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_第1页
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_第2页
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_第3页
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_第4页
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正极材料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动力电池中最关键的原材料........................................6

从电池技术来看,正极材料决定电池性能................................................6

从电池成本来看,正极材料占比较高.....................................................7

从制备技术来看,正极材料制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8

市场格局或仍有变数,技术壁垒将成未来竞争关键.................10

出货量保持增长,结构出现变化........................................................10

市场格局尚未无急定,新进入者增力口......................................................12

产能或将出现分化,技术壁垒将成未来竞争关键.........................................17

高容量高安全低成本仍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19

磷酸镒铁锂逐步具备优势...............................................................19

高锦和高电压或成三元材料两大技术发展趋势...........................................20

重点公司情况介绍...............................................22

当升科技:高银产品推陈出新,客户结构逐步改善......................................22

容百科技:高锦技术行业领先,布局上游降低成本......................................26

德方纳米:液相法技术构筑壁垒,盈利水平稳步提升....................................31

投资建议........................................................35

风险提示........................................................36

图表目录

图表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6

图表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分类...............................................6

图表3.主要正极材料性能对比...............................................7

图表4.不同正极材料体系动力电池..........................................7

图表5.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构成...............................................7

图表6.三元电池成本构成...................................................7

图表7.2022年锂电池材料与锂电池价格变化..................................8

图表8.三元材料前驱体制备示意图..........................................9

图表9.三元材料制备示意图.................................................9

图表10.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变化...........................................10

图表11.中国正极材料价格变化.............................................10

图表12.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变化......................................11

图表13.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变化...........................................11

图表14.中国正极材料出货结构.............................................11

图表15.2020-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政策变化.............................12

图表16.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格局......................................12

图表17.2016-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12

图表18,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市场格局..................................13

图表19.2017-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集中度...........................13

图表20.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市场格局......................................13

图表21.2016—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市场集中度................................13

图表22.磷酸铁锂市场新进入厂商...........................................14

图表23,2021-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与正极材料需求量测算.....................14

图表24.磷酸铁锂设计产能与扩产规划(不完全统计).......................15

续图表24.磷酸铁锂设计产能与扩产规划(不完全统计).....................16

图表25.三元材料设计产能与扩产规划(不完全统计).......................17

图表26.几种正极材料性能比较.............................................19

图表27.Mg掺杂对于磷酸镒铁锂材料性能的影响.............................19

图表28.三元材料组成和容量...............................................20

图表29.单晶和多晶三元622材料循环示意图................................21

图表30.当升科技正极材料产品研发进展....................................22

图表31.当升科技主要锂电产品性能指标....................................22

图表32.2017-2021年当升科技研发费用情况..................................23

图表33.2017-2021年当升科技研发人员情况..................................23

图表34.当升科技三元材料工艺流程........................................23

图表35.当升科技与客户合作协议...........................................23

图表36.当升科技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及占比..................................24

