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国小五年级-王船醮_第1页
港东国小五年级-王船醮_第2页
港东国小五年级-王船醮_第3页
港东国小五年级-王船醮_第4页
港东国小五年级-王船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港慶安宮王船醮何謂「醮」?醮,為道教中的一種祭典儀式,舉行醮典又稱為建醮或造醮。而醮典依其性質之不同,可分為清醮(或稱陽醮,重點在於慶賀祈福)及幽醮(或稱陰醮,重點在於超渡亡靈)。而在台灣,因目的之不同,又延长出水醮/火醮(因自然災害)、慶成醮(廟宇落成)、中元醮(超渡亡靈)及王船醮(祭拜瘟王)。西港香西港醮屬典型之王船醮。刈香,為一種廟會活動,是指大廟的神明,遶行巡視境內各角落,而境內的大小神壇或廟宇,也出動神轎及陣頭,來參加這遶境行列。西港香的主要特色,乃結合王船醮及刈香為一,同時進行。西港香由來17世紀時西港本是一自然汊港,海上交通由蚶西港直達。南側曾文溪有帆船可溯至蘇厝。當時西港街頭為西拉雅族蕭瓏社平埔人與漢人市集之地。清朝起大陸移民來台者漸多,西港周邊開始聚集許多部落。當時八份姑媽宮奉祀鄞、何、李、紀四仙姑,香火鼎盛,於是乾隆於1756年(乾隆21年)御賜"下馬樟牌",凡經此廟者,武官下馬,文官下轎,以示對該宮神祇之敬重。十二瘟王1784年(乾隆49年),當地居民在十八欉榕凹湖發現王船一艘,上有玉敕代天巡狩令旗一只。據傳應是蘇厝一帶建醮酬神,王船放出海上後漂流至此。當時人視為吉兆,乃將王船撈起,於姑媽宮筊請玉皇大帝恩准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每三年一次至該宮主持香科。分別是丑年(牛年)余、侯、耿千歲,辰年(龍年)吳、何、薛千歲,未年(羊年)封、趙、譚千歲,以及戍年(狗年)盧、羅、張千歲。姑媽宮香火中落首科於1784年(乾隆49年)開始建醮,一開始只有姑媽宮及鄰近13個部落共13頂神轎參加進香遶境。後擴至36庄。而姑媽宮時期之香科,共延續了13科。而在1823年(道光3年),由於下馬樟牌被盜,加上當年一場暴風雨,導致曾文溪改道,影響蘇厝以下曾文溪兩岸聚落生態甚大,因此姑媽宮旁边人丁散去,香火遂告中落。西港慶安宮承接從1823年開始,王船醮典改由慶安宮接辦,延續每3年一科之傳統,除1943年因太平洋戰事未克舉行外,至今未曾間斷。而遶境之規模,也從姑媽宮時期之36庄,陸續增加至72庄,乃至現今之96庄。其範圍涵蓋西港鄉、七股鄉、佳里鎮、安定鄉及台南市安南區。王醮流程王醮流程因各地特色與廟宇習慣不同,因而發展出廟宇自身的一套程序,大致的順序包括:「起造王船」「迎王蒞臨」「王醮科儀」「巡狩遶境」「送王離境」起造王船(1/3)王爺(千歲爺)搭乘王船往來天庭與人間,王船除了是王爺的交通工具,也是信眾虔誠敬拜的祭典法器。因此每逢香科期,便會於數月前先造船,或竹架紙糊,或形制全仿真船,大小依神示而定。造船前先跋桮請示神明,至何處選取木材做為船{舟參}(因同餐,指王船龍骨),接著進行取{舟參}、請{舟參}的儀式,將王船龍骨安置王船廠,延請造船師傅進廠工作。起造王船(2/3)期間各相關儀式隨王船逐漸完工依序進行,如賦予王船神靈法力的安龍頭、安龍目、安崁巾,或如豎桅、掛帆、進水、出澳等新船下水儀式。造船過程依各地習俗有封閉式、開放式不同。