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之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_第1页
地理课程之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_第2页
地理课程之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_第3页
地理课程之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_第4页
地理课程之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及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第十二单元

│考点考向考点考向主要考点课时351.文化景观的形成;

2.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3.文化源地;

4.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课时36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作用;

3.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4.旅游资源的价值;

5.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6.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第十二单元

│考点考向主要考点课时37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4.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6.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7.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第十二单元

│考点考向高考定位1.文化部分内容的命题多侧重于对文化景观的分析及对文化扩散方式的考查。如2005年全国卷考查文化传播,2006年北京卷考查文化扩散及其意义,2007年上海卷考查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08年天津卷考查文化景观,2008年上海卷考查文化区,2009年江苏卷考查文化遗产。2010年天津卷考查了旅游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此以某一文化景观(现象)切入,分析文化景观的形成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文化扩散的类型及意义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第十二单元

│考点考向高考定位2.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上看,随着单独命题省份自选题目的出现,旅游已逐渐成为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省命题和全国卷中都有所涉及,结合这些高考题的命题意图看,现代旅游的作用、旅游资源的类型、四大特性、四大价值、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求、旅游活动中的问题、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其中本部分内容与旅游景点所在区域的交通线、景点地貌成因、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相结合切入试题是常见的考查方式。

3.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有关的内容与我国现实结合是课时37考查的主要方向第十二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1.本单元属于选修教材的内容,近几年高考对此部分内容有所升温,在复习此单元时,首先练习本单元高考试题,弄清高考中本单元考查了哪些内容,然后有侧重点地对本单元进行复习。2.对应本单元的考试大纲,对每一个考查点所包含的内容记准,区别一些概念。3.本单元重点内容是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旅游单元,与生活较贴近,要善于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第十二单元

│使用建议使用建议1.本单元概念偏多,在讲授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区分清楚。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事物源地、文化系统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旅游资源的价值、游览价值等。2.阅读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建议每课时前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后10分钟学生阅读总结,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区分、例题分析。3.本单元设计3个课时和3个课时作业和1个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请老师们及时检测。第35讲

│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第35讲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第35讲

│考点整合精神物质考点整合精神基础第35讲│考点整合稳定第35讲│考点整合自然功能形态第35讲│考点整合象征第35讲│考点整合文化事物和现象自然区第35讲│考点整合传染等级刺激第35讲│考点整合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文化、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第35讲

│要点探究1.文化、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5讲│要点探究特性文化景观空间性时代性含义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空间;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功能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山古代的宗教信仰功能,现代的旅游功能居庸关北京市昌平区古代的军事防御功能,现代的旅游功能第35讲│要点探究3.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农业景观为例,列表分析自然环境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农业景观类型功能形态自然环境特征牧场景观(锡林郭勒)畜牧业平坦、开阔温带草原气候、平坦的高原地形农田景观(浙江沿海平原)水稻种植业地势低平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地形种植园景观(热带茶园)茶叶生产地势起伏较小热带湿润气候、丘陵地形农田景观(菲律宾梯田)种植业地势起伏较大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地形第35讲│要点探究【思维拓展】文化景观的判断文化景观是一种文化要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要素都属于文化景观。那么如何判断一种文化要素是不是文化景观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1.根据定义和形成原因判断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物质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而自然景观是未受到人类影响或很少受到人类直接影响的景观,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景观,如热带雨林、行云飞瀑、高山流水、天然沼泽与荒漠、某些自然保护区等。因此,景观是否由人类活动创造就成为判断其属性的重要标志。第35讲│要点探究如果景观只是由自然原因形成而非人类创造或改造成的,就不属于文化景观。如泰山上的碑刻、古建筑、旅游服务设施等,都是人类创造的,属于文化景观;而泰山却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属于自然景观。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圣山”“圣河”等都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属于自然景观而非人文景观。2.从空间性方面判断文化景观都是附着在地表之上的人类活动的创造物,具有空间上的固定性,要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凡空间位置上不具有固定性或稳定性的事物,不管是否是人类创造物,都不是文化景观。如具有空间固定性的铁路是文化景观,而具有空间移动性的火车就不属于文化景观。第35讲│要点探究例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根据该诗回答(1)~(2)题。(1)唐诗和寒山寺分别属于(