图表37.当升科技锂电材料销售结构........................................24

图表38.当升科技与供应商合作协议........................................24

图表39.当升科技营业收入构成.............................................25

图表40,2017-2021年当升科技营业收入情况..................................25

图表41,2017-2021年当升科技归母净利润情况................................25

图表42.2017-2021年当升科技正极材料产销情况.............................26

图表43,2017-2021年当升科技费用率情况....................................26

图表44,2017-2021年当升科技毛利率情况....................................26

图表45.2017-2021年当升科技净利率和ROE情况.............................26

图表46.容百科技在研项目.................................................27

图表47.2017-2021年容百科技研发费用情况..................................28

图表48.2017-2021年容百科技研发人员情况..................................28

图表49.容百科技三元材料工艺流程........................................28

图表50.2017-2021年容百科技前五大客户及销售占比.........................29

图表51.容百科技与供应商合作协议........................................29

图表52.2017-2021年容百科技营业收入情况..................................30

图表53.2017-2021年容百科技归母净利润情况................................30

图表54.2017-2021年容百科技正极材料产销情况.............................30

图表55,2017-2021年容百科技费用率情况....................................30

图表56.2017-2021年容百科技毛利率情况....................................31

图表57.2017-2021年容百科技净利率和ROE情况.............................31

图表58,德方纳米主要研发项目.............................................31

图表59.2017-2021年德方纳米研发费用情况..................................32

图表60,2017-2021年德方纳米研发人员情况..................................32

图表61,2017-2021年德方纳米前五大客户及销售占比.........................32

图表62.2017-2022Q1德方纳米营业收入情况..................................33

图表63.2017-2022Q1德方纳米归母净利润情况...............................33

图表64.德方纳米其他产品扩产规划........................................33

图表65.2017-2021年德方纳米正极材料产销情况.............................34

图表66.2017-2021年德方纳米费用率情况....................................34

图表67.2017-2021年德方纳米毛利率情况....................................34

图表68.2017-2021年德方纳米净利率和ROE情况34

动力电池中最关键的原材料

从电池技术来看,正极材料决定电池性能

正极材料为动力电池电化学体系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产品形式,广泛应用

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

因此也被称为“摇椅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嵌入到负极中;在放电过程锂离子从

负极中脱出,回到正极中,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在组成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中,正极材料是锂的

化合物,为电池体系提供锂离子。因此,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看,正极材料是最关键的原材

料。

图表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PathnHoPositiveElectrolyteNegative

CathodeElectrodeElectrodeAno。-

Oxygen

Carbon

OLithiumO(Graphite)

OCobatt

资料来源:中银证券

正极材料按照晶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极材料根据材料晶体结构可以分为橄榄石结构、层状

结构和尖晶石结构。LiFePCU是一种典型的橄榄石结构,其晶体没有连续的FeO6共边八面体网络,故

不能形成电子导电,其导电性比较差。一般通过掺杂或包覆等手段来提升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能。钻

酸锂和三元材料是典型的层状结构的电极材料,LiCoO2在高电压下有很好的循环性能,但是钻具有

毒性、成本比较高。因此在其基础上采用镁和镒替代钻的方式发展出了三元材料,既能够提升材料

克容量,又能够降低材料成本。LiMn2O4是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

点,但是该材料在高温下的循环性能较差。

随士冷极材料晶体结构分类

晶体结构

磷酸铁锂

橄榄石结构安全性好电子导电性差

磷酸镒铁锂

钻酸锂

层状结构容量高钻具有毒性、成本高

锲钻镒酸锂

尖晶石结构镒酸锂成本低,环境友好循环寿命差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中银证券

图表3.主要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克容量电压平台压实密度

材料晶体结构循环安全性

mAh/gVg/cm3

磷酸铁锂橄榄石140-1503.2>20002.2-2.3优秀

三元NCM层状150-2203.65>100037-3.9较好

NCA层状180-2203.7>50037-3.9差

镒酸锂尖晶石100-1203.8>5002.9-3.2良好

钻酸锂层状130-1403.7>5004.1-4.3差

资料来源:电池中国网,高工锂电,中银证券

正极材料性能对于电池性能影响较大。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大。根据

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动力电池材料体系来看,在负极材料不变的情况下,磷酸铁锂做正极的电池能

量密度较低;当正极材料换做克容量较高的5系、6系三元材料后,电池的能量密度也随之提升,达

到200Wh/kg以上;当正极材料采用克容量更高的NCM811材料后,电池能量密度能够达到260Wh/kg。

此外,正极材料还包括容量更高的高镁材料,富锂镒基等,搭配硅基负极后,其能量密度能够进一

步提升到300Wh/kg以上。因此不同的正极材料选择对于组成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

图表4.不同正极材料体系动力电池

单体能量密度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质进度

Wh/kg

磷酸铁锂石墨PP/PE140-190规模化生产

NCM523,622石墨PP/PE碳酸酯类溶剂160-240规模化生产

NCM811石墨PE功能添加剂240-260规模化生产

NCM811/NCA硅碳/硅氧PELiPF6盐-300开发过程中

富锂镒基硅碳PE-400开发过程中

资料来源:电池中国网,高工锂电,中银证券

从电池成本来看,正极材料占比较高

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高。动力电池的组成主要有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

隔膜、电解液。根据我们测算,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组成中,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的占比

