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年1月29日——“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开放是最大的优势,创新是最重要动力,人才是最重要资源。”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参与市政协“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专题讨论时强调,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就要以转型思维、创新理念、科学方法,看清优势、看透局限性,按照中央规定、立足全国大局,做好“加、减、乘、除”这篇文章,为全国发展做更大奉献,让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2.2023年2月7日——上海首座唐宋城乡遗址现青浦。上海考古成果一直是两头强,集中于史前时期和明清时期,唐宋遗址出土还是第一次,填补了田野考古的空白。唐代铜镜、瓷腰鼓,上千件越窑、长沙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瓷器……这座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古遗址有望改写上海城市发展史。3.2023年2月18日——按照十八大、十届市委三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结合上海工作实际,市政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功能提高、民生连续改善、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明确了2023年23项重点工作安排。(1)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努力提高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能力;(2)着力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3)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限度;(4)积极哺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高;(5)加快建设以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6)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收入分派制度改革;(7)深化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全力推动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和旧区改造;(8)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切实加强资源节约集约运用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9)强化城市管理和安全,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管理方式和举措;(10)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11)全面贯彻贯彻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12)加强实有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13)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加快重点领域信用制度建设和政府示范应用;(1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行业布局,不断提高国有公司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15)完善对中小微公司的服务和财税、金融支持,引导鼓励非公经济连续健康发展;(16)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开发机制,加快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和发展;(17)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18)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19)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改革创新;(20)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21)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强市建设;(22)聚焦旅游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23)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透明度。】4.2023年4月3日——“平安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基本规定,让人民平平安安地生活学习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在今天举行的2023年“平安上海”建设推动大会上,市委书记韩正强调,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中央规定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假如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没有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一切都不也许。5.2023年5月20日——上海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举行。“精神文明建设,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又要顺应变化,与时俱进。”市委书记韩正发言指出,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中央规定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这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创新,更需要有良好的文明风尚保障转型。6.2023年6月6日上午——由上海市旅游局主办的以“经典上海”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南翔镇举行。7.2023年7月1日——宁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而为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构成的长三角核心区域补上最后一条“边”,沪宁、沪杭、宁杭“高铁三角”终于形成。8.2023年7月19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号亮相洋山港。“海上巨无霸”的光顾,再次证明上海港具有全球最佳的靠泊条件和装卸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一大港的国际影响力。9.2023年8月10日——以“上海加快开放促改革的重点任务与途径”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23•上海)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将坚定不移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规定,依托“四个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力争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示范作用,作出先行先试的更大奉献。10.202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开张。该实验区于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称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实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的重点不是政策优惠,而是制度创新,形成一整套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制度框架,其核心内容涉及加快推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23年1月备考时事一、国内部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2023年1月1日正式启动,全国300万普查人员将用3个月时间,全面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毕对70万个普查社区近7000万普核对象的逐个登记。1月1日,我国城际动车组最大一笔出口订单首列车辆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并从青岛港装船,运往阿根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记录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月1日发布,2023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50%,显示当前经济增长稳中偏弱,有一定下行压力。2023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类培训费用将有最高上限,一天不能超过450元。1月4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告知,并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按照规定,培训费涉及住宿费;伙食费;场地费和讲课费;资料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等,其天天的上限分别为180元、110元、100元、60元,总额不超过450元。1月6日电,从召开的2023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邮政业连续快速发展,全行业业务总量完毕2680亿元,同比增长32%;业务收入完毕2530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毕92亿件,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60%,最高日解决量突破6500万件。邮政业“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指标提前两年完毕。