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_第1页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_第2页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_第3页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_第4页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骨干大学,坐落在天津市。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为"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新校名。现已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并正在进行"十五""211工程"建设。学校老校区占地千亩,近3000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5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2个高校教师硕士授权领域、1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MBA)。拥有45个研究所(室),52个实验室,其中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研究所。在校职工2137人,其中正高职205人,副高职4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6名,博士生导师5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近百人获得省级以上专家称号。学校现有本科生21245人,硕士研究生2561人,博士研究生286人。学校注重开展对外交流与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尤其是经过"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河北工业大学在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为研究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青年来河北工业大学学习、深造!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达十余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成立以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坚持改革,推进创新,加强管理,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武汉大学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规模大、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基础和实力,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到2004年底,武汉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46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14个,20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62个(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2个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30个(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工程、会计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7个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导师队伍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因素。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非常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导师培育机制、引进机制、遴选机制、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使导师队伍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指导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800多名博士生导师,近2000名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根本,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在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全国高校中最先推行中期考核分流、师生互选、硕博连读、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等制度;最早一批开展"文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等。武汉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强调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多种奖励制度,实现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从各方面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氛围。自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武汉大学已毕业硕士生250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30000余人(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已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3000余人。武汉大学的毕业研究生知识面广,理论功底扎实,工作能力突出,事业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的不少人还成长为知名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近年来,武汉大学毕业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近年来,在研究生院的具体组织实施下,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管理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不含非学历教育的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人员)17800余人,其中硕士生14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正在攻读和已获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当中,还有不少是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缅甸、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

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武汉大学于2004年组织召开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2004-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围绕武汉大学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突出"创新"与"质量"两大主题,按照"三类人才"标准,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多样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拔尖人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成为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基地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制订并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战略、质量为本战略、特色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出了众多的改革举措。在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方面,扩大面试比重,实行综合选拔制,以及知名学科带头人"跨学科按需招生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推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培养质量;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推进导师队伍多元化,实行复合导师制;在学位点建设方面,设立学位点建设基金,实行学位点建设负责人制,等等。力图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在5-10年内,使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更加提升,效益更加显著,管理更加完善,并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科为基础,理科、工科、管理、经济与文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进入了国家"2ll工程"建设行列。

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MBA专业学位授予权,有工程硕士领域10个;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支数量适宜、敬业精神强、学术造诣深的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70余人,硕士生导师500余人;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基地两个国家级实验基地,建有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硅酸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粉体技术工程中心、湖北石膏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和港口装卸技术实验室6个省部级高水平、跨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深入贯彻教育改革精神,以实现学校提出的"两个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核心,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全面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二十多年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招生人数由八十年代初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余人,为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我校率先设立研究生免试推荐和入学考试成绩优秀奖,连续几年被评为湖北省招生先进单位;为适应新形势,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我校全面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多次修订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目前我校可以在多个学科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高层次专门人才。

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设计艺术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应用化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校园总面积近4520000平方米。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史学、农学等11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学科200个,博士点1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

华中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5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610人,教授897人,副教授1315人。在校学生(含成教生、网络生)70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36150人,研究生16716人,外国留学生376人。

华中科技大学遵循"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校训,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努力建设一流工科、一流医科和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文科、理科,朝着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进。

博士硕士专业简介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

法学:经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

理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系统分析与集成

工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精微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信息化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技术

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中药学、热带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直属于教育部的,以经济、法律和管理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人文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8年诞生在解放战争炮火之中的革命大学--中原大学,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学校招收了首批研究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为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学校拥有财政学、会计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经济史、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农业经济管理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并与武汉钢铁公司等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全校共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社会保障等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五个一级学科

全校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七个学科门类。

我校已成为中南地区财经、政法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自1980年至2003年,全校共毕业研究生38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01人,博士研究生312人。此外还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1000多人。现有在校学历研究生31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21人,硕士研究生2797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723人,其中工商管理硕士437人,法律硕士376人。

