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啾啾(jiū)

辔头(pèi)

云鬓(bìn)

赏赐(chì)B.金柝(duò)

溅溅(jiān)

朔气(shuò)

鞍鞯(jiān)C.机杼(zhù)

阿姊(zǐ)

戎机(róng)

胡骑(jì)D.策勋(xún)

可汗(hán)

霍霍(huò)

红妆(zhuā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A.悲惨

稳健

避免

至死不懈B.爆炸

拨尖

援助

家喻户晓C.暑名

仰慕

焦虑

马革裹尸D.逝世

难堪

呼啸

锋芒必露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寻找,也没有找到。B.雾霾天气里,能见度低,司机要小手小脚地开车。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四字成语)可见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解读黄河陈世旭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混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文,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④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⑤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⑥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⑦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⑧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⑨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⑩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⑪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几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上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在宣纸上泼墨,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⑫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⑬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⑭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⑮黄河是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是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是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⑯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福祉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⑰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有删改)1.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黄河,请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表格。解读“结果”原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1)(2)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

息的声威;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3)

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2)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器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本文描写的对象是黄河,而第段写的却是“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作用?

4.联系《黄河颂》一文中的句子,结合文意,谈谈文中的黄河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链接材料】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甲】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甲】诗作者是______(人名),【乙】诗中“钟”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B.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景物。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可表现“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