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1社戏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归省()(2)行辈()(3)撺掇()(4)凫水()(5)蕴藻()(6)潺潺()2.根据拼音填汉字。(1)____(jué)蚯蚓(2)________(xù)叨(4)________(dài)慢(3)欺________(wǔ)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们是朋友,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A.可……却……因为……如果……而B.但……却……然而……即使……而C.但……却……然而……即使……可D.可……但……由于……因此……而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B.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C.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D.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5.全文写了七个故事情节: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根据下面的提示思考:(1)情节顺序是(2)详写的是。。(3)略写的是。6.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7.你是怎样看待“偷豆”这一情节的?8.课文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选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写出了的心情。3.第11自然安段中的“跑”字与第10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4.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前文交代的句子A.或者也许是渔火C.后文相照应的句子那声音大概是横笛B.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调动了“我”的多种感官,请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a.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揣摩人物心理:下列语句分别体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什么心情?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3)“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摘录内容(1)批注(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摘录内容(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批注(2)8.《社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请以“周五放学回家,路上真高兴”为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9.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2017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1)xǐng(2)háng(3)cuān(4)fú(5)yùn(6)chán2.(1)掘(2)絮(3)侮(4)怠3.B4.D5.(1)情节顺序是G、F、C、B、A、D、E(2)详写的是A、B、C、D(3)略写的是E、F、G6.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7.“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偷豆情节,不仅展示了小伙伴们的优秀品质,而且为下文六一公公送豆埋下了伏笔。8.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9.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二课时1.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2.夸张;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因看社戏的愿望终于实现后内心无比欢喜轻快的心情。3.“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4.A.似乎听到歌吹了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5.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b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d(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6.(1)急切(2)陶醉(3)惊喜7.(1)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社戏时的愉快的心情。(2)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山极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8.示例:一路上,三五成群的同学都背着书包,提着手包,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和同伴一起牵着手在路上跑呀!跳呀!如出笼之鹄,无拘无束的一路狂奔。小路两旁,青青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像一层层涌动的绿浪;湛蓝的天空白云飘荡,几只小鸟自由飞翔……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放声高唱:“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激情澎湃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我这富有磁性的声音使得“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他们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甚至有些异样的目光。9.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回延安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⑴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⑵米酒油馍木炭火()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⑷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2.《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民歌_____的形式创作;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3.下列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奏和标注的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B.双手/搂定/宝塔山C.千声万声/呼唤/你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4.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⑴千声万声呼喊你()⑵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⑶双手搂定宝塔山()⑷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完成问题。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5.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6.节选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7.“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8.诗中写道:“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由此可以读出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⑴pù⑵mó⑶méi⑷gāo2.诗歌(抒情诗)信天游贺敬之3.C4.⑴夸张⑵拟人⑶夸张⑷比喻5.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6.拟人:“延河滚滚喊‘前进’!”夸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7.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8.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进程,从杨家岭到天安门,中国革命逐渐走向高潮,最后实现了全国解放的革命目标。3安塞腰鼓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骤雨()蓦然()羁绊()烧灼()huì()暗叹为观zhǐ()jiá()然而止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的词语。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②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③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3.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着你,()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妙处:4.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的?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zhòumòjīzhuó晦止戛2.①本义茂盛,此处为“生气勃勃”之意。②鼓声的力量震撼着阳光,间接写出了声响的强大。③将声响写出形状,更有力地表现了鼓声的顽强生命力。3.疾速大起大落震撼烧灼威逼鲜明惊异消化4.文章写了安静的腰鼓、隆隆的腰鼓、寂静的腰鼓三个方面的内容。5.(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2)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3)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4)比喻和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4灯笼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假定是暖融融()的春xiāo(),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huǎn()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垂珠帘珑:(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翠羽流苏: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B.