国资委1月7日发文规定中央公司提高资产转让公开透明度,指出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作出限制,资产转让成交后应一次性支付所有交易价款。1月7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成功驶出重冰区,目前已经进入清水区航行。今年1月2日,“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成功救出被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52名乘客,将其转移至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但由于天气情况骤然变化,“雪龙”号自身却被密集的浮冰围困。今日,从凌晨开始,通过14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脱困。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告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国家记录局1月9日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远远低于3.5%的年度调控目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物价走势基本平稳,只有4个月的同比涨幅达成了3%以上。专家分析,低通胀预计今年仍将连续,为改革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推行起来比较从容,也会减少城乡化的成本。1月9日电,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2023年,各类回国留学人员从4.44万人逐年递增,到2023年达成27.29万人,是历史最高值。其中,2023年人数同比增长46.57%。从1978年到2023年终,共有109.12万留学生回国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一方面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达祝贺。1月10日电。海关记录,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总值初次突破4万亿美元。2023年我国超过美国初次位列全球货品贸易第一大国已经基本成定局。1月10日,11日24时,在距离深圳近200海里的南中国海,搭载着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被放入海里,我国初次深海300米人工饱和潜水作业正式开始。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吴美蓉院士出席了颁奖典礼。冯·卡门奖创建于1982年,是国际宇航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被誉为“宇航科学诺贝尔奖”,每年授予一次一人,表彰在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1月11日凌晨1时37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火灾现已全面扑灭。截至11日晚10时,经初步记录,火灾共导致古城335户群众受灾,其中烧毁房屋242栋,还导致古城部分文物、唐卡等文化艺术品烧毁,损失惨重。2023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1月11日晚在京举行,林丹和李娜分获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广州恒大队获得年度最佳团队奖,主帅里皮成为年度最佳教练。“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荣获年度最佳组合奖。跳远新星李金哲成为最佳新人。中国证监会1月12日晚间发布紧急公告,就进一步加强初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监管提出三项措施。根据公告,这三项措施涉及: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采用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解决。1月14日电,自2023年起,国家决定投资逾百亿元,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随着平均每年42.62亿立方米水输入塔里木河干流,这条我国最长内陆河下游河道辞别了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实现了水流到台特玛湖,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北京师范大学将自主研发的海冰淡化成套技术成果以75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华海德源科技有限公司。该技术为世界首创,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从国防科工局获悉:1月15日20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娥三号着陆器飞控工作从飞控大厅转移到了长管机房,顺利转入长期管理模式。从1月15日晚起,北京中心飞管室将实行对“嫦娥”长达一年的长期管理任务,后续“嫦娥”的起居生活、月面工作都将由飞管室的长管科技人员统一安排。1月16日电,从中科院获悉:近日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基因组信息,该研究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有助于揭示蝗灾爆发机制。1月16日上午9时,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广州隆重开幕。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回顾2023年工作时说,预计广东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58500元,增长7.6%。广东成为中国首个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初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本次普查工作从2023年3月开始,到2023年12月31日结束。1月17日,由中国铁建总承包建设的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主体工程宣告竣工,这意味着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建的首个高铁项目进入收官阶段,中国高铁“走出去”交出首份成绩单。安伊高铁二期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协议金额12.7亿美元,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外交部1月21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分别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应邀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1月22日电,日前获悉:广西、广东将携手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这将是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经济带。目前,国家有关部委正抓紧编制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国中小公司股份转让系统首批全国公司集体挂牌典礼1月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公司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之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首场集体挂牌典礼,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85家公司亮相“新三板”。据介绍,首批挂牌公司具有鲜明的创新创业特性,高新技术公司占比超过7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1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这些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问题。李忠表达,研究制定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决定之一。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多方面的考虑。1月25日21时20分,第三次进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中国球手李娜,2∶0战胜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成为41年来首位超过30岁的澳网女单冠军,同时也成为首位获得澳网单打冠军的亚洲球手。这是李娜继2023年获得法网女单桂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冠军。1月25日,三亚海事局辖区亚美亚航空旗下的两架水上飞机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也是我国首家正式运营的水上飞机公司。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毕第二月昼工作,再次迎来月夜。1月25日凌晨,月球车按地面指令完毕月夜模式设立,进入月夜休眠。此前,嫦娥三号着陆器已于24日凌晨进入“梦乡”。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互致贺电,庆祝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作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开辟了中欧关系的新时代,谱写出平等包容、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篇章。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1月27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2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23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导致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因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日前从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获悉: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营,每年可提供150亿千瓦时的电力。