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润花园通用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金润花园通用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金润花园通用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金润花园通用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金润花园通用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润花园施工组织总设计总序

工程名称:

揭阳市金润花园

工程地址:

揭阳市东山区马牙路以东,临江北路以南

建设单位:

广东省揭阳电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东省建工设计院

勘探单位:

揭阳市建筑设计院勘察队

施工单位:

广东省揭阳电力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

揭阳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编制依据及工程目标

1.1编制依据

1.1.1业主提供的对工程所作的各项要求;

1.1.2金润花园建筑、结构及其它相应专业的施工图;

1.1.3国家现行的建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4广东省和揭阳市有关建设规定。

1.2工程目标

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争创省、市样板工程

工期目标:

确保合同工期、力争提前

安全生产目标: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杜绝伤亡事故,无火灾、无中毒、轻伤负伤率

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争创省市安全生产优良样板工地

文明施工目标:

以标准化文明施工现场为准则,

遵守揭阳市的各项规定,

争创省市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2.施工组织总概述

2.1工程简介

金润花园建设场地位于揭阳市东山区马牙路以东,临江北路以南。场地东西长307m,南北长180m:西侧是已建居住民房,东侧为二期用地,南侧为沿江路及未建绿化带,北侧为临江北路市政大道。现场场地经开发平整,地势平坦。建筑场地珠基为2.60m。现有自然地面为2.20m,相当于相对标高为-1.0m~-1.20m。

2.2工程设计情况

2.2.1建筑设计概况

1、总体概况

揭阳市金润花园商住小区总建筑面积164774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十幢高档住宅塔楼和两层的裙楼商铺。住宅塔楼其中两幢19层(竖向高度71米),六幢21层(竖向高度77米),两幢23层(竖向高度83米)。整体规模如下:

(1)、小区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24413平方米,是大型的停车场及设备房,战时部分为人防区。

(2)、裙楼共二层,是旺地商铺和园林架空层,建筑面积25145平方米。裙楼首层层高6米,二层层高4米。

(3)、三层及以上是住宅,共有十幢,总建筑面积115002平方米,每层层高3米。总计596套房。

2、建筑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按一类高层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2)、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3)、总建筑面积:164774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0358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24413平方米;

容积率:4.18;

(4)、覆盖率:44.7%。

3、建筑装修如下:

(1)、屋面

1)、结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防水层:水泥沙浆五层做法;

3)、复盖层:坐砌双层红方砖。

(2)、内装修

1)、户内仅做粗装修,水泥砂浆找平后均不做面层

2)、公共部分:

A首层大堂及首层电梯厅墙面采用磨光花岗岩。

B楼梯间:地面采用高级防滑地砖,墙面采用高级乳胶漆,顶棚均刷高级乳胶漆;

C地下室:汽车库采用配筋细石砼地面,其余房间为水泥砂浆地面,墙面刷白色乳胶漆。

(3)、外装修:

墙面贴高级外墙面砖,凸出柱体等细小构件刷进口外墙涂料;群楼墙面以石材饰面。

(4)、门窗部位;

1)、入户门均采用防火门。

2)、推拉窗、推拉门和平开窗均采用白色铝合金,绿色玻璃。

3)、玻璃幕墙采用白色铝合金,绿色玻璃。

2.2.2结构概况本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耐火等级一级,其中竖向构件的耐火极限3小时,梁2小时,板1.5小时;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作用分组为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12;特征周期0.45s;阻尼比0.5。

1、主体结构:序号项目设计情况1桩基础高强予应力管桩(PHC)2地下室底板板厚600mm3裙楼板厚110~170mm,首层高6.0m,二层4.0m。4塔楼板厚100~170mm,层高3.0m。5剪力墙主楼及裙楼地下室无上部结构部分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1至3层为加强部位二级二级三级三级6柱矩形(或方形)及异形,截面尺寸有700×700、1600×500、600×600等。7梁矩形截面,尺寸有700×300、600×300等。

2、砼强度:结构部位竖向构件楼盖构件备注-1至5层C35C301、地下室底板、外壁板、水池底板、迎水壁板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6。

2、承台、地下室底板、侧壁及侧壁上的柱砼强度等级为C30。

3、主楼外地下室部分竖向构件砼强度等级为C30。6至13C30C2514至顶C25C25

2.3.地质概况

根据钻探表明:建设场地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层次多,层位、厚度不稳定,岩相变化较大,为多层结构的软弱地基。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的场地类别为Ⅲ类。

第6层中、粗砂做建筑浅桩基础的持力层;第8层粗砂层做为深桩基础的持力层。

本区地下水类型以承压水为主,潜水次之。潜水主要储存在填土和淤泥质土的裂缝及孔隙中;承压水主要储存在第4、6、8、10层的砂中。地下水位较浅,混合水位埋深0.68至1.17米,PH约6.3,在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更详尽的地质情况参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4工程特点

1、桩基础予应力管桩需解决桩货源,提前订货;桩静载试验耗费工期长;桩数量大,桩基础施工技术性强,桩长达40m,送桩深度为4米,需解决送桩等技术难关,保证工程质量。

2、现场基坑土方开挖工程量大,工期紧,现场施工时注意观测护壁变形情况,如变化较大要及时向工程监理、甲方、设计单位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3、地下室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性高,施工难度大。

4、本商住楼塔楼为剪力墙结构,垂直度要求高,模板量较大,施工难度较大。

5、因为地下室防水、屋顶防水工程量既大又繁杂,作好防水工程是一大特点,尤其是地下室的砼自防水工程更是重中之重。

6、建筑结构体型较为复杂,周边曲折多变,给施工中的放线定位及支模带来一定的难度。

7、工作面繁杂:由于工期较紧,外墙装修将与安装工程,土建工程交叉进行,必须合理规划,协调好各部份工作的交叉。

8、工程周边为居民住宅区,施工期间可能造成一定干扰,需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及不扰民措施。

