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10.3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_第1页
(9.3.1)-10.3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_第2页
(9.3.1)-10.3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_第3页
(9.3.1)-10.3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_第4页
(9.3.1)-10.3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一、微循环变化特点灌而少流,组织淤血性缺氧。后微动脉1.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前闸门)舒张,真毛细血管网开放;2.微静脉仍保持一定收缩,而且白细胞黏附、嵌塞于微静脉,引起微循环血液淤滞;3.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致使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加重微循环血液淤滞。二、微循环变化机制2、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①P-选择素、E-选择素表达增多,介导白细胞的起始黏附(滚动)②β2整合素(CD11/CD18)等表达增多,与血管内皮上的ICAM-1相互作用,使白细胞紧密黏附于微静脉。1、扩血管物质产生增多①酸中毒:组织缺血缺氧,乳酸和CO2堆积,

H+增加,使血管平滑肌对CA的反应性;②局部代谢产物(组胺、腺苷、缓激肽、K等)增加;③内毒素与炎症因子刺激,使NO大量产生;三、恶性循环形成1、回心血量急剧减少;2、自身输液停止,血浆外渗;3、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血细胞聚集,微循环血液淤滞加重;4、心、脑血液灌流量明显减少休克病因有效循环血量↓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微血管收缩微循环缺血缺氧扩血管物质堆积,白细胞黏附微循环淤滞、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回心血量减少四、临床表现思考题:一位失血3000ml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进入微循环淤血期之后经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