分别为40%、10%、8%、20%,在811三元电池中,占比分别为57%、7%、4%、13%。可以看出,无

论在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成本占比均最高。因此,正极材料的选择对于动力电池

价格的影响较大。

图表5,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构成图表6.三元电池成本构成

10%

资料来源:GGII,中银证券资料来源:GGI1,中银证券

正极材料的价格变动对于动力电池成本影响较大。正极材料在电池中的成本占比最高,因此其价格

变动也对电池价格起到较大影响。根据鑫楞锂电公布的数据,磷酸铁锂材料平均价格从2022年初的

10.3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5.5万元/吨,上涨幅度为50.5%;三元材料523的价格从25.65万元/吨上涨

至目前的34.3万元/吨,上涨幅度为33.7%。磷酸铁锂单体电芯的单价从0.64元/Wh上涨到0.8元/Wh,

上涨幅度为26%,三元单体电芯的单价从0.79元/Wh上涨到0.88元/Wh,上涨幅度为10.8%»在其他主

要材料上涨幅度低甚至价格降低的背景下,正极材料对电池价格的上涨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图表7.2022年锂电池材料与锂电池价格变化

主材材料单位2022.01价格2022.05价格变化幅度

磷酸铁锂10.3015.5050.49%

三元52325.6534.3033.72%

正极材料万元/吨

三元62226.0037.0042.31%

三元81128.2539.7540.71%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中端万元/吨5.155.302.91%

隔膜(基膜)7pm+2pm陶兖涂覆元/平方米2.602.600.00%

铁锂11.038.75-20.63%

电解液万元/吨

三元13.2511.00-16.98%

磷酸铁锂电芯0.640.8025.98%

电池AA/h

三元电芯0.790.8810.76%

资料来源:春杪锂电,百川盈孚,高工锂电,中银证券

从制备技术来看,正极材料制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

磷酸铁锂制备主要采用固相法和液相法两种。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研究最为成熟的合成磷

酸铁锂的方法,其中,碳热还原法又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固相合成法使用的铁源一般为草酸亚铁、

氧化铁、磷酸铁等,锂源一般为碳酸锂、氢氧化锂、乙酸锂等,磷源一般为磷酸-二氢铁、磷酸氢二

钱等。将上述原材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均匀后,在保护气(刈、Ar等)下,首先在较低温度下处理1-5h,

使原材料预分解,然后再在高温下(550-750℃)处理5-20h,由于原材料种类较多,因此该反应方法的

关键是原材料混合时必须均匀。液相法主要有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在使初始

原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混合和获得的前驱体更均匀,比起固相合成法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由于对生

产条件控制的要求较高,其产业化相比固相合成法难度要大。其中,水热/溶剂热法是较为普及的液

相合成法,其相对较为快捷且易操作,以化学计量比1:1:3的FeSOcH3P。4和LiOH为原料,首先将

FeSO4溶液和H3P。4溶液混合,然后将LiOH溶液加入混合物中,在120℃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5h。此

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锂/铁的原子排布混乱,会使大概7%的铁原子占据锂的位置,使得制备出

的产品中磷酸铁锂容量不够高。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固相合成法最大的优点是设备和工艺简单,制备条件容易控制,较为适合工业

化生产。其缺点是原材料固相不均匀,化学反应产物颗粒较大,粒度分布范围宽,产品批次一致性

较差,对产品导电性、安全性等产生不利彩响。液相合成法的优点是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径,物相均

粉体粒径小,过程简单。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高温高压设备,设备造价高,工艺复杂。

液相法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制备高性能的磷酸铁锂还是需采用液相合成法,只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要想办法优化工艺,降低成本。磷酸铁锂龙头企业德方纳米就是采用的液相合成法一“自热蒸发液

相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该技术综合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在常温

常压下,通过将原料锂源、铁源、磷源和辅料混合后即可自发反应,反应放热后快速蒸发水分而自

动停止反应,得到纳米磷酸铁锂的前驱体,而后在烧结过程中加入碳源,进行两次的高温分解,得

到非连续的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颗粒。

三元材料制备主要采用共沉淀法+高温烧结。三元材料的合成包括前驱体制备和三元材料制备。前驱

体制备采用共沉淀法,也称为液相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一般以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为

原料,以硫酸镁、硫酸钻和硫酸镒为原料按银钻镒元素化学计量比配成盐溶液。配制NaOH溶液和

适当浓度浓度的NH3・H2。,分别用作沉淀剂和络合剂。反应在水浴下进行,使用蠕动泵控制进料速度。

在一定速率下向三口瓶中同时泵入混合盐溶液与NaOH和NH3M0的混合溶液,整个沉淀过程都在一

定搅拌速率和氮气保护下进行,分别控制pH在1072之间。加料结束继续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并且采

