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_第1页
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_第2页
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_第3页
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_第4页
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发展探讨

一不发达地区发展中医药业的意义中药制药业在中国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中国中药制药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95年中国中医药工业总产值175.7亿元,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1996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92.5亿元,比1995年增长9.6%,形成了中医药工业产销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中国中医药生产企业已达940家,从业人员已逾百万人。尽管如此,中国中医药制药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例如,国产中医药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效成分的表识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监控指标,有的甚至含有毒素;国产中医药生产还缺乏GMP规范管理,致使中成药内在质量、包装和有效成分测定等与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中医药产品的出口;此外,国内中医药开发普遍缺乏大的投入,科技含量低,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中国不发达地区虽然多山地、丘陵和戈壁荒漠(如青海、西藏、川西北高原的54.17万平方公里的平地大多位于高寒与荒漠地带),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其地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西北荒漠等独特的地理单元,中药资源的分布非常集中、丰富。如西北地区既有分布广泛的甘草、麻黄、当归、党参、茯苓、白芍、天麻、杜仲、贝母等,又有集中在某特定地区的药材,如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的雪莲,陕西安康的绞股蓝,宁夏、新疆博尔塔拉的枸杞,青海的冬虫夏草和藏红花,甘肃的大黄等。这为不发达地区中医药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在,不发达地区既有西安制药厂、兰州佛慈制药厂这样的老字号大中型企业,也有太极集团、成都地奥康这样迅速膨胀的明星企业,一些地方正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大中型医药企业为龙头,围绕中草药制剂新产品的开发,形成药材栽培(采集)基地。但与发达省区相比,不发达地区医药工业整体水平实在太低,考查一下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和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就会发现,除太极集团、金花股份等少数企业外,不发达省区资产规模与医药企业的经营业绩(如表13-1、表13-2)发达省区相差甚多。表13-1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01年度基本情况续表13-1表13-2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01年度主要财务指标续表13-2令人惋惜的是,拥有丰富而独特医药资源的中国不发达地区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缓慢。以处于极端高寒环境下,拥有大黄、中草、贝母、羌活、黄芪、甘草、锁阳、秦艽、黄精、手掌参、雪灵芝狼毒、骆驼蓬等丰富资源的青海省为例,经过四十年,特别是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能生产化学原料药、各类制剂、天然药物、生化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修理等门类的医药工业体系,和以西宁、海南、海北为基地的生产格局,拥有12家医药企业的该省1996年底企业拥有职工2400人、固定资产原值9000元,1995年实现产值仅11700万元,利税4509万元,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一个中等医药企业的水平。如果我们以青海省中医药待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三普制药在全国中药产业中的位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青海中药产业的落后状况。在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中,同仁堂集团公司以14.57亿元的销售总额而排名第一位,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则以2.99亿元的利税列国内中成药工业产业的第一位。而三普药业公司1995年的工业销售收入为1929万元,只有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销售额的1%(见表13-3)。1996年、1997年产品销售收入较之1995年有所下降,分别为850万元和1680万元。1998年上半年三普公司工业生产和销售体制逐步理顺,实现工业品销售收入1244万元,全年有望超过4000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不过客观地分析,虽然是省内最大的中药制药工业企业,但三普公司即使在国内同行业中,其产值、利税、设备水平、科研投入、产品的技术含量等多处于中下游的水平,迄今尚没有国家一类新药和实现产品出口零的突破,除了上市公司给企业带来的知名度外,要想跨入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行列甚至走向世界,看来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表13-3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前10名的比较(2000年度)二不发达地区发展中医药工业的背景(一)医药产业的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展望1.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特征从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来看,表现出如下趋势和特征:(1)医药产品属于按国际标准25种产业中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预计到2000年世界各国出口增加最快的产品之一。医药产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为此也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之一。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中药制药企业占25家。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崛起,为医药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医药工业正酝酿着重大突破和全面进步。