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100字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研究文献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陆续开展绿色建筑的创建与营造,相应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也随之不断建立与完善。当前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美国LEED-ND评价体系、英国BREEAM-Communities评价体系、日本CASBEE评价体系等,我国则有《绿色住区标准》以及《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这些评价体系都具备详实的评价指标以及完善的评分体系,对评估内容大多采用模拟预测的方法得到定量指标,再根据定量指标进行相应的评分,最后根据得分得出一个等级结果,以此来确定被评价对象的绿色水平。(1)评价体系对比研究Marjaba通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韧性的定义、有关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性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韧性的研究,其中有关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指标体系研究主要涉及对生命周期理论(LCA)在众多建筑上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对LEED,DGNB和BREEAM评价体系在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分值比重差异研究,总结得出要想建立一个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满足有定量评估的能力、可重复操作以及评价体系可以定量评估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等多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UmbertoBerardi通过在建筑尺度上对当下最为流行的评价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可持续选址、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材料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浪费与污染等多种指标中,能源利用的分值比重设置在六大评价体系中均为最高。而由于可持续评价逐渐在社区和城市尺度开展,评价体系更需考虑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Asdrubali通过对LEED和ITACA的对比分析,比较了LEED和ITACA在指标设置、适用范围、评价等级等多方面的异同,并且选取了位于意大利的两栋住宅作为案例进行评价,比较这两栋住宅在两种评价体系下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LEED更加注重项目选址以及材料使用,施工过程的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而ITACA则更加注重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环境负荷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AyyoobSharifi通过选取来自澳大利亚、欧洲、日本等国的七种建筑的可持续评价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这些评价体系在可持续性覆盖范围、前提条件、本地适用性、得分和权重设置、主体参与度、评价结果以及适用性的表现,发现大多数评价体系在社会、经济和制度层面的覆盖面还不够;在得分和权重设置以及评分上存在歧义和不足,缺乏适用于当地情况的机制。Doan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GreenStar,LEED和CASBEE评价体系做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总结出四大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相同和不同之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检验其在案例评价中的有效性。就目前而言,BREEAM评价体系可以评估四个可持续因素,同时也可以更加关注经济和制度性因素以提高评价系统的能力。王钦等通过对英国BREEAMCommunities评价体系、美国LEED-ND评价体系以及《绿色住区标准》的研究分析,得出这3个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大致相同,但指标数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在构建建筑评价体系时应体现指标的地域性特征、考虑建筑的经济发展、分阶段进行建筑评价,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叶青等选取我国的《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与美国LEED-ND评价体系、英国BREEAMCommunities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比较这三个评价体系的层级结构和指标分项,得出这三大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上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缺点。最后得出今后我国的建筑评价工作应立足本国国情突出评价体系的地域性、增加人文、社会类指标提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量化实施指标项优化评价体系的操作性、组合配套使用已有评价体系来构建评价体系的系统性的结论。杨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指标的确定原则及具体内容。其次,详细阐述了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总结出各国的评估体系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关注点,也都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专业性。最后,论述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地政府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研发适合地区实际的评估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古小东等基于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利用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构建方法,建立了以土地利用与选址,绿化,建筑街道交通,水资源环境,能源,建材资源,生活垃圾管理,环境质量为一级指标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霍蕊在借鉴英国Ecohomes、《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冬冷夏热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立了包含居住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管理、经济性和碳足迹5个维度共28个指标的冬冷夏热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赵清在明确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我国绿色建筑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绿色建筑建设评价体系,系统层包括绿色制度建设、绿色环境建设、绿色文化建设三个维度,希望通过这三者的良性互动,使社区作为基层层面回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徐莉燕重点介绍了BREEAM,LEED和GBC的GBTool,《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手册》和绿色奥运评估体系,指出它们的共同点以及不足之处。通过对以上评价体系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包括了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层的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李涛提出了基于性能表现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设计与创新6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综上所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主要集中在能源与资源、环境、规划设计、室内环境、居民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能源与资源主要包括能源的节约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可回收资源。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的生态环境、景观、交通环境。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选址以及公共空间营造。室内环境则包括室内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以空气质量。居民的主观感受则是考虑到居民的主体性,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还是能让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所以居民对建筑评价必不可少。当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从建筑本身与社区环境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居民的主观感受,因此,在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整合多个维度,从“环境—人—建筑”三维角度全面有效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评价方法研究现状霍蕊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引入碳足迹理论,计算项目的碳足迹得分,根据碳足迹得分修正绿色社区评价等级,为冬冷夏热地区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徐莉燕考虑我国幅员广大,地区间差异巨大,所以将评估系统的权重系统交给专家来评定,同时考虑到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指标中多包含灰数,所以选择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建立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对建筑物的绿色性能进行“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的评价。李涛在基于性能表现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建立了针对天津地区办公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体系,利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汇总各大类得分来确定评价等级。司亚琨等所建立的生态社区指标体系没有独立的权重体系,其将每个一级指标满分设置为100分,仿照英国BREEAMCommunities评价体系进行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分值分配,根据下级指标对完成上级指标目标重要程度对权重值进行二次分配。季钰等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确定城市居住区环境性能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权重,降低了只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可以合理评价环境性能评价。综上所述,当前确定权重的方法多为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专业意见,但专家的经验水平和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有较强的主观性。层次分析法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