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_第1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_第2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_第3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_第4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口花岗岩目沉积物

1.甲处属于()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2.图中矿床最可能是()

A.大理岩B.天然气C.煤炭D.石油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4.和丙处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夏威夷岛C.安第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水库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岩层容易被侵蚀B.受风力侵蚀作用

C.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

6.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风力作用

题组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流水堆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

历史变迁图,回答下面两题。

4世纪以前

--12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8—19世纪

现代

7.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8.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世纪至12世纪,以侵蚀作用为主

B.12世纪至15世纪,以堆积作用为主

C.15世纪至19世纪,以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以堆积作用为主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

岩层破碎的作用。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分渗夜间温度下降,

水结成冰,体积冻融交替

增大,裂隙加深使岩石分

山J

裂成碎片

0Ii

9.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10.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玄武岩是岩浆从火山中喷出或从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结形成的岩石。在冰岛

南部沿海有一座由深色柱状玄武岩构成,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多棱

柱状岩石峭壁,形似风琴管,故称风琴岩(下图)。峭壁底部棱柱较短,中上部较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形成风琴岩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的原因是()

A.均匀冷凝B.均匀挤压

C.均匀侵蚀D.均匀断裂

12.峭壁底部棱柱比其他部位短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目前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

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印在人民币的背面,成为“国家名片”。读

图完成下题。

13.图中的四幅景观图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乙和丁

(2021安徽黄山模拟)风是沙丘形成与演化的最重要动力。图1为我国贺兰

山西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某年2月22日至12月16日某沙丘年内演化过程剖面

图(沿西北一东南方向),图2中白色线条为该沙丘脊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西北―—东南

02.2204.1406.0907.2010.1012.16

图2

14.据图1判断6月9日前后该地主导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5.该沙丘脊线的移动方向为()

A.一直往西北B.一直往东南

C.冬季往东南D.固定不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2022浙江A9协作体期中联考)为了调查某地褶皱构造状况,地理工作者通

过钻探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指岩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得到下表数据。表中a、

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完成下面两题。

地点abcde

海拔(米)300400500400300

埋藏深度(米)8573695442

1.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向斜B.背斜

C.地垒D.地堑

2.对c地地貌的成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B.冷凝形成,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C.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D.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向上拱起

下图为武夷山脉某地岩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

A.③处因地壳张裂形成谷地

B.①处因地壳水平挤压凹陷形成谷地

C.④处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D.⑤处因地壳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山地

4.图中④⑥两处地质构造是()

A.由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

B.由地壳水平运动拉张形成

C.由地壳垂直运动断裂形成

D.在岩浆运动产生的顶托力作用下形成

题组二板块构造学说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6.下列表示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依次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

题组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读图,完成卜面三题。

2

C等高线〜河流

7.图中H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形谷B.冲积扇

C.河漫滩D.三角洲

8,下列四幅图表示该河流谷地X到Y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有(

侧蚀力殳度

强'大K

弱小

XYXY

①②

河道1F蚀

宽]强|\

窄/,弱

XYXY

③④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下面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表层水流--•■底层水流

A.①B.②

C.③D.④

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影响范围,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11.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A.甲、乙之间

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

D.丙、丁之间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

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7°00,117°30'

39°00'N

距今约

3500年

皿贝壳堤

1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1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1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

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专题强化练五内、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5分钟

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削高填洼使其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夷

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

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下图为天山某山脉四级夷平面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两题。

海拔/m

s

4500;I

4000:

35(X)-〃断层

3000w

2500-

2000-

1500上

051()152()253()3540455055km

1.图中最古老的夷平面是()

A.IB.IIC.IllD.IV

2.推测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抬升B.持续下降

C.间歇性抬升D.间歇性下降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河流流向口沉积物色变质岩比例尺

例雷岩层①■岩层②删皿岩层③0816km

3.图示区域()

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C.①一②一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4.图中河流()

A.丙处附近河流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B.丁处河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

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

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

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

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

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相比,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是()

A.黄河中游的岩层松软

B.中游水量丰沛,冲刷能力强

C.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

D.继承了古河道的原始形态

6.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地壳运动抬升

②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

④河水侵蚀下切

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其地势比两侧低,为谷地,故甲处属于背斜谷。

2.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矿床位于花岗岩和石灰岩之间,最可能是石灰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后形成的大

