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听力检查_第1页
医学精品课件:听力检查_第2页
医学精品课件:听力检查_第3页
医学精品课件:听力检查_第4页
医学精品课件:听力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力相关检查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测听: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客观测听:声导抗测听,听性诱发反应,耳声发射纯音测听声导抗通过给外耳道压力的变化,收集反射回来的声能,动态观察声导抗变化,用以说明声能的传递状态鼓室导抗图耳声发射(OAE)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声发射以机械振动的形式起源于耳蜗。现在普遍认为这些振动能量来自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外毛细胞的这种运动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其运动通过Corti器中与其相邻结构的机械联系使基底膜发生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在内耳淋巴中以压力变化的形式传导,并通过卵圆窗推动听骨链及鼓膜振动,最终引起外耳道内空气振动。依据是否存在外界刺激声信号诱发,以及由何种声刺激诱发,将耳声发射分为两大类:1、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2、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

瞬态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纯音听阀>30dB(HL)时,诱发性耳声发射消失!

耳声发射的临床意义一、对耳蜗病变的定位确诊:

A、如果耳蜗前没有病变,能引出耳声发射证明耳蜗是正常的;

B、如果耳蜗前没有病变,不能引出耳声发射证明耳蜗可能有病变,部份正常人也引不出;二、对蜗后病变的确诊:

A、如果患者为感觉神经性聋,能引出耳声发射证明蜗后有病变;

B、如果患者为感觉神经性聋,不能引出耳声发射证明耳蜗可能有病变但不能排除蜗后有病变;耳蜗电图(EcochG)声音刺激下,声波自前庭窗传入耳蜗,引起基底膜的运动,致使外毛细胞的纤毛由于剪刀式运动而被弯曲,形成毛细胞顶部局部电流的变化,使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内耳产生三种电反应: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spotential,CM)、和电位(summatingpotential,SP)和听神经综合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AP)。CM为来自毛细胞的一种耳蜗电位,亦称感受器电位,这种交流连续电位,无潜伏期,可如实反映声刺激的声学波形,无真正阈值。SP是声波传入内耳基底膜非线性振动而引起的耳蜗直流电位,为多种成分的反应。AP为许多蜗神经纤维兴奋时发出冲动的综合电位,其典型波形有N1、N2两个负峰(图2-33)。N1来自耳蜗神经,潜伏期约2ms,N2可能包括耳蜗核的反应。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测定客观听阈,适用于婴幼儿及不合作的成年人听阈的测定;传导性聋、非器质性聋、伪聋的鉴别;梅尼埃病的诊断;听觉径路病变的定位,CM消失示耳蜗病变,如CM正常而AP消失,则为听神经病变,如AP反应阈值明显优于主观纯音听阈,则示病变在脑干或更高中枢,多为小脑桥脑角病变。AEP听觉诱发电位

(auditoryevokedpotentials,AEP)是由听觉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电反应。诱发电位的基本特征1、声诱发电位振幅很小,大多<1µv,只有自发脑电的1%2、反应是在受刺激后经一定潜伏期出现3、呈现特定的波形4、反应是在一瞬间出现(自发脑电是长时间周期出现)5、有相应的电位分布区,其分布位置与面积取决于有关组织的结构特征。几种常用的刺激声信号短声(click声):2-4kHz滤波短声(filteredclick):短音(tonepip):短纯音(tone-brust):有频率特异性。听觉诱发电位的一般特点听觉诱发电位是由一系列峰或波组成,具有极性、次序、潜伏期、振幅、波形及分布等不同特征,有既定的描述方法。极性根据波形在基线上偏移的方向。向下为阳性波,P波,向上为阴性波,N波。波形命名以波组成的极性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以数字表示,如N1,N2,P1,P2。以健康人峰潜伏期正常值命名如P300。波形成分的测量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振幅、正常值的确定听觉诱发电位的分类按潜伏期分类——指根据给声后反应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组早潜伏期或短潜伏期反应:0-10ms,如ECochG,ABR等中潜伏期反应:10—50ms,如40Hz事件相关电位长潜伏期反应:>50ms,如P300AEP的受试者状态1、成人采用仰卧位,并鼓励他们闭上眼睛,在测试期间尽量入睡。2、婴幼儿及小龄儿童应预约采用剥夺睡眠法:交代家长在小孩测试前夜晚点睡,早点起(尽量少睡),以利于测试时入睡。镇静剂:10%水合氯醛。ABR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ABR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波Ⅰ~波Ⅴ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52.4%。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传导通路包括球囊斑、前庭下神经、前庭侧核、前庭丘脑束及同侧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可用于测试反应前庭-颈肌反射通路。VEMP高强度的声刺激可在同侧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诱发出肌源性电位,并且这种电位起源于前庭器官,称之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胸锁乳突肌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用于人类球囊功能的检查由Colebatch等H1报道。强短声在胸锁乳突肌张力性收缩诱发的双侧的肌源性电位是前庭源性的,主要依据是一侧前庭神经切断后该电位消失,而在全聋的患者还可存在,该电位称为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豚鼠的神经生理研究也与临床研究有相似的发现。豚鼠前庭初级传入神经对短声阈上刺激反应,而大多数短声敏感的初级传人神经来源于球囊,电刺激球囊的传入纤维可引起对同侧颈部屈肌的抑制性传入,相同的短声对水平半规管是没有作用的。更进一步,又发现在前庭核区存在短声敏感的神经元。后来有人直接选择刺激球囊神经,发现球囊主要投射到胸锁乳突肌。因此VEMP被认为能够反映球囊和前庭下神经的功能。目前研究认为VEMP的传导途径为:球囊——前庭下神经——脑干前庭侧核——前庭脊髓束——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cVEMP电极放置:双侧胸锁乳突肌中点表面放置双导盘形肌电记录电极,胸骨上端放置参考电极,前额正中接地。前庭诱发电位记录:患者仰卧位,测试时嘱受试者抬高头部激活胸锁乳突肌,使其保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