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宋】苏轼你知道成语“胸有成竹”的意思和出处吗?导入新课视频《胸有成竹》①文与可:名同,字与可,北宋画家,苏轼的表兄。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②筼筜谷:山谷名,在陕西洋州,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熙宁八年到十年,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③偃竹:倾斜的竹子。④记:一种散文文体,可以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也可以记器物建筑。题解文与可①画筼筜谷②偃竹③记

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汉文翁(汉代教育家,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之后,蜀人犹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自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司马光、苏轼尤敬重之。轼,同之从表弟也。

初举进士,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元丰初,知湖州,明年,至陈州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宋史·文同传》)画家文同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苏轼

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tiáo腹蛇蚹f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hú落,少(通“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朗读正音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wèi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②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jiān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cuì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juàn,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tuò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③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chóu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嫩芽)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蝉,后腹有横纹)腹蛇蚹(蛇腹下的横鳞)以至于剑拔(如剑从鞘中抽出)十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却)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堆积)之,岂复有竹乎?第一段(蜩腹蛇蚹:蝉腹、蛇鳞般的小笋)12蜩腹蛇蚹剑拔十寻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完整的竹子)于胸中,执笔熟视(仔细看),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一直往前,迅速运笔),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兔子跃起,鹘鸟落下,形容迅捷),少(通“稍”)纵则逝(消失)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这样)也,而心识其所以(……的原因/道理)然。状语后置,(于胸中)得成竹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心里意识到)而操之不熟者,平居(平时)自视了然(清楚的样子),而临事忽焉丧(亡失,忘记)之,岂独竹(名作动,画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赠送)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指文惠君)取之;轮扁(轮:做车轮的木工;扁:木工的名字),斫(砍,雕)轮者也,而读书者(指齐桓公)与(许可,同意)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滑动)而不固,疾则苦(滞涩)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规律)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视频《轮扁斫轮》今夫(发语词,不译)夫子之托于斯(这,这幅)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要旨,大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1、本段主要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作者先批判了当时画家“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机械画法;然后指出文与可所教的画法——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强调先有整体构思,然后快速捕捉灵感,一气呵成。思

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由、苏轼、文同三人在画竹的境界上有何差别?子由苏轼文同未尝画,仅得其意得其意,得其法,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得心应手,技艺纯熟3、子由在《墨竹赋》中用了哪两个典故?用意何在?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①将文同比作庖丁、轮扁,突出其画技高超,并且已超越技艺层面,成为得道高人,暗含对文同的赞赏与钦佩。②子由将自己比作文惠君、齐桓公,表明自己从文与可的画论中悟出了抽象的道,是他的知己。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tiáo腹蛇蚹f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hú落,少(通“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朗读第一段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wèi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看重)。四方之人,持缣素(丝织品,白色的叫素,黄色的叫缣)而请者,足相蹑(践踏,踩)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兼词,之于)地而骂曰:“吾将以为(把……做成)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话柄)。第二段状语后置,足(于其门)相蹑定语后置,(持缣素而请的)四方之人及与可自洋州还(还京),而余为徐州(任徐州知州)。与可以书(信)遗(送)余曰:“近语(告诉)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即徐州),可往求之。袜材当萃(聚集)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打算)将一段鹅溪绢(鹅溪产的绢),扫取寒梢(指竹子,竹为岁寒三友之一)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一匹布是多少尺?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证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长度单位,八尺为寻)竹,月落庭空影许(如此,这样)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动词作形容词,能言善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指洋州)修(高,长)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赦免,放过)箨龙(竹笋)。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打开信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此句妙在何处?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jiān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cuì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juàn,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朗读第二段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tuò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指前文提到的《筼筜谷偃竹》图),废(放下)卷而哭失声。第三段

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不仅有穿针乞巧、拜织女,还有晒书、晒衣。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世说新语·排调》载,东晋名士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昔曹孟德祭桥公(桥玄)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从前)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和)予亲厚无间如此(像这样)也。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自为其文曰: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升堂入室,到他家去),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东汉将军,曾拜李生为师)。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访问,探望)相沃酹(洒酒祭奠),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忠实的好友),胡(怎么)肯为此辞乎?(《后汉书》)曹操与桥玄的友谊

维元丰二年,从表弟苏轼,谨以清酌素羞(通“馐”)之奠,致祭于故湖州文府君与可学士之灵曰:呜呼哀哉,与可能复饮此酒也乎?能复赋诗以自乐、鼓琴以自侑(yòu助兴)也夫?呜呼哀哉,气噎悒(yì忧愁不安)而填胸,泪疾下而淋衣。复收泪以自问,非夫人之为恸(tòng极度悲哀;大哭)而谁为乎?惟余与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不可得而亲,呜呼哀哉!余闻赴(讣文)之三日,夜不眠而坐喟。梦相从而惊觉,满茵席(褥垫,草席)之濡泪。苏轼《祭文与可文》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chóu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朗读第三段思

考1、本文前半部分侧重于阐述“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后半部分则记述了自己和文同之间的诸多趣事,你认为其主旨在于说理还是抒情?

写作目的:表现自己和文与可之间互相调侃玩笑、亲密无间的珍贵情谊。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2、作为一篇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作者在选材上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以笑写悲,特选往昔“戏笑之言”来表现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3、作者在文中记载了自己和文同之间的哪些“戏笑之言”?从中可以窥见一个怎样的文与可?①以绢为袜材②万尺竹之辩③诗戏馋太守淡泊名利憨厚风趣清贫自乐小

结抒亲厚无间之情阐画竹之理忆戏笑之言叙为文之由神聚形散拓展阅读

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