9、塔楼与塔楼之间及每栋塔楼层与层之间结构基本相同,为流水作业提供了方便。

3.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

我公司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守信创新”为宗旨,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合同为依据,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公司抽调技术水平高、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管理资历和工作经验人员组成项目部,实施对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管理、监督。

3.1.1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图3-1-1)

3.1.2主要管理人员

职务

人员姓名

职务

人员姓名

项目经理

黄叙鹏

项目副经理

黄顺雄

技术负责人

纪明向

总工长

邢育文

工程组组长

方克生

工程组副组长

黄丰青

材料组组长

黄瑞标

财务组组长

林凯平

测量组组长

方贤林

测量组副组长

张世丰

安全组组长

陈莹蛟

安全组副组长

黄少明

质量组长

罗喜光

质量副组长

王奋填

资料组长

李榕生

资料副组长

黄郁娜

保安组组长

黄庆全

保安组副组长

黄锭雄

地下室施工队长

罗杨亮

①②幢施工队长

苏仕怀

③④幢施工队长

黄培发

⑤⑥幢施工队长

黄凯芝

⑦⑧幢施工队长

黄时强

⑨⑩幢施工队长

苏玉亮3.1.3岗位职责分工

1、项目领导层

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组成。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本工程上的代表,具有人事、行政、工程成本控制、施工管理、技术决策、设备租赁的权力,对工程质量、进度、生产安全负责。

领导分工:

(1)、项目经理是工程的总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外联系及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2)、项目副经理负责生产调度、机械设备管理、材料供应、劳动力分配与调动。

(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准备、图纸会审、技术问题处理、技术攻关、内业资料、技术签证等。

2、项目管理层

由各专业施工员及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项目中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本工程中,计划成立下述基层机构:

工程组:

负责工程各项施工、技术、质安管理。

资料组:

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及管理。

测量组:

负责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及数据的处理。

机电组:

负责工程施工机械、用电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材料组:

负责工程的材料的采购、保管、取样及送检。

财务组:

负责工程的成本评估、核算;收支情况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账务,做到日清月结。

保安组:

负责现场人员的出入进行登记、管理;现场的信件、事件传达进行收发、登记、管理;现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员车辆进行防盗管理;24小时责任制防火安全监控,组织防火检查和方案处理;配合当地派出所维护现场的治安秩序;协助上级单位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对现场人员的相关登记和检查工作。

3、作业层

由各专业施工队、各分项工程施工班长及操作工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各分项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实施。

具体各专业施工队组成如下:

1、桩基础施工队

2、地下室施工队

3、上部土建施工一队(1、2幢)

4、上部土建施工二队(3、4幢)

5、上部土建施工三队(5、6幢)

6、上部土建施工四队(7、8幢)

7、上部土建施工五队(9、10幢)

8、钢筋制安队

9、钢脚手架施工队

10、给水安装队

11、排水、排污安装队

12、消防安装队

13、电气安装队

14、电梯安装队

15、铝合金幕墙施工队

16、机械队

17、室内装修施工队

3.2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3.2.1施工区域的划分

在施工过程中,会呈现室内作业与室外作业同时进行、结构施工与建筑装修施工共同展开,安装工作与土建工作交插作业的工作场面。因此,在施工中须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与相互间的有效分隔。

1、主体结构施工区域的划分

本工程主体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地下室,裙楼及塔楼。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整个工程上部裙楼及塔楼划分为五个施工区域,由五个施工队负责施工,其中1#、2#塔楼及裙楼为一区域,3#、4#塔楼及裙楼为一区域,5#、6#塔楼及裙楼为一区域,7#、8#塔楼及裙楼为一区域,9#、10#塔楼及裙楼为一区域,五区平行施工,形成五条独立的流水线。

2、装修工程施工区域的划分

结合主体结构施工区域,装修工程施工区域也作相应划分为五个施工区,实行平行施工,形成五条独立的流水线。

装修工程施工中,先将关系到设备安装的部位提前予以完善(地下室设备间),便于安装工程迅速插入展开作业,充分协调以保证总工期,并达到成品保护的目的。

3.2.2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1、地下室结构阶段:根据设计图纸,拟在平面上分为二段。

2、上部结构阶段:拟把每二个塔楼及裙楼为一段,在五个区域各区内实行流水施工。

3.2.3安装工程

水电、消防、防雷引线等管道、管线的预埋及安装随主体跟进配合、穿插施工。

3.3施工程序

1、土建、安装均自行完成,并与专业队相互友好协商,统筹安排。

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围护”、“先土建,后设备”等合理程序,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一切工作面,实行平面流水交叉作业,使各项工作有序地交叉穿插进行。

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总体施工程序是:高强予应力管桩基础→基坑深层搅拌桩支护→土方工程→垫层→防水层→承台砼(含整体梁板)→地下室结构→外防水→首层结构→二层结构→……屋面结构→砌筑→装修(含屋面防水、门窗、楼地面)→安装→土建收尾→室外工程。

主体结构完成五层后即可交叉砌筑、抹灰,安装、预留、预埋随地下室及主体结构施工跟进配合。

4、对于墙柱、梁板结构层,其施工程序为:

放线→墙柱扎筋→墙柱支模→墙柱浇筑砼→搭设梁板支模架→梁板支模→梁板扎筋梁→板浇筑砼→进入上层结构施工。

3.4外墙装修与室内装修的协调

为保证整个工程合同工期的实现,本工程室内精装修工作将随同外墙装修工程的施工依次展开。

3.4.1外墙装修

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是工期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而外墙装修工程能否及时完成,室内与室外的隔离能否及时完成,又是影响室内精装修的关键。具体步骤如下:

1、按施工图要求经计算确定本段各结构层外墙装修材料的数量,分别提前运入相应楼层中临时贮存。

2、外墙装修采取从顶到底的顺序逐层施工。

3、在屋面结构的剪力墙和梁全部施工完毕,清理顶层平面后,随即展开外墙装修工程施工。

3.4.2室内装修

1、室内装修工程均从上到下的方式逐层施工。

2、由于大堂门厅等公共区域难以做到有效的独立作业和成品保护。因此,将此部分的面层装修工作安排在主要工种劳动力的工作完成后,通行流量大大减少后开始。具体时间由现场指挥灵活掌握,但总体施工布置原则是随着梯间施工完善,在屋面防水工程及屋面附属工程施工完毕后,从上而下依次施工。

3.5主要施工工艺

序号

1

现场搅拌砼

全部结构

生产工艺

砼外加剂综合应用

专项施工工艺

泵送砼,大体积砼施工工艺

地下室结构

2

钢筋

闪光对接焊连接

连接

电渣压力焊

3

模板

散拆散装

主楼

电梯井大模板

电梯井筒

木胶合板模板

剪力墙、楼板

4

脚手架

外墙采用普通的双排扣式钢脚手架

5

防水

刚柔结合防水

防水

6

装修

蒸压灰砂砖

围护结构

地砖、石板及外墙砖铺贴,乳胶漆

装饰

铝合金门窗

装饰

7

管理

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

3.6主要施工机械及大型机具计划

1、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设2套HZ350搅拌站实际生产能力为50m3/h。

2、模板拟定配置三层半的胶合板木模板。

3、投入钢筋切断机、调直机、弯曲机各4台套,用于钢筋加工制作。

4、设置五套塔吊用于结构施工的垂直运输:其中1#、2#塔楼共用一部,3#、4#塔楼共用一部,5#、6#塔楼共用一部,7#、8#塔楼共用一部,9#、10#塔楼共用一部。

5、施工电梯采用SC200双笼人货电梯:其中1#、2#塔楼共设立一台,3#、4#塔楼共设立一台,7#、8#塔楼共设立一台,5#、6#、9#、10#各塔楼各单独设立一台。

6、外墙脚手架采用普通的双排扣式钢脚手架。

7、混凝土泵HB80A1813S二台,只用于地下室的混凝土浇筑。

8、配套平板式振动器各20台,插入式振动器40台。

9、投入全站仪一套,经纬仪、水准仪、铅垂仪各2台,用于工程放线及测量。

10、投入发电机组2台,发电能力为1000kw,做为备用电源。

11、投入电脑3台,复印机、打印机各1台,安装《广东省建筑工程验收统一表格》专用软件正版,用于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存档。12、具体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详见下表:桩基础施工阶段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功率数量单位小计功率进场时间柴油锤击桩机D80、D62、D50、D46、45kw6台270kw2004.8.3

地下室及主体施工阶段挖掘机PC2005台2004.9.30自卸汽车东风6.020台2004.9.30混凝土泵HB80A1813S55kw2台110kw2004.9.30人货电梯SC20022kw10台220kw2004.9.30砼搅拌站HZ35型30kw2台60kw2004.9.30闪光对焊机100kw5台500kw2004.9.30砂浆机ZUB45.5kw10台55kw2004.9.30电焊机(电渣压力焊机)BX1-20028kw5台140kw2004.9.30圆盘锯2.8kw10台28kw2004.9.30插入式震荡器ZN701.1kw20台22kw2004.9.30平板式震荡器ZF111.5kw5台7.5kw2004.9.30钢筋切断机GJ5-407.5kw5台37.5kw2004.9.30钢筋弯曲机WJ40-13kw5台15kw2004.9.30水泵2.5kw5台12.5kw2004.9.30塔吊100kw5台500kw2004.9.30箍仔机3kw5台15kw2004.9.30施工照明60kw60kw2004.9.30合计1782.5kw3.7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月木工钢筋工砼工架子工杂工水电工泥工测量工装修工防水工机电工合计1月30503010304101642月30503010304101643月30034040012030508301012884月3003404003012030508301013185月30034040060120501508302014786月30034040060120501508240252017137月30034040060120501508240252017138月30034040060120501508360252018339月300340400601205015083602520183310月300340400601205015083602520183311月300340400601205015083602520183312月300340400301205015083602520180313月300340400301205015083602520180314月300340400301205015083602520180315月300340301205015083602515139816月30120501504360251575417月30100501504300251567418月301005015043002515674合计396045204800660194078022601244320415300240793.8材料需用量计划

根据工程概算,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编制材料计划作为材料订货依据,使材料供应及时,满足施工进度需要,见下表。序号123456材料名称水泥钢筋木材碎石中砂红砖单位TTm3m3m3万块需用量8179858942124391446589055015752需用量进度计划表2004年8月30/////2004年9月2431/////2004年10月486230////2004年11月2431501130.8///2004年12月4727/1130.894545908/2005年1月709116951130.8141828863/2005年2月709141951130.8141828863/2005年3月709141951130.814182886323.62005年4月720641951130.814182900723.62005年5月698687721130.813972873223.62005年6月741387721130.814826926623.62005年7月741387721130.814826926623.62005年8月741387721130.814826926623.62005年9月741387721130.814826926623.62005年10月10006902000125023.62005年11月70032140087523.62005年12月500/1800112523.62006年1月2006年2月