该核电站是我国在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23年7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完毕了1号发电机、1号机反映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到位等6项一级工程目的。”国家记录局网站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02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5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集体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25.4亿元,增长2.1%;股份制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7285.3亿元,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4599.2亿元,增长15.5%;私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0876.2亿元,增长14.8%。我国科学家拍摄到雷暴天气中球状闪电的视频,并记录下光谱。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自然界球状闪电的初次科学记录。近日,这项研究发表在了国际知名物理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物理学评论快报)》上,引起广泛关注。联想集团与谷歌宣布达成一项重大协议:联想将斥资约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这是继1月23日宣布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后,联想在一周内实行的第二项重大收购。根据协议,收购涉及摩托罗拉品牌,例如MotoX和MotoG以及DROIDTM超级系列产品等创新的智能手机产品组合。此外,联想将获得超过2023项专利资产,以及摩托罗拉移动品牌和商标组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30日宣布,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记录局日前下发告知,规定各地在2023年3月底前完毕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数千万困难群众在物价上涨达成一定幅度和时间后将得到政府的临时价格补贴。告知规定,各地要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4%之间(具体由各地结合情况自行拟定),或CPI中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10%,作为联动机制启动临界条件。二、国际部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23年元旦发表新年感言,声称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安倍就修宪呼吁说,在日本和平宪法制定将满68年的现在,应当朝着把握时代变化的修改方向,进一步深化国民讨论。这一发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抨击。2023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的第十八个成员国。相比于欧元区整体处在艰难复苏进程,拉脱维亚2023年经济增速超过5%,在欧盟各国中表现最佳。据越通社2023年1月2日报道,越南首艘“基洛”级636型柴电动力潜艇“河内”号1月1日运抵越南中南部军港金兰湾。这是由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负责为越南建造的6艘“基洛”级柴电动力潜艇的第一艘,标志着越南海军拥有了历史上第一艘潜艇。1月2日电,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人口自然减少数(死亡人口数减去出生人口数)多达24.4万人,减幅之大创历史最高纪录。日本人口从2023年开始转为自然减少,2023年曾出现人口增长,2023年开始人口再次减少,2023年是连续第七年减少。1月2日电,2023年伊始,印度总统慕克吉批准了《公民监察法》,从而使得这一迟延了近半个世纪的反腐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1968年初次进入印度议会审议程序,但一直久拖不决。自2023年以来,印度著名反腐人士哈扎尔多次绝食抗议,督促印度政府加快推动该法案的通过。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简称拉加经委会)日前发布《推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报告。该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巴西、秘鲁、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3年到2023年间,中拉贸易额增长了20倍,从120亿美元跨越到2500亿美元,受中国经济强势推动,拉美地区出口在此期间增长了25倍。拉美重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大豆、铁矿石等大宗产品,已占有关国家外汇收入的80%以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月5日在印度南部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初次运用一枚国产低温发动机运载火箭将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印度由此成为世界第六个掌握低温发动机火箭技术的国家。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期发表文章指出,非洲已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23年成为非洲恐怖主义井喷年。在2023年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认可,非洲的恐怖主义形势出现恶化迹象。“2023年是非洲反恐非常糟糕的一年”,南非安全研究所所长雅基·西利尔斯对本报记者说。2023年,非洲恐怖主义袭击呈泛滥之势。1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统奥巴马对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耶伦的提名。耶伦将从2月1日起接替伯南克出任这一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经济决策机构的掌门人,成为美联储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主席。这是上世纪80年代保罗·沃尔克离开美联储之后,该机构迎来的首位民主党主席。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受区域内最大的3个经济体——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增速放缓拖累,东盟十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从2023年的5.6%下降为约4.9%,低于此前预估的5.4%。得益于欧美国家经济复苏拉动出口,2023年东盟整体经济增速将回升到5.3%左右。雅典消息:希腊1月8日在首都雅典举行典礼,从立陶宛手中接棒,正式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将在未来6个月内主持欧盟事务。希腊总理萨马拉斯此前表达,希腊已经在欧盟各成员国中重新赢回了信任,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1月9日至10日在日内瓦举行新一轮会谈,此番对话的重点在于贯彻双方于去年11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根据相关内容,伊朗将在未来6个月内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减轻部分制裁。据以色列军方电台报道,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1月11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特拉维夫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5岁。1月11日,在南非普马兰加省首府内尔斯普雷特市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举行非国大成立12023庆典。南非总统祖马发表了2023年大选非国大的竞选大纲,强调非国大将在未来5年专注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大纲强调,非国大未来将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卫生、农村发展、土地改革和粮食安全事业,并发明更多的就业机会,打击犯罪和****。泰国民间反对派“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1月13日启动筹备多日的“封城”行动,锁定首都曼谷的8处建筑和7处路口为重要目的,试图继续以街头政治的方式****政府。政府方面12日准备紧急预案,称不会以武力应对。世界银行1月14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5年之后,全球经济迎来了加快增长的拐点,预计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速,发达国家看来也走出了谷底。报告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2%,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5.3%,发达国家增长2.2%。中国今年的增长率预测值为7.7%,与去年大体持平。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15日投票通过联邦政府2023财年预算法案,其中涉及了日军慰安妇问题。这是美国国会预算法案中初次敦促日本政府遵守美国众议院于2023年通过的“慰安妇决议案”。该预算法案仍需等待参议院投票表决,预计将于17日举行。根据德国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近日公布的数据,德国2023年贸易顺差额达2023亿欧元(约合2717亿美元),相称于德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3%,成为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为中国和沙特阿拉伯。