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4.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1)山清水秀—((2)粗茶淡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5.这段文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6.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7.“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8.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1.rǒng宵缓qiǎo2.(1)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2)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3.A4.示例:(1)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2)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5.壮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7.比喻愿意为英雄前驱,做勇于献身的战士。8.本段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①差异③差劲②差遣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①炎热()()③归来()()②灵敏()()④容易()()4.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5.填空。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第二课时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①各种花次第开放(学生不要乱花钱(花言巧语迷惑人(爷爷的眼早花了())))②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这条路,小王最熟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要学会明辨是非(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3.本段描写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4.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5.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①chā②chāi③chà④cī⑤qiáo⑥qiào2.①销声匿迹②无可奈何③难能可贵④衰草连天3.①酷热寒冷②敏锐迟钝③回来离开④简便困难4.①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②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5.物候现象物候景象物候现象特征成因意义第二课时1.时间顺序2.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费用来迷惑人的模糊迷乱②长成知道得清楚熟练程度深③这样是(判断词)正确正是3.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4.有;例如燕子归来。5.本段前面的内容。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骨gé()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__________追溯:__________致密:__________天衣无缝:________3.“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5.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分析。第二课时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遗hái()2.词语解释:褶皱()天衣无fèng()褶皱:__________3.赏析语言下列句子。(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4.修改下面的病句。(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骸骼褶溯jiéchányǔnxié2.劫难:灾难。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3.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4.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5.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6.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第二课时1.骸zhě缝2.褶zhě衣服摺叠而形成的印痕:百褶裙。泛指摺皱重复的部分3.(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2)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非常形象可感。4.(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5.A7大雁归来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A.雾霭(ǎi)B.赌注(dǔ)C.黑鹂(lí)纠正(jiū)撤回(chè)沼泽(zhǎo)符合(fǔ)预料(yù)蹼鹬(yù)弥漫(mí)缄默(xián)迁徙(xǐ)D.喧闹(xuān)稀疏(shū)频繁(bīn)偶尔(ěr)2.选词填空:(1)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_____________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A.坚持不懈(2)_____________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A.单调枯燥B.单一无聊C.准确无误B.勇往直前C.坚定不移(3)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______。A.祝福B.赌注C.祈祷(4)大雁都要吹起______的号角。A.联合B.连和C.联系(5)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______的希望之光。A.预想B.预测C.预料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5.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雁”的诗句(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1)C(2)A(3)B(4)A(5)C3.D4.D5.提示: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6.示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8时间的脚印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着它,(2)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这里在,那里在破坏。(3)而在读懂以后,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2.本文标题用《时间的脚印》有什么好处?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4.从古至今,关于时间的名言很多,请写出两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5.关于选文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作比较B.举例子C.下定义D.打比方6.选文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7.“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1)烘烤冷冻(2)生长建设(3)不仅而且2.答案:标题用的是拟人法,使标题醒目,吸引读者,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解析:从拟人修辞的角度作答。3.示例: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4.示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梅森)5.B6.“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没有了魅力。7.排比、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很容易理解。9桃花源记第一课时1.填写。本文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落英缤纷便要还家欲穷其林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缤纷:交通:开朗:俨然:阡陌:怡然:妻子:外人:邑人:间隔:绝境:无论: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第二课时1.“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2.由《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3.繁多的样子交错相通开阔明亮整齐的样子乡邻田间小路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断不用说,更不必说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第二课时1.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2.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3.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4.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5.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6.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10小石潭记第一课时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怡然(yǐ)翕忽(hé)卷石底以出(quán)B.