4.施工总平面布置

4.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现场布置尽量紧凑,合理利用施工用地。

2、尽量减少现场施工设置。

3、合理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减低临时设施费用。

4、符合环保、安全和防火要求。

4.2现场施工布置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项目部设置在现场南边空地上显眼部位方便指挥,相应的配套会议室、食堂、伙房、娱乐室,厨房、食堂远离污染源20m以上,全部临设均采用砖墙砌体,采钢板盖顶。

钢筋制作场、仓库、工棚布置靠近临时施工道路位置;每幢临时设施予留一定防火间隔,根据高峰人数计划投入在现场附近租赁临时宿舍。主要出入门、施工道路、大型设备(塔吊、人货梯)的设置及水电配置图详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图4-2。

4.3临时供水计划

施工用水来自城市水管网,临江北路路边干线破口,计量使用。供水干管拟选用镀锌钢管。支管环状布置于需水设备处,每幢设1根Φ60立管沿楼层面上分层设两个供水龙头,供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利用高压水泵作高层施工用水。详见附图《施工临时用水平面布置图》图4-3。

2005年第三季度计划用水量表2005年第三季度计划用水量表项目单位Q1T1tN1Q1*N1混凝土m318532902240044476800冲洗模板㎡463319025231655砼养护m3185329024007421800搅拌机清洗台班270902600162000砂浆m33225902300767500冲洗石子m314826902100014820000冲洗砂子m312487902100012487000浇砖千块708902250177000合计∑Q1*N180540755

1、现场施工用水

q1=K1*(∑Q1*N1/T1-t)*K2/(8*3600)

取K1=1.1,用水不平衡系数K2=1.5

计算得q1=51.5(L/S)

施工机械用水取q2=0。

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施工高峰期人数是2000人,P1=2000

作为班次取t=1

定额N3=40,K4=1.3

q3=P1*N3*K4/t*8*3600

计算得q3=3.6(L/S)

3、生活用水

P2=1000,N4=100,K5=2

取t=1

q4=P2*N4*K5/t*8*3600

计算得q4=6.9(L/S)

4、消防用水

q5=5(L/S)

5、总日用水量

Q=q5+1/2(q1+q2+q3+q4)

计算得Q=35.9(L/S)

6、供水管径计算

d=

计算得d=0.151m

所以取临时供水管径d=150㎜。

高峰期日供水量为:

35.9*86400=3101760(L)

4.4施工废水处理及排放

1、在搅拌机、砂浆机的地面要挖排水沟和沉砂池。

2、清洗砼搅拌机,砂浆机和砼泵的废水须有组织排水,经沉砂池过滤后方能排入城市管网。

3、大门入口处设置沉砂池及洗车槽,用以冲洗开出工地的车辆。

4、排出的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变成清水流入地下管道。

5.施工总进度计划

5.1总工期

1、总工期540天

2、工期以开工报告与竣工报告之间的日历天数为准。

5.2工期控制

为保证工程按时保质的完成,总体工作安排各工种紧密配合、穿插流水作业,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作如下安排:

1、锤击管桩基础:80天;

2、基坑支护深层搅拌桩施工:70天;

3、地下室结构:216天;

4、每栋塔楼:

上部结构:9天/层;

砌筑及抹灰:6天/层;

室内装修:5天/层;

外墙装修:7天/层;

5、水电、消防、通讯等管道预留、预埋及安装随主体跟进配合;

6、详见附图:《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图5-2-1;《施工进度总计划表》表5-2-2。5.3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和保证措施

1、信守合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施工。

2、本工程结构复杂,层数较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公司把本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满足工程需要。

3、本工程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派遣精干人员组成现场管理班子,统一领导与协调。

4、在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的原则下,根据主体、装修、设备安装三大阶段的任务特点,及时调整劳动组合。相对集中、合理安排人力、技术、材料、机具和资金等各生产要素,力求达到或超前进度。

5、根据合同工期的要求,采用平行立体交叉流水作业,使工程保持有节奏,均衡而连续地作业,提高对时间、空间的利用,以期快速地完成建设任务。

6、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落实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并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分项工程进行层层分解,做更细致的施工网络图,施工中按照网络图计划施工,同时根据现场反馈信息作适当调整,对突发事件作出补救措施。

7、加强各工序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各专业施工前应按总体计划作出本专业详细的月或旬作业计划,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按照作业计划经常进行检查,若出现与计划进度偏离,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报请工程监理部,共同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8、坚持工程例会制,项目经理部定期召开工程会议,检查落实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分析和预测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对因资金、材料或外部条件干扰工程进度的因素,及时报请工程监理部,共同制定解决办法。

9、坚持多点施工,交叉作业,根据施工需要,可采取二班或三班倒施工,每班安排部分领导值班,对现场施工进行指挥与协调。

10、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全面承包,建立激励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关心职工生活,搞好后勤服务,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o"评分0"6.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现场准备工作1、做好现场的控制网测量。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会同甲方交接并复核测量桩点(包括水平控制桩和高程控制桩),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见下表。序号工作内容实施单位完成时间备注1劳动力进场公司劳资科2004/8/102临时设施搭设项目经理部2004/8/53临时水电管网装设项目经理部2004/8/5建设单位配合4修建临时施工道路项目经理部2004/8/55大型机械进场桩队锤击桩机2004/8/10搅拌桩机2004/8/10

2、拆除现场各种障碍物,建造临时设施,临时设施计划见下表。序号设施名称需用量租借新建单价(元/㎡)造价(万元)修建时间单位数量1临时办公室㎡90090016014.42004/8/102职工食堂㎡200200801.62004/8/103工人宿舍㎡7500750080602004/8/104男浴室㎡100100800.82004/8/105女浴室㎡303080.242004/8/106男厕㎡2882881002.882004/8/107女厕㎡1441441001.442004/8/108会议室娱乐㎡50050010052004/8/109配电室㎡3030800.242004/8/1010合计9692㎡9692㎡