1月19日电,据非洲媒体近日报道,非洲地区三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预计今年6月签署协议,建立一个涵盖26国的大市场。三方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成为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石。1月19日电,英国石油公司在2035年前世界能源发展预测报告中指出,未来2023俄罗斯仍将是世界最大纯能源出口国,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4%。1月20日电,据乌克兰内务部门公布的最新情况,此前在基辅市发生的反对派与警方的冲突中,双方合计有超过100人受伤,20余名参与冲突的抗议者被拘捕。这是反对派2023年积极引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1月22日至25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23达沃斯论坛)将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是本届年会主题。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表达,目前全球仍然着眼于应对经济危机,今年除关注经济危机及其他热点议题外,将重点关注如何解决世界面临的主线性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1日上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2023年有望增长3.9%,较2023年3%的增长率有较大回升。报告说,经历了2023年的“低速挡”后,世界经济增长今年处在复苏轨道,但风险尚存,发达国家面临通货紧缩风险,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挑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名行政法官1月22日作出初步裁决,暂停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期限为6个月,理由是这些审计机构拒绝提供有关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资料,阻碍了美方对这些公司的欺诈调查。1月23日晚,南苏丹冲突双方谈判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签署停火协议,以及解决有关“政治犯”的民族和解协议。这是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内部自去年12月15日爆发政治危机,进而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以来,双方达成的首个停火协议,让人们看到了南苏丹停火止暴、走向和平的曙光。1月23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在单个交易日之内暴跌12.4%,由前一日的7.125比索兑1美元跌到收盘时的8.01比索兑1美元。其间最高跌幅一度达成16.5%,阿央行联合了部分出口公司入市干预,才使得收盘时汇率跌幅有所缩小。这是2023来阿根廷比索汇率的最大单日跌幅,引发了阿根廷各界及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1月25日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政权被****3周年“纪念日”。当天,上百万人聚集在开罗解放广场和统一广场进行狂欢,但同时,埃及各地传来的暴力冲突消息不断。前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和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成员没有乖乖就范,他们仍然搞出了很大动静,与临时政府高调组织的庆祝活动分庭抗礼。世界上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英国佐帕公司(“ZOPA”),2023年3月在英国伦敦成立,其诞生比美国同类公司早出一年。P2P的意思是“个人对个人”(“persontoperson”),或者“伙伴对伙伴”(“peertopeer”),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赚钱途径,重点在于依托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以电脑、手机等个人电子终端为重要工具和平台,在客户个人之间进行互助式合作借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月29日宣布继续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将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从750亿美元减少至650亿美元。这是继去年12月之后,美联储第二次宣布削减量宽。鉴于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美联储的举措也许令市场进一步承压。当天,美联储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称,从2月份起,每月将购买3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350亿美元长期国债,分别较此前拟定的购买额减少50亿美元。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献”)至此,中央一号文献已连续2023聚焦“三农”。
今年一号文献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放在首位,并从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连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1.首要强调粮食安全
今年一号文献拟定了“三农”方面的八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
一号文献提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问题专家程国强表达,尽管自2023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除2023、2023年两年国内粮食产量大于需求外,其余年份均是产局限性需,且缺口有日益增大的趋势。
“这些年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并且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上周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如此说。
2.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今年一号文献还特别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文献共33条,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在财政投入方面,文献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长“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继2023年一号文献聚焦种业发展后,今年一号文献再次强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文献称,要建立以公司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动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公司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哺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
此前不久,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要从主线上解放公司,放活人才和技术创新,鼓励商业化育种。
3.推广生态农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而生态农业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今年的一号文献强调,建立农业可连续发展长效机制,涉及促进生态和谐型农业发展,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三个部分内容。
在促进生态和谐型农业发展方面,文献规定,分区域规模化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动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运用,加快实行土壤有机质提高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解决;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运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
4.土地制度改革细节更趋明确
在去年终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今年一号文献中提出的有关政策细节更趋明确。文献初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转让承包获得租金,就是由于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就是收益,抵押经营权就是抵押土地的预期收益,即使抵押失败了,也只涉及抵押的农民与银行约定的3年或者5年经营权,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这种探索是可行的。
5.一号文献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首提目的价格制
