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_第1页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_第2页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_第3页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_第4页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TheActualWorkProductionManagement,InOrderToEnsureTheSmoothProgressOfTheProcess,AndConsiderTheRelationshipBetweenEachLink,TheSpecificRequirementsOfEachLinkToAchieveRiskControlAnd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预防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民用建筑日趋增多,规模日趋增大,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但是,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迅速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和极大的社会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阻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火势蔓延,把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低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是当前设计、施工单位以及监督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最主要的特点是烟囱效应。整个建筑物如同一个巨大的烟囱将烟、火抽往高处,极大地加快了火势的纵向蔓延速度。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高层民用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疏散通道和各种井道;二是建筑物外墙上的窗户和玻璃幕墙;三是建筑内部的共享空间,比如天井、疏散通道等;四是通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五是建筑内部的走廊等公共场所;六是变形缝和施工中预留的孔洞;七是电气线路等。在一般情况下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渠道,具有隐蔽性大、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高等特点。

二、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蔓延的预防措施

要切实有效地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的蔓延,将火势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就要根据火势的蔓延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成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这样既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又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式和除单元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满足: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第6.2.2条规定: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管道井和电缆井等竖向井道,都是拔烟火的通道,为了更有效地阻止火势向上层蔓延,必须采取分隔措施。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3.2条及5.3.3条的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因管道安装的需要,只有在最后安装完成时,才能分隔封堵。另一方面在布满管道的竖井内,分层封堵在操作上困难较多。因此,施工单位常常被忽略或嫌麻烦而漏堵,因而要加强监督检查,特别在项目竣工验收时,作为重点检查事项。

2、阻止火灾通过建筑外墙上的窗户向上蔓延。窗槛墙高度不得小于0.8米,且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小时。另外还可以在窗槛墙上设一水平挑檐,挑檐板不一定每层都设置,可根据情况而定。玻璃幕墙的设置要求是: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米的不燃烧实体裙墙;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3、高层建筑设有中庭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这样很容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蔓延,造成较大损失。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1.5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的防火卷帘分隔;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上下楼层相连通部位的装修材料采用不燃烧材料,这样就可解决防火分隔问题,防止火势蔓延。

4、为防止火灾通过风道和管道蔓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通风和空气调节机房及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穿越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管段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等加设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排烟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应为280℃.管道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洁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5、建筑内部的疏散走道等公共场所的装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小时,走廊等公共活动部分的吊顶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小时,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烧材料,具体做法要严格遵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6、对变形缝和施工预留孔洞要特别注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5.5.3条规定: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对于变形缝和施工预留孔洞由于较为隐蔽以及经常被设计、施工单位忽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建筑竣工后的检测、验收时要特别引起注意。

7、抓好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审核这一关键环节。对一般配电线路的要求是:穿管配电干线或支干线可穿越防火分区,但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引到配电箱前应设保护开关,配电支线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配电的低压配电屏、配电箱不应与消防配电混用,以便火灾情况下断掉非消防用电。消防用电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当采用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毫米;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保护,当采用绝缘和护套为不延燃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

8、有效地控制烟气,不仅能阻止火灾蔓延,而且还能有效地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给扑救工作减少难度。对烟气的控制,首先要合理地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一般采用档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米的梁来划分。同时要严格按要求设计防排烟设施,如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地下室、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重要的房间等都应设排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部位,还应设机械排烟设施,有效地控制烟气流动。

9、设置适当的建筑消防设施。要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层数、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在适当位置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