)A.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B.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文化景观和宗教景观D.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2)寒山寺过去是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B.旅游资源具有空间性C.旅游景点都是宗教场所形成的D.文化现象具有区域性第35讲│要点探究例1[解析]第(1)题,唐诗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但其在空间上没有稳定性和固定性,因此不属于文化景观,只能属于文化现象。寒山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宗教活动需要而建设的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属于精神文化景观。第(2)题,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寒山寺初建时是为了进行宗教活动,现在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观,这说明一个文化景观的功能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文化景观的时代性。[答案](1)D

(2)A第35讲

│要点探究

[2010·天津卷]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图35-2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变式训练第35讲│要点探究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变式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反映民间信仰的寺庙,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修建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港口建设要考虑沿海地区的水域条件和地形等;温暖的沿海浅滩可建海滨浴场。以上反映了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答案]C►探究点二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第35讲

│要点探究1.图示法注解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文化系统、文化区的关系第35讲

│要点探究特点说明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其范围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化区的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常有明确的边界,一般以国界或行政区划的界线为边界;语言文化区和经济活动类型文化区不一定有明确的边界,这类文化区在空间上有时与其他同类文化区发生重叠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由于划分标准不同,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如潘帕斯草原牧牛区并不与阿根廷的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2.文化区的空间特点第35讲

│要点探究例2下列文化源地与文化源地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指南针源地——中国——文化系统源地B.基督教源地——西欧——文化系统源地C.茶文化源地——日本——文化事物源地D.工业革命源地——英国——文化事物源地第35讲

│要点探究例2[解析]区分文化源地类型的关键在于区分文化内容是文化要素还是由文化要素组合而成的文化系统。指南针、工业革命属于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其源地分别是中国和英国,其文化源地类型是文化事物源地;基督教、茶文化属于文化系统,其源地分别是巴勒斯坦地区和中国,文化源地类型为文化系统源地。[答案]D第35讲│要点探究变式训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文化景观。区域文化景观与区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秦腔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戏曲,窑洞是黄土高充分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建的住宅,冬暖夏凉。评剧产于河北省东部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湿热的西南地区,因此A项正确。[答案]A

[2010·上海卷]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区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变式训练►探究点三文化扩散的形式第35讲

│要点探究扩散类型主要特点典例扩展扩散传染扩散已接受的人向正考虑接受的人扩散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级扩散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时间、阶层间的扩散中央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刺激扩散保留实质而具体形式改变的扩散滑旱冰迁移扩散相距遥远的两地间的扩散,跨越不同文化区欧洲移民将欧洲生活方式传到美洲、澳洲第35讲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文化扩散类型的判定(1)不能将某种文化事物的扩散形式绝对化,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去理解,确定其扩散形式。(2)将复杂的文化事物(文化体系)简单化后才易于确定它的扩散形式。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印度高僧与西域高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信仰,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迁移扩散;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先为上层社会(如皇帝、贵族等)接受,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这种扩散过程则是等级扩散;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之后,同当地的地方性宗教结合,成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这种扩散过程称为刺激扩散。(3)熟练掌握一些典型事例的扩散形式是迅速解题的有效途径。第35讲

│要点探究例3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展现自身风貌的机会。读下图,回答问题。第35讲

│要点探究(1)读图,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奥运文化空间扩散的特点及意义。(2)奥运会期间,各国文化在此交流,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属于________。(3)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电视媒体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属于________。第35讲

│要点探究例3

[解析](1)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依据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归纳:①从半球位置来看:绝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很少。②从纬度位置来看:几乎所有城市都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即中纬度地区。③从大洲位置来看:绝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2)奥运会期间,各国文化在北京相互交流,是一种已接受的人向正考虑接受的人扩散,属于传染扩散。(3)通过电视等媒体的文化扩散属于传染扩散。[答案](1)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奥运文化空间扩散范围扩大,并与其他文化区发生重叠。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与繁荣。(2)传染扩散(3)传染扩散备用习题第35讲

│备用习题1.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下面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或水泥柱将房屋高架起来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你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第35讲