2023年中央一号文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1月19日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献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中央一号文献“锁定”了2023年及此后一个时期的8项“三农”工作重点,涉及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连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业内专家表达,本次中央一号文献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这反映出政府在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6.价格机制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一号文献强调,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达,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献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把粮食安全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文献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的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的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23公务员最新时事:2023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规定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规定。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动,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2023两会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初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贯彻。”要保证改革目的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贯彻。2023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如何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2023两会热点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的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连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2023两会热点三:反****连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2023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引向进一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2023两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贯彻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2023两会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乡化”,不让乡愁变哀愁城乡化有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乡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如何推动“人的城乡化”,让人们能在城乡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乡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乡化过程中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2023两会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随着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2023两会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盼望政府下更大功夫。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派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2023两会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贯彻“四严”规定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旨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屡屡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厉的问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贯彻“四严”的规定,人们期待代表委员奉献良策。2023两会热点九:收入分派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随着经济连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派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贯彻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2023两会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人们期待,两会能传递出更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发明活力。而鼓励创业,需要政府拿出更多举措,需要社会发明更好环境202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2023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绪:“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克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连续健康发展”。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贯彻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政府的调控思绪非常清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克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长供应。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动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针对保障房的分派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派,完善准入煺出机制”。“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报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为当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叁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改革作为报告的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202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汪同叁分析说,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復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数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长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断。“改革是重要塬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23年更大成绩的动力。”改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匯,共出现了77次。汪同叁表达,报告把改革放在了最突出的统领地位,在讲到2023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塬则时,第一条明确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讲到今年的10项重要工作时,无一处不言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措施给力,正在往深处改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楚的目的和方向。“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报告中字裡行间彰显出的决心。”汪同叁表达。打开报告,进一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派体制改革……每一项都是重要领域的重点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历来没有过的。”汪同叁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限权。“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尚有对于‘叁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确在往深处改。”“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不少,可以说直面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报告提到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强调“叁公”经费都要公开,并且强调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公司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送、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民生亮点暖人心施政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可以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报告始终强调把改善民生当做政府工作的主线目的,从教育、就业、收入分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再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每一项都是百姓的殷殷牵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目的,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贾康表达,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民生的“铁叁角”,构成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要支撑。