(2)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产品升级进程的加快,国际医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比较效益的转移,医药行业的许多领域势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给中国传统的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3)世界医药经济正趋于跨国化、集团化,众多的企业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正加速联合,以增强竞争力,并且采取贸易保护、专利保护等垄断竞争手段,企图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小而低、小而多的高度分散状况,无法形成整体优势。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应是“九五”期间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课题。(4)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掀起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倾向,天然药物热正在兴起,这为中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生物技术的进展也无疑给制药工业带来一场新革命,大批新型的治疗药品将登台亮相。世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70%集中在医药领域,正开发的品种有600多个,近20余种药品已投入生产,100余种诊断试剂已投入市场。预计2000年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将突破500亿美元。所以有人称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时代,谁把握住生物技术,谁将成为时代霸主。目前中国生物技术属于起步阶段,批准上市的药品仅有a-干扰素和重组乙肝疫苗、环胞A、1L-2等。(5)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将给医药行业带来强大冲击,其主要表现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与市场份额下降。目前,中国生产的1300余种原料药有97%属于仿制,随着新专利法的实施,仿制的路子将严重受阻,新药入市量将逐年减少,这将使我们的医药企业面临新产品枯竭的境地,降低竞争力。目前我国进口药品占市场销售额的16%,合资企业产品占市场的8%,两者之和占市场的1/4。“复关”后大量洋药将冲击国内市场,其份额可达到30%~50%,民族工业将受到严重打击和挑战。(6)目前世界药品发展趋势有三:一是竞相投以重金开发“重磅炸弹式”药物(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这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总体水平的标志。开发的重点集中到抗感染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包括老年用药)、癌症及艾滋病用药、循环系统用药等。二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品,主要集中在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四类。三是增加大众药品品种,扩大产量。这主要是由于欧美国家已不堪国民医疗保健费用的重负,政府压低药价而引起的。为此各制药厂商正扩大大众药与非处方药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2.支持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结构性因素支持医药市场快速成长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的增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用药面量的不断扩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因素仍将存在并影响医药市场。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如法国在1995年时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占到整个人口总量的20%,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增加到25%。资料显示,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的医药消费量比全国人均消费量高30%。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些人养活了整个医药产业,刺激医药企业的利润不断增长。除了医药消费者数量的增长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影响,普通家庭对保健的开支也在不断增长,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利于使用更多的药物。上述因素也是支持中国医药市场快速成长的结构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市场增长也非常快,年平均增长17.5%,其中“八五”时期是改革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总人口将达到15亿,而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00年约1.31亿人,占当年总人口数量的10%左右。由于中国的医药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也会对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污染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导致“文明病”在中国居民人群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中国的用药结构逐渐向西方国家靠近,用药数量不断扩大。除了上述共有的因素外,支持中国医药市场快速持续增长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是伴随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以及庞大的农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产业能够实现高速成长,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宏观环境分不开的。但由于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还十分有限,一些新药的需求仍很小。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总量会稳步上升。考虑到目前中国农村的人均药品用量与城市居民人均用量相差悬殊且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5%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的开拓将为中国医药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二)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产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1.世界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为中国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由于文化背景、地域、社会形态等差异,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各有其特色,而在这各自不同的世界传统医学的百花园中,中国的中医药以其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献、独特的理论以及独到的疗效而成为佼佼者。