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_第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_第2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_第3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_第4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3.维也纳分离派(19世纪末)1)概述●对现有的建筑形式进行进化使其回到最基本的起点,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瓦格纳—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4.格拉斯哥学派1)概述●麦金什尔;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改用直线素材和简洁明快色彩,他的设计常采用大块白色墙面5.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时的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尽可能多的面积,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涌现,●他的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它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2)代表6.德意志制造联盟(19世纪末)●其宗旨是促进企业界同美术家、建筑之间的共同活动以推动设计改革,目标是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和建筑质量,肯定标准化和利用机器大量生产的方式,而设计者的任务是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尽善尽美●彼得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一战后对新建筑探求的持续三大复古思潮仍在运行,但样式已不再严格,常有混杂,又称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1.表现主义派(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此派的音乐戏剧等,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建筑师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时代特征;门德尔松[德]—爱因斯坦天文台2.未来主义派意大利一战前首先出现得文学艺术流派,他们否定文化艺术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3.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又称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里特.佛尔德—乌德勒支住宅蒙德里安又称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欧洲现代建筑派与国际现代建筑派以格罗皮乌斯[德]、密斯凡德罗[德]、勒柯布西耶[法]为代表;基本观点:功能第一,经济为重要参考因素(战后),反对历史式样主张创新,反对额外的装饰,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是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缺点:1.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2.否定历史;3.过分强调建筑的客观与时代的普遍性;4.手法生硬,形式雷同2.有机建筑派以美国赖特为代表;建筑是自然的,应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像植物一样从地面长出来;流水别墅●二战后40到70年代对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七大倾向)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的倾向●反思理性主义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割裂与历史关系,手法生硬,形式雷同●是将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尝试2)主张特征●战后现代建筑派中最普遍,占多数,偏重理性。●创造性地综合解决并推进了建筑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等方●形式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而是更加多样化。3)代表人物4)代表作品●TAC—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复杂的内容与空间要求布置得妥贴,成为联系老院及新校园的过度联结点●建筑内部有天窗的T形走廊“内部街”,统一联系起各个部分,内部街一侧面向城市,另两侧联系校园●主体建筑由北至南依层跌落,供师生交流休息●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结构主义)●凡.艾克设计,供125名战后无家可归的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地方●“多簇式”组合,将标准单元依照功能结构要求又合的统一体●这一布局来自非洲民居“反映了人居的本质”●院内公共空间共享,室内则互不干扰,建筑采用3.3*3.3的统一模数,活动室为其三倍●屋顶为预制方形薄壳穹顶2.粗野主义的倾向(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到60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的设计倾向●该名称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提出,用以识别类似柯布马赛公寓的建筑形式,或那些受他启发做出的此类形式。●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主义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2)特征主张●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3)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史密斯夫妇4)代表作品●是柯布西耶提出的“居住单位”的概念,是一个竖向的居住小区。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充分体现柯布模度理论(从底层支柱高度到单元空间尺寸,室内家具均合乎人体)●底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除了7、8层为商店和公共设施,其余均是居住层。●有23种类型的住户单,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式”的布局。