文风朴实看作风语言生动有力,彰显改革信心和决心从文风看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有力,谈成绩简明扼要,重点着墨在此后的改革方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样贴近生活、特色鲜明的语句在报告中比比皆是。专家表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和朴实,娓娓道来,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简洁有力,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是心中有底气,思绪很清楚,决策有定力。贾康表达,报告规定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强调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叁公”经费隻减不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气魄。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显示出本届政府下定决心“自我革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高培勇认为,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项改革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体现了改革发展取向,符合时代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基层政府无法统筹使用,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影响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专项转移在转移支付总量中的比重过大,违反了政策的初衷。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此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目的,但要防止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就是表面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但事实上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得以减少的,用表面的变化掩盖了实质的固化。“比如某部门管着五项专项转移支付,现在要减少,他们合并一下,就把塬来的都保存下来了。因此,减项目和减规模一定要齐抓共管。”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张小济: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张小济说,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至于哪些行业列在负面清单中,可以后续逐步减少。从上海自贸实验区自身来讲,全国人大授权地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试行市场准入开放,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意义重大。但现在来看,市场准入开放又遭遇“边境后壁垒”,涉及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扩大上海自贸实验区的法律法规授权,提出市场准入障碍所涉及法律法规条款清单,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修订。“中国已是全球第一货品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张小济说,发展服务贸易业,引进更多优势服务资源,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和整合,带动国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虽然不少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但相对传统货品贸易,环境压力小很多,也应鼓励发展。张小济表达,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非常必要。塬来,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要核准,说白了也是审批。公司对外投资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其实,可行不可行,公司自己非常清楚,再审批会浪费效率。实行备案制度后,公司“走出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长到4576亿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增强内需的主引擎作用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应方面发力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增长到4576亿元,并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助于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补齐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促进信息消费。赵弘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与时俱进。2023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成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信息消费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成为调结构的新亮点。“信息消费将对居民工作、生活产生变革式影响。”赵弘说,目前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赵弘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这就规定我们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面的立法,建立信息消费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2023年我国减贫1650万人,今年减贫目的定为1000万人以上,是否有点保守?“这个目的符合扶贫开发工作规律。”陆汉文指出,扶贫有个规律:扶贫标准拟定之后,每年减贫规模会递减。2023年中央将扶贫标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2300元,当年减贫规模高达4329万人,但2023年递减到2339万人,2023年降到1650万人。“新目的既考虑到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3—2023年)》目的任务的需要,也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陆汉文认为,新目的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扶贫开发将进一步加力;同时,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宏观层面加快推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微观层面实行精确扶贫,保证扶贫到村到户,这将强力推动减贫工作更高效率地进一步推动。”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陆汉文认为,下一步还要花更大的力气转移培训劳动力等,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快增收脱贫。“叁个1亿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乡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人的城乡化”最关键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叁个1亿人”的目的: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乡,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乡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乡化。李铁认为,这一提法突出了新型城乡化的本质,即人的城乡化,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力点,有助于提高城乡化质量。李铁指出,改革开放30数年来,我国城乡化率快速提高到53.7%,但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部分城市存在棚户区、城中村等问题,城乡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大跨度流动,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的城乡化就是一句空话。”李铁认为,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乡化发展成果,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叁个1亿人”的目的细化,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力,合理设定任务指标,以早日形成“硬约束”。同时,还需做好配套政策,既要从财税、社保等方面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增强流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动力,也要从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给中西部地区、中小城乡更多支持,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城乡化。淘汰钢铁产能2700万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落后产能必须强制刹车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陈剑认为,报告关于节能减排的表述,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淘汰的落后产能量大,规定的指标任务高于以往。以钢铁为例,2023年全年淘汰钢铁为2023万吨,2023年只有1044万吨,而这次达成2700万吨。二是措施给力。涉及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严控新上增量等等。