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_第1页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_第2页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_第3页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_第4页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序列与主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备课时间备课形式个人(填写姓名)杨莹集体(参加人员)单元目标与课标依据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具体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中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有关0的乘法、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乘除法混合运算及其实际运用。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新增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学生能够根据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口算进行口算。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计算时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后面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在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2.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3.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方法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课时划分

13课时:口算乘法练习十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练习十三0和任何数相乘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十四乘法估算乘除法混合运算练习十五整理和复习本课课题口算乘法第1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展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能力。2.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下,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任意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1.口算。6×4(你是怎么算的?)8×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9×7

7×5

6×8

9×7这几道题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2.填空。3个8是()。6个2是()50里面有()个十。700里面有()个百。30个百是()。3.出示56页情境图。看看游乐项目的价格表,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1.引出课题。(1)老师想做旋转木马,你找到什么信息?每人5元,9人要多少钱?(板书:5×9=4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45元是怎么算出来的?(2)如果是10人做旋转木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板书:5×10=5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想法跟同桌说一说。谁来汇报?生1:9个5的和是45,再加上一个5是50。生2:10个5相加是50。生3:也可以把5×10看成10个5,10个5是50。生4:5×1=5,5后面添个0,就是50。(3)你说的5乘1,这个1在什么数位上,表示的是1个(),5乘1个十就等于()个(),也就是()。(板书:5×1个十=5个十=50)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我们用乘法口诀口算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5乘10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课题)2.整十数乘一位数。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板书:20×3=)你准备怎么算?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生1:3个20是60,所以20×3=60。生2:2个十乘3等于6个十,也就是60。(板书)生3:因为2×3=6,所以,20×3=60.你用乘法口诀先算出2×3=6,这个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因为十位上的2乘3等于6,所以20乘3等于60。3.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你能用这个方法口算200×3吗?你是怎么想的?那么2000×3等于几呢?怎么算的?3×2000又等于几呢?说说能够你的算法。像这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都是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最高位乘一位数,用乘法口诀计算后,再算出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结果。4.两位数乘一位数。老师一家三口还想去玩过山车,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板书:12×3)你会计算吗?可以在本子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生1:3个12就是12+12+12=36.生2:10×3=30,2×3=6,30+6=6。我们可以先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结果相加。三、巩固练习1.口算。10×310×510×630×370×580×6400×3600×5900×6600×5你是怎么算的?0怎么变成了3个?2.书57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今天你们表现得很好,希望你们在以后的课上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20×3=60想:2个十×3=6个十=6012×3=36想:10×3=30,2×3=6,30+6=6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口算乘法练习第2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会进行相应的口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任意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的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昨天的课上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还记得这样的题是怎样口算的吗?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都是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最高位乘一位数,用乘法口诀计算后,再算出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结果。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结果相加。二、基本练习1.开火车口算。50×5,700×2,,40×4,500×7,600×8,2×90选一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2.听算抢答。40×7,3×20,30×5,300×8,,6×8083.书58页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观察每组题,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越大(越小),积也越大(越小)。4.书58页第4题。比比谁算得快,夺得小红旗。选一题说说算法。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5.递等式计算。书59页第9题。先用直线画出先算的部分,再用递等式计算。三、解决问题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仔细读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列式计算。2.果园里有4行橘子树,每行22棵。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先列出算式,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三、综合练习1.书58页第2、3、5题。书59页第6、8、11题。独立完成,比比谁解答的又对又快?说说你算式表示的意思。2.考考你,书59页第10题。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自己先写一写。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四、学习总结板书设计口算乘法练习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积是240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240()×()=240()×()=240()×()=240()×()=240()×()=240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第3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书60页例1情境图。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探讨交流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板书:10×3=30,2×3=6,30+6=36)4.你是用口算的方法计算的,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不可以也向加减法一样列竖式计算呢?在你的本子上列竖式算一算。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三、介绍竖式。12

……乘数×3

……乘数36……积1.你是怎么算的?2.你先用3乘几?得到几?写在哪里?你接着用3乘几?得到几?为什么将3写在十位上?3.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来说一说。老师没听明白,积中的6和3是怎么来的?分别表示什么?4.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会算了吗?谁再来说说计算过程?5.看来我们列竖式计算时,也要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就是口算中的3乘2,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也就是口算中的3乘10,等于3个十,3写在积的十位。(在竖式和口算方法间连线)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计算过程。6.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四、巩固练习1.书60做一做第2题。做在书上,校对。仔细观察,这三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相同数位对齐,然后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2.书60页做一做第1题。比比谁做得对。3.改错。22