3、接通施工(包括生活)电源、水源(甲方提供)。

4、设置现场临时围墙和大门,做好周围的安全围护。

5、安装、调试施工机具。

6、及时提供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报告,做到先检后用,包括钢材的化验和砼配合比等。

7、组织材料储备和准备卸料地点。

6.2施工技术准备工作1、学习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深入领会设计意图,参加会审,做好记录,整理编制“图纸会审纪要”,经各方会签、盖章后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文件,技术准备工作计划见下表。序号工作内容实施单位完成时间备注1提供坐标点场地水准点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单位2004/8/52施工图纸会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质监站2004/8/103控制网测量测量组2004/8/5建设单位配合4工程放线测量组2004/8/10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组开工前5天6材料订货材料组2004/7/10前7原材料试验试验组2004/7/10前随材料进行取样2、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

3、编制施工作业计划。

4、编制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

5、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进行施工报建。

6、填写开工报告。

6.3物资和劳动力组织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确定各类材料、机具的进场计划。

2、组织货源,签订物资供应计划。

3、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并按指定地点,规定方式进行工号内堆放。

4、建立精干的施工队伍,根据施工进度组织劳动力进场。

5、向工人班组进行计划和技术交底以及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

6.4作业条件准备1、向班组进行计划交底和技术交底,下达工程施工任务单,使班组明确有关任务、质量、安全、进度等要求。

2、做好工作面准备:检查道路、垂直和水平运输是否畅通,操作场所要清理干净等。

3、对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规格、数量等进行清查,并有相当一部分到指定的作业地点。

4、施工机械就位并进行试运转,做好维护保养等工作,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

5、检查前道工序的质量,在前道工序的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重点项目施工方案

7.1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7.1.1、施工放线

1、定位依据的检测

本工程平面定位根据甲方和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城规局给出的坐标点为控制点,控制点的检测无误后,进行测量控制点有效的保护,并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定位,原则从总体到局部,先定出小区的外控网再定出10栋建筑物的施工轴线。对甲方提供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后,利用经纬仪与50米钢卷尺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对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认真复核一次,并保存书面的测量放线成果及复核记录,作存档资料。对建立好的施工控制网提供给监理复核,复核无误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详见《外控制网图》,图7-1-1。

考虑地面下沉及土方边坡位移,主要控制点投设在附近永久建筑物墙上。根据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1)、建立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控制方式,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控制方式处理。

(2)、平面控制(高层用)

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较为实用,使用方便,精度可以保证,自检也方便。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打桩、挖土、浇筑基础垫层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定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详见《内控定位图》,图7-1-2。

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相结合放样

在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中,通常用的是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

用极坐标法放样时,要相对于起始方向先测设已知的角度,再由控制点测设规定的距离。

当用直角坐标法放样时,则先要在地面上设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作为放样控制点。此时,沿着Z轴测设纵坐标,再由纵坐标的端点对Z作垂线,在垂线上测设横坐标。为了进行校核,可以按上述顺序从另一轴线上作第二次放样。为了使放样工作精确和迅速,在整个建筑物场地应布设方格网作为放样工作的控制,这样,建筑物的各点就可根据最近的方格网顶点来放样。

(3)、下面分析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点位的精度。

1)、极坐标法

设有通过控制点O的坐标轴O和O,待放样点C的坐标等于和。放样是用极坐标法,由位于O轴上离点O距离为C的点A来进行。也就是说,在A点测设出预先算得之角度α,再由点A测设距离到点C。因此,为了放样C点,需要进行下列工作:

A在O方向上量出由点O到点A的距离C;

B仪器对中;

C在A点安置仪器测设角度;

D沿着所测设的方向,由A点量出距离b;

E在地面上标定C点的位置。

以上各项工作均具有一定的误差。由于各项误差都是互不锈相关的发生,所以彼此均是独立的,按误差理论可得用极坐标法测设C点的总误差:

M=±

(4-72)

式中

——丈量c与b的误差系数;

e——对中误差;

mα——测设角度误差;

τ——标定误差。

由上式或看出,C点离开A点O点愈远,则误差愈大。尤其是b的增大影响更大。此外,我们还可看出,总误差不取决于角度α的大小,而是决定于测设角度的精度。为此,为了减少误差M,需要提高测设长度和角度的精度。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极坐标法的一种特殊情况。此时,α=90°,此外b和c均是直接丈量的,所以误差系数。由此得C点位置的总误差为

M=±

(4-73)

(4)、施工方格控制网点的精测和检核测量

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点,一般要经过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

1)、初定即把施工方格网点的设计坐标放到地面上。此阶段可以利用打入的5cm×5cm×30cm小木桩作埋设标志用。

由于该点为埋石点,在埋设标志时必须挖掉,为此在初定时必须定出前后方向桩,离标桩约2~3m,根据埋设点和方向桩定出与方向线大致垂直的左右两个,这样当埋设标志时,只要前后和左右用麻线一拉,此交点即为原来初定的施工方格网点另配一架水准仪,为了掌握其顶面标高,在前或后的方向桩上测一标高。因前后方向桩在埋设标志时不会挖掉,可以在埋设时随时引测。为了满足施工方格网的设计要求,标桩顶部现浇混凝土,并在顶面放置200mm×200mm不锈钢板。

2)、精测;方格网控制点初定并将标桩埋设好后,将设计的坐标值必须精密测定到标板上。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一般可以采用现场改正。改正方法如下:

a、180°时的改正方法。

d=

(4-75)

改正后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其180°之差应≤±10″

b、90°时的改正方法。

d=

(4-76)

