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_第1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_第2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_第3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_第4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黑钻押题卷面总分:83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83题练习次数:1次

单选题(共60题,共60分)

1.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骆驼祥子》

B.鲁迅《一件小事》

C.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D.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诉说》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B、D三项的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深刻鲜明的车夫形象,而c项《警察与赞美诗》所讲述的则是流浪汉苏比为了熬过寒冬,千方百计想被警察逮捕进监狱而不成,却在最终受赞美诗感召而准备改邪归正的时候被捕入狱的故事。C项小说中并没有刻画车夫形象。

2.阅读《背影》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课堂小练笔中,我安排学生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学习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课文结尾时我也没有强调父亲与儿子之间是双向度的感情,没有使父子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结合上述教学反思片段所述内容,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B.教师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的实施未能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C.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及对课堂的收束控制能力不够

D.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偏离了对人物情感本身的深入分析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背影”是贯穿课文《背影》这一纪实散文全文的线索,它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敬爱与怀念。题干教学反思片段中,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并未偏离对人物情感的分析,但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背影”之后的深情。故D项说法错误。

3.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对古诗词主题内容的理解。

A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一事。

B项,《归园田居》写的是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描写的是走马川一带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衬托将士的英勇无畏。两首诗都没有表达离别情绪。

C项,《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王维送别奉命前往安西的元姓友人的事情;《雁门太守行》是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没有表达离别情绪。

D项,《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吊古怀乡之作,没有表达离别情绪;《渡荆门送别》是诗人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4.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师讲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句子来说明。下列句子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C.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D.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一种修辞手法。题干中的句子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把嗅觉转换为视觉。A项的句子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转换为听觉。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努力,其中不值得借鉴的是()。

A.课前五分钟的主题演讲,让学生讲述其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

B.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

C.在自习课上,开展《三国演义》课本剧表演

D.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周记,记录心得感受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对学生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系统地讲授阅读方法。

6.老舍的儿子舒乙在54岁时发表了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父子情》,下面关于老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舍原名为舒庆春,满族人

B.老舍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

C.老舍写过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

D.老舍的话剧也非常有名,《雷雨》《茶馆》等都是经久不衰的话剧作品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雷雨》是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作品。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7.在学习《丑小鸭》之前,老师让学生说出该作者著的其他童话作品,下列符合要求的是作品是()

A.《白雪公主》

B.《皇帝的新装》

C.《灰姑娘》

D.《睡美人》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A、C、D三项的作品选自《格林童话》。

8.一位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不但用多媒体播放了苏州园林的景观,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了一下各自的感受,还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或图片以便活动课上做展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风光片,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B.观看图片后让学生谈感受,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C.课堂内外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D.这种教学方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兼顾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种方法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9.阅读以下《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生: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

生: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臭美。(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针对以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该教师能够非常好地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并不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寻找答案

B.针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可直接指出其回答错误,以免浪费时间

C.当学生理解发生偏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自身实际帮助学生纠正

D.该教师处理反馈信息的时候,具有引导性,帮助学生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具体的阐述,把看上去有疑义的答案,在修改之下变得贴切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切忌笼统,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病症所在”。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能操之过急,评价时应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耐心启发学生寻找答案。B项说法错误,当选。

10.阅读某教师《狼》的备课笔记及教学反馈(片段),按要求答题。

10月9日:借助工具书与网络资源,翻译课文,图画重点字词句,总结狼的形象。

10月10日:观看与狼有关的电影,对比不同影视资源中狼的形象、影视资源与本课中狼的形象。

10月11日:阅读蒲松龄的其他小说,整理《聊斋志异》的相关资料。

10月12日:设计教学简案,作业是让学生以文言文的形式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

10月13日:开展教学,将已获得的资料分享给学生。

10月14日:检查学生作业,作业质量未达到预期。准备新课教学。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网络资源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直接调用

B.对比狼形象的异同对于本课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C.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作业难度要适中

D.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未达到预期并不影响新课教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适当地使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但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使用时需仔细甄别,不可直接调用。A项说法错误。

对比不同影视资源中狼的形象、影视资源与本课中狼的形象,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狼这一种动物,对于本课教学意义重大。B项说法错误。