用适当的速率搅拌,然后静置。静置结束后,进行多次抽滤,然后洗涤、干燥,最后经过研钵研磨

得到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的制备采用高温固相法,将干燥后的三元前驱体与一定量的锂源混合,

混合均匀后,进行高温燃烧,最后形成三元材料成品。

图表8.三元材料前驱体制备示意图

热媒纯水氨水

计量泵

纯水干燥前驱体成品

资料来源:锂电前沿,中银证券

图表9,三元材料制备示意图

供料A

供料B装钵整平

成品包装过邮除铁枇混

资料来源:锂电前沿,中银证券

市场格局或仍有变数,技术壁垒将成未来竞争关键

出货量保持增长,结构出现变化

正极材料整体出货量增速较快。正极材料近几年的出货量增长较快,2016年出货量为16.1万吨,到

2021年增长至109.4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46.70%。2021年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98.5%,增

速创历史新高。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从2016年的5.56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

为52.26%;三元材料出货量则从5.4万吨增长到42.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0.86%。可以看出,近6

年磷酸铁锂的增长速度较快。

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同比增幅超200%。2016-2020年,国内磷酸铁锂出货量基本保持缓慢增长趋势,

由5.56万吨增长到14.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7.08%。2021年,受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得到改善、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等多种因素驱动。根据GGII公布的数据,

2021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48.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39.16%;国内磷酸铁锂出货量达

到4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13.79%。根据GGII预测,2022年全球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有望接近100

万吨。

图表10.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变化图表11.中国正极材料价格变化

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

资料来源:GGII,EVTank,中级证券

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稳定,高锋趋势明确。2016-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出货量由5.4万吨增长至23.5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44.43%。其中,高殊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占三元材料的比重从1%提高到24%,

三元材料高镶趋势显著。2021年,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根据EVTank统计的数据,

全球三元材料出货量达到71.8万吨,同比增长70.9%;国内三元材料出货量达到42.2万吨,同比增长

79.6%o根据EVTank数据,2021年高镀三元占三元材料出货比重超过36%,高媒趋势进一步明确。

图表12.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变化图表13.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变化

中国磷酸扶锂出货量(万吨)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万吨)

资料来源:GGII,EVTank,中银证券资料来源:GGII,EVTank,中银证券

材料价格呈现大幅增长。正极材料价格受上游原材料影响较大,近几年上行趋势较为显著。2021年,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5.15万元/吨上升至27.75万元/吨,涨幅超过400%。2022年3月以来,碳酸锂价

格已突破50万元/吨。作为正极材料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锂价格高涨给下游企业造成较大压力,

磷酸铁锂材料价格在一年内由4.85万元/吨上涨至16.8万元/吨,涨幅达到246%。对于三元材料,其

成本还受到镶、钻、桂材料的影响,价格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铁锂材料市场份额逐步走高。2017-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占比从21.72%提升至41.59%,市场份额多

年来首次超过三元材料,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高涨背景下,磷酸铁锂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同时

伴随补贴政策退坡,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需求增速放缓。刀片电池、CTP等技术的逐步成

熟也将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成组效率提高,能量密度有所改善。未来随着磷酸铁锂产能持续扩张,其

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元材料占比逐步降低。2017-2021年,三元材料出货占比从43.44%下降至38.57%,市场份额逐渐降

低其中,中低锲产品出货占比持续下降高镶系列产品份额快速提高。2017-2021年,NCM333、NCM523、

NCM622合计出货占比下降18.13个百分点。5系产品降幅最大,从2017年的32.15%降低至2021年的

16.59%,下降15.56个百分点。2017-2021年,随着国内外乘用车市场对高性能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NCM811和NCA产品合计出货占比从2.17%提升至15.43%,高锲化发展趋势显著。

图表14.中国正极材料出货结构

,磷酸铁锂3系三元5系三元6系三元■高镶三元・镒酸锂■钻酸锂

资料来源:GGII,EVTank,中银证券

注:高镀三元包括8系三元及NCA

正极材料市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影响较大。2013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能

量密度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带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随着补贴政策逐