│备用习题[答案]由于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海边一些地区的房屋高架起来,可减少风浪的破坏程度。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高架在地面上,利于通风,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第35讲

│备用习题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设计。“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鸟巢”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坐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与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下层膜、钢结构构件采用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的电声扩音系统,使“巢”内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坐席。第35讲

│备用习题这些轮椅坐席比普通坐席稍高,保证了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同样的视野。2008年国庆长假,“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开始对游人开放。(1)“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建设之初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奥运会结束后鸟巢除进行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________________活动外,又兼有__________功能。(2)“鸟巢”是否构成文化景观?为什么?(3)简述“鸟巢”对人文环境的指示作用。(4)据统计,中国目前人均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而美国人均体育场地16平方米。分析人均体育场地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第35讲

│备用习题[答案](1)比赛场馆文化娱乐旅游(2)构成文化景观“鸟巢”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建造的,占有一定空间,具有特定功能。(3)“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对人文环境具有折射作用;鸟巢的设计建设反映了世界及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和水平,以及科技奥运、绿色奧运、人文奥运的理念。(4)人均体育场地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程度。第35讲

│备用习题3.阅读下列材料,分别写出文化扩散方式:(1)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信仰。(2)法显、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也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3)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先为上层社会接受,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4)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将中原的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后来少数民族又将农耕技术传给了缅甸人,缅甸人还发展了中原农耕技术,创造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农耕技术。第35讲

│备用习题[答案](1)迁移扩散(2)传染扩散(3)等级扩散(4)传染扩散和刺激扩散[解析]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迁移距离长,故为迁移扩散;中国僧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属于传给了愿意接受该文化的人,故为传染扩散。第36讲

│旅游活动第36讲旅游活动考点整合第36讲

│考点整合闲暇时间经济条件第36讲│考点整合个体需求大众需求第36讲│考点整合就业第36讲│考点整合地质地貌建筑第36讲│考点整合多样人文景观自然自然第36讲│考点整合低临第36讲│考点整合夏夏第36讲│考点整合第36讲│考点整合自然综合抽象第36讲│考点整合第36讲│考点整合交通工具生态结构第36讲│考点整合长高低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旅游活动第36讲

│要点探究1.现代旅游的发展原因及特点分析第36讲│要点探究2.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6讲│要点探究例1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36-3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6讲│要点探究(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________,其重要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________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6讲│要点探究例1[解析]本题通过“重走霞客路”,将我国武当山、黄山、武夷山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知,对旅游景观分类、成因的把握,对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及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理解。(1)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第36讲│要点探究以其独特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美学、经济价值发展旅游业,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且在人们物资的流动中,加强不同地区间人们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答案](1)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2)喀斯特(岩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第36讲

│要点探究

图36-4为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地区示意图。报道中称苏州、嘉兴、杭州、上海、铜陵等城市成为“日全食经济圈”,试分析其经济活动具体包括哪些?变式训练第36讲

│要点探究变式训练

[解析]该题实质在考查旅游活动的作用,可结合该知识点作答。[答案]观察日食带来旅游活动,使饮食、运输、酒店、小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收入明显增加,加之相关商品的销量猛增,最佳观察区经济收入比同期剧增。►探究点二旅游资源第36讲

│要点探究分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举例路南石林、五岳等吉林雾凇黄果树瀑布卧龙、香山红叶巴台农神庙、丽江古城三大石窟、大足石刻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第36讲

│要点探究分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特性不同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地域性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共同性多样性、非凡性、长存性价值不同性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共同性经济价值第36讲

│要点探究分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存在形式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核心地质地貌景观建筑景观旅游意义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方面的意义第36讲

│要点探究例2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6讲

│要点探究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第36讲

│要点探究例2[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旅游资源分类及旅游资源的特性、价值。结合重庆、西安两城市的历史,不难得出重庆(有“山城”之称,“雾都”之称)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西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文化价值更高。[答案](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2)突出特性:b城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价值:b城历史文化价值更高。第36讲