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特点、作业难度及可写性等多个因素,若考虑不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C项说法正确。

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教师依然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文言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并进行反思,不可直接进行新课教学。D项说法错误。

1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伟大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并推荐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B.芦荻《风雨吟》

C.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D.都德《最后一课》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散文。文章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抒发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B项,芦荻的《风雨吟》是一首现代诗。诗中的暴风骤雨象征着苦难,表现了年轻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

C项,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主要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D项,都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里,孩子们上告别母语的最后一堂课的故事,充溢着无限的爱国之情。

12.教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后,根据学到的“对联知识”给学生出了以下几道试题:

(1)从以下三个对联中选择一个送给一位即将过生日的长辈。

甲:琥珀盏斟千岁酒,琉璃瓶插四时花。

乙: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丙:恩泽润心如雨露,友谊长存似日月。

(2)试着给春节写一副简单的春联。

(3)试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表达新婚、生日、春节、中秋等祝福的对联。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导学生养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

B.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C.考查学生对文本学习掌握的水平

D.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B、C三项从文本中都能得到体现,只有D项并没有体现。

13.古代文学复习课上,某学生总结了下列知识,正确的是()。

A.《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他是“桐城三祖”之一

B.《锦瑟》的作者是李商隐,他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

C.《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末文学家魏学洢

D.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翰、李益等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方苞、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B项,“花间派”指晚唐五代时期具有相似创作倾向的一批词人,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等。李商隐不属于“花间派”。

C项,《核舟记》这篇传诵几百年的散文名篇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江南才子魏学洢的传世名作,被收入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成为中国中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受到人们的喜爱。C项说法正确。

D项,李益是中唐时期的边塞诗人。

14.在讲授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时候,老师让大家举出几个与该诗所表达的感情相同的诗句,下列诗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和A、B、D三项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C项表达的是诗人对妻子的思念。

15.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珏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D项,巴金笔下的瑞珏是“传统型女性”。

16.阅读不同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

教师甲: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师生到距离学校最近的物质文化遗产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考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演讲,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乙: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产,说一说它的价值所在,并谈一谈该项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应如何长久流传。书面展示思考成果,不少于600字。

教师丙: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各自感兴趣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角度和内容自定。最终,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丁: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思考,除了已经得到国家保护的文化遗产外,还有哪些文化遗产也有较高的人文和历史价值,需要进行申遗保护?小组分工合作探讨,并选出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探讨结果。

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甲的方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B.教师乙的方案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

C.教师丙的方案利于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D.教师丁的方案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甲利用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近距离感受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自身体验开展主题演讲,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A项说法正确。

教师乙设计的方案中,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思考,书写思考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B项说法不全面。

教师丙设计的活动方案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C项说法正确。

教师丁设计的活动方案中,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项说法正确。

17.某教师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前,先向学生介绍了白居易与刘禹锡的生平,包括他们生活的年代、社会历史背景、官职变动、历任工作地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介绍作者的生平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课外材料的补充过多,不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C.讲述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D.交代两者的交往关系,不利于学生把握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官职变动、工作地点等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内容;讲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此诗抒发的感情,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A、C两项说法正确。

题干教师在教学前,对白居易的官职变动、工作地点等知识的介绍过多,不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B项说法正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对同是被贬者的白居易赠诗的回赠,交代两者的交往关系,有利于把握白、刘二人被贬的怅惘之情。D项说法不正确。

18.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片段问答题。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再读一遍吧。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读。掌声)

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再读)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以下有关这段教学片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品味“扑”“抓”“忍”三个动词,意在使学生体会三个动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B.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三个动词,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课程性质

C.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动词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在引导中出现了越俎代庖的嫌疑

D.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教师能够恰当地抓住这句中的三个动词,引导学生准确认知深层含义,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语文意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此案例中,这位教师具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能够敏锐地洞察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丰富意旨,引领学生重锤敲击。在引领过程中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利用课的通感技术不断地启发:“扑”下去的会是什么?“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忍”住的究竟是什么?总是仔细地倾听,热情地激励,当学生说出“信念”这个词语时,能够及时察觉不妥,及时引领学生转换思维,从而正确领会。

19.学习《背影》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文中一再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段落,读给父母听;模仿本文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B项“全面”二字夸大了布置作业的作用。

20.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教师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把作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运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把所有问题提出来,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毕竟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

21.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业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

B.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C.第二题的设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作为写作课的素材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让学生描述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A项正确;该题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故B项错误;让学生描述小动物,是可以成为写作课的素材,C项正确;让学生根据兴趣任选一项。赋予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的权利,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D项正确。

22.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啊,来聊一聊小说,大家喜欢看小说吗?