式中

——轴线点至轴线端点的距离;

δ——设计角为直角时

δ=

改正后检查其结果90°之差应≤±6″。

3)、检测:精测时点位在现场虽作了改正但为了检查有否错误以及计算方格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必须进行检测,测角用T2经纬仪两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

7.1.2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及高程的传递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由甲方提供水准点将高程控制点投放在半永久的水平控制点上。

2、高程传递

水平标高的基准点由水准点引测,现场高程控制网用四等水准测量,各楼设4点向上引测。高程传递由控制点沿标准节拉钢尺,每次至少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高,然后用水准仪互检拉上的两点,其误差控制在3mm内。

3、楼层标高控制

主体高程由地面用钢尺导入基坑。当每层钢筋、模板施工完后,标高应引测到比楼面标高高50厘米的柱、剪力墙的钢筋上,并用油漆涂上标记。当施工楼面砼时,可用水准仪进行控制其标高,砼面平整度控制在±4mm之内。

7.1.3沉降观测

1、观测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1.0毫米。

2、沉降点选在通视良好处(塔楼16点),并埋在柱+0.50至+0.70米处,深度15厘米。

3、观测时间:

(1)施工阶段,楼层荷载增加后或暴雨后均应进行沉降观测,每升高二层观察一次,结构封顶后每周观察一次。

(2)竣工后,按沉降量的大小,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成果整理,填写沉降观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观测应定人、定路线、定仪器。

6、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1)、水准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设置水准点2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4)、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不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如果由于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为了便于进行沉降观测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7、水准点的型式与埋设

本工程采用深埋水准点,埋于绿化带中,不受车辆荷载及建筑物沉降影响。

8、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1mm(n为测站数),或±4。

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基点的距离超过2000m,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高程。

9、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地精确地查明沉降情况。这项工作应由设计单位或施工技术部门负责确定。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协商,选择合理的布置方案。所有观测点应在1∶100~1∶500的比例尺绘出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

对观测点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就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不定期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10、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

(1)、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于外墙勒脚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如下图。(2)、观测基点的型式及埋设

采用铆钉或钢筋来制作,然后将其埋入混凝土内,采用长60mm、直径20mm铆钉,下焊40×40×5mm的钢板。

因观测点使用期长,可用直径20~30mm的铆钉或钢筋头(上锐锉成半球状)埋置于混凝土中作为观测点见下图

在埋设观测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A铆钉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斜撞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地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B观测点应垂直埋设,与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待混凝土凝固后用红油漆编号。

C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将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标志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11、柱基础及柱身观测点

柱基础沉降点的型式和埋设方法与设备基础相同,但是当柱子安装后进行二次灌浆时,原设置的观测点将被砂浆埋掉,因而必须在二次灌浆前,及时在柱身上设置新的观测点。

柱身观测点的型式及设置方法如下:

(1)、钢筋混凝土柱用钢凿在柱子±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预制时留孔),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下图)。

(2)、在柱子上设置新的观测点时应注意事项:

1)、新的观测点应在柱子校正后二次灌浆前,将高程引测至新的观测点上,以保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

2)、新旧观测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以保证新旧点的观测成果的相互联系。新旧点的高差不应大于1.5m,避免由旧点高程引测于新点时,因增加转点而产生误差;

3)、观测点与柱面应有30~40mm的空隙,以便于放置水准尺;

4)、在混凝土柱上埋标时,埋入柱内的长度应大于露出的部分,以保证点的稳定。

1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A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第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等),均应进行观测;

B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C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竣工后的沉降观测时间:

工程投入生产生,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时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A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B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C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D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7-1-12),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如有条件,最好采用N2或N3级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高程测定。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6)、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A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B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钢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C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D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2)、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的精度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2)、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如沉降观测图。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号。

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系以荷载的重量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的荷载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重及沉降量。(3)、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的处理。兹将常见的几种现象分述如下:

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初测成果;如曲线回升在5mm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

2)、曲线在中站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碰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回升现象的可能。

由于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动时,可改用其他水准点来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活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但因为标高改变,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的邻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此法虽不能真正反映被碰观测点的沉降量,但如选择适当,可得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致,如采用设置于建筑物上的水准点,由于建筑物尚未稳定而下沉;或者新埋设的水准点,由于埋设地点不当,时间不长,以致发生下沉现象。水准点是逐渐下沉的,而且沉降量较小,但建筑物初期沉降量较大,即当建筑物沉降量大于水准点沉降量时,曲线不发生回升。到了后期,建筑物下没逐渐稳定,如水准点继续下沉,则曲线就会发生逐渐回升现象。

因此在选择或埋设水准点时,特别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时,应保证其点位的稳定性。如已查明确系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则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以便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波浪起伏现象,此种现象在沉降观测中最常遇到。其原因并非建筑物下沉所致,而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处理这种现象时,应根据整个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形曲线改成为水平线。

5)、曲线中断现象

由于沉降观测点开始是埋设在柱基础面上进行观测,在柱基础二次灌浆时没有埋设新点并进行观测,或者由于观测点被碰毁,后来设置之观测点绝对标高不一致,而使曲线中断。

为了将中断同线连接起来,可按照处理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现象的办法,估求出未作观测期间的沉降量,而取其沉降量,一并加在旧沉降点的累计沉降量中去