在各国传统医学中,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最悠久、理论最系统、最完整。据最近美国的《预防》杂志调查,大约有6000万美国人服用天然药物。日本东洋医学会也曾对全日本汉方医师做调查,结果表明接受汉方治疗的人不断增多,而且治疗的疾病也从疑难病到常见病,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中医药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国家所认同,并逐渐融入医药领域的主流之中。随着世界上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毒副作用日趋严重,其开发越来越困难、成功率低、风险巨大,医疗费用日益高涨;人们对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药的期望越来越高,接受中医治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疾病如糖尿病、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等,现代医学对其尚无很好的办法,而中药确有特有功效,国外很多学者正转向中医药的研究。2.我国不发达地区中医药面临严峻挑战中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从“神农尝百草”、“黄帝著内经”开始,中国的中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中药在国际市场也面临着韩国和日本天然药物的强大竞争。国际上每年天然药物的销售额约150亿美元,而中国天然药物出口仅为5亿美元左右,且70%以上是无附加值的药材。“洋中药”抢滩中国市场更令人不安。近年来,中国从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欧国家及港澳地区进口“洋中药”已超过1.5亿美元,占国内中成药市场的三成之多。有些海外企业还利用国内低廉的原药材,就地生产抛售,有的在国内购进中药材,进行粗加工后,转到国外经提纯制剂包装后,再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药生产,日本“顺天堂”一家的年产量就相当于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韩国的中药国际市场的份额也早已超过中国。据统计,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其制成的药品和化妆品等成交额达300多亿美元,且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而中国每年出口的中药材和中成药仅5亿美元,很多中药材在国外二次加工后,重新杀回中国老家。在人类“师法自然”的健康观念下,在中医药学在国际间的号召力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医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情况下,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中国中药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它应有的位置?为此,积极改善中成药工业生产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素质尤其显得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中成药大批运入国际医药交流市场。当前在实施制药国际GMP认证中,中成药工业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如何尽快实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使中成药工业现代化,已成为中成药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以经济不发达的青海省为例。青海省地处荒僻的青藏高原,经过近50年的建设,全省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海经济由过去单一的农牧业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的落后状态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基本形成了现代工业为核心的,包括冶金、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等多门类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但是,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青海省的经济地位却在连年下降。为了改变青海的落后面貌,省政府重新调整了发展思路,摒弃了以前贪功求大的做法,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扶植青海优势产业的发展上,经过科学论证,将医药工业放在了继旅游业之后第二位次的重点产业将给予大力扶植,并提出了“青海省医药工业‘九五’时期到2010年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主要发挥资源,抓住拳头产品,培植龙头企业,促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振兴青海省原药工业。指导方针是:以现有企业为骨干,充分利用社会各行业投资医药的积极性,调整行业内部产业及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化学原料药、中成药、生化药物中的各类名、特、优产品和使用方便的剂型,逐步形成高效、协调、配套的运行机制,以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及保障人类健康的需要。在开发目标与开发重点中,确定符合上述特征的拳头产品。青海省政府在宏观决策明朗以后,就如何发展省医药工业的具体策略问题,专门邀请了北京中藏药方面的一流专家、国家医药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等进行了就地考察和咨询。专家组在调查、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家意见,认为要实现青海省医药产业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必须探索一条省医药资源和先进医药技术想结合的、计划和市场体制互动的中藏药资源建设的道路,必须集中力量选定几个优势产品,扶持医药开发、生产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相应的具体策略:一是以省政府为主体、联合医药企业建设青海省的“独特的、零污染的、天然的”中藏药资源基地;二是扶持优势产品和中藏药开发、生产实体。专家们还建议,青海省中藏药实体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一是纯藏药制药实体;二是中藏药结合的制药实体。前者可以以省藏药制药厂为骨干,后者可以以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3.发展中国中医药产业的有利条件当前发展中国中医药产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正是发展的有利时机。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科学为中医药创立了发展基础及协同发展空间。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完整而严谨的方法与手段,中医药可以从现代科学的发展历史中获得启示,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站在现代科学的肩膀上,发展自己。