131×4×218293四、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12

……乘数10×3=30×3

……乘数2×3=636……积30+6=36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序号①②③④⑤…数3691215(1)第23个数是多少?(2)第223个数是多少?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第4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怎能样列竖式计算的?234×2=311×3=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相同数位对齐,然后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二、探究新知1.出示书61页情境图。。(1)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2)根据这两条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出示:一共买了几本连环画?)(3)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6×3)为什么用乘法?(4)怎样计算呢?这节课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2.交流算法。(1)现在你的本子上算一算,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的计算结果吧。生1:16+16+16=48生2:10×3=30,6×3=18,30+18=48.你把16看成1个十和6个一,让后口算出它们的结果再相加,很不错。生3:列竖式。16×3=48(本)

16

×

3

48

你把上节课的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运用到了这里,非常棒!你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吗?谁听清楚他的想法了?当个位相乘满十了,他是怎么处理的?是的,当我们用3乘个位的6时,等于18,满十了,就向十位进一,那十位进上来的1是怎么处理的?现在,谁能将计算过程完整的说一遍。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再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这题跟昨天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有何不同?是的,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先乘个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十位进一。3.练一练。用这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两题。(出示:62×4,252×3)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两人板演)请小老师说说计算方法。比较这两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是的,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三、巩固练习1.书做一做第1题。写在书上,说说计算过程。2.12个球12个球12个球12个球12个球12个球12个球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16×3=48(本)

16

×

3

48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如果规定A※B=A×5+B×6,如:8※7=8×5+7×6=82,那么,24※25=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第5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使学生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21×3=117×4=164×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二、教学例3(1)出示62页情境图。看图你发现什么信息?把你所发现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怎么列式?(板书:24×9=)在本子算一算,看谁的方法比较多。(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口算。生2:列竖式。24×10-2424×9==240-2424=216×9216你运用了前两节课的知识列竖式计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计算过程是怎样的?先用9乘个位的4,四九三十六,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3,再用9乘2,二九十八,18加3等于21,在十位上写1,向百位进2,最后在百位上写2。(3)这题与之间学的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一道连续进位的乘法,当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当十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满几十后,就要向百位进几。(4)试一试:137×6=接下来,请你用这样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1人板演)谁来说说计算过程?连续进位的乘法需要处理两次进位,一定要更加认真、仔细。(5)你觉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要注意什么?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三、内化提高1.列竖式计算。书62页做一做。笔算时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结: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2.解决问题。书64页第9题。选择需要的条件,解决问题。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四、课堂小结谁能总结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板书设计连续进位乘法24×10-2424×9=216=240-2424=216×9216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306班同学去秋游,每人交了8元,全班43人,杨老师收到的钱如下:50元1张、20元6张、10元4张、5元16张、2元18张、1元18张,请你帮杨老师算一算,收来的钱对吗?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笔算乘法练习第6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1.口算。5×8+6

5×7+36×7+8

8×2+76×3+5

8×9+8

9×4+3

6×8+9巡视学生计算情况,及时加以指导并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同学。2、笔算。247×6

313×5

832×4499×3

765×7

681×8列竖式计算。(6人板演)说计算过程。二、自学交流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多位数乘一位数包含哪些不同情况?①有只有一次进位的(或个位进位,或十位进位,或百位进位);②有隔位进位的(个位和百位进位);③有连续进位的(个位与十位进位,十位与百位进位,个位、十位、百位都有进位);④有进位不叠加的,有进位要叠加的。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注意事项。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的改正过来。书63页第5题。1252476×7×4×874283808找出错误原因。怎么改正?三、展示点拨1.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计算。通过解答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可以用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但必须知道每一步的含义,求出了什么?3.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不计算,你知道哪个队的人数多吗?4.找规律,用规律。(书65页的第15题。)

99×1=99

99×2=198

99×3=297

……99×6=

99×8=观察各题的因数和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不必通过计算就能得出所要求的两道乘法式题的结果。规律一:第一个因数都是99,第二个因数逐题增加1,除第一题外,积都是三位数,积的首位比第二个因数少1,末位与首位的和都是9,中间一位都是9。规律二:9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的积左右分开,中间插入一个9,即是所求的积。所以99×6=594,99×8=792。四、练习迁移1.书64页第10题。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要用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明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2.一本书有650页,小红每天看45页,一星期后没有看的有多少页?

