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_第1页
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_第2页
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_第3页
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_第4页
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现将高中教材中的表达技巧从表现方法、结构、表达方式三方面归纳如下:表现方法方面反讽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波德莱尔提出“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即反讽手法。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了这种手法,为了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华丽的词语描写一沟死水,以丽辞表现丑恶。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恶写得越美,越容易引起反感,诗人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感情隐藏在华美的意象和艳丽的辞藻之后,从而加强了否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传达了诗人对大海一样的自由精神的热烈追求。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如《剃光头发微》作者谈的是剃光头的小问题,,而实际上讲的是掌权者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的大问题。又如:《灯下漫笔》本文中谈钞票之事,是北洋政府时代的一件大家都曾遇到的小事,而且作者谈得轻松,读者看得轻松,感觉是一位家庭妇女在为菜市又涨价发牢骚。可是当读到“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其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时候,我们起初还觉得莫名奇妙,之后便恍然大悟,拍案叫绝,作者在平凡的日常小事中,翻出了一个沉重的大话题。想象:如《窦娥冤》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又如《刘毅传》的故事沟通了人与神,将二者结合起来,想像奇特而丰富,具有浓郁的神化色彩。比兴手法:李仲蒙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比兴即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先用景物描写进行渲染烘托,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写出主体事物。例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这里把爱情比成桑葚,女子比成斑鸠。这种手法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静结合,如《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写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例如《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阕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读完下阕再回头读上阕,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与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的确难舍难分啊!又如《扬州慢》,词一开头便用虚写:“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系佳处”,使人联想到唐李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接着写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人想像中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春风十里”也是杜牧的诗,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这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这是虚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仍以“空城”为主线展开,可分两层:前一层是虚写,以杜牧的“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返照出今日扬州何等凄凉、荒凉,何等令人哀痛;后一层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静一动,相辅相成。例如《山居秋暝》此诗写的是诗人归隐的一种恬静悠闲的心情。由一个“空”字可知本诗意在写静景以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是动景。接着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这也是动景。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全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纯朴宁静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映衬:一方面乙托甲,但反过来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险要的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像,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乐景衬哀,以动衬静)复沓:反复咏叹的一种表现方法,用来深化感情。如《古都的秋》中对古今文人很少提及的“秋味”这个抽象的“感触”作者一共提到五次,再加上一些富有“秋味”的描写镜头,使本来抽象的东西也成为可感触的具体物像了。结构方面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如:《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又如《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前后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伏笔与铺垫: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文章结构严谨。如《烛之武退秦师》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退秦师埋下伏笔。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例如杜甫的《蜀相》首句设问“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直指题旨。过渡:承上启下,使不同意思的转换衔接自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即为过渡句。设置悬念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点明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画龙点睛:在行文的结尾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极写秦始皇营建的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宫内全是六国的财宝和美女,至最后化为焦土后,作者继之以点睛之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点,使全文的主旨脱颖而出,且立意高远。表达方式方面: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例如《窦娥冤》中【滚绣球】一曲直抒胸臆,高亢激昂,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说是景物引发诗人的感情。例如《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她深深的悲哀。借古抒怀:追念古代抒发怀抱。例如杜甫的《蜀相》,诗人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心情。托物言志: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极力写自己心爱的小屋,但并不是纯客观地写小屋,而是在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使各种各样的景物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寄寓着作者的主观志向和情趣。贯穿于全文的对小屋与周围环境的描摹与赞美,强烈地表达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这就是作者的“志”。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凡景语皆情语)例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丽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全诗句句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又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点染了送别的气氛,又映照了词人送别时心境。“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把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来抒发伤离情。《长亭送别》【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的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凉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一煞】一曲同样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即情感与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例如《灯下漫笔》在议论的过程中,饱含着巨大的激情,议论是情感化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为一体。第一部分是叙述换现银的经过,描写心理变化过程,叙述描写交融一起,第六段是叙述,第七段是议论带抒情,第八~九段是叙述带议论,四种表现手法盐融于水,不知何者为盐,何者为水了。特别是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的时候,表面上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但作者的内心的情感却汹涌澎湃,他恨封建暴政,他怨国民麻木,几种感情熔铸于议论之中。二是议论是以作者的情感为动力。正是在暗夜沉沉之时,作者心潮翻滚,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强烈的情感化的感受和认识,才促使作者在灯下奋笔疾书。烘托:指的是以乙烘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又如《古都的秋》作者除了直接叙描故都的“秋”外,着意一南方的“秋”为写照,烘云托月似的映出故都秋的浓度与特色。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如《药》小说开头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细节描写:如《项脊轩志》作者善于通过细节富于特征的典型细节,极简练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纷扰杂乱的景象和气氛,来表现封建家庭的离析和败落,“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不言感慨而感慨即寓其中。他仅以一个动作,一句问话,便写出慈母对儿女的关怀、爱抚:“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写先大母也是:“‘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次,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亲切的语气,精细的动作,老祖母的神态、性格以及对孙辈那种又是责备、又是疼爱、又是喜悦的复杂心理,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平平淡淡两件事,却是情见乎辞,极生动地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典型细节的运用和人物对话的描写,无一不是收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又如《守财奴》的细节描写既反映人物性格,又符合生活本质,是十分真实的。如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进屋的情景,老头的一“纵”一“扑”,活画了葛朗台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性格特征。白描手法:对一个场面的描写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地描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作者没有用大量的笔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