│要点探究

[2010·上海卷]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变式训练第36讲

│要点探究西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变式训练

[解析]区域性应从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方面分析,综合性应从旅游资源的种类丰富方面分析。[答案]区域性:雄伟壮丽的雪域高原、高原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等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综合性:神秘的寺庙建筑、灿烂的藏传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与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和谐整体。►探究点三旅游景观的欣赏第36讲

│要点探究自然景观类型选择位置一般原则举例峰峦之雄伟俊秀远眺武陵源群峰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点路南石林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置身其中长江三峡瀑布适当距离仰视尼亚加拉瀑布江河湖海亭台楼阁上俯览、远望洞庭湖小的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杭州西湖山水有机结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桂林山水1.列表比较选择观赏位置的一般原则第36讲

│要点探究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观赏;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观赏(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观赏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要在凌晨;黄山观日落要在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在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和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鸟岛五月最佳;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只有在特定气候条件形成之时,才能观赏2.把握观赏的时机第36讲

│要点探究例3读下图,回答(1)~(2)题。第36讲

│要点探究(1)欣赏该地最壮观的景象要(

)A.选择合适的位置B.选择观赏时机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2)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该景观宜(

)A.选择合适的位置B.选择观察时机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第36讲

│要点探究例3

[解析]第(1)题,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左右是最壮观的时机。第(2)题,潮水可能会卷走游客,所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选择适合的位置。[答案](1)B

(2)A第36讲

│要点探究

读我国山水风景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的关系图,回答问题。变式训练第36讲

│要点探究(1)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B.地势高C.雨季长D.气温高(2)“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此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写下的著名诗篇。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C.在制高点俯瞰D.在适当距离仰观第36讲

│要点探究变式训练

[解析](1)题干中指明观山水风景,④处纬度较低却欣赏时间较短,其原因只能是地势高。(2)望夫石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应在特定位置观赏才能达到观测效果。[答案](1)B

(2)B►探究点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36讲

│要点探究1.旅游区的区位分析(五个因素)(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第36讲

│要点探究(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即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2.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区位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考虑多方面因素:(1)游览价值评价,包括资源质量(即非凡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评价语言为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集群状况,评价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评价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2)经济价值评价,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市场距离,评价语言为经济距离长(短)、经济价值高(低);交通位置及通达性,评价语言为位置优越(闭塞)、交通便利(不便);第36讲

│要点探究地区接待能力,评价语言为地区接待能力高(低)、旅游配套设施全(缺乏)、服务质量高(低)。(3)环境承载量评价,评价语言为环境承载量大(小),与旅游规模相(不)适应、资源开发较好(浪费严重)、旅游环境良好(恶化)等。第36讲

│要点探究例4[2010·宁夏卷]

分析图36-9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第36讲

│要点探究例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根据图中信息,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的通达性、客源市场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来进行评价。由经纬度信息我们可判断该地是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中的岛屿,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通达性好。[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第36讲

│要点探究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变式训练第36讲

│要点探究(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变式训练

[解析]第(1)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罗布泊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游览价值高,主要是因为楼兰遗址、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独特,科考价值极高。不利方面可从后面几个要素分析。第(2)题,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分析。第36讲

│要点探究[答案](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主要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点评]在做此类试题时要审清题目设问要求,如分析某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和开发优势,评价游览价值条件、旅游价值等。备用习题第36讲

│备用习题自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第36讲

│备用习题第36讲

│备用习题第36讲

│备用习题(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填数字代码)。(2)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3)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第36讲

│备用习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业的时间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在2008年以前,由于黄金周的实施,使景点游客过于集中,给交通、住宿等带来压力,造成旅游感受差,服务质量下降。新法定节假日调整带来的意义可从民族传统和缓解黄金周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去分析。[答案](1)②①③(2)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原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3)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的交通压力;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配。第37讲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第37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第37讲

│考点整合德考点整合英法德第37讲│考点整合德西欧第37讲│考点整合第37讲│考点整合技术先进技术落后低原料北美拉丁美生产全球化第37讲│考点整合资本第37讲│考点整合保护性商品非正式第37讲│考点整合国土面积数量粮食交通、通信第37讲│考点整合科教兴国要点探究►探究点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第37讲