生:喜欢!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啊,能告诉我一下理由吗?这位同学来。

生:我喜欢看长篇小说,喜欢看巴金的长篇小说。

师:喜欢看巴金的理由是什么?

(A)生:我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韵味。

师:情节曲折。你为什么呢?(指着另外一位同学)

生:我喜欢看鲁迅的小说。

(B)师:你喜欢的理由呢?

生:他的小说文学性非常高,我觉得他的小说情节非常好,曲折。

师:也是因为情节。老师也很喜欢看小说,你们猜是为什么呢?你猜猜看。(指另一学生)

生:看小说能使我们感到舒服,也能增长知识,了解名人。

(C)师:你认为呢?(看向另一位学生)

生:我觉得老师喜欢看小说,也许是因为你使自己放松,并且理解作者的心情。

(D)师:恩,大家有很多想法啊,那么先卖个关子吧,也许学完这堂课你们就能猜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说.叫什么题目呢?

生(全体):《我的叔叔于勒》。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学生的回答说明他并不自信,此时教师应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

B.学生没有注意听老师提问的问题,所以出现了教师反复强调说出理由的现象

C.教师一直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师设置疑问.成功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问题的顺序性、层次性。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教师应先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小说,然后再说出理由,出现题目中的情况是教师的题设置不当。故选B。

2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学生理解本段文字表达的重点时,进行了如下解释:

学生甲:一般开头是文章的重点,所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这段文字表达的重点。

同学乙:对,一般开头是重点,但是这句话的重点应该是“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因为“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中“也不必”后的内容才是重点。”

同学丙:不对,文段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引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所以,这才是文章的重点。

同学丁:不对,老师说过,一段的中心句或者在首句,或者在尾句,所以丙肯定不对,而首句也不是重点,所以肯定是末句“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针对上述回答,老师的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看书应该仔细、灵活,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B.甲、乙、丁应该向丙同学学习,丙同学找的很正确。

C.丙同学说得很对,本段的重点就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

D.丙同学找对了本段的重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这句话才是这段的中心句.而不是首尾句好吗?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老师在处理学生的答案时,不能简单地批评错误、表扬正确,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才是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D。

24.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

生1:作者看到柚子树,为什么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生3: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生4:为什么作者觉得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

生5: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生6:作者为什么看到刚孵出的雏鸟吃不下饭?

……

共有15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是重复的),在所有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时。教师问:

“谁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1:因为作者生长在都市,第一次看到柚子树,所以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因为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所以吃不下饭。

在教师“好”“很好”的赞扬声中,有10多名学生对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有些回答是重复的)。下课铃响后,教师小结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后,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以下是对上面教学实录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B.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D.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完全放手,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精心准备,巧妙引导。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教学的重心,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细枝末节而缺乏整体把握,对文本的学习始终只是浮在表层。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坚持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尽量减少无效劳动,把师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上。

25.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以下几位同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同时“千树万树”是夸张的手法.极尽渲染雪的大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夸张的手法,同时和下文欢乐场面形成对比,且第二句中的“愁”和“惨”两字语带双关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象征“将士威武不屈”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用到夸张的手法,故A项错误,当选。

26.初中某教材《木兰诗》的课文中,有一副木兰着戎装勒马图,英姿飒爽,不愧为女中豪杰。这幅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练习系统

D.助读系统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材包括助读系统、范文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A项,范文系统即课文。B项,知识系统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大体包括读写听说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汉语知识等。C项,练习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提高语文能力而有计划地设计的各种思考与练习。D项,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木兰诗》中的插图就属于助读系统。

27.教师在讲解杜甫的《石壕吏》时,为学生补充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的知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吏三别”的作品的是()

A.《潼关吏》

B.《新安吏》

C.《离家别》

D.《新婚别》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8.教学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教师为学生普及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知识,并分别列举了他们的代表作品。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教师举例的是()