3.豪华电影院有12个小放映厅,每个小放映厅有32个座位,育才小学一次去了35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4.给43名学生买校服,一件上衣23元,一条裤子22元,

(1)买上衣要花多少元?(2)买裤子要花多少元?(3)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对做得好的同学表扬,对稍差的要给予鼓励。五、课堂小结谁来说说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一次进位;隔位进位

;连续进位进位不叠加,进位要叠加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李叔叔骑车去旅行,从A镇出发,途中经过B、C两个小镇到达D镇,李叔叔每小时行25千米,8个小时能到达目的地吗?B23千米C75千米86千米AD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第7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提炼出简便算法。2.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引新1.猴妈妈有7只小猴,每天都出去给小猴摘桃子,一天,猴妈妈满载而归,回家后将桃子分给了小猴,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出示书66页图),现在7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桃子呢?你会列式吗?生1:0+0+0+0+0+0+0=0生2:0×7=0或7×0=0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0,你更喜欢哪个?你能举出一些关于0的乘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0×3=?9×0=?0×0=?)等于几?为什么?2.小组讨论:根据上面的算式能得出什么结论?交流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3.巩固练习。完成书66页做一做。直接填在书上。二、迁移类推学习例51.(出示书67页例5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式解决吗?(板书:604×8=?)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独立思考算法。在本子上算一算。4.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①600×8=48004×8=321500+24=1524你把它分成了整百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乘积相加,很不错。②508×31524你是用竖式来计算的。能说说计算过程吗?这位同学的介绍谁听明白了?你觉得列竖式计算时哪里最容易错呢?0乘8等于几?0乘8等于0,那为什么十位上不写0?看着黑板上的竖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看来第一个因数中间的0是关键,一定要和第二个因数相乘,还不要忘了个位进上来的数。用一句话来记就是“0在中间要注意,加上进位莫忘记”。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遍这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吧。三、反馈练习1.列竖式计算。403×2301×4703×3908×5207×8509×4在两行中各选一题,列竖式计算。跟同桌说计算过程。比较上下两组题,有什么发现?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组算式个位没有进位,十位就要写0占位,第二组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进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2.笔算。506×9309×8407×69006×73.积的十位藏着几?505×3=15★5902×8=72★6504×2=10★8705×8=56★0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0乘任何数都得0。600×8=48006044×8=32×84800+32=48324832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105人报名参加单项,其他年级参加单项的人数比三年级的4倍少5人,全校参加单项比赛的有多少人?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8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揭示课题。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2.口算。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说说200×3和120×4你是怎样口算的?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7。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280×3)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自己试一试。(生独立试做,师巡视。)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280×3=840(元)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280280×3×3840840答:一共需要840元。2.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一位数要和0前面的数对齐。(2)怎样相乘?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3.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4.初步练习。(1)2500×3独立计算,1人板演。说说计算过程。75的后面为什么添2个0?(2)书67页做一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并选一题跟同桌说说计算过程。三、应用提高1.游戏:我当小老师: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150350320×4×6×5602101600×32.分组比赛。87页第4题。×3×4420160×4530350380290四、全课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简便计算?板书设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80×3=840(元)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280280×3×3840840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第69页第12题。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第9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复习巩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简便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简便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这节课,复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二、基本练习1.口算。400×3=

89×0=

404×2=

999×0=80×4=

0×0=

209-0=

999+0=能给这些题分分类吗?按照不同的运算可以分两类: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0和任何数相加、相减还得这个数。通过整理我们也发现,0在数学运算中经常出现,有的因数末尾有0,有的因数中间有0,有的算式中有0,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2.笔算。A组260×7=

460×7=

B组206×7=

406×7=

请你选一组题独立完成。(4人板演)说说计算过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为什么第二个因数不和末尾的0对齐呢?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又应注意什么呢?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40×6

②360×5③2900×3

④1500×4观察②和④,因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为什么不相同?积末尾多出的一个“0”是怎么来的?4.判断,错的请改正。书69页第11题。272

407

240

×

5

×

5

×

5

1350

2022

120请同学们仔细检查,说一说什么地方出现了错误?我们以后在计算这两类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三、变式练习1.找规律写得数

①45×2=90

②205×2=

450×2=

2050×2=

4500×2=

20500×2=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2.书68页第3题。在○里填上>、<或=。你是怎么样比较大小的?3.书69页第12题。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