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上,我校本着从严要求的原则,抓好从招生、培养到授予学位的每个环节,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要求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博专结合,在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的素质。我校毕业生在各个部门都能发挥所长,很多人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担任了重要部门的领导职务,有的成为学术带头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

50余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第一个农业工程硕士。2005年9月在校研究生人数达3300余人。

我校研究生教育坚持"强校之路"的战略发展定位,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根本和生命线,外抓机遇求发展,内抓规范求质量"的工作思路,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有54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8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种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类型。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科被教育部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基准实验室,7个部省级重点(专业)实验室,9个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5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有博士生导师169人,教授212人,副教授32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1人被聘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或提名奖,8人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人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人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60人被评为国家级、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十五"期间,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34项,科技经费5.25亿元。扎实的学科基础、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团体、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裕的科研经费,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覆盖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格局。

展望未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研究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建设为保障,以质量为根本,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坚持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学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研究生教育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步入质量型增长轨道,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基地。

国家级重点学科:果树学、微生物学、水产养殖、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部省级重点学科:遗传学、发酵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食品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蔬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内,坐落在风景宜人的武昌桂子山上,地处武汉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期间停止,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公布,华中师范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所拥有的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学校科研整体实力较强,已形成了文科、理科、教育科学三大研究格局。仅"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744个,有11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第二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评奖中,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1位,"九五"期间该校理科论文被《SCI》收录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保持在40位左右。

截至2003年,我校共输送了8000余名毕业研究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我们一直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连续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学校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数居全国高校28位,师范大学第2位。同时,研究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在校研究生规模已达到3600人。2004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生1500名,博士生200人,教育硕士1000人。

百年老校,世纪辉煌。面向21世纪,华中师范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任,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为把我校建成若干学科国内一流并有一定国际影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科研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在鄂部(委)属高等学校湖北省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鄂学位[2003]24号),我校省级重点学科由9个增加到13个。分别是:

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农药学、行政管理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合并而成。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设,正逐步成为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2年,后由于文革一度中断。1978年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大学。1986年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是全国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研究生院评估,正式批准我校研究生院成立。

目前,我校共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7个硕士学科点、36个博士学科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含北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24人。在校研究生人数近3000人(不含专业学位学员1,000余人),其中博士生500余人。在目前正在攻读和已获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当中,有不少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我院着重加强导师队伍、公共课程、实践基地和重点学科等四项基本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行了中期分流、导师遴选、提前毕业、硕博连读等制度,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目标的实现。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产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矿产普查及勘探、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地质、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水文学及水资源、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油气田及开发工程、环境工程。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是由原国家教委直属的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与卫生部部属华西医科大学等三所重点大学,于1994年和2000年经过两次"强强合并"组建成的新型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由校、院两级负责,以学院为基础。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试办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下设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及"211工程"办公室和院办公室。四川大学研究生际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系会成员单位,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早在1922年原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前身)即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39年国立四川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到1949年,原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共培养了占全国1/5以上的授予学位的研究生。1949-1965年是四川大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时期。新四川大学的前身原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前身)先后恢复招收和培养3年制研究生。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三校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原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关心与支持下,1994年开始博士生指导教师自审试点工作,1995年被特批进行硕士学位授权点自审试点工作。四川大学也是"211工程""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学校。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与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一样,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停滞、恢复和再发展的复杂演变过程,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使四川大学成为我国学科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设有28个学科型学院和1个体育部,除研究生院外,还建有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涉及除军事学外的文、史、哲、经、法、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47个一级学科,共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6个(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的学科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62个,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含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公共卫生硕士(MPH)、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和博士等专业学位6个、113个本科专业。截至2002年10月底,在校研究生10021人,居全国第七位,其中博士研究生2125人、硕士研究生6302人、法律硕士205人、MBA生213人、工程硕士生1176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由1998年的1:6.2提高到现在的1:2.9。国家下达学校2003年的招生规模为博士研究生935人、硕士研究生3400人、法律硕士150人、MBA150人、工程硕士680人、公共卫生硕士生150人,2003年硕士生招生规模(3400人)和报考人数(13,424人)均已进入全国前六名的行列。四川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宗教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门史、原子与分子物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植物学、材料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皮革化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呼吸系病)、"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其他中心10个;教育部、卫生部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9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并列全国高校第6位);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4个、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并列全国高校第7位)、国家工科化学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并列全国高校第7位)、国家工科化学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保护产权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现有教职工11357人,其中教授(级)969人、副教授(级)230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32人,还有315名教师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特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4个、已聘特聘教授9人和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437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人,列全国高校第7位,这些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川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改革,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会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在建校120周年(2016年)时,争取把四川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总体目标。