部分廟宇有永祀王船,不另造舟,每屆醮期依例進行豎桅掛帆、進水出澳儀式。起造王船(3/3)迎王蒞臨(1/3)王爺來自天庭,代表上蒼輪值下凡查察地方善惡,禳災賜福。每次香科王爺不同,故又有迎新王、迎客王之稱。廟方在迎王前會將正殿布置成王府(代天府),作為王爺的行館;另請藝師製作紙糊神像,作為王爺的金身。請王之日,備辦鼓吹陣頭,延請道士舉行儀式,或至水邊,或至王船舊登陸地迎請。迎王蒞臨(2/3)請王儀式也依各地風俗而有差異,如東港東隆宮需以「頭筆」在沙灘上出字,確認是否符合值年千歲姓氏者,始為王爺駕臨;或有如臺南蘇厝長興宮,需於先將裝有王爺金身的王箱上封條,置於請王地,待至請王日才取出恭迎千歲神靈。王爺駕臨後,道士在請王地替神像開光,賦予靈力,鼓吹陣頭將王爺迎回王府內,開始駐蹕,進行各種儀式,直到送王為止。迎王蒞臨(3/3)王醮科儀(1/3)王船醮一般以三朝、五朝居多,少數為七朝、九朝醮,科儀法事由道士團主導,禁忌甚多,在內壇進行的儀式僅限會首或建醮執事人員參與,一般人無法輕易接觸,也因此更顯奇异。從豎燈篙向天地神鬼詔告醮期開始,接著進行請神、貼榜告示、祭祀誦經、普渡植福、登壇拜表、關祝五雷神燈、和瘟、拍船醮等科儀;其中和瘟與拍船醮為王醮所特有,一為勸離、收押魅魔,一為將不潔之物驅趕壓制,而後替王船開水路,打通航道。王醮科儀(2/3)部分大廟另設正案(禮生)指揮王府儀節,通常地方縉紳或頭人才能夠成為王府執事,參與禮敬王爺的儀式。王府行儀包括讚堂排衙、掛牌行事(參謁、領文、稟事、投文、放告)、領令、繳令、道士朝謁、點卯、筵王(宴王)等,工作人員多穿著清代傳統服裝,展演古時官場儀節。王醮科儀(3/3)巡狩遶境(1/3)王爺駕臨駐蹕王府期間,中軍元帥帶領兵馬隨侍護駕,亦寓保護地方之意。部分廟宇在王醮期間另設代表中軍府的「旗牌官」(或稱巡按官、轅門官、大總理等),每天請領王令,代表王爺早晚巡庄查夜。醮典後期,主辦廟邀請香境內各角頭廟宇及交誼友境宮廟,各出神轎、陣頭,組成香陣。巡狩遶境(2/3)由王爺令牌押陣,巡遶香境內各村莊,禳災賜福。遶境時,陣頭表演為民間技藝文化傳承一大特色,包括曲藝小戲陣頭,宗教祈福陣頭(八家將、蜈蚣陣),傳統武藝陣頭(宋江陣、金獅陣)等,精銳盡出,娛神娛人。沿途民眾設香案祭拜,庄內遶境路線鞭炮聲不絕於耳,出外游子也回鄉參與祭典,犹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更是鄰里沟通,凝合地方向心力的重要時刻。巡狩遶境(3/3)送王離境(1/3)王醮科儀告一段落,民眾備辦各項王船需用物品,按艙口簿添儎分裝入十三艙,清點驗艙後,恭請王爺、兵將、水手登舟。原本停岸於廟埕的王船,由地方民眾合力牽引拖行至王船地或海邊水涯,部分地區全以人力牽引,「陸上行舟」的景象也創造出祭典活動的另一波高潮。送王離境(2/3)王船至送王地就定位後,祭典工作人員向王爺拜別,卸下服制帽冠,王船於吉時在信眾和神轎相送下焚化,謂之遊天河,代表王爺返回天庭述職,同時也將地方災疫盡數帶走。早期送王有將王船推入河海隨波逐流(遊地河),今已少見。許多地方信任王船燃燒後,中桅倒下所指方向,會為該處帶來好運,而中桅上的鯉魚旗,則成為信眾爭相撿拾的幸運象徵。部分地區習俗在王船起火燃燒之際,香陣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