A.《我的叔叔于勒》

B.《变色龙》

C.《警察与赞美诗》

D.《伟大的悲剧》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警察与赞美诗》。D项,《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29.学习完《论语》之后,教师提出“结合你身边一些人的实际情况,说明你是否同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对这一教学环节,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阅读教学中加入表达环节,激发学生思考

B.这个问题的设置体现了将古代经典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C.开放型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兴趣,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

D.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没有体现。

30.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指出“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他为大家介绍了几篇关于这种文体的文章供学生们在课下阅读,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满井游记》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欧阳修——《醉翁亭记》

D.柳宗元——《小石潭记》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满井游记》是袁宏道的作品。

31.某教师在教了学生标点符号的用法之后,为学生写出了下列四个句子,学生应该选出的正确的一项是()

A.石墨烯——这种二维的碳到底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即使是确刚戴上诺贝尔奖桂冠的研究者们,也无法预知。

B.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

C.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嫦娥二号”生产的多个品种、多个规格的铝合金板材,无论在强度、塑性、耐腐蚀性还是在抗疲劳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D.《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问号应改成逗号。B项,“求知问学”前的逗号应改成分号。D项,句号应放引号之内。

32.以下几项作文教学活动中,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一项是()

A.作文课上要求学生限时作文,45分钟完成800字的习作

B.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要求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以激发创新思维

C.带学生到森林中观看日出日落、举行篝火晚会,要求学生表达体会

D.组织班级文学社,要求学生自主编辑班刊、班报,并在全校展示交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7~9年级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3.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刚参加工作时,我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因此,语文课上讲得很多,我认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负责任……

[B]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我不一致时,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我常常打断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牵着学生跟我走……

[C]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有时我又觉得让学生自己去想、去猜测、去探究,不免有些太费时间了,莫不如将结论告诉学生,教会学生用结论,恐怕比探究更实用……

[D]事实上,以上种种做法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非但不理想,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大打折扣,遇到一些灵活性强并具有智能挑战的难题时,学生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单纯填鸭式的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B.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和感受

C.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设置教学内容虽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但主要还应该由教师根据学情和教材来确定。

34.某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时,教师围绕“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要求”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初中学段的阅读教学开始重视朗读的重要作用

B.朗读有利于学生品味作品语言及作品中的情感

C.朗读时应恰当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D.朗读时语气语调要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意思是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A项说法不正确。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35.阅读一堂作文课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上次作文为大家布置的是写一篇事物说明文,我发现大家对说明文的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掌握得还算可以。有一个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和修辞学上的比喻类似,如何在文章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出来,那一定基于我们对其深刻理解,弄清二者区别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弄清二者的区别,学会使用打比方和比喻,让它们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B)师:(幻灯片展示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说明文中的打比方是一种说明方法:因所要说明的事物和选取的打比方的事物之间存在共性,故此用来做比。它的目的是为说明服务,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某种特征,它只适用于说明文文体。而修辞学上的比喻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它的目的多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增强文采服务。它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C)师: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翻开《看云识天气》看第一段内容:……它们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

(老师通过举例对照课件的内容详细解释了起来。学生们不时地在记笔记)

(D)师:同学们不要只顾记知识点,要理解消化。记好后大家开始自己检查作文,看你们的文章中有没有使用打比方或者比喻,使用是否正确。没有使用的同学,看能不能将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加入到作文中。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单刀直入直奔教学主题是简洁且有针对性的导人方式

B.说明教师讲课准备充分,且恰当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C.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D.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了解。且课件与课本相结合,过渡自然。并非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36.阅读某教师关于鲁迅《社戏》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大家看,素来严肃的鲁迅竟写出了令大家如此感兴趣的小说,想必在小说中,一定有你喜欢的片段。大家最喜欢哪些片段呢?

生(纷纷):偷豆——偷豆。

师:好,你来说说。

生:我最喜欢他们回来的时候去偷人家罗汉豆的情节。我对“偷豆”印象比较深,是因为我小时候也做过这样有趣的“傻事”。(众生笑)

师:那我们就先来欣赏“偷豆”,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偷豆”一节。

(生读课文)

师:在偷豆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两个人吧?