步退坡,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回归市场,带动市场格局进一步转变。为促进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我国补贴政策实行平缓退坡,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2021年12月31日,四部委印发《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的通知》,明确2022年底终止补贴政策。由于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最高,受到影响较大,

下游补贴红利的逐步消退将对正极材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图表15.2020-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政策变化

车型续航里程(km)2022年YOY(%)2021年YOY(%)2020年

300-4000.91(30)1.3(20)1.62

纯电动乘用车

N4001.26(30)1.8(20)2.25

>50(NEDC工况)

插电混动乘用车(含增程式)0.48(30)0.68(20)0.85

>43(WLTC工况)

资料来源:工信部,财■政部,中银证券

市场格局尚未稳定,新进入者增加

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正极材料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新进入者众多。一方

面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出于产品质量、供应链保障等考虑,会自产部分正极材料;另一方面,上游原

材料厂商和回收企业具有资源优势,也会向下布局,一定程度上挤占正极材料厂商的市场空间。目

前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显现、三元材料向高媒低钻趋势发展、新型材料逐渐受到市场关注,不同技术

路线均有其应用领域,正极材料市场格局有待重塑。2016年以来,中国正极材料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行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CR3基本维持在22%左右,CR5未超过35%。根据EVTank数据,2021年

正极材料整体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低于50%,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图表16,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格局图表亿2016-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

-CR3-----CR5

资料来源:GGII,中银证券资料来源:GGII,中银证卷

磷酸铁锂市场格局相对比较集中。受我国补贴政策影响,早期市场重心偏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

料,磷酸铁锂材料需求下降,企业数量也相应缩减。2020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形势进

一步明确,同时磷酸铁锂性能获得持续改善,其性价比优势逐步显现,推动磷酸铁锂材料迅速抢占

市场。头部厂商由于技术积累,短期内将保持较为稳固的行业龙头地位。2021年,湖南裕能、德方

纳米、常州锂源分别以22%、20%、9%的市场份额居行业前三名,磷酸铁锂材料市场CR3达到51%,

CR5达到67%,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18.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市场格局图表19.2017—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集中度

%

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资料来源:鑫杉锂电,中银证券资料来源:GGII,售梭锂电,中银证券

三元材料市场格局相对分散。三元材料近年来市场格局变化不大,CR3基本保持在30%-35%,CR5基

本保持在50%左右。随着三元材料高镁化趋势进一步明确,以8系、9系产品为主的三元材料厂商市

场份额逐步提高。其中容百科技为高镶龙头,出货量连续3年位于行业首位。此外,行业前十名厂

商排序存在较明显波动,且每年都有新企业进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图表20.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市场格局图表21.2016—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市场集中度

12%12%——CR3—CR5

资料来源:鑫秽锂电,中银证券资料来源:GGII,鑫杪锂电,中银证券

陆续有企业进入磷酸铁锂行业。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升温,磷酸铁锂市场需求

回暖,叠加磷酸铁锂行业壁垒不高等因素,各行业厂商加入扩产热潮。传统厂商德方纳米、湖南裕

能加速扩产进程,设计产能合计近百万吨;湖北万润、富临精工等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规划产能均

超20万吨。当升科技携手中伟股份,与厦鸨新能、振华新材等三元材料重要厂商迈入磷酸铁锂市场,

前驱体龙头格林美也公告开始规划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同时,部分磷化工、钛白粉企业凭借

原材料优势,进一步向下延伸产业链。新洋丰、云天化等磷化工厂商具有较丰富的磷矿资源,龙佰

集团、中核钛白等钛白粉厂商可利用副产品硫酸亚铁作为铁源,拥有更加突出的成本优势,有助于

企业实现产能落地后的效益最大化。此外,海螺创业、云翔聚能等其他行业厂商也纷纷入局,最高

规划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图表22.磷酸铁锂市场新进入厂商

三元材料磷化工钛白粉其他行业

当升科技川恒股份龙佰集团海螺创业

长远锂科新洋丰中核钛白云翔聚能

厦鸨新能司尔特金浦钛业邦盛集团

中伟股份兴发集团川发龙蟒万华化学

格林美云天化安宁股份泰和科技

川金诺安纳达鞍重股份

湖北宜化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现有正极材料产能预计能够满足2025年锂电池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磷酸铁锂扩产规模已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