理岩。

3.B由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石油、天然气多储

存于背斜构造中,因此在地面打井找石油应选择甲处;地下水主要储存于向斜构造中,因此在地面打井找地

下水应选择乙处。

4.C由图可知,丙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夏威夷岛是火山岛;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

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5.C根据图中岩层弯曲状况可知,水库库区所在谷地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形

成谷地。

6.A由图可知,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是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的。

7.C若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线明显向海湾方向推进。结合图可知,近现代以来,丙处海岸线一

直向海湾方向推进。故选C。

8.C读图可知,4世纪至12世纪,乙处海岸线向海湾方向推进,应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至现代,乙处海

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o

9.A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作用。

10.C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说明昼

夜温差大冰楔作用强,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冰楔作用最显著。

11.A从材料信息可知,风琴岩是玄武岩,它是由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而成的,所以风琴岩边缘笔直、粗细

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是均匀冷凝所致,A正确。

12.B从图看,风琴岩位于海边,峭壁底部棱柱受海浪侵蚀作用强于其他部位,因此比其他部位短,B正确。

该地区流水、冰川、风力侵蚀不明显,A、C、D错误。故选B。

13.D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图为珠穆朗玛峰,乙图为长江三峡,丙图为桂林山水,丁图为黄河壶口瀑布。

珠穆朗玛峰是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桂林山水是流水溶

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四幅景观图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长

江三峡和壶口瀑布,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4.D据图1可知,6月9日的沙丘形态为东南坡缓,西北坡陡。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

较陡,因此可以确定东南坡为迎风坡,即6月9日前后该地主要吹东南风。

15.C据图1可知,2月22日、4月14日、10月10日、12月16日这几个日期(冬季、春季、秋季)对应

的沙丘均为西北坡缓,东南坡陡,说明西北坡为迎风坡,可判断此时主要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会使沙丘向东南

方向移动。6月9日、7月20日这两个日期(夏季)对应的沙丘为东南坡缓,西北坡陡,说明东南坡为迎风坡,

可判断此时主要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会使沙丘向西北方向移动。综上所述,选Co

能力提升练

1.B由表中数据可推断,该岩层自西向东在a、b、c、d、e五处的海拔依次为215米、327米、431米、

346米、258米。相对于两翼,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错误,B正确。地垒和地堑属于断层构造,

而材料显示的是“某地褶皱构造状况”,C、D错误。

2.Da、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由表中的海拔可知,该地中部海

拔高于两侧,为山地;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背斜构造,故该地为背斜成山。背斜成山是因地壳水平挤压,

岩层弯曲向上拱起而成,D正确;A项是背斜成谷的原因;C项解释的是向斜成山的原因;冷凝形成的岩石应是

岩浆岩,而研究褶皱对应的是沉积岩。

3.C图中③处岩层断裂,易被侵蚀形成谷地;①处因岩层断裂下沉,形成谷地;④处是背斜顶部,因外力侵蚀

形成谷地;⑤处因地壳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紧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4.A图中④⑥两处是背斜,由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

5.B根据图中甲、乙两陆地的位置可知,甲、乙分别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非,结合板块分布图可知,甲、乙

两陆地分别属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故选B。

6.DM处位于红海附近,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N处位于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

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

7.B依据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H处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且有一个弧形的扇缘,因此其地貌类型是

冲积扇。

8.D从X到Y为从河流上游到下游,X处侧蚀弱,坡度大,河道窄,下蚀强;Y处侧蚀强,坡度小,河道宽,下蚀

弱,因此①②③④正确,选D。

9.A由图可知,a为凹岸,b为凸岸,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当河流流经弯道时,在

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即表层水流由b岸

流向a岸,底层水流由a岸流向b岸,形成弯道环流。故选项A符合题意。

10.D黄土是风吹来的,形成时间越早,土层本应越厚,但同时黄土层还受外力侵蚀,所以不一定就形成时代

越早,厚度越大;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都是在阶地形成后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形成时代不一致;黄

土层的底部应是河流阶地形成后首先沉积下来的,所以黄土层底部年代可以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11.D甲、乙之间,乙、丁之间,甲、丁之间都存在断层,阶地的高差可能受断层的影响;丙、丁之间没有断

层,阶地高差仅是河流下切形成的,最可靠。

12.C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

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学生在做题时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只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

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认真,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