四川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66个)

1.宗教学2.中国古典文献学3.中国古代史与考古学4.专门史5.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6.光学7.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8.植物学9.遗传学与微生物学10.材料加工工程11.固体力学1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4.化学纤维15.化学工艺16.岩土工程17.核技术及应用18.生物医学工程19.口腔内科学20.法医学21.眼科学22.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23.病理生理学24.口腔正畸学25.药物化学26.骨科学2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8.肿瘤病学29.儿科学30.政治经济学31.世界经济32.诉讼法学33.文艺学34.英语语言文学35.历史文献学36.世界史37.运筹学与控制论38.理论物理3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40.绿色化学41.动物学42.生理学43.光学工程44.材料物理与化学45.通信与信息系统46.计算机应用技术47.水文学及水资源48.化学工程49.环境科学50.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51.内科学(消化系病)52.内科学(传染病)53.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54.神经病学55.影像医学与核科学56.临床检验诊断学57.外科学(胸心外)58.外科学(神外)59.妇产科学60.麻醉学61.循证医学6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3.中西医结合临床64.药剂学65.企业管理66.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

1.宗教学2.中国古典文献学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专门史5.基础数学6.应用数学7.原子与分子物理8.植物学9.材料学10.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11.皮革化学与工程12.生物医学工程13.内科学(呼吸系病)14.外科学(普外)15.口腔临床医学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的电子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绮丽的文化古都--成都。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类学科合并创建,是新中国第一所新型电子信息高等学府。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亦为国家七所国防重点院校之一。1997年首批成为"211工程"重点学校,2001年9月进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6月批准设立的西南地区首批研究生院之一。从1956年建校即开始培养研究生,八十年代培养的曾令儒、王俊毅博士是我国高校最早授位的工学博士,有5名博士在1990年被国家表彰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土、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历次学科、学位与研究生培养的全国性评估中,被检等级评估学科均为A级、合格评估学科均为合格,1999年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目前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良性发展时期,近二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4770多名硕士和460多名博士。目前在校研究生达59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0余人,硕士研究生5100余人)。自1999年起学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以来,每年以30%的规模增加,2003年录取博士生490余人、硕士生2400余人。

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学科中,依学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设置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等13个学院,21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6个博士点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25个硕士、博士点学科为部、省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5个一级学科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该校拥有的学科点覆盖了从材料、元器件到整机和系统的几乎所有二级学科,是全国惟一在"电子科技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7个学科设有14个"长江学者教授"岗位。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8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和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博士导师103人、教授221人、副教授537人。同时,学校常年有一批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还聘请了300多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以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师资力量。学校研究生在导师活跃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作风影响下,不断成长,在科学前沿努力探索。