差互(cī)为坻(chí)悄怆(chuànɡ)俶尔远逝(chù)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悄怆幽邃(幽静深远)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清冽:清凉))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C.蒙络摇缀(络:连结)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1自然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2自然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3.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B.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C.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的。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A2.C3.A4.D5.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第二课时1.B2.C3.D4.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1核舟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余核舟一()(3)箬篷覆之()(5)矫首昂视()(4)其两膝相比者()(6)其船背稍夷()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器皿、人物。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为字共三十有四。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4.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5.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6.“舟子”的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参考答案1.(1)无没有顺着就着(2)赠(3)用箬竹叶做的船篷(4)靠近(5)举(6)平2.B3.核舟。4.嘻,技亦灵怪矣哉!5.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6.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12《诗经》二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蒹葭()())坻()涘()伊人()溯洄()()(内容)诗。本诗以晞()湄()跻(2.填空。《蒹葭》一诗选自情。,是一首典型的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参考答案1.jiānjiā;yī;sùhuí;xī;méi;jī;chí;sì2.《诗经·秦风》爱情蒹葭3.(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13最后一次讲演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卑劣A.lièB.lüè(2)蔑视A.miěB.miè(3)鲜血A.xuěB.xuè(4)卑鄙A.bìB.bǐ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点字字义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1)挑拨离间(2)赋予A.间断B.间接C.田间D.晴间多云()A.天赋B.赋税C.赋勋D.禀赋()A.强横B.横暴C.横渡D.横行()(3)蛮横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2)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4.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1)“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2)“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5.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6.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7.“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1.(1)A(2)B(3)B(4)B2.(1)C(2)B(3)C3.(1)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2)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4.(1)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2)“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达讲演者坚定的立场。5.义正辞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令人震惊的罪行。6.“光明正大”“偷偷摸摸”,用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7.“这实在是不像话。”原句语气有力,痛斥敌人;改后轻描淡写,语气无力。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3)一抬脚就成功。()(4)事情在于人做。()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3.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2)实验的过程消极的观察,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4.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5.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6.“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7.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8.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1)一帆风顺(2)袖手旁观(3)一蹴而就(4)事在人为2.B3.(1)不但而且(2)不是、而是4.(1)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2)支配,因为“支配”是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5.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6.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8.不能。“唯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diàn()基人。(2)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duò()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阳奉阴违:(2)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风口浪尖:3.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句子,使之连贯。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选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B.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无锡人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plusWeequalstoFullI”(I+WE=Full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plusWeequalstoFullI”,谢谢。(长时间的掌声)5.从议论文的结构上看,本段是6.“狗皮膏药”是什么意思?部分。7.谈谈你对作者引用荣格公式意图的认识。参考答案1.(1)奠(2)堕gāo2.(1)表面上答应,背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2)事业发展的最前沿。3.示例: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4.D5.结论。6.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文中是作者自谦、幽默的说法,贬义词用作褒义词。7.作者说这个公式,旨在提醒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把自己放在集体中去工作。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古文明的mèi()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dàn()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2.本文的作者是(1863—1937),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创始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B.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使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4.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5.作者说“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6.人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的奥林匹克精神,有哪些局限性?7.请说说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参考答案1.魅shuāi诞qiǎngbǎo2.顾拜旦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3.C4.示例: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5.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6.①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②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7.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有力地论证了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每个人的权利,增强了论证的力量。