各户有独立的小楼梯上下联接,每三层只需设一条公共走道,节省了交通面积。●屋顶平台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以及游乐设备。●结构与造型:●采用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将上层的建筑托起,整体的建筑风格厚重而粗鲁。●其粗犷的形式推动了粗野主义思潮的发展。●标志着柯布西耶建筑观的转变。柯布西耶认为这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应该是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于是把这样的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壳体结构作为屋顶用以隔热。来源本地牲畜和景观●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并涂以红、黄、蓝、白等鲜艳●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调3.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下半叶)●战后初期最早流行于美国的设计倾向,●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以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这种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2)主张特征●构造施工精确、少柱,外形纯净透明,●清晰反映建筑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3)代表作品4.典雅主义的倾向[美]●与粗野主义同时迸进,但审美趣味同其相反、的一种设计倾向●建筑作品造型优美古典,但缺乏时代创造性2)主张特征●致力于用传统美学的法则来使现代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3)代表●平面完整对称,两侧入口均设置柱廊烘托空间●柱廊柱子为棱形,古典又新颖,是约翰逊特意设计的柱子形式之一●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主楼建于大平台之上,前侧为圆形水池●平面为完整矩形,严整的轴对称,建筑四周施以柱廊柱廊之后则为白色漏窗幕墙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在50年代末随着新材料、新结构与新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与活跃起来的超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幕墙和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标准化构件方面的倾向。2)主张特征●指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1)用最新的技术、材料●2)美学上表现新技术,标榜“机器美”。●3)能够快速与灵活地装配、拆卸与该建。●4)在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3)代表作品●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员中的教堂●矩形平面,立面为高耸三角●教堂形式与结构一致,为重复的四面体单元组成●此建筑将技术创新同艺术效果完美结合。●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设计人是第三代的现代建筑师皮亚诺和罗杰斯●平面长方形,由两排28根钢管柱将其纵分为三部分●大楼暴露结构及其管线设备,不同颜色管道表示不同功能●西面面向广场,是自底层蜿蜒至上的自动扶梯6.人情化和地域化的倾向●最先活跃于北欧,是20世纪20年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北欧重视地域性与民族习惯的发展。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在形式上要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2)主张特征●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心理的领域,重视人们的生活和心理感情。●传统材料结合新结构、新材料。处理亲和、多样。●空间有层次、变化丰富。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建筑体量符合人体尺度。化整为零、重视细部3)代表●芬兰的阿尔托●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珊纳特赛罗真中心主楼7.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与讲人情化与地域性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倾向,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20世纪50年代末盛行●要使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怀。3)代表●运用几何形构图●古根海姆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总平面构图几何感极强,由一等边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构成,以呼应周围环境及城市布局●建筑内部回廊及天桥相互穿插●运用抽象象征●柏林爱乐音乐厅●被称为战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建筑外墙似共鸣箱外的薄壁,房屋整体像大乐器●休息厅布局自由,空间变幻多端●运用具体象征●悉尼歌剧院●乌特松(伍重)●是以两个演出大厅为中心的多功能综合体。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把各部门组织在一起。外形是一个上有3组尖拱形屋面系统的大平台:一组覆盖音乐厅,一组覆盖歌剧院,一组覆盖餐厅。屋顶看上去像是壳体结构,其实是由许多钢筋混凝土的券肋组成●中国建筑法典《营造法式》曾对伍重有过重要的影响。●现代主义后的建筑思潮1.后现代主义[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的建筑●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著作的大量出现被广泛关注●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因此,它后来也被称作后现代古典建筑或称作后现代形式主义2)主张特点●回归历史,喜用古典建筑元素●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走向大众和通俗文化,戏谑地使用古典元素●被斯恩特总结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3)代表作●1.概述:设计者是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代表作品。●2.建筑整体风格:功能简单,但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古典性和现代性。