7.1.4地下室支护结构变形与裂缝观测

1、倾斜观测

在进行观测之前,首先要在进行倾斜观测的建筑物上设置上、下二点可上、中、下三点标志,作为观测点,各点应位于同一垂直准面内。如图7-1-4所示、M、N为观测点。如果建筑物发行倾斜,MN将由垂直线变为倾斜线。观测时,经纬仪的位置距离建筑物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度,瞄准上部观测点M,用正倒镜法向下投点得N′,如N′与N点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以a表示N′、N之间的水平距离,a即为建筑物的倾斜值。若以H表示其高度,则倾斜度为:

i=

高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2、裂缝观测

建筑物发现裂缝,除了要增加沉降观测的次数外,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为了观测裂缝的发展情况,要在裂缝处设置观测标志。设置标志的基本要求是,当裂缝开展时标志就能相应的开裂或变化,正确地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

采用石膏板标志

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7.1.5位移观测

当建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移时,为了进行位移测量,应在其纵横方向上设置观测点及控制点,如已知其位移的方向,则只在此方向上进行观测即可。观测点与控制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控制点至少须埋设三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及观测点与相邻的控制点间的距离要大于30m,以保证测量的精度。控制点必须埋设牢固稳定的标桩,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应进行检查,以防止其变化。建筑物上的观测点标志要牢固、明显。

位移观测可采用正倒镜投点的方法求出位移值。亦可采用测角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设第一次在A点所测之角度为β1,第二次测得之角度为β2,两次观测角度的差数Δβ=β2-β1,则建筑物之位移值

δ=-

式中

ρ——206265″

位移测量的容差为±3mm,进行重复观测评定。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结构施工测量:

1、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7.1.6垂直度观测

塔楼施工的垂直度控制是工程的难点和最重点之一,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内控为主,每幢塔楼每层楼板上按设计的位置预留孔洞(300mmX300mm),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轴线控制引出点,用垂准仪将各点引至施工楼面;每4层再进行对基准点的校测。

1、测量仪器

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2、施工方法

(1)、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全站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3)、塔楼内控法观测点见图7-1-6。

7.1.7测量工作所需仪器设备见下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J2

2

水准仪

S3

2

标尺

5m塔尺

2

3m铝合金尺

2

钢卷尺

50米

6

线锤

10kg

5

墨斗

20

对讲机

4

7.1.8施工注意事项

1、复核桩点的正确性,有问题时,向甲方及工程监理提出。

2、建筑物附近桩点,因为基坑支护有位移,是否因位移影响桩点位置,要进行仔细复测,保证桩点位置正确。

3、对已作好的各轴线进行反复核对。

4、核对已施工完毕的管桩,如有问题时要及时处理。

5、高程控制点与水平控制点同时交接。

6、高程控制点可分区控制,但必须经常复核校对,保证其测量精度。

7、塔楼每升一层,必须从外部用仪器核对轴线及边部垂直度时测量核对,每升三层进行复核,以保证建筑物垂直。

8、定期对水准仪、全站仪进行检测,保证其准确性和测量精度。

7.1.9资料整理

1、一层楼板施工放线工作完毕,检查各轴线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并填好轴线位移表格。

2、垂直度观测记录:每完成三层楼板时,用经纬仪进行长、短控制线校核,并做好记录资料。

3、认真做好水平观测记录工作。

4、工程完工后认真做好观测记录资料。7.2锤击高强预应力管桩(PHC)施工方案

7.2.1设计情况

1、设计情况(地质情况详见工程地质报告书)

(1)、总共有2221根桩。

(2)、桩顶设计标高:

主楼:-5.6米(直径400承台下各桩)

-6.1米(直径500承台下各桩)

地下室范围内:-5.3米(柱或墙下各桩)

-5.0米(非柱或墙下各桩)

地下室范围外的桩承台:-2.5米

2、桩表

位置

桩型

桩数

持力层及桩长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主楼

桩径500,壁厚125

573

第8层,43至45米

2650

桩径400,壁厚95

643

1650

群楼地下室外

桩径400,壁厚90

57

第6层,30至32米

1150

地下室其它

桩径400,壁厚90

948

7.2.2施工进度计划

该工程计划试桩后,实行16小时连续作业,核定单机每天施打管桩6根,考虑地下隙碍及机械维修等因素计划工期为70天。

7.2.3施工段的划分

本管桩工程按塔楼栋号为施工段分别实行交叉流水施工。

7.2.4施工准备工作

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图自审,并对工程地质资料及施工技术进行交底。

2、对桩基的轴线和标高进行测定,并办理复检手续

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用钢筋标好桩位,便于施打。

4、组织管桩等材料的进场,并按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组织桩机等机械进场安装调试。

5、正式施打管桩时,按照设计人员指定的桩位进行试桩,并会同设计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证,以确保桩长及贯入度等。

7.2.5施工组织

1、设备组织

(1)、采用6台多功能打桩机(其中步履式和轨道式各3台)分别配置西德产D80,上海产D62*2,西德产D846,上海产D50*2,筒式柴油锤进行沉桩。

(2)、每台桩机配备3台电焊机进行桩接口焊接。

(3)、每台桩机配备500*5M送桩器一根进行送桩。

2、人员组织

专业工程项目经理:林加才

专业技术负责人:翁荣辉

施工长:陈潮锐

质安员:马陈华

资料员:李逢坤

材料员:郑佳贤

注:每台桩机设置队长一人,专职记录员一人。

7.2.6施工工序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插桩→桩身对中调直→沉桩→电焊接桩→继续沉桩→送桩→终止打桩→桩孔回填土。

7.2.7施工要求

1、打桩的顺序根据地形、地质、桩基的设计布置密集度以及压桩机移动方便等因素决定,合理安排好打桩顺序。

2、建筑面积大,桩数较多,将基桩分为数段,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对多桩台,打桩顺序应由中央向两边或从中心向外施打,不得逆方向进行。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地基向一边积压。

3、打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并校正。

4、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装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在桩约0.2桩长处。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恢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适当的衬垫,采用木板,其厚度为不小于150毫米。

