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罗。B.我有年轻舵(duò)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C.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suí)洞里蜗行摸索。D.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wān)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稠帐,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谅影。C.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查。D.为了激发表演者真挚情感的流露,舞台现场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够迅速研制成功,是因为医疗科研人员们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全力拼搏的结果。B.在排雷突遇爆炸时,杜富国舍身保护战友,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以自己的牺牲谋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C.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钢铁意志和顾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精锐部队的故事。D.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向英雄们学习,勇于克服重重困难,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礼记》两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善也(

)

(2)讲信修睦(

)

(3)男有分,女有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一文中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与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极为相似。B.《大道之行也》一文中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生活富裕了,没有多得的念头,在共同劳动中可以不出力或少出力。C.《虽有佳肴》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从教与学两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D.《虽有佳肴》一文中,强调老师和学生互相促进,教者知不懂而自省再学,学者提出问题激发教者的思维。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菜农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睛!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⑪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⑫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崔杰/文,选自《意林》)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全文,请你将作者写菜农的几件主要的事情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第三件: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除了描写菜农的外貌、肖像外,还写了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B.第⑦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中“嗖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C.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D.文章结尾用陶渊明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4.文中,我对菜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将我态度变化的过程表述完整。

怀疑→(

)→(

)→(

)

5.本文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在描写他的同时,也写了其他人的活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菜农身上受到什么启示?(请用对偶句形式作答)五、诗歌鉴赏(共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心情。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书评,完成下面的题目。《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