生1:一个肯定是阿发。

生2:还有一个是双喜。

师:好,双喜在“偷豆”的过程中有什么表现?

生:他要孩子们不要只是在阿发家的田里摘,不然阿发的娘会哭骂、气恼。说明双喜偷豆也是有分寸的,想得很周到。

师:那阿发有什么表现呢?

生:阿发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生纷纷读,不时伴随着学生们的笑声)

师:看来偷罗汉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偷豆、煮豆的过程中,迅哥儿和小伙伴们的友情更深厚了,而且呀,作者把这段真挚的友情放在江南水乡优美的景色中,更是增添了浪漫的情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引导学生品评文中的人物,有利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B.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进行深入思考

C.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课文内容应按顺序讲解,教师打乱了教学顺序,做法错误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B、C三项分析均正确。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适应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答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人物形象,应该被提倡。课文内容学习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并非必须按课文顺序进行教学,D项分析不正确。

37.教师在教学“伯牙善鼓琴”时,说此句中“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并欲举其他相同用法为例,下列可以作为例子的是()。

A.他为人善

B.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C.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D.京中有善口技者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善”:善良,好心;B、C项“善”:好,妙;D项“善”:擅长,善于。因此,D项正确。

38.执教《孔乙己》一课时,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几处写到众人哄笑的地方标出来,谈一谈这段为什么引众人发笑。小组派一名代表,简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已的故事

B.小组活动不应占用课堂时间,应在课下进行

C.教师应在小组间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

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本文作者是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全文,说法是正确的。

C项,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应巡视指导,说法是正确的。

D项,通过阅读,找出好笑段落,再进行讨论,培养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能力,说法是正确的。

B项,课堂互动活动虽比老师“满堂灌”花费更多时间,但只要围绕课堂主题,合理策划、有效组织,就能收到良好效果,直接否定小组活动,是片面的。

39.阅读汉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现代汉语中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有很多。关于“帷wéi”,你都能想到哪些类似的字呢?

(生积极发言,PPT展示“唯”“惟”“维”“潍”“堆”)

生1:最后一个字也读“wéi”吗?

师:是的。这个字我们不常见,但你可以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1:这个字的偏旁是王字旁,可能与石头或玉有关。

师:非常棒!“堆”就是指像玉的石头。那大家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会问大家关于“wéi”的问题吗?

生2:因为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帷幕”这个词。

师:(板书)“帷幕”的“帷”字偏旁是——(生答:巾字旁)。它跟“幕”字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2:“幕”字中也有一个“巾”字。

师:对。“巾”多指小块的纺织品,所以多数与此相关的物品都是以“巾”为偏旁的,如“帷幕”“帷幄”“蚊帐”等。

生3:第三个“维”我知道,常用的词有“维持”“维护”“维修”等,第四个我也知道,最常见的就是“潍坊”,是山东省一个城市的名字。但是前两个“wéi”我总是分不清,经常用错。

(其他学生附和)

师:那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说一个小窍门。首先,“唯”比“惟”的使用率高。我们经常见到的“唯一”“唯恐”“唯利是图…‘唯我独尊”中的“唯’’其实也可以写作“惟”。只不过口字旁的“唯”是现在通用的。第二,记住“惟妙惟肖”。在《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惟”的解释中,只有“惟妙惟肖”一词中的“惟”不能替换为“唯”。第三,古诗文要额外记。大家可将在古诗文中遇到的“唯”“惟”进行整理,这样在默写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大家都记住了吗?

生(齐):记住了。

生3:下次我一定不会出错了!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识记汉字时,理解词义、了解规律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B.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向初中学段的学生详细讲解汉字

C.形近字的区分在任何教学阶段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D.根据偏旁猜词义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找规律的过程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教学实录中,当学生在识记汉字遇到问题时,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是总结规律,让学生了解词义,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A项说法正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帮助学生规范写字,减少错别字是任何学段都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根据偏旁猜词义可以引导学生认知汉字规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寻找规律的意识。D项说法正确。

40.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学生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学生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李白《行路难》

