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与智能卡技术 教学大纲_第1页
RFID与智能卡技术 教学大纲_第2页
RFID与智能卡技术 教学大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RFID与智能卡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282Z10课程名称:RFID与智能卡技术/RFIDandSmartCardTechniques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教材、教学参考书:1.,贺建飚.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2.单承赣等.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射频识别(RFID)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物联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射频识别的原理以及应用,可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物联网构成的物理基础。RFID技术与应用,是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学习之后,在掌握学科基础课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主要介绍RFID的一般原理和技术,为构建一个物联网系统建立底层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射频识别的原理以及应用。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介绍典型RFID系统,分析实际RFID系统的构成,射频电路的基本理论,包括传输线和谐振电路等。能力:掌握分析和设计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能力,具备构建阅读器、应答器设计的能力。掌握实际RFID系统应用的能力。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以及对整个RFID系统设计流程的学习,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从概念、算法到实际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从实际需求到建立RFID识别系统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含研讨)实践第1章传输线理论22传输线长线的概念教学思路:对于第一部分包含第1~3章,通过预习,结合课堂讲授,阐述清楚射频识别中的“射频”部分。通过将射频电路知识(传输线理论、谐振电路和天线基础)作为射频识别的基础进行了引导性介绍,使得学生在没有射频电路基础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射频识别原理。特别注意处理,第1章传输线理论,介绍射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第2章为谐振电路,主要介绍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是后续章节介绍RFID通信过程的理论基础。第3章为天线基础,介绍RFID系统常用的天线及天线的电参数。教学模式:6学时讲授,讨论2学时,课堂实践与练习2学时第2章谐振电路64谐振原理谐振的条件第3章天线技术422天线基础结合谐振电路第4章RFID系统642系统组成教学思路:结合自学与课堂讲授,阐述第4~9章,引导性讲述射频识别中的“识别”部分,突出重点介绍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技术,组织实践练习编码与调制技术、防碰撞技术和安全技术教学模式:讲授22学时,讨论4学时,编程联系4学时第5章电子标签44通信原理第6章读写器22构成与tag的通信第7章编码与调制技术642原理第8章防碰撞技术642防碰撞算法ALOHA第9章安全技术22安全特点第10章RFID标准22标准标准化的原因教学思路:结合自学、讲授、实践性环节,阐明第三部分包含的第10~12章,突出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其中,第10章为RFID标准,介绍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标准化。第11章介绍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系统,该系统可在RFID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球互联的物联网。第12章介绍RFID在四个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实例。教学模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编程实践4学时第11章EPC系统44背景和技术第12章典型应用642行业应用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基本的RFID读/写使用提供的软件测试不同位置对读写的影响4要求掌握射频卡数据的读/写过程系统应用设计编程实现ISO14443A在交通卡中的应用4要求理解ISO14443A结构,并掌握应用技术协议应用编程实现Gen2协议下的读写控制2要求理解Gen2协议,并掌握应用技术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