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_第1页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_第2页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_第3页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_第4页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第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听觉:你在上课,突然听到铃声响了,你会不会首先想到下课?即使还没有到下课时间?

视觉:我们不知道这堂课是哪一门的情况下,英语老师走了进来,我们会不会以为这是英语课?即便英语老师只是走错了教室。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铃声与下课在下课的时间建立了条件反射。如果有人负责敲铃的话,当快下课的时候,我们看到敲铃的人走到了铃铛附近,这时候我们也会以为快要下课了,这是间接条件反射。

英语老师与英语课在上课的时间建立了条件反射。第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名人效应第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当名人和品牌被反复联系起来以后,名人的形象价值等就被转移到品牌上。这时品牌是条件反射,名人是非条件反射,吸引和喜爱的感觉就是非条件反应。第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巴氏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第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第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第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条件反射理论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又称无条件反射)两类,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天形成的,需要特定的条件;后者是先天固有的,是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记忆是条件反射的巩固。实际上条件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联合型学习记忆模式。巴甫洛夫不仅研究了动物的条件反射,而且还探讨了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提出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首次说明语词对人类的条件刺激作用。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语词是客观世界中具体信号(铃声、灯光等,称为第一信号)的信号,称为第二信号,人类有语言文字,所以只有人类才有第一、第二两种信号系统,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常常是两个信号系统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基础。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关于条件反射形成的脑内神经机制,巴甫洛夫提出了暂时联系学说,并认为暂时联系的神经接通部在大脑皮层内。也就是说,由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二者在大脑皮层内产生的两个兴奋灶之间建立了暂时的机能联系——神经接通。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原则上说,任何一种能被身体感受的动因都可以作为条件刺激信号,在各种非条件反射(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以及内脏活动的反射——呕吐反射、排尿反射等等)的基础上都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著名的实验

第二信号系统

暂时联想学说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有一个普遍困扰全世界牧场主的问题,那就是狼和土狼等食肉动物经常会捕食他们的家畜,如果你是牧主,你要怎样保护他们的家畜?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首先向狼和土狼提供含有少量氯化锉的羊肉(非条件刺激),这种化学物质摄人体内后可使动物感到不适。这些动物吃了羊肉以后,它们便感到头晕、恶心,并开始呕吐(非条件反应)。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待痊愈之后,把这些饥饿的食肉动物与活羊放入同一围栏中。狼和土狼起初攻击羊群(条件刺激),但它们一闻到猎物身上的气味便停止攻击,并尽可能地远离羊群。当围栏的门被打开时,这些狼和土狼竟然迅速地逃了出去(条件反应)!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桑代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生平介绍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桑代克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较著名的实验是饥饿的猫打开迷箱。将“饿猫”放入迷箱中,箱外放置着可望而不可及的食物。猫初入箱子时,乱叫、乱抓,偶尔触动开门的设施,得以逃出并获取食物。在以后的实验中,猫在迷箱中的错误、盲目的动作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直至最后“放入箱中即触动开门机关,逃出并得到食物。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桑代克连续做了多次测验,对猫每次逃脱笼子所用的时间加以记录,由此制成的图表就是著名的“学习曲线”。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桑代克认为,动物初次进入迷箱时,其活动不是根据对笼子性质的理解,而是依照某种一般的冲动行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即“S-R”。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横坐标X表示试验次数,纵坐标Y学习成绩。

1、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用图表示如下: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反馈比重复更重要的实验证据。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反馈比重复更重要。他蒙住自己的眼睛,要在纸上划出一条指定长度的直线段。一开始当然划不准,但是按照练习律,他假设只要重复足够的次数,那么划出的线段就会不断逼近指定的长度,并且最终会在一定的精度上与指定的长度吻合。然而检验否定了这个假设。桑代克练习了好几天,累计划了3000条线段,分组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毫无进步。类似的实验桑代克做了不止一个,结果是一样的,即单纯的重复不造成学习的进步。这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桑代克总结了“试误说”的三大定律:

(1)效果律。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情境作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旦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在桑代克发现的“效果律”中,产生学习的机制远比巴甫洛夫学说或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要更加多样化。巴甫洛夫的学说或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必须事先存在一个联结自然刺激和反应的反射,然后以条件刺激“取代”自然刺激,学习才会得以发生。然而,桑代克的理论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只要施以及时的强化和奖赏,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都可以形成反射。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说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斯金纳(B.F.Skinner)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生平介绍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目录一、概述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三、相关实验

四、斯金纳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描述

五、主要观点目录目录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概述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timulation);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esponse)。。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行为的分类操作性行为——个体操作适应其环境的行为,在没有任何能够观察到的刺激情境下发生的。这种行为反应大多是有目的。S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RSR两者的区别:行为是否有目的S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讨论一下吧!走到高的地方很害怕是什么行为呢?这个是要分情况的哦。情况一:如果你是因为到高的地方后头晕目眩而感觉害怕,那这种情况就是应答性反应;情况二:如果你是心里想着到高的地方就怕,那这就中情况就是操作性反应。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例如,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例如,学生某一良好反应未能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和表扬,学生便最终放弃这一作出良好反应的努力。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相关实验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动物实验仪器。返回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如上图所示,将饿白鼠关入箱内,实验要训练白鼠能压杠杆取食。

A.先让白鼠乐意走进撒着食物丸的实验箱;

B.每当食物丸自食槽中掉下来时,先发出音响;

C.老鼠听到声响会走近食物槽取食物;

D.白鼠碰到食物槽的杠杆即给予食物;

E.白鼠压下杠杆即可得到食物;

F.最后白鼠压杠杆的反应次数会增加。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四、斯金纳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描述斯金纳由此得出结论:行为受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也就是说,当个体获得对刺激的反应后,如果获得愉快的结果,那么,这个刺激——反应的联结就得到强化,以后会增加这个刺激——反应联结的出现。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斯金纳还总结出如下结论:“一个人干什么,不是因为他的行为将会有什么效果而是因为过去类似的行为已经有了什么效果。”“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叫做自发性条件反射,这种自发性的尝试错误学习,一旦经过愉快或不愉快的结果,就会得到强化。”第四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斯金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