C.曹操《观沧海》

D.苏轼《赤壁赋》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A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杂言诗,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B项,李白的《行路难》是杂言诗,是七言中杂五言。C项,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D项,苏轼《赤壁赋》的文体是赋,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41.老师讲完引号的知识点后,列出了一些题让学生练习。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正确的是()。

A.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现在我才真正体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含义。

B.胡屠户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班主任走进教室,严肃地说:“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

D.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删去。B项,考查的是两个引号的套用,应该把“文曲星”处的双引号换成单引号。C项句子引号使用正确。D项,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42.教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后,根据学到的“对联知识”。老师给学生出了以下几道试题:

(1)从以下三个对联中选择一个送给一位即将过生目的朋友。

甲: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乙: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2)试着给春节写一副简单的春联。

(3)试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表达新婚、生日、春节、中秋等祝福的对联。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导学生养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素养

B.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C.考查学生对文本学习掌握的水平

D.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B、C三项从文中都能得到体现,只有D项并没有体现。当选。

43.阅读以下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作品的魅力。所以我在教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让学生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理解文本意境,沉浸于文本营造的美好氛围中,从而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

B.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C.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D.歌曲播放可以取代教师的讲解,能够直接让学生领会文本意境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歌曲播放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

44.汉字习字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甲骨文。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文又被称为“籀文”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甲骨卜辞真实地记录了商王的重要活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B项,“籀文”,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45.阅读教师在执教《桃花源记》时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初一下学期,我们曾学过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我们一起读一遍。(投影显示《饮酒》诗。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洪亮。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生1:表达了陶渊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生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师:说得很好。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走近陶渊明。

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一位帮老师把课题、作者写在黑板上。(学生推荐,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再推荐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看着大屏幕,听他读得怎么样。(学生推荐,一位学生配乐读书。投影显示课文及图片)

师:这位同学已经写好了课题、作者,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谢谢你。读书的同学果然不负众望,课文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清脆。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以陶渊明的《饮酒》导入新课,新旧知识练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B.教师用学生推荐的形式让学生书写和朗读,说明课堂上要完全听从学生的意愿

C.教师随文教授字词的读音,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D.教师对学生的书写、朗读做出恰当的、适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4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理解不恰当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

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能力

D.跨学科学习,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47.阅读口语交际问答题“一次特殊的教师节”(节选),按要求答题。

(二)创设情境,尝试练习

1.创设情境

两个好朋友在教师节那天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班主任刘丛笑老师,来到学校后却得知老师生病住院的消息,于是她们决定购买礼物去医院探望老师。当她们来到礼品店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礼品却出现了分歧,(幻灯片展示)究竟该买什么礼物去看老师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

2.幻灯片展示各种礼物

请同学们认真想刚才这两个同学碰到的问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不仅要说出买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要买,买多少,买什么样的等。

3.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向同伴表达看法时要注意把问题想清楚,要说清楚,说具体,理由要充分,让别人听得明白。在听别人说话时,专注于谈话对象的谈话,以诚恳的态度倾听。

同时。还要明确看望老师买东西,要根据老师的岁数、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考虑。

4.讨论好了买什么礼物,她们来到礼品店购买礼物。她们到底能不能顺利买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呢?(板书:与陌生人交流)

假设两位同学来到礼品店将遇到以下情况,她们该如何处理?

(1)如何向售货员询问关于上述礼品的情况?

(2)假如需要的某个礼物缺货怎么办?

(3)如与售货员出现分歧(比如颜色、数量、价钱等不合适)时,又该如何处理?

5.分小组讨论

6.学生表演

两个学生表演。同学评议,再请同学表演,再评议。

对该问答题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B.教师限定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能更好地规范学生表达

C.教师强调学生关注具体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其实践能力

D.让学生依托这个情境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问答题。教师只是创设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却没有限定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

48.教师教学“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提及“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这一常识,并鼓励学生回忆总结其他古代文化常识。下列学生的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B.“手挼六十花甲子”中的“花甲”指人六十岁,当人七十岁时,要称“古稀之年”,当人八十岁时,要称“鲐背之年”

C.“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中“东曦”指日神东君

D.“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C、D三项说法均正确。B项,指人八十岁时应用“杖朝之年”,指人九十岁时应用“鲐背之年”,指人八九十岁时,可以用“耄耋之年”。

49.以下教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C.语文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外在的附加任务