尽管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现代科学面对人类疾病,仍有无奈,力不从心。中医药在悠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诊治方法。这些方法对现代科学是一个补充。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是中医药的发展机会。第二,市场经济和中国复关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舞台。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中国复关进程的加快,为中医药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捷径,为中医药与现代新药的交流、比较提供了方便,为中医药扩大影响,施展绝技,为人认识与接受提供了一个舞台。中医药以现代化的面貌走向舞台,定能保证“掌声响起来”。第三,中医药的用药经验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线索。中医药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对症用药和经验积累,对一些药用植物的功效认识已相当深入。这些对症用药的经验,是民族医药创制现代新药的“火花”。从黄花蒿的药用经验开始,研究发展的青蒿素类药物,是中医药对世界医药的重大贡献。“从民族药中寻找新药”代表着当代药物发展的一个方向。岩白菜素,灯盏花素等上市,是从中药创制新药的典型例子。中医药的资源调查及独特的用药经验,是中医药创制新药的坚实基础。中医药抓起这些线索,积极创制新药,是民族医药发展必要步骤。第四,知识产权制度为中医药创新药提供可靠的保障。中国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专利保护机制和新药行政保护机制等,对中医药无论是中民间验方、秘方、用药处方、新药研制,还是新药生产,都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第五,现代社会的“天人合一、回归自然”趋势为中医药的再度辉煌指明了方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因此,人类生活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的倾向,人类行为也力求与自然相协调。中医药正是从认识“天人合一”的自然协调观开始,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形成并发展。可以说,中医药从认识的方法至诊疗法技术等多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医药的发展契机。三不发达地区发展中医药业的制约因素医药产业由于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因此不存在成熟期,是永远成长和发展的产业。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国际化的竞争型产业,是经济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命健康更高质量的要求,医药产业必将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而获得不断的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不发达地区的中医药企业亦是星罗棋布,小而全的格局非常明显。通过考察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省中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中国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企业的发展正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1.药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青海省野生医药原料资源种类很多,分布地域辽阔,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只有几十个品种,如虫草、大黄、贝母、甘草、藏茵陈、花锚等,多年来一直是只采不种,造成了对生态平衡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资源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使用中医药药材资源,加强天然药材的保护,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迫切。青海三普药业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开发中藏药资源,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三普曾经尝试人工栽培花锚、藏茵陈和红景天等药用资源,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确有种植技术上困难外,对人工培植药用资源的迫切性认识不足,以至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这项工作由公司下属的制药厂主抓,客观上影射出公司高层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当然,在政府部门没有很好地协调的情况下,也不能单单要求一家企业单位独立做这种外部影响(正值)很大、自身不能得到全部好处的事。现在,药物种植成了一种公共产品,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当出面设法将这种传统的公共产品市场化。2.行业整体水平低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中医药生产的企业星罗棋布,不可胜数。但是中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低下,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生产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多数企业生产条件差,工艺装备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无论是在软件上还是在硬件上距离GMP的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历史、体制以及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企业各自为战,没有能够形成合力,资产得不到整合,小规模企业多,难以进行集约化经营。3.产品研究开发和知识创新乏力中医药开发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新药创新基础薄弱,研究开发滞后,尤其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以及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等方面研究进展缓慢。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次开发研究能力较弱,传统中医药制药工艺还跟不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在新产品不能及时开发出来的同时,公司不愿意花钱购买已经研制成功的专利产品成果或非专利技术成果。事实上这些技术成果有时也不一定要一次性支付很高的费用,采取入股或技术提成的办法可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又不需要支付过多的费用。还是以青海三普为例,虽然青海三普是青海省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和国家重点中藏药生产企业,拥有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和保健药物等大类120多个品种,但由于种种原因,青海三普有点知名度的产品仅有乙肝健、红景天和虫草精等三种产品,绝大部分产品开发乏力。