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实施方案_第1页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_第2页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_第3页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_第4页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根本状况〔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3.6km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受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2040—3934m120km,南北最窄处15km。15--45专业资料〔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围绕,如达拉3000m以上山地。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3000m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进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气候岷县属半潮湿性大陆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半潮湿,垂直梯气温温为-6.928.8℃,极端最低平均气温-20℃。无霜期123天,早霜期10月17日,晚霜期5月1日。大局部海拔高地区的各项气温更低,无霜期更短,高山区则无确定无霜期。只有洮河河谷的维、堡子等地气温较高,2.1452800m80天。年日照2229.6小时,平均日照为6.11小时,一般只有可照耀时数的一半,太阳辐射总量为125.9千卡/cm2。由于海596.5mm,东半部较西半部为多,雨季雨峰达316.3mm,七、八、九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1711.5收割的七、八月成灾严峻。土壤13194554土种。土壤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类型构造受水平地带性尤其受纬度地带性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异。土壤分布状况是:西北部洮河流域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等,西南部主要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垆土等,东部主要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7.2916.7%,山地暗棕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85%,黑钙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45%,灰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6.66%。这五类土壤的分布共计占全县总面积的77.95严峻,肥沃土壤多被雨水冲刷,肥力下降,公顷产量低而不稳。水文专业资料全县分两大流域,三个水系,共有大小二十二条河流。主要河流有洮河、迭藏河、纳纳河、闾井河、湫山河、燕子河等。其中:黄河流域洮河水系的迭藏河发源于马烨林区,渭河水系的闾井河穿过马沿林区;长江流域西汉水系的燕子河横穿马沿林区。71.20流量在3.98万m3左右,径流模数8.56m3/S;闾井河河宽6—10m,总长54.8km,河床比降14.6%,年平均流量4.05m3/S;燕子河河宽5—8m,水深50cm,年均流量5m3/S,林区内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水土流失现状由于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植被掩盖度以及区域性降水比较集中、降雨强度大的影响,水土流失格外严峻。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到达3437.76km,占总国土面积的96%,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015吨/akm,沟壑密度达1.2-2.0km/km2,侵蚀总量达2068的生产生活带来严峻影响,而且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进展构成肯定的威逼。植被岷县受高寒阴湿气候的影响,大局部地区植物覆被较好。按植被垂直分布特点,可分为五个植被区。一是洮河川台人工植被区,海拔在2200—2500m之间;二是山地半干旱草原植4.2600—3000m3000—3400m左右;五是草甸草原植被区,海拔在3400—3700m之间。从植被的水平地域分布看,县境东南部的犀牛江〔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和西南部的秦许等地,由于纬度偏南,分布针阔叶混交林,且发育差;县境北部洮河沿岸及纳纳河以北,则为典型的草原。黄土梁咀呈斑块“岛吠草原景观之中。山地遍布森林褐土,垂直带变化颇为显著,在海拔2700m甸点缀。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是自然的绿色基因库。木本植物有乔灌木树种27科,44属,92冷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侧柏、杨树、旱柳、白榆、刺槐、臭椿、红桦、康椴、栎、花椒、杏、桃、樱桃、枸杞、苹果、梨等。灌木树28种,主要有沙棘、柠条、紫穗槐、箭竹、红柳、珍宝梅、卫茅等。草本植物有87科,324属,646种。其中牧草约有500种,优良牧草主要有珠芽蓼、羊茅草、多节雀麦草、针茅草、塘谷耳黄、紫羊茅、赖草、短柄草、管叶野碗豆、紫花苜蓿、发草、密生台草、老芒麦草、苏叶草、草木樨等。专业资料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18种,分别是岷江柏木、秦岭冷杉、紫椴、冬虫夏草、星叶草、鹿角蕨、扇蕨等。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药材种类繁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7种。其中经鉴定的有164种。如当归、党参、贝母、大黄、黄苓、红芪、黄芪、羌活、冬花、独活、柴胡、益母草、车前子、牛籽、防风、半夏、猪苓等。野生动物资源14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有云豹和绿尾红雉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苏门羚、斑羚、麝、马鹿、黑熊、猞猁、穿山甲、蓝马鸡、猫头鹰、水獭、石貂等12〔二〕社会经济状况依据统计年鉴,全县辖8个乡〔镇0个村〔居〕委会,至202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8.20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013万人,农村劳动力23.1501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56‰。总户数为115691户,其中城镇户8114户。2023年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29093990万元,占35.6%,其次产业64800万元,占24.8%,第三产10250039.6%。农业总产值7566917152230.46水平15547元/年,农业居民消费水平3028元/年。农民人均6.纯收入3803元。近几年全县电力进展较快,修建的古城、清水电站已发电,龙王台和坎丰电站电力已与全国并网,全县实现村村通电。