5、当桩尖插入桩位,桩垂直度的偏差不得超过0.5%。

6、开始打桩时采用重锤轻击。

7、打桩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8、吊桩前必须检查好每一根桩的外观及质量状况,有问题的桩做记录,坚决不采用;沉桩施工时,由专人做好每沉下1m的锤击数的施工记录;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时,记录最后三阵的贯入度。

9、送桩工具的中必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桩,送至桩顶标高。

10、当管桩接长时,其未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桩节弯路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且不得大于20mm。

11、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12、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内外层焊缝接头位置应错开,焊缝应饱满连续。

13、焊好后的桩接头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小于8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即打,以免焊缝接口变脆而被打裂。

14、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构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用沙袋回填做好覆盖。

15、截桩头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必须采用锯桩器截割。

16、每根桩须对照地质资料预计桩总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

17、施工容许偏差

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为5/1000,桩位偏差≤30mm,上下桩桩节中心≤5mm。

18、编制打桩施工记录文件,包括桩位编号图,每根桩的沉桩记录、桩的节数、节长度、最后三阵贯入度,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和验收。

7.2.8管桩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1、测量定位:

首先根据规划平面图及测绘大队提供的红线图四角点放出建筑物控制点,控制轴线;控制桩点布置在远离施工现场干扰处,以免打桩时发生移位。同时在周围已建建筑物上做复核点,并在打桩过程中要经常复核。根据基础结构平面图,把桩位编号,使用经纬仪进地放线,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桩点。桩点采用直径8,L=400的钢筋标记,同时钢筋顶上绑红、白塑料绳作为标志,

桩点全部测设完成后,经专人复核桩位及桩数,避免桩位出现偏差或漏桩现象。打桩施工时,须逐根进行复核桩点,保证桩点准确。

2、配制桩长及桩质量控制

根据图纸设计桩长,合理配桩。每根管桩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原材料试验报告,并经现场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3、控制要点

(1)、根据图纸的桩位及场地的情况,合理安排管桩的进场及堆放,避免出现移桩的情况发生。

(2)、根据厂家提供的合格证,核对管桩的桩径、长度、类型、根数,并进行分批登记。保管好产品合格证及原材料试验报告等资料。

(3)、检查管桩的外观质量,如桩头与桩纵轴垂直度,端头板是否平整,是否出现空鼓,桩身是否弯曲,外表面是否良好,合缝漏浆情况。重点检查管桩是否存在纵、环向裂缝。待确认质量符合要求、规格等级确切无误方可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桩应清退出场。

(4)、实行逐级检查,逐级上报的原则,其程序为总包单位→监理公司→业主,只有经过该程序确定合格后,方可施工。

(5)、沉桩突变时,应停机对照相关地质资料,分析是否遇到障碍物,然后再研究解决办法。

(6)、停止打桩的条件应根据试桩确定的有关技术参数确定。

(7)、施工过程应认真做好打桩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

7.2.9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考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根据设计要求,在控制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应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并参照孔口标高,以确保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

3、桩尖进入持力层沉桩阻力突然增大时,做好记录。

4、桩尖进入持力层后,必须严格监控入持力层深度与锤击击数的情况,当击数达到要求,而入持力层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击数,直至入持力层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但击数达到最大值,而入持力层深度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另行解决。

5、按以往施工经验,遇到硬土层难以贯入时,可采用开口桩尖,这样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比用一般桩尖效果好。

7.2.10安全文明施工

打桩施工时操作人员进行吊桩,用电及使用液压设备应严格遵守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所有机电设备开工前应认真检查各部件和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整有效,使用前对特殊作业环境及条件下应注意以下事项:

1、起重机作业前,应对规定处进行润滑,检查部件紧固程度,钢丝绳的检验报废安装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起重机起重时不允许斜拉重物、拔埋在地下的物体。

3、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4、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三圈。

5、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6、起重范围内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表所规定的指标。

7、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打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的卷扬机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才能打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

8、当夹持机构处于散夹桩状态时,机构下方严禁站人。

9、桩机行走时,长短履与水平坡度不应超过5度。

10、打桩作业时,非工作人员要离机15m以外。

11、装有电器金属外壳上的中性线要连接牢固,以保证人身安全。

12、停机作业时,短履需运行至桩机中间位置,停落在平整地面上,其余油缸全部回程缩进,切断电源,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桩机。

13、对工人进行定期安全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安全、

文明施工意识。

14、工人在施工作业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9—99)的内容。

15、进场要对工人应进行三级教育及班前教育。

16、对发现违规作业的工人应给予纠正教育,严重的应给予处罚。7.3地下室底板砼浇筑施工方案

7.3.1概况

1、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4454㎡,地下室底板投影面积为24695㎡,砼量为16052m3。

2、根据选用的机械设备,地下室底板浇筑循环时间计算:

每一循环砼的体积:V=16mx46.6mx0.65m=484.64m3

每一循环时间:S=V/50m3/h=9.6小时

故砼浇筑的初凝时间必须控制大于9.6小时,才能满足施工。

3、根据施工及设计,地下室底板区域分为12段,设一条后浇带,四条施工缝,见图7-3-1。

4、地下室施工时间为120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在16天内完成,即每段施工各4天。

7.3.2施工流程

承台下基土换土→浇筑承台垫层→砌砖模→承台周围二次回填→底板下基土换土→浇筑底板垫层→绑扎承台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承台砼→绑扎底板钢筋及预留柱、剪力墙钢筋→安装止水带及后浇带钢丝模板→浇筑底板砼

7.3.3控制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为了控制裂缝的开展,应着重从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和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但这些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7.3.4水泥选择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升和后期降温现象。为此在施工中可选用下列措施来降低水化热。

1、宜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