“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塬因在于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的能力较弱。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使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可以进入公司的成本函数,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陈剑认为,之前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未见成效,一是市场有需求,在利益驱动下,顶风继续生产在所难免,二是相关部门整顿乏力,措施不够坚决。“不能上面年年出禁令,下面年年能开工。”陈剑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一是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布局。通过重组提高公司的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区域的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二是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督促每个公司环境治理设施一定要上到位,实现在线监控。同时也应当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制,对执行不力者严厉问责。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社会建设要举措更给力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报告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城乡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人员补贴标准,由2023年的人均80元,升至今年320元,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曾益新指出,深化医改以来,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在2023年终已经超过13亿,覆盖率几年来保持在95%以上。曾益新认为,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上升至1000个,将全国半数以上县市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决心。“报告关于人口计生政策,一方面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曾益新认为,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对于报告提出的贯彻单独两孩政策,曾益新认为,稳妥有序实行该政策,应注意五方面事项。一是遵循基本程序,科学制定方案,依法启动实行。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叁是做好再生育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四是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五是做好各地出生人口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保证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保证公平分派,完善准入煺出机制“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政府加强对低收入甚至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的支持力度同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淡化以行政手段为主、一刀切式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绪也逐渐清楚。”孟晓苏认为,可以预见,此后楼市政策将会更加突出长效、稳定、注重实效的特点。“我们曾忽视保障房建设,导致低收入者也只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房,他们不买房就得‘蜗居’,买房则变成‘房奴’。”孟晓苏说,在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特别是在去年10月政治局第十次学习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在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强调保障房开工、竣工数字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营、创新投融资机制和供应,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等,每一条都针对当前保障房建设管理碰到的核心问题,即资金来源、入住率和后续管理等。孟晓苏认为,在我国,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23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成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的。能源消耗强度减少3.9%以上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用硬措施夺回绿水蓝天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同样,坚决向污染宣战齐建国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让人倍感振奋:一是态度坚决、前所未有;二是目的明确、指标具体,如提出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减少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叁是将改革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既强调短期措施的实行,也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齐建国认为,假如今年我国保持7.5%的GDP增速,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将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治理污染的关键不是能源消耗总量控制,而是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的运用。这是一种在动态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合理思绪和办法。“措施的力度更大。”他认为,在节能减排方面,报告提出了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措施,如“提前1年完毕淘汰落后钢铁、水泥产能等任务”,由塬定的5年变为4年,时间表更为具体。“提出了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这是一种短期举措;提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这些则是长效机制建设。齐建国认为,在向污染宣战方面,目前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做到了长短结合、主次分明。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将遏制房地产投机。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长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克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连续健康发展。业内解读: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克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一措辞如今继续重申,表白官方的态度是,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煺出。共有产权房供应方面较有新意,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质仍是经适房,只但是产权清楚后,在煺出时可避免许多纠缠。中塬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继续克制房地产投资,表白楼市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调控存在继续加码的也许性,但“一刀切”的政策不会再出现。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类调控,辞别一刀切。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叁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可以适度放松政策。城乡化着重解决“叁个1亿人”城乡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动力所在,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的工作之一。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乡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化、着重解决“叁个1亿人”的问题,指引出中国新型城乡化的未来发展之路。{此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叁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乡,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乡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乡化。}提叁个一亿人以城乡化拉动内需国家行政学院专家汪玉凯表达,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对城乡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可以看出,城乡化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除了提打造经济升级版、释放改革活力,第叁个就是强调城乡化。汪玉凯认为,改造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城中村将改善城乡化以后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化的生活质量。