17壶口瀑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翻身钢板出轧浪沫横谥潺潺成溪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3.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说明正确的一项是()(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A.说明描写记叙议论B.记叙抒情记叙议论C.记叙抒情抒情描写D.说明描写抒情议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壶口的黄河肖铁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淘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o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4.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5.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6.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A2.C3.D4.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5.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6.①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②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7.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蠕动(rú)诅咒(zǔ)演绎(yì)安营扎寨(zài)B.蜿蜒(wān)丛莽(mǎng)痕迹(hèn)虬(qiú)枝盘旋C.虔诚(qián)腰椎(zhuī)敦实(dūn)一望无垠(yín)D.朝觐(jìn)蜷卧(juǎn))皱褶(zhě)熠熠烁烁(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期间,上演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悲喜剧。B.近期,强降雨会接踵而至,将给我省防汛抗灾工作带来新的影响。C.虽然好长时间过去了,但那些新闻镜头,却一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D.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3.请仿照画横线的例句,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插云天,。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梦想在珠峰之巅林嘉①环境越来越险恶,猛烈的山风吹得人摇摇欲坠,登山鞋已经很难扎进坚硬的冰川,这使得每一次行进都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也是最难以忍受的吃苦方式。罗丽莉必须用冰镐开路,努力挖出一个坑来才能小心翼翼行走一步。尽管如此,脚下依然十分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在途中,她亲眼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显然是站立不稳滑下去的。攀登雪山就是这么残酷!看着他艰难挣扎的身影,罗丽莉真想下去救他,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她唯有默默地祝愿他自救成功。②卓奥友峰,位于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与珠穆朗玛峰相距仅100公里,海拔8201米,山体雄健陡峭,常年被积雪和冰川覆盖,攀登难度极大。“卓奥友”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首席尊师”。迄今为止,只有20多年前一位当地的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来此之前,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1999年,一位瑞典登山者成功登上了卓峰山顶,可是下撤到7000米的C2营地后,在睡梦中悄然死去;2001年,韩国一支登山队的队长因高山病死亡;2003年,猛烈的山风把一位登山者吹下山脊摔死……而登山伊始,卓奥友峰果然不断地给罗丽莉和同伴下马威:几名登山协作员从C2营地抬着一名登山者下山,他的双臂已被冻僵,毫无疑问,这双手臂将被锯掉;不久,又有一位瑞士登山者被扶着下山,他的鼻子已被冻得发黑,这只鼻子也将被切掉;在途中,罗丽莉还看到一个老外在艰难地攀行,从他的腿部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双假腿。罗丽莉认得他,5月份攀登珠峰北坳时就见过他,就是在那次攀登中,他的腿被冻坏了。“高山把他的腿收走了,但没有收走他的命,他还是要登山,真是让人受刺激啊。”罗丽莉百感交集,暗暗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爬上去,完整地上去,完整地下来!”③这时,两名照顾罗丽莉的高山协作员出现了高山反应,直叫头昏脑涨,罗丽莉只好放慢步伐反过来照顾他们。7700米处的C3营地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一般难以接近。她崭新的登山靴并不合脚,脚后跟已经磨破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罗丽莉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地告诫自己要顶住、顶住!她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了,晕沉沉的脑袋像要胀裂一般,每走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④好不容易到达C3营地,休息到凌晨1点,罗丽莉开始向巅峰冲刺。半夜里,风力小了点儿,更容易站得稳一些,然而迷蒙的夜色让她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却是另一种危险。夜色中,罗丽莉挥镐使劲地挖,冰镐撞在冰川上迸出的火花都能清晰地看见。头顶的探灯,只能照出十米开外,前方怎么走?她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只有凭着感觉一步步地往上移。这时的罗丽莉,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心里只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走,不停地走。⑤天渐渐亮了。罗丽莉的脚底下出现了一抹抹红色,这是阳光照在低于她的平流层映射出来的迷人景象。突然,在挥镐将要挖掘下一个坑时,罗丽莉发现前方已没有坡,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到巅了!8201米之巅!⑥这位22岁的广西女孩、广西联通公司的普通职员罗丽莉以业余选手的身份一举登上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华女子登山第一人”。(选自《中国青年》,有改动)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5.文章开头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6.文章第②段讲“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7.读了此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请说出你的心里话。参考答案1.C2.D3.示例1: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示例2: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敬畏雷电中的海燕,自信乐观4.本文记叙了罗丽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卓奥友峰,成为“中华女子登山第一人”。5.环境描写。写出了登山环境的险恶,衬托罗丽莉等登山人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品质。6.插叙。这段插叙突出了登山的险恶环境及可怕的后果,衬托了罗丽莉顽强的攀登精神。7.示例:罗丽莉,你为实现梦想而坚韧顽强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你将美丽的身影和精彩的人生留在巅峰之上,你是好样的。19登勃朗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尘埃(āi)陡峭(qiào)灼热(zhuó)怜悯(mǐn)B.急湍(tuān)隧道(suí)俯瞰(kàn)骤然(zhòu)C.巍峨(wēi)顷刻(qǐng)颠簸(bō)纤指(xiān)D.妩媚(wǔ)觊觎(jì)旋即(xuán)酩酊(dīng)2.下列各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翌日隧道纷至踏来霓裳羽衣B.浮躁打嗝清歌曼舞名副其实C.俯瞰陡俏根深底固络绎不绝D.旷野打嗝瞬息万变和颜悦色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前前后后,不绝如缕,长达一英里左右。B.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真是美不胜收。C.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D.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B.前往勃朗峰的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而且也较陡峻。C.“但是,”他神气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安心静坐吧。”D.俯瞰下面峡谷,有清流激湍其间;环视左右,石如扶垛,丘岗蓊郁,景色殊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5.文章第①段写其他游客和天气有何用意?6.赏析下面的句子。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7.概括第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参考答案1.A2.D3.C4.A5.暗示勃朗峰不同寻常,烘托登峰时愉悦的心情,为全文奠定欢快活泼的感情基调。6.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华彩的天空比作美丽的皂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勃朗峰的瑰丽色彩和无穷变幻,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7.色彩缤纷、浓淡相宜、瞬息万变、精妙绝伦。20一滴水经过丽江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ǎi)曲(qǔ)线灯火阑珊(shān)B.砚(yàn)池翡(fěi)翠五彩班斓(lán)C.融(róng)化喧(xuān)嚷亭台楼阁(gé)D.峰峦(lán)苍劲(jìn)目眩(xuàn)神迷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