已实现了县乡通讯程控化,开通了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30147户,移动用户29411户,互联网用4800〔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状况2023-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42.36万)18.48万亩、荒山造林22.88万亩、封山育林117209个行政村、3.035413.96100%,造林保存率到达85%以上,面积核实率、合格率、株数保存率〔分年度完成状况:2023年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0.8万亩;2023年完成退耕还林0.41.0万亩;2023年完成退耕还林2.8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2023年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荒山造林6万亩;20230.55万亩;20234.080.3山育林0.5万亩;2023年完成退耕还林0.21.0万亩;20233.020230.3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38万亩;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7万亩,封山育林0.3万亩;2023年完专业资料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23年0.3〕在工程实施中,依据“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坚持“面积实,质量优,成活高,治理严”的技术标准,整合工程资金,连片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二郎山110公里混交林精品示范100004处,500011处,1000亩以上工程30〔四〕历年稳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状况岷县2023—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稳固退耕还林成果8.7755万亩〔其中补植补造4.1223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3.9022万亩;薪炭林基地建设0.75〕工程实施后,提高了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保存率4-6百分点,既到达了稳固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目的,又提高了森林掩盖率,同时削减了水土流失,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为退耕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制造社会财宝,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存环境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增加了有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标准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换,抵挡自然灾难的力量,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保成效,改善生态环境。林产品基地建设涉及22732.6后五年开头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沙棘果40208.2080社会财宝。加快工程区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促进和谐社会的进展为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做出奉献。实施岷县2023-2023年稳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农户后续产业饲草料基地建设工程,我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推广种植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特色优势牧草,扶持退耕农户进展特色草产业和舍饲养殖业,多渠道解决了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经济进展问题,促进了工程区社会和谐进展,改善了当4埠、秦许、寺沟、麻子川、西江、中寨、禾驮、申都、蒲麻、闾井、锁龙、马坞等14个乡镇的32个村、4923计建立饲草料基地28606亩;累计完成投资171.6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五〕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全县总面积536.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8.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42.6%;农业用地 130.8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4%;牧业用地22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7%;其它用地12.7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9.27万亩。灌木林92.68万亩;疏林地1.2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94万亩苗圃地0.0869万亩林业生产关心用地6.91万亩;宜林地21.1万亩。活立木蓄积769941立方米,森林掩盖率为在农业用地中5度以上的坡耕地3万亩,专业资料其中根本农田8.43万亩,非根本农田14万亩。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14万亩,分布在18个乡镇,189个村,21916户。二、编制依据1、依据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印发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23]1772〕2、定西市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定发改投资〔2023〕850号2023年中心预算内投资打算的通知34;6、森林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林地落界等成果资料。三、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心、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进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10.有效途径。全县各级部门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心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充分生疏一轮退耕还林〔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有利机遇,依据“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进展”的原则,开展政策宣传、摸底调查、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为全县实施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奠定坚实的根底。〔二〕根本原则——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充分敬重农民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打算。