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本单元主要讲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的历史,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政治与外交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外交有了重大突破。(2)经济上: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其中,1972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复苏和回升。(3)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国防科技领域进展显著;“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在实践中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课标导航·明晰目标】学科素养1.结合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巩固人民政权的必要性及影响,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3.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认识外交领域的开创性,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认识现代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的努力,培育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时空坐标·历史脉络】知识归纳|识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备时间1949年9月21日地点_______中南海怀仁堂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内容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名通过了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______________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新民主主义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_______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____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社会主义【特别提醒】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宪法取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但并不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人民政权的巩固1.追歼残敌。人民解放军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人民解放战争2.土地改革。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依据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到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_扫除了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

工业化3.稳定物价。背景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举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银元之战米棉之战4.统一管理。目的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措施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结果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5.抗美援朝。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历程1950年10月,_______________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1953年7月,美国在________________上签字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协定思考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美]克拉克(1953年)如何认识克拉克所说的这场战争的影响?[提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可从对美国、对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影响:对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用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的企图彻底失败;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第一次建交高潮。方针“____________”“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______________国家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一边倒人民民主【易错易混】“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

“一边倒”是指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但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交往。

2.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4月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______________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结果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__________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意义显示了中国在通过_______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五大国之一印度支那谈判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_______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确认1954年6月,周恩来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

【思维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1)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因素,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4.亚非会议。召开_______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举行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1955

万隆求同存异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内容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工商业“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结果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____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工业公有制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毛泽东的贡献。(1)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巧思妙记】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思考三大改造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在经济领域有哪些改变?[提示]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答案】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难探究|素养初培探究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答案】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材料二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问题2]材料二反映出1950—1956年我国工业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自产自销)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要点总结】“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探究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一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问题1]材料一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问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培育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要点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①包容性:该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现代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探究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材料一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唯一拥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问题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和职能的变化。(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变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职能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负责统一战线工作。【要点总结】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点性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点职能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产生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推荐相同点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课堂小结|史论提升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石。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3.通过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与抗美援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巩固。4.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论要语5.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6.“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框架。随堂小练|素养达成1.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

)A.制订了中国的施政纲领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次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事宜,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故A项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答案】A

【解析】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实施的。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项。3.某学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的成立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签订停战协定那天,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该学者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

)A.奠定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基础B.粉碎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C.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D.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答案】A

【解析】注意材料关键词“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威望,而且为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故A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国继续对中国实行包围和封锁,排除B项;抗美援朝并未改变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排除C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4.有学者说:“传统儒学强调的最高境界是为全社会明道立法、制礼作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