D.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本题选C。

50.初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为此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归纳总结“穷”的意义,下列作业中有错误的是()。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到尽头)

B.复前行,欲穷其林。(困厄、处境艰难)

C.振困穷,补不足。(生活困难)

D.不忍穷竞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想探寻那片桃树林到哪里为止。

欲:想要;

穷:(走)尽,形容词作动词;

其:代词,这(片);

林:桃林。

“欲穷其林”中“穷”的意思是“完,尽”。

51.教师在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时,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研讨。下列教师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B.语文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

C.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D.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52.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亡”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逃亡)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河曲智叟亡以应”出自《愚公移山》,“亡”是通假字,通“无”,“没有”的意思。

53.下面是教师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A.该教师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抓住了说明文的教学重难点

B.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落脚到情感上,而不应该是说明顺序

C.语言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是教师应涉及的说明文的教学重点之一

D.该教师对本文重难点的把握是合理的,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只是课文教学难点的一个方面,并非所有课文都是以情感体验为教学难点。

54.阅读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生1:我喜欢余光中的《乡愁》,我觉得诗人的思乡情表达得很真切。

生2:我喜欢席慕蓉的《乡愁》,相比之下,我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更美。

生3:这两首诗我都喜欢。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故乡的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师:很不错,哪位同学帮他解答?

生4:我认为月圆之时也是人们团圆的时候,笛声也总在这个时候响起。

生3:月亮弯的时候不行吗?

生4:不管圆月还是弯月,诗人都是借月抒情。

师:很不错,那诗人借月抒发了什么情呢?

生4: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很不错,还有问题吗?

生5:我的疑问在第一首诗中,我不明白乡愁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疑问先提到这里,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需要边分析课文边解决。

下列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运用谈话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D.教师发挥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边分析文本边解决问题,关键时候进行点拨。D项,“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说法错误。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A、B、C三项说法均正确。

55.以下是课文《散步》的教学过程片断,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读.感知文本内容

师:[A]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师:[B]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出了感人情节)

师:像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

生:以小见大。

师:[C]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师:[D]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给学生充分说的时间,生纷纷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

对以上划线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和学生情感的初次对话,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呈递进性由浅人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入

B.设定的情景中评价人物,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将会超越简单的静态的对人物实施归纳,使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C.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分歧”的解决说明的道理后,非常自然的上升到写法,为写作打下了一个基础。“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发掘和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

D.从文本走向生活,学生的学习富有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但是和上述材料中“以小男孩的身份说故事”这个教学环节重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小男孩的身份说故事”是让学生从文中小男孩的身份出发.去描述课文中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而文中D项画线处却是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汲取学生亲身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富于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

56.阅读有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探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C.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D.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7.以下是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问答题(片段),阅读其活动步骤,按照要求答题。

一、倾听雨的足音

(一)听雨去

独自一个人,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归来

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的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成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

二、感受雨的诗意

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做简评。(可以将他们最成功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做成动画,插入音乐,播放,感受雨的情思)

三、说说雨的功过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四、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对该教师的问答题评析,不恰当的是()。

A.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为后续抒写雨的情怀做铺垫

B.“说说雨的功过”环节设计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显得较为突兀,不利于学生后续体会雨情雨趣

C.学生通过听雨这一实践,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D.讲述雨的“过”,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中“雨”的认识,明白自然界的“雨”所具备的审美价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问答题可知,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雨的情怀,而“说说雨的功过”这一教学环节中设计“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活动,不利于学生进入体会雨的情怀的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讲述雨的“过”,虽然能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中“雨”有全面的认识,但却无法展现本文所要表达的雨之“美”,更无法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使“雨”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D项说法不恰当。

58.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赞颂“梅花”的诗词。下列适合的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B.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诗句出自郑思肖的《寒菊》(《画菊》),赞颂的是菊花。

B项,诗句出自苏轼的《海棠》,赞颂的是海棠花。

C项,诗句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赞颂的是梅花。

D项,词句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赞颂的是桂花。

5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仅要注重国家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②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③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④要有稳定又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60.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散文这种文体,教师请学生对以下散文进行分类整理。下列作品不适合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朱自清《背影》

C.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D.鲁彦《听潮》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