提出中西部地区城乡化,则是鼓励流动人口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生活。他认为,“叁个1亿人”是站在统筹城乡化的高度上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叁个1亿人”问题,一方面将是民生的重大改善,同时也包含着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张立群表达,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乡和1亿人的就近城乡化,会在消费市场增长方面提供巨大潜力。1亿人棚户区的改造则是在房地产投资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对经济连续平稳增长,将形成可连续的支撑作用。(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把有能力、故意愿并长期在城乡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乡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証制度。)推动户籍改革城市间差别化落户过去连续数年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形成了身份障碍,妨碍了城乡化的发展。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故意愿并长期在城乡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乡居民,这恰是数据记录的我国城乡化率是52.5%和实际户籍人口仅是35%中间差别的17.5%的内涵所在。让已进城的农民工转为城乡居民,让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城乡化的发展,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这批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消费。汪玉凯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居住証制度,从长远发展来讲,有也许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构建一个统一制度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个进程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差异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是属于严格控制户籍的,这些地方也许通过其它政策举措来适度地控制。要通过建立一些产业门槛,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所以我认可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加快步伐,但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政策是有差异性的,这个政策和对户籍的整体调控政策是一致的。”汪玉凯说。报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乡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要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乡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中西部城乡化各城乡要宜居宜业国家行政学院专家汪玉凯认为,对于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型城乡化建设和支持,可以结合这次提出的“叁个1亿人”中的第叁条“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乡化”一起来看。汪玉凯认为,提出加强中西部新型城乡建设,是把中西部小城乡就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这些地区的农民就近就地城市化,避免扎堆儿到东部北部的一些大城市。加强这种新型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也是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把农业转移人口向这些小城乡纾解。此外,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乡,汪玉凯认为,不是说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居住了就是城乡化,还要发展相关配套的设施和就业机会,这部分人口隻有在小城乡完毕了就业,才干在这裡居住生活,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乡是纾解农业转移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会场传真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政府应办培训促农民工创业赵超建议,要健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用工标准,逐步以有序、规范的用工形式,取代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等形式建立起来的用工形式。同时,应完善农民工信息档案管理机制,以农民工信息档案为基础,健全农民工劳动协议管理、社会保险缴纳体制机制建设。赵超还认为,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积极贯彻各项创业扶持政策,通过他们带动、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新机制。同时,还要维护好农民工相关权益,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卢金生留守儿童进城需要社会关怀卢金生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异地教育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很多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逐渐得到保障。但当前农民工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开始进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感觉到心理落差。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关怀。他认为,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流动性大、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民工还是宁愿选择在自己家乡的小城市完毕城乡化。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三大海洋看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行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短短的57个字,为我国此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路子。其中,有叁大看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全民树立海洋蓝色国土意识目前,相较各重要海洋国家,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没有跟上时代的规定。数年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海民”、“海洋日”、“蓝海节”等一系列新概念被相继提出。而在一次针对我国某沿海大城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对于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创新困难、缺少后劲的情况。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树立全民的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势在必行。二、首提“全面实行海洋战略”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具体运用和主线体现。环顾全球,世界上各重要海洋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战略来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决不能在海边徘徊,更不能望洋兴叹。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并全面实行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三、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危机管控以及海洋国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海洋环境的总体质量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国海洋环保能力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该国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强弱;面对中国海疆波澜不靖的整体局势,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交通权益、安全权益以及科研权益成为了发展海洋事业的重中之重。总之,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叁者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泉州永春侨中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苏南京市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长丰县朱巷中学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宁夏长庆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婚姻心理学解读包含内容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点12 名词性从句(4大陷阱)(解析版)
- 公务员历史常识1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史学概论完整版本
- 供水管网抢修管理课件
- 信访维稳工作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