│要点探究1.演变过程:欧洲列强海外殖民―→19世纪末世界瓜分完毕―→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多极——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3.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第37讲│要点探究4.图解“阿以冲突”的原因第37讲│要点探究【特别提醒】(1)阿以冲突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有关。(2)阿以冲突是国际政治地缘冲突的典型案例,目前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第37讲│要点探究例1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地区冲突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7讲│要点探究(1)填出图中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2)影响⑥附近地区国家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3)试比较⑥附近地区和海湾地区动荡不安原因的异同。第37讲│要点探究例1[解析]本题考查热点地区中东的经济人文地理,并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根据区域轮廓、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判断,该区域为中亚与西亚地区,⑥为巴以地区,影响巴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比较巴以地区与海湾地区动荡的原因可从国际政治地理格局以及资源、民族矛盾等方面分析。第37讲│要点探究[答案](1)①阿富汗②印度③伊朗④沙特阿拉伯⑤埃及(2)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3)两者在地理位置上都很重要,也都有西方国家的插手,但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更主要,而海湾地区跟石油资源的关系最大。►探究点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第37讲

│要点探究1.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断遭受冲击。首先,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其次,西方阵营也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分成5个国家,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除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第37讲

│要点探究2.列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国家类型分布代表国家社会经济特点全球化地位发达国家北方,主要集中在30°N以北的欧美及部分亚洲、大洋洲的部分国家美、德、日、英、澳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技术,处于世界经济核心地位;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利第37讲

│要点探究国家类型分布代表国家社会经济特点全球化地位发展中国家南方,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印、巴西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与燃料,处于边缘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不利第37讲

│要点探究3.列表比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原因拉美外商投资多,进出口贸易发展较快持续国内改革东亚、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波动明显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投资条件差,外债严重,政局动荡北非和西亚吸引对外投资的能力较低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国家政治冲突不断第37讲

│要点探究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推动因素及意义第37讲

│要点探究5.对比分析世界3个主要区域经济集团成立时间主要成员成立宗旨发展过程欧盟1993年11月1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瑞典等27个国家(截至2007年)建立一个没有边界的内部空间,加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货币,使各国经济、社会均衡和持久发展荷比卢联盟(1948)→欧共(1967)→欧盟(1993)第37讲

│要点探究成立时间主要成员成立宗旨发展过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开始运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欧盟相对抗成立时间晚,参与国家少,相互间地位不平等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21个成员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部长级区域论坛→非正式首脑会晤→最终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第37讲

│要点探究例2[2010·江苏卷]

图37-4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第37讲

│要点探究(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双选)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第37讲

│要点探究例2[解析](1)在区域合作和经济联系中,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和资金,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图中②为原料,④为技术。(2)发达地区将原主导产业向区域外转移,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转移出的产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地区接受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欠发达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进入。[答案](1)AC

(2)CD第37讲

│要点探究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及投资的新热点。它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机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征的是(

)①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②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③强强联手,增强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④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变式训练第37讲

│要点探究(2)与GMS完全分布在同一大陆的区域经济集团有(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②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③欧盟④东南亚国家联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变式训练[解析]第(1)题,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内部联系,形成整体力量,增强对外的竞争力。第(2)题,注意题中说法“同一大陆”,GMS完全分布在亚洲,属于亚欧大陆。[答案](1)D

(2)C►探究点三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第37讲

│要点探究第37讲

│要点探究【特别提醒】考查一个国家的国力,要综合、全面地看,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分析,如国土面积和其代表的价值并不成正比。如果地处寒冷或荒漠地区,缺乏地下资源,或者现阶段不具备开采条件,这样的国土其经济价值就要相对低一些。地理位置的价值则往往随着国际关系、交通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冷战时期,德国处于美苏对峙的最前沿,其地理集团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要,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这种价值随之降低。北极地区长期以来不引人注目,但因为经由北极圈内的航线是欧、亚、北美三洲间最近的航空线,随着世界各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北极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第37讲

│要点探究在武器装备还不发达的时代,地形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比较大,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了飞机、导弹等武器后,地形在国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但是地形永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之所以能够重创伊拉克,原因之一就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形以平坦的沙漠和平原为主,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的性能。在波黑冲突和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美国因为这些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