同时,研究生的培养直接与课题结合,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提高所培养研究生的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目前,大部分研究生的选题都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防军事预研项目等资助课题范围。"八五"以来,学校共完成科研项目900余项,目前该校2001和2002年在研及立项项目共计647项,在研项目到校经费合计1.23亿多元,立项经费合计2.07亿多万元,为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注重培养研究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同时,将目光瞄准学科的国际前沿发展方向,积极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跟踪国际学术动态,先后与国外境外40余所大学正式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充分利用作为教育网西南中心的优势,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有效性,为研究生充分掌握国际学术最新动态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投入1.2亿元用于学科基地平台建设、研究生教学与实验基地建设,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21世纪之初,电子科技大学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在研究与开发中培养研究生,以"创新"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使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可有效地激起学科的活力,使以学科实力为基础的教学和科研具有不竭的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与时俱进。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良好的际遇,我们热忱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将为你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信息领域的栋梁之才。

硕士、博士专业介绍概况

数量经济、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离子体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密码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为主、理、工、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学校地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重镇、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李四光、马寅初、潘序伦、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家都曾在学校执教过。重庆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曾到校视察,并对重庆大学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

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1942年被确定为国立综合大学,1949年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的国际国内知名学府。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重庆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综合的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著名高等学府。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之一,也是重庆市、三峡库区惟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

重庆大学自1948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并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大学。随着2000年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及重庆大学与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新的重庆大学,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紧紧抓住重庆直辖及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负重奋进,勇于开拓,已可在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医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9个门类招收研究生,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程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协调发展,适应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及重庆直辖市需要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知识及技术创新重要基地。现已有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和建筑学硕士),3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4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其他各类专业实验室84个。有甲级城市规划设计院1个,甲级建筑设计院1个。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8000余人,为直辖前1996年1867人的4倍多。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学校以平均每年30-45%的增幅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为西部特别是重庆市培养高层次管理与技术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也通过近十年来的建设,特别是通过"九五"期间建设,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域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研究生教育超常规跨发式的发展。

重庆大学将研究生教育视为体现重点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规模大发展的同时,视培养质量为其生命线。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创新地采用"德育工作助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的培养机制,注重研究生的个性特色,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不断规范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学术氛围、倡导学术诚信,注重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并成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专门研究改革、发展及培养质量。特别是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较早建成了万余平方米的新研究生教学大楼,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及开放式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并已列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试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研究生培养条件,有利地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长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改革,不断开拓,把培养研究生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高"与"活"的重要特征。主动适应国家和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市的需要,提出了面向社会,加强同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为主线,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与"中央、地方和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学校成立了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内高校第一家重庆大学校董会,与国内27个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进行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共建科研实体等,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1985年重庆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试点学校,1993年成立重庆大学葛洲坝研究生分部,由厂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997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工程硕士培养的学校。并相继在嘉陵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国防军工单位建立了工程硕士生培养基地。目前,重庆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程领域已达19个,位居全国前列。学校研究生教育为此分别于1997年及2001年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近几年重庆大学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达百分之百,其中有5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在重庆和西部地区就业,为重庆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往开来,重庆大学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抓住重庆大学被教育部列为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四所学校之一的大好时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渝"的战略,发扬重庆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团结拼搏,勇于创新,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更大发展,为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学科更综合、教学科研实力更强、办学规模更大、办学效益更高、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物理系、化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数学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高等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微电子学研究所等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工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元培计划、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应用文理学院等中国人民大学:\o"文章标题:哲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9:59:31

点击次数:37"哲学院、

\o"文章标题:文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4:20

点击次数:230"文学院

、\o"文章标题:外国语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4:05

点击次数:188"外国语学院、\o"文章标题: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0:38

点击次数:59"公共管理学院

、\o"文章标题:法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0:23

点击次数:66"法学院、\o"文章标题:新闻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2-68:15:57

点击次数:225"新闻学院、\o"文章标题:徐悲鸿艺术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5:21

点击次数:253"徐悲鸿艺术学院、\o"文章标题: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5:04

点击次数:208"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o"文章标题:信息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4:50

点击次数:149"信息学院

、\o"文章标题:统计学院

作者:就业指导中心

更新时间:2006-11-710:03:49

点击次数:124"统计学院、HYPERLINK"/home/Article_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