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_第1页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_第2页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_第3页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_第4页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谁怜爱国千行泪”。风烛残年的美国同学yīn(

)切地要我从祖国给她带几颗枣核;zhuó(

)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qū(

)钱学森始终juàn(

)恋着祖国,为了回国饱受折磨;韩麦尔先生默默承受着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无论你走向哪里,或从哪里走来,你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答案】殷

驱眷【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殷切”“卓越”“先驱”“眷恋”的写法。特别是“眷恋”,很多考生容易写错,“卓越”经常会用来考试,考生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因此提醒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B.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B中“等”与省略号不能共同运用;C项中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属于词组之间的停顿,应用逗号;D项因为是引用别人的语言,因此引号应该在句号的里面。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准。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D.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本题按照选项中的修改内容一一对应判断即可。A项“渐渐”与“突然”矛盾;C项不相包含,衣物不是学习用品。D项这个句子是典型的主语缺省的病句。“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为介词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可改为: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死而后已。

②木受绳则直,

,恨别鸟惊心。

④金沙水拍云崖暖,

,似与游者相乐。

⑥《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答案】略【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鞠躬、砺、俶尔、翕忽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⑥句属于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名著阅读。(5分)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

①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的长篇小说《

》。

文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

。(3分)

②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2分)【答案】①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保尔柯察金)

②神父对他态度蛮横,经常体罚侮辱他,最后因他往面包团里撒烟末而被神父无情的从学校开除。【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专题和综合实践活动。(9分)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八年级某班最近围绕“长城”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古诗或名句写在下面,写一句。(2分)

【活动二】班委会决定举行“我说长城”的主题班会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在活动开始前准备一段简要的开场白。(3分)

【活动三】我们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曾向长城管理机构捐赠了30个印有“不爱长城非好汉”字样的垃圾箱。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吗?(2分)

【活动四】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2分)【答案】【活动一】和长城有关的名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含“长城”的名句(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活动二】略。

【活动三】“不到长城非好汉”意思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登上长城就不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登上长城不容易,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不爱长城非好汉”意思是保护长城很困难,保护长城,要从每个人做起,人人都要当爱护长城的“好汉”。(大意对即可)

【活动四】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应予以谴责;国民素质亟需提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观点1分,分析1分;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题。【活动一】是一道日常积累的题型,只要留心记忆,题目就很简单。【活动二】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开场白要求有文采,能够顺其自然的把话题引到要介绍的正题上,答题时要看清要求,内容要有鼓动性。【活动三】考查句子的含义。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活动四】此题是对问题谈看法的,此题必须持反对意见,并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分析,要求语言通顺、正确。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7、阅读唐朝元稹的《西归绝句①》,完成题目。(6分)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反衬或衬托。(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答案不唯一)。(3)诗中抒发的是诗人在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解析】

试题分析:小题(1)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返京途中,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收到友人书信的兴奋欣悦之情。第一句是写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而感慨万千,次句是写诗人在春日里返京欣喜心情,前者写悲情,后者写喜情,以悲衬喜。此题不难。小题(2)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描述合理即可。

小题(3)此题要结合着诗歌注释①“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找出诗歌前两句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力,来组织答案。“损容颜”回忆昔日的忧愁;“春风”流露出奉诏还京的欣喜。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阅读清朝林纾的《湖之鱼》,完成题目。(14分)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然随喋随逝(

②争喋他物如故(

③久乃知(

④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必先投食以引之A.卷石底以出B.全石以为底C.以其境过清D.盖以诱敌【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答案】

【小题1】(1)①游开,游走,离去

②先前,原来

③于是,就,便

④离开(2)D

【小题2】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一处1分)

【小题3】(1)(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2)略。

【小题4】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小题(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2)是对文言虚词“以”的考查,例句中的“以”是“来”,选项中只有D是此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此题的主旨在文章中有,但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才可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10分)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⑴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⑵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⑶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⑷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⑸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多亿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⑹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⑺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⑻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000万吨之间。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⑼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

⑽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

⑾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⑿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⒀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小题1】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2分)

【小题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请指出第⑶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2)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小题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2分)【答案】

【小题1】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人类对海洋无节制地污染,掠夺性地开发。(或海洋对人类贡献大。人类对海洋环境破坏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方法与作用能够对应,任意答对其中两种方法及其作用即可。)

(2)“主要”表明是“最重要的”,在文中指海洋是大陆淡水径流的最重要的来源,还有其他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吧,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吧,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共同的未来!【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题型,只要将本文的层次分开,然后概括出层意即可。注意文中总结性的句子。(2)——(5)段是一个大的层次,层意在第(6)自然段这个过渡段中已经概括出来: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7)——(13)段属于一个大的层次,第(7)自然段为本大层次的总领段,其中“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已经蕴含着本大层次的内容:人类对海洋无节制地污染,掠夺性地开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小题(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解题套路为: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作比较:通过xx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举例子:具体详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按照此思路解答此题即可。小题(2)这是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型。回答此类题要注意“三步”,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说话不至于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一般不设具体答案,本文主要是谈海洋对我们人类的保护作用,可我们人类却对海洋无节制的污染和掠夺。围绕本文这一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情况,发出呼吁。这个题比较简单,因为呼吁保护环境的题型属于热门题型,日常练习比较多。但要注意表达呼吁的意思,不能写一些记叙性的文字,注意语句要通顺。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0、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10分)

峭壁上的树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2)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3)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4)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6)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7)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小题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小题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并写下来。(3分)

【小题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3分)【答案】

【小题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小题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小题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生长的特殊的山体条件和气候条件两方面来理解,可从原文中选句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不鄙位卑,不薄弱小”此句即是“不自卑”的意思,据此在文段中找到意义相关的句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联系前文,理解比喻的特点,找到本体事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阅读胡智慧的《父亲的信》,完成题目。(20分)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小题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下面。(不得超过50字)

【小题2】本文第③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④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小题3】第④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3分)

【小题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5】本文与朱自清写的《背影》从内容、语言到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下列表格。相同点不同点

篇名

内容《背影》

《父亲的信》

篇名

内容《背影》《父亲的信》主题

记叙线索

语言

描写父亲的方法

【答案】

【小题1】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③告诉他我在部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该题有三个得分点。

【小题2】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小题3】“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小题4】找到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一处给1分,说明理由的给3分。

【小题5】相同点不同点

篇名

内容《背影》

《父亲的信》

篇名

内容《背影》《父亲的信》主题父爱记叙线索背影信语言平实(朴实)描写父亲的方法正面描写(有外貌、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我外貌、动作描写)【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为给短文续写结尾,因此,答题时既要在内容上与原文紧密联系,又要注意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注意揣摩“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这一句,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我们仔细揣摩语句的含义,越是看似矛盾的词语,越应认真体会其深刻的含义。除了了解这些语句的表面含义之外,还要仔细体会前后语句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做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像”是我对父亲“顽固”地坚持给我写信的行为的一种猜测,说明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做法,而下文中与之呼应的语句,应该是能够揭示父亲始终挂念我的语句,而这一内容往往又不是父亲自己直接说出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最好找到文中最能表现父子之情的语句进行分析,这样还比较简单。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型。只要对两文的内容、语言和写作手法做一一分析,就可以将小题填写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作文。(60分)

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