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_第1页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_第2页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_第3页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_第4页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形象梁启超说杜甫是古今一代情圣,杜甫极富热心肠,有同情心,对一般人都很多情,对于自己的妻子更是情深。杜甫妻子杨氏,跟着老杜日子苦是苦点,但是有杜甫这样的好男人死心塌地相伴一生,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近日整理出杜甫写关于妻子的诗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夫妻分居两地,在这月色中,不说自己想念妻子,却说妻子想念自己,看来老杜对自己的魅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谁叫后人爱把杜甫叫作老杜,他爱把自己的妻子叫老妻,这能怪谁呢?都老夫老妻了还是这么调皮,穷也有穷的玩法,在纸上画棋盘下下棋,敲根针作钓钩去钓鱼。不打仗的时候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打仗了!杀人了!一家十口都没有消息……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兵荒马乱,打场仗下来有平民百姓四分之三的机会见阎王,没想到夫妻在战乱后都还活着,劫后相见,眼泪汪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不容易打了场胜仗,愁了一辈子的老杜这回总算高兴了一下,叫上妻子开瓶香槟庆祝一下。进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回不了家,只好带着老妻郊游消消愁,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兔崽子激起波浪……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想当年我也是官三代,有钱就是任性,猴儿一样窜来窜去,除了李白大哥我服过谁。如今老了走不动了,家里穷得叮当,和老妻牛衣对泣,小兔崽子还吵着要吃饭……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二)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安定不下来,一直带着老妻四处漂泊,想起来真实惭愧。飞仙阁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路上饥一顿饱一顿,路途艰险随时都可能要人命,虽然说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辈子跟着我这苦是尝够了!雨过苏端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亲宾纵谈谑,喧闹畏衰老。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到老朋友那里蹭饭吃,喝酒都喝嗨了还能想到妻子,这么有情有义的男人哪里去找。徒步归行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国家需要人才,天下大乱需要你去平定,不仅我家拙荆天天痛哭,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在痛哭。发阆中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女儿生病了,妻子忧愁不解,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们?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人生有数不清的苦难,老妻脚湿冷,幼女偏头痛,疾病缠身又没钱买药。我可怜的爱人和女儿,为父对不住你们。北征……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被贼军捉去,九死一生,活着逃回来看到妻子的境地比我还惨,什么也不说了,先让我哭一回。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活在丈夫诗中的完美女性杜甫夫人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名为《月夜》的诗,是安史之乱中,杜甫身陷叛军据守的都城长安,为怀念寄居远方的妻子而作的。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明皇李隆基仓皇奔蜀。叛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唐王朝经营了138年的帝京长安,其势力迅速扩张,直达关中西部和陕北一带。战乱中,杜甫携家小从奉先(今蒲城县)逃往白水县投靠到做县令的舅父门下。接着白水告急,又北逃五六百里,直到鄜(fū)州(今富县)西北一条小山沟的羌村,这才将家眷安顿下来。不久,听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继位,作为臣子,一直怀着“许身契稷,致君尧舜”远大抱负的诗人,岂能羁绊家中,遂辞别妻室,前去投奔。当时,叛军气焰正炽,杜甫到达延州(今延安)后虽然万般谨慎,在伺机混出芦子关(在今安塞县西北)时还是为叛军俘获,被押解回血雨腥风的长安。在“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夷歌饮都市”(《悲陈陶》)的朝不保夕的危境中,中秋之夜,诗人面对一轮圆月,吟出心中殷殷的思亲之情。这首诗没有从自己思念妻子写起,而是换位思考,从遥想妻子思念自己落笔,不仅凸现了婉切忧深的意境,而且将国难家愁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意义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盛传不衰,更为诗评家极力推崇。清人黄生说它“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杜工部诗说》)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元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杨氏夫人出身书香门第,本是金枝玉叶,有着娇美的容颜,杜甫说她的姿容如同花蕊一样姣艳,一颦一笑像嫦娥一样令丈夫动心,为了看清她的容貌,恨不能将月中的桂树全部砍去:“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杜甫妻子有着高尚的品德,她以千金之躯,克勤克俭,任劳任怨,默默为丈夫作着奉献。杜甫和诗朋酒友们在花园里饮酒,她却在河下洗衣,那石砧上传来的隐约捶洗声,每一下都牵动着诗人的神经:“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野树歌还依,秋砧醒却闻。”(《九日五首》)杜妻一共生养了八个孩子,幼子生下来不久,由于饥饿而夭折了,她悲痛欲绝,杜甫一脚踏进家门,就听到了呼天抢地的哭声:“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咏怀五百字》)这位母亲对孩子们是十分慈爱的,兵荒马乱四处漂泊的日子里,全凭她维系着这个穷苦的家庭:“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安史之乱中全家流离失所,啼饥号寒,杜甫探家,看到妻子和儿女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丧乱中,妻子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自己的丈夫,以致见面时,如同梦中一般:“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从杜诗中,我们还知道,杨氏夫人是十分爱美的,她深知离乱之中的团聚,很难说什么时候就阴阳两隔,因此,为了讨丈夫欢心,刻意打扮了一番。孰料,两个不更事的小女儿也偷偷学习母亲的样子,不但用小手梳理着头发,而且既施铅粉又画黛眉,将稚嫩的小脸蛋儿涂抹得一塌糊涂,给短暂的家庭团聚平添了一丝喜剧色彩:“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北征》)一生和丈夫在流亡中备受煎熬的杨氏夫人,也有欢愉的日子。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在四川梓洲听到唐军收复了洛阳,接着又收复了河北,漂泊无定的一家人盼望早日回到洛阳故土,几乎高兴得发疯。杨氏夫人也一扫愁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虽然这次回家没能成行,由于中原动乱他们又流寓到了成都,在浣花溪旁的草堂,度过了一段靠朋友接济的穷苦日子:“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生活虽然困顿,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史料中关于杜甫妻子的记述很少,能够看到的仅有两则——唐人冯贽《云仙杂记》载:“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使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这件事应发生在至德二载十月收京之后,杜甫携家小随肃宗一起回到长安,暂时仍留在左拾遗任上,直到次年六月终因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个韦使御,就是曾经搭救过杜甫的御史大夫韦陟。杜甫任左拾遗之初,因力阻房琯罢相,触忤了肃宗,诏令三司推问。御史大夫韦陟是主审官之一。审问后,又与新任宰相张镐极力为杜甫开脱,这才免于刑戮。韦陟出身城南豪门望族,父亲是武后、中宗、睿宗三朝著名宰相韦安石。他学养深厚,强直政能,喜欢著述,鉴裁尤长,深受朝廷器重。韦陟比杜甫年长十七岁,身为三品大员,常能礼贤下士,不弃布衣,结交勖勉后进。他与杜甫同列朝班,当然知道杜妻的出身和贤德,只是在杜甫“朝回典衣”、“酒债寻常”的困顿日子里,她人饿得更清瘦了,身上的衣裙已无法再补缀了。韦陟乍见杨氏,先是立即退出,可谓不失长者之尊,继而派夫人送去装饰品夜飞蝉,又表明了对杜甫及其夫人的关怀和敬重。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系之!另一段文字,是新旧《唐书》采据的曾在穆宗朝担任宰相的著名诗人元稹撰写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