)请观察这些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认为怎么做比较好?小结:单数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可以用中间那个自然数乘这些加数的个数。4.解决问题。书68页第2、4题。书69页第7、9题。仔细读题,找到信息和问题,在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四、梳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不仅练习了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还整理了很多有关0的有趣的运算,由于0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0在数学世界里有着非常了不起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有关0的更加深奥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整理、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0的运算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书68页第5题。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乘法估算第10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结合具体情境,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利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有意识的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3.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31、29、18、87、52、992.估一估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8×4,41×6,99×7,21×9二、探究新知1.出示书70页例7主题图。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如果一共带了250元钱,够吗?(出示问题)2.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是的,我们只要计算29×8,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再跟250进行比较就可以了。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生1:29×8=232,232<250,所以250元钱够了。生2:把29看成30,30×8等于240,也就是说24×8≈240,240<250,所以250元够了。你们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生3:把8看成10,29×10=290,所以29×8≈290,因为290>250,所以250元钱不够。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有的准确计算,有的估算,姑且不看答案对错,你们更喜欢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我们有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怎么会这样?是的,方法一把29估成30,估大了,说明把29人看成30人,票价不变,只是多了一个人,30个人只需要240元,29个人的总价肯定比30个人的少,所以250元够了。方法二把8估成10,也估大了,但这回将票价估成10元,人数不变,相当于每人多花2元买票,一共多花了58元,得到了结果290元,而290多于250,所以钱不够了。4.那么,如果去了32人,250元钱够吗?请你试着估一估。生1:把32估成30,30×8=240,240<250,够了。生2:32×8=256,256>250,所以250元钱不够。生3:把8估成10,32×10=32,320>250,所以250元钱不够。又有了不同意见,你觉得这个问题怎样估才合适?5.小结。看来,估算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实际情况,估算出了结果后要考虑能否真正的解决问题,有时需要将数估大一点,有时需要将数估小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在估算前做出正确的判断。三、课堂练习1.书70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把32估成30,估小了,结果和180相等,说明准确结果比180大,所以是能装下这些苹果的。2.书73页第2题。把49估成50,估大了,50乘8等于400,400比总人数417小,所以肯定是坐不下的。3.估计一下全年级共几人?班级301302303304305人数5251495047四、全课小结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乘法估算29×8=232,232<250,够了。29(30)×8≈240,240<250,够了。29×8(10)≈290,290>250,不够。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①下列哪两个数的积接近1200?621、489、2、3、306、148②下列哪两个数的积接近1200?4、8、335、395、346、306、5、550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乘除混合运算及其实际运用第11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从实际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思路。2.让学生从具体情况入手,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式题。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汇中,裴炎够了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了计算能力,还要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4+5+8=35-25+10=8+(2+10)=100-50-20=85+15-10=(20-10)+15=题目中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找到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二、解决问题1.出示书71页例8和72页例9的情境图。观察两幅图,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这两题都与买碗有关,用到一个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2.解决例8.①列出综合算式并独立解答。②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③请把你的算式告诉大家,并说说想法。(板书:18÷3×8)是的,我们要先求出一个碗的单价,再用单价乘买的数量就是8个碗总共的价钱了。3.变式练习。(1)如果老师有30元钱,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算的?(板书:30÷(18÷3))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看来,我们还是要先求出一个碗的单价,再看30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6元,就是几个碗。特别要注意的是,因为要先算单价,所以18÷3的外面一定要添上括号。(2)书71页做一做。读题,照这种速度是什么意思?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板书:24÷3×7,64÷(24÷3))说出你的思考过程。(3)小结: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除法在前,乘法在后,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4.解决例9。这题外面该怎样解答?自己写一写,算一算。谁来报算式?(板书:6×6÷9)你知道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像这样的应用题,外面还可以画线段图、简图来理清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和学生一起画书72页的线段图)5.模仿练习。完成书72页做一做。汇报,集体校对。观察这3题,有什么相似之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乘法在前,除法在后,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三、训练检测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37+12-2024÷6×790-52+286×2÷432÷8×548-13+52.啄木鸟医生。850÷25×2(30÷5)÷5=850÷50=30÷1=17=30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除两步计算式题解决问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板书设计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或设计1.课堂作业。2.思考题:妈妈出差回来,给爷爷、奶奶、爸爸和我共买了4件礼物,最便宜的102元,最贵的190元,那么这4件礼物总共需要()元。A少于400元B300元至500元之间C400元至800元之间D多于800元课后反思:教后整体反思本课课题练习十五第12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