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2.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4.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5.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6.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海水含盐量C.温度D.海水含氧量

7.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8.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生物圈

9.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10.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1.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12.构成能量的潜能部分体现在下列的()。

A.太阳的光能中B.燃烧时产生的热中C.储存在高山水库中的水中D.肌肉收缩过程中

13.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4.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5.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16.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17.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18.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

20.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21.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23.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24.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25.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2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7.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A.种以下B.种以上C.科以上D.属以上

28.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9.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30.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叫做

A.他感作用B.他毒作用C.毒作用D.抑制作用

31.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

32.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33.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3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5.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36.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37.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腐屑生物

38.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39.“-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40.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41.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裸地,与原生裸地()。

A.差异极大B.有些差异C.差异不大D.没有差异

4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43.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44.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45.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4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水稻C.菠菜D.大麦

47.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A.镶嵌B.成层现象C.季相D.群落交错区

48.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向C.海拔D.坡度

49.下列属于生态农业优点的是()。

A.生态农业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和最稳定的

B.利于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分返还环境

C.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D.利于太阳能和化学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50.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二、填空题(20题)51.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此时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称为该作物的______。

52.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______、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53.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54.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55.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6.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57.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58.长日照植物由南往北移时,发育提前,由北往南移时,则发育______甚至不开花。

59.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______。

60.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__________。

61.种群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种群的增长潜势和共同作用的。

6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63.上述三种不同防风林带中,防风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64.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65.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

66.多元重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__________现象。

67.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68.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______。

69.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__________。

7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__和人为因子。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统。()

A.正确B.错误

7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73.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输送扩散作用,又有稀释作用。[]

A.正确B.错误

74.

75.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A.正确B.错误

76.群落内种间竞争的结果会使某种特定生物种的生态位扩大或缩小。()

A.正确B.错误

77.领域行为是动物种内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

78.每个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衰落和灭绝的过程。()

79.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A.正确B.错误

80.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8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3.逻辑斯谛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84.土壤微生物性质的生态作用。

85.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五、论述题(2题)8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7.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参考答案

1.A

2.B

3.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4.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5.D

6.A

7.D

8.D

9.A

10.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1.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12.C

13.D

14.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5.B

16.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17.B

18.B

19.D

20.B

21.C

22.A

23.D

24.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25.C

26.B

27.A

28.D

29.D

30.A

31.C

32.A

33.C

34.B

35.B

36.C

37.B

38.B

39.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40.B

41.A

42.C

43.D

44.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45.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46.B

47.B

48.A

49.C

50.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51.水分临界期

52.增长型增长型

53.十分之一定律

54.减慢

55.生态系统

56.生物定居

57.太阳的辐射

58.延迟延迟

59.增长增长

60.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61.环境阻力环境阻力

62.环境环境

63.通风林带通风林带

64.减少

65.环境容量

66.功能组分冗余

67.土壤侵蚀

68.分层现象(或成层性)分层现象(或成层性)

69.较差

70.生物因子

71.A

72.Y

73.A

74.Y

75.A

76.A

77.Y

78.Y

79.B

80.N生态学研究的具体情况视研究目的而定,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81.(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82.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83.(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84.(1)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还原者,它们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2)微生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可以直接分解。(3)微生物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和维生素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具体作用。(4)某些微生物与某些植物形成共生体。

85.(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