要求,是苗族传统武术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典训练形式。在竞技武术打练脱节的今天,打练结合的训练形式对于有效地继承和发展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显得尤为贵重。4.5沿袭传统贵州山地环境限制了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播领域。王阳明讲: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据传,刘基在游览贵州且兰黄平后也感概: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复杂交织的山地阻碍了古代先民的出行和武术传播,构成了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使得贵州苗族传统武术长期沿袭着传统,几乎没发生过大的变化。首先,贵州苗族世居高山、丛林中,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古代,与外界进行武术沟通是相当难的。在某种程度上,山地成为阻碍苗族传统武术与外界沟通的天然屏障。这使得贵州苗族传统武术在技术上自成体系,别具一格。与外界沟通的缺乏,客观上使贵州苗族传统武术长期保持着原生态民族特色。其次,王朝对贵州苗族始终保持着民族高压政策。为了限制苗族的发展和抵制苗族的对抗,王朝甚至在西南边陲修建了南长城苗疆边墙。边墙可以以看做是对苗疆的一种双重封闭。对于处于双重封闭环境下的苗疆,根本不可能汲取外来文化,对于苗族武术文化来讲也是一样,由于遭到如此严密的封锁,就很难与其外界的武术文化进行沟通,只能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本身的重复性循环发展。所以直到今天,在苗族武术的身上,能清楚明晰地找到其不同于其他民族与地域的文化元素,同时苗族武术文化也是最原汁原味的地域民族武术文化的一种代表。所以,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从萌芽到成熟,受外界影响极少,尽管有清朝张秀眉吸收了少林、武当等派的拳法,但传统武术文化主体还是苗族传统武术,总体来看,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一直沿袭着传统。结束语:综上所述,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在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作用下,表现出了与中原武术文化等独特的特点:技术上的山地特征、传承上的封闭性、民俗性、训练的打练结合、沿袭传统。通晓这些主要特征,是我们把握贵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以下为参考文献:[1]冯胜刚.独特的贵州苗族传统武术[J].现代贵州,2018〔20〕.[2]贵州省民委等.贵州少数民族武术[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3][4]杨近文,杨敦慧.贵州苗族武术[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出版与音像制品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水域生态与野生植物保护考核试卷
- 涂料企业融资策略考核试卷
- 毛料染色均匀性控制考核试卷
- 信托支持的智能机器人应用考核试卷
- 六源培训课件
- 涤纶纤维在防噪音地毯材料考核试卷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测试02 无提示词的单句填空+语法填空(语篇)(测试)(解析版)
- 成为卓越商业分析师的路程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2单元 第4课 第2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一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全国高职单招时事政治历史题库
- 冷库货物储存合同范本
- 施工应急预案及安全防控措施
- 2024年中国新经济企业top500发展报告
-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5版成人心肺复苏流程指南
-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个体诊所申请书范文
- GB/T 32482-2024机动车用白光LED封装的颜色分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