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1页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2页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3页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4页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卷面总分:27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27题练习次数:5次

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C.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

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物演示法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

B.闻、行、忠、信

C.学、思、习、行

D.知、情、意、行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主张学习过程应包括学、思、习、行四个过程。

4.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实习法

D.实验法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参观法是指教师组织或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因此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属于参观法。

5.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分组教学是介于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之间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分组,即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一类是内部分组,即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题干中所述的即是内部分组。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正面教育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7.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负向迁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原型启发。

8.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

9.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道德行为,也叫思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及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A.发展学生能力

B.提高学习成绩

C.矫正学生问题行为

D.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1.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科技活动

B.技能活动

C.学科活动

D.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科技活动是让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气象观察,标本制作,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园艺小组等。这些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作风。

1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杜威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其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甚至要摆脱社会影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有充分体现。

13.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

B.科学本位

C.伦理本位

D.社会本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

14.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A.校本课程

B.活动型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15.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A.制约与促进

B.共性与个性

C.培养与推动

D.影响与干预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育与社会发展,如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等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可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1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A.传授知识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培养能力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7.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CD。AB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18.—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儿童5岁时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题中所述的儿童应该是在5~7岁之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

19.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对某人、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

20.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C.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整体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问答题(共7题,共7分)

21.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1)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环境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4)个体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身心才能起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3.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为:

(1)标题。教育报告的标题要根据它的目的和具体内容拟定。

(2)前言。这部分要力求简洁,可有两种写法:第一,前言部分简单地介绍基本情况;第二,在前言中说明总结课题的背景和目的意义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

(3)正文。这部分是教育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回顾、经验教训。可采用两种写法:第一,按时间顺序,步步深入地加以叙述;第二,可以分成若干个问题,逐一加以说明。

(4)结尾。这部分主要是找原因,明确经验和方向,提出今后打算。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打开顶棚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问题(一):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问题(二):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问题(一):(1)榜样示范法和观察学习。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观察学习则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学生正处于善于模仿的时期,可塑性强,榜样及观察到的行为能使抽象、高深的思想具体化、人格化,能给人极大的感染和激励。

(2)环境的重要影响。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即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3)从众现象。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及班级中,学生会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问题(二):(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

(2)教师应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3)以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及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向他们积极学习。

(4)当学生发生错误或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立即纠正和补救,以免扩大范围。@jin

25.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问题(二):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问题(一):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逐渐深入阅读课文,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教师的提问设计巧妙,语言简练;有针对性的设问,使学生快速抓住重难点;教师对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所反馈,及时纠正错误,肯定正确,增强学生的信心。

问题(二):(1)增进师生交流。好的提问犹如一条纽带,能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2)吸引学生注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使所有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

(3)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瞬间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

(5)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他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一):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

问题(二):若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问题(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写话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参考设计】

问题(一):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本文题目点出了“奇石”,内容即围绕着“奇形怪状的岩石”展开具体阐述。文章思路清晰,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通过对这四块奇石的描写,让学生来感受黄山“石”的奇与趣,激发学生爱黄山石,爱黄山,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简要讲述或简单画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美,培养学生初步审美意识。

问题(三):师: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想去黄山看看奇石啦!你们作为小导游,能不能讲讲这些石头的名字和名字的来历呢?

生:我给老师介绍“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所以叫“仙桃石”。

师:很好,你用了课文中的语言。但是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出示奇石图片)

师:课文最后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各位同学能不能看图片,给石头起名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起名呢?大家可以写下来,写完再给老师介绍你命名的石头。

(生看图写话,师生交流)

[设计理由]首先,让学生做小导游给老师介绍奇石,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观看图片,从视觉的角度让学生欣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让学生写话,达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效果。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一):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二):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参考设计】

问题(一):两种方法蕴含的是转化与化归思想。学生将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三):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请大家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折法。

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阁形?

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30X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生:正方形的面积是30X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X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5.师:看来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很乐意表现自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不会计算的面积图形中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3)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理由]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

生: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把掌声送给刚才这组。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分别点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