4.标准规范的实施落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中医药产品标准化研究滞后,多数产品没有形成一个国内、国际共同认可的并且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规范化标准。目前,中国医药专业标准规范主要包括:《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PP)、《医疗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等。但是中医药行业在这些标准实施中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作为医药行业按照国际范例进行医药产品制造、服务的标准,GMP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所必需的生产经营条件、管理运作制度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范式。目前卫生部对推行GMP标准曾经作出了硬性规定,即要求新建工厂必须按照该标准建造验收,否则不予批准;针剂车间在1999年如果不能达标,将不能获得新药许可证;不达标的产品不得出口;到2000年,未获得GMP认证的企业将不得生产仿制药品。5.职工平均素质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低下广义地理解,凡是对企业有用的人都可以看作是人才。一方面表现为具有较高学历与高级职称的工作的人员所占比重;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员工终生教育和培训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许多高层次人才出现严重的流失问题。同时,对原有人员才能的挖掘上也做得很不够。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能形成制度,而在文化水平较之内地低的西北地区,职工教育又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将不足于与内地企业展开竞争。再看青海三普案例,到1998年8月底,共有员工383名,其中管理人员150人、工人203名。在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含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的8人、中级40人、助理职称47人、员一级职称人员15人。上述数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与青海三普上市公司的地位不能相符。四进一步发展不发达地区中医药业的对策思考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中医中药这一蕴含巨大潜力的人类知识宝库,必将走向世界,中医药必得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三普要寻找长远的发展,必须从现在起认真关注中医药的发展、研究中医药的市场及产业发展状况,从而真正在中医药这一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做文章。但是,中医药绝不能原版照搬,而应用发展的眼光和现代科学的手段,发挥特色,发展内涵,满足现代需求。当前,加快中国不发达地区中医药工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主力军作用,重点开发优势产品按照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和各地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对有一定优势的中小型企业调整生产方向,因地制宜地组建符合GMP、GSP标准,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股份制和集团化企业,充分发挥各地医药企业的存量优势,重点发展和开发以本地为原材料基地的各类优势系列产品,推动医药工业的发展。如青海三普药业公司的“乙肝健”“红景天”已被国家民族医药协会列为1998~1999“民族医药推荐品种”,“乙肝健”“心脑欣”已完成申报美国FDA认证产品技术审查程序。但公司当前品种的周期性和科技含量的不足,缺乏可供主营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柱型产品。公司要保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稳定发展,就一定要有一批或几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国家一、二类新药来支持。在短期科研项目上,拟开发当地药食同源的资源,开发健康食品;在中期科研项目上,开发王永炎院士发明的“健忘宁”国家三类新药;在长期科研项目上,采用青海特有的著名地道药材,研制抗肝炎病毒的国家一类新药注射剂;这些科研工作同期起步,不同阶段收获,与公司GMP改造工程配套进行,以适应企业和市场对新产品开发的需求。2.实施完善“三三六”工程,稳定中药材生产规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医药工业企业要走高起点、新技术、高水平之路,并、转、收购和租赁低水平、重复建设、效益差、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的企业。青海省现有中藏药材3000余种,其中藏药1200多种,但目前已开发利用且形成产品的药材数量还很少,研究水平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大多数资源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已被广泛应用的数十个品种如虫草、贝母、藏茵陈、花锚等品种由于只采不种,最终将导致濒临绝种。药材资源短缺,不只关系到生态平衡和植被保护,而且已直接威胁到中医药企业产品原料的来源,制约了中医药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实施人工种植药材规划不仅可以解决中医药企业原料供应问题,还可降低公司生产成本。随着产品销量规模的加在,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逐步增加。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带动不发达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也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加快技改步伐首先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的前提下,动员相关行业参与医药工业的发展。本着开放搞活、扶持严管的方针,支持社会各界的开办、联办、兼并、收购、租赁药品生产企业。巩固完善提高已建股份制企业,支持和促成建立股份公司,争取多办股票上市公司,扩大覆盖面和辐射范围。广集资金,壮大实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对现有医药企业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增加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企业同政府隔膜的状况,而应主动同政府沟通,从振兴青海省经济和解决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工人就业等政企共同的利益出发,尽最大力量说服政府应不再拘泥于所有制关系。通过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外引、内联,加快医药行业发展。鼓励区内外、境外、国外企业集团对本地医药工业投入;鼓励医药行业向其他行业扩散,综合经营;鼓励本地医药企业去省外、境外、国外办药厂和公司,实行异地投资经营等,开拓市场、扩大服务领域。4.强化医药商业建设,拓宽医药营销路子完善医药流通体系,加速医药商业建设,按CSP标准建设二级医药企业,更新设备,改善仓库条件,扩大仓储量,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