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依靠科技进步,供给技术效劳,切——坚持敬重规律,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可实行林草结合〔林草兼作增加植被盖度。25度以上坡耕15—25度坡耕地。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和进度。——坚持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建立健全退耕还林还草检查监视机制,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管。加强建档建专业资料制等根底工作,提高标准化治理水平。四、总体规模和任务安排〔一〕总体规模岷县一轮退耕地还林建设任务依据“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在农民自愿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根底上,由各村统计上报至各乡镇,各乡镇上报至县林业局,结合国土二调资料,各村、各乡镇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确定,到202325度以上坡耕地1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中:退耕还林12.75万亩、还草1.25万亩。岷县2023年退耕还林建设任务总规模为4万亩,任务规模严格依据符合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的25〔二〕任务安排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种苗和草种供给等状况,我县2023年度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全县2023年度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7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7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8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8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8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万亩;2023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912.将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和还草建设任务总规模141、退耕还林12.75万亩。其中西寨镇0.6万亩〔冷地村0.010.110.040.02万亩,大寺村0.08万亩,雪地河村0.03万亩,站桥村0.06万亩,坎丰村0.08万亩,上三族村0.03万亩,下三族村0.01万亩刘家堡村2万亩;十里镇8万亩〔甘寨村2万亩,中寨村0.14万亩,三十里铺村0.01万亩,龙峰村0.05万亩,大沟寨村0.09万亩,十里村0.03万亩,小龙村0.02万亩,山底下村2万亩;清水乡9万亩〔腊梅村3万亩,清水村0.01万亩,蒋家村0.05万亩,刘家村0.21万亩,三裕村0.33万亩,结布村0.15万亩,小湾村0.17万亩,一心村0.41万亩,沟里堡村0.14万亩,郭哈村0.04万亩,上跌马村0.01万亩,下跌马村0.02万亩,小红村0.01万亩,大沙漠村0.080.080.020.07万亩,卢家堡村0.12万亩,张家堡村0.05万亩,永丰村0.160.36万亩,五星村0.02万亩,松树村0.09万亩,王家沟村3万亩;麻子川乡8万亩〔上沟村0万亩,岭峰村0.05万亩,麻子川村0.02万亩,吴纳村0.03万亩,绿源村8万亩;秦许乡4万亩〔下阿阳村1万亩,上阿阳村0.01万亩,秦许村0.01万亩,泥地族村0.13万亩,桥上村0.11万亩,鹿峰村0.06万亩,沙才村0.05万亩,马烨仓专业资料村0.02万亩,学寨村0.03万亩,包家沟村0.02万亩,百花村1万亩;寺沟乡8万亩〔纸坊村2万亩,杨家堡村0.03万亩,老鸦山村0.01万亩,坞麻沟村0.01万亩,张麻路村0.03万亩,扎的村0.02万亩,朱麻滩村0.02万亩,寺沟村0.030.030.100.04万亩,立珠村9万亩,立林村6万亩;岷阳镇3万〔瓦窑沟村0.01万亩,南川村0.01万亩,东照村0.02万亩,洮珠村0.01万亩,龙潭村0.01万亩,陈家崖村0.03万亩,池那湾村3万亩;茶埠镇5万亩〔湾山村1万亩,山那村0.05万亩,哈扎村0.01万亩,石咀村0.04万亩,甫里村0.040.060.120.16万亩,炭山村0.07万亩,耳阳村0.05万亩,谈河村1万亩,尹家村9万亩;禾驮乡8万亩〔卓洛村0.04万亩,曙光村0.04万亩,随固村0.11万亩,安家山村0.020.020.030.02万亩,哈的哈村0.05万亩,山沟村0.33万亩,乔家沟村0.06万亩,禾驮村0.37万亩,义仁沟村0.11万亩,石家台村0.08万亩,牛沟村0万亩;梅川镇1万亩〔红星村4万亩,文斗村0.06万亩,杏林村0.01万亩,牙利村0.02万亩,西坝村0.05万亩,康家山村0.04万亩,马场村0.01万亩,茶固滩村0.07万亩,支支路村0.05万亩,卜子沟村0.09万亩,白阳坡村0.03万亩,鹿扎村0.08万亩,老幼店村0.01万亩,14.大占寺村0.02万亩,马家沟村0.01万亩,小沟村0.01万亩,兴文村0.11万亩,底固村0.18万亩,他路村0.08万亩,辘辘村0.01万亩,方家山村0.01万亩,底堡池村0.01万亩,车路村1万亩;西江镇1万亩〔团结村3万亩,南屏村万亩,中山村0.01万亩,浦洞村0.04万亩,牛坝村0.010.01万亩,大坪村0.12万亩,拉珠村0.02万亩,王伦村0.12万亩,青山村0.05万亩,哈岔村0.01万亩,铁池村3万亩;中寨镇8万亩〔马崖村7万亩,红崖村0.03万亩,大哈村0.09万亩,扎拉村0.11万亩,古庄村0.220.14万亩,同兴村0.06万亩,扎马村0.20万亩,中寨村0.15万亩,古城村0.11万亩,川都村0.08万亩,小寨村0.260.030.240.14681万亩;维乡1.72万亩〔回沟村0.26万亩,西沟村0.17万亩,李子村0.02万亩,韭菜村0.04万亩,塔山村0.09万亩,卢家山村0.030.060.040.030.04万亩,坪上村0.04万亩,池滩村0.06万亩,大花门村0.22万亩,堡子村0.15万亩,下中寨村0.05万亩,武旗村0.12万亩,明泉村0.10万亩,兹纳村0.01万亩,周家0.120.08。2、退耕还草1.25万亩。其中:麻子川乡0.15万亩〔上沟村6万亩,吴纳村5万亩,绿源村4万亩;秦许乡专业资料5万亩〔沙才村8万亩,马烨仓村7万亩;寺沟乡0.15万亩〔多纳村0.04万亩,立珠村0.05万亩,立林村0.06万亩;茶埠镇5万亩〔炭山村4万亩,耳阳村5万亩,尹家村6万亩;禾驮乡5万亩〔随固村6万亩,石门村0.050.04万亩0.15〔虎龙村3万亩,兴裕村6万亩,水坪村6万亩;维乡0.35〔回沟村0.050.050.05万亩,韭菜村0.05万亩,塔山村0.03万亩,马莲滩村0.03万亩0.030.030.03万亩。五、建设内容岷县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23.75万亩〔其中根本农面积5万亩,需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退耕还草面积万亩。〔一〕依据不同的区域类型和生态条件,对林种、草种进展合理调整配置,依据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生长快速、稳定,寿命长的树种,在所定区域营造以落叶松、云杉、油松、樟子松为主的防护林;草种选择上,在南部迭藏河流域高寒阴湿区以种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为主,北部洮河流域半潮湿区以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在高海拔严寒山区以种植披碱草、猫尾草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