●a)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古典的有宗教建筑意向的山墙形式与住宅功能的矛盾●正面平衡不对称,侧面对称,但没有古典的手法,没有古典的意向●另一个侧面采用常见的民居手法———小院子、木格栅●1)弧形:原为拱结构,在母亲之家变成了做成平面化的形式贴在●2)山花:原代表建筑外立面,在母亲之家变成屋顶平台的围栏。●1)立面构图:窗户和墙的比值是古典砖石建筑的做法,,左边1+4个小窗与右边并列5个小窗,存在统一的比例,但各自的要素之●2)平面:现代主义每根线条都是和其他的线都有特定的关系,但●3)壁炉:壁炉是现代主义精神的中心,但在母亲之家变成了不起眼的储藏间,作为楼梯的侧墙,和楼梯公用一面。●4)楼梯:现代主的楼梯是独立的重要的构图要素,周围的空间根据挤进去,极大的削弱独立性●4.意义:文丘里以《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与母亲住宅”,从理论与实践上向现代主义建筑发出挑战,●建筑师摩尔●建筑充满古典主主义建筑片段,全无古典主义气氛●柱廊有各种柱头,却采用不锈钢材质●让虚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及经典与通俗走到一起。2.新理性主义(威尼斯学派、坦丹扎学派)[欧洲](20世纪60年代后期)●源于意大利,以罗西的《城市建筑》与格拉希的《建筑的结构逻辑》发表为●围绕着建筑的历史与传统问题展开的,它的众多实践作品也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传统意识。寻求一种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对正统现代主义思想的反抗,也是对后现代主义拼贴游戏的批判2)主张特征●新理性主义强调历史,但主要关注建筑的深层结构,与后现代建筑中引用●建立一种绝对的、普遍而永恒的建筑形式原则,正方形圆形等不断出现,在传统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强调与一项涉及任务相关的具体历史环境,立足于对传统建筑的学习与理解,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对类型的认识,以寻找形式创造的依据。3)主要著作●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指出城市是大建筑,建筑是小城●不着重于评价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突出●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唯一正确的研究对象。4)代表作品●原有公墓的扩建工程,中轴线依次为公墓,墓室,灵堂●类型学理论的一次典型实践●城市是生者的居所,墓地是死者的城市●可以看出罗西的类型学两种特征●立足于抽象的概念,建立一种普遍永恒的形式原则●强调历史环境,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对类型的认识●形式来源于米兰传统出租房,柱列营造廊的感觉●有一个近乎虚假的立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之作3.提挈诺学派●发端于瑞士南端提契诺的一个建筑学派,一直尝试将历史传统同现代建筑相结合●意大利新理性主义的兴起对提契诺建筑文化的转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主张特征●致力于用类型学的方法从历史中寻找建筑形式的逻辑表达●建筑形式就是构件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直接表达,语言越清楚,形式感就越强。●提契诺学派的建筑师受到意大利理性主义和德国理性主义的双重熏陶3)代表作品●掩蔽而结实的单纯形体有返璞归真之感●同时严谨的几何体又同场地保持了一定距离●几何形体的力度与材料的雄浑唤回了地方传统的价值●柏拉图式的几何与笔直轻盈的钢桥强化建筑物的人工意味●建筑的存在起到了重塑场地的意味●整个建筑外立面铺有红褐色调的面砖,有着巨大天窗的圆塔,像是把建筑物中央的圆柱体斜着切开一样,(自然光线从这里泻入建筑内部),●仅在该圆柱体部分用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纹来加以强调,完全对称的正立面洋溢着古典建筑中才能见到的那种沉稳情调。●在周围一群灰白色的物体中显得尤为突出。4.新地域主义(50年代至今)1)概述:●一种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与地区的文化、地域特征紧密联●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国际式建筑的无尽蔓延。●新地域主义实践首先是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反抗,它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2)建筑特征●(1)适应地方气候。●(2)利用地方资源。●(3)吸取地方传统建筑经验或形式。●(4)对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反抗。●(5)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状况。筑的生成条件和设计原则。●(8)既响应场所精神,又积极为本土文化建立新的时代品质。3)代表作品●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建筑来源于场地有超越场地●室内连贯的展览空间由一系列大券门的墙体组织●采用和古罗马同样尺度的砖来砌筑●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有两个L形体量穿插●与层层跌落互不平行的场地形成统一秩序●大理石贴面与紧邻的巴洛克修道院外墙形成呼应●平面由九个方块单元组成,来自于曼陀罗图形●塑造洞穴意向,又使人联系到印度古代支提窟的神秘场所●证明新地域主义可以用富有想象力的现代语言来表述●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芝柏文化中心I2002年填空●皮亚诺在这个设计中并未脱离他的技术情结,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完全不同的是,他把娴熟掌握现代技术的经验大大倾注到了对这个文5.解构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具有先锋派特征的建筑设计新思潮●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来源于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和俄国先锋构成主义●解构非解结构之构,而是建筑构图之构2)主张特征●去中心、反体系、反结构整体的哲学●建筑的形式趋向多向性和不规则的几何体的叠合,打破了以往建筑均衡稳定●不受传统文化影响;把建筑艺术提升为更深层的纯艺术,技术作为表达意图●强调推理与随机的对立统●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盖里风格的形成●建筑物形体十分复杂,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布局的合理性●局部造型变化考虑到实用性及内部空间效果●室内较室外更加克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是若干不同系统的相遇与放置●由砖砌体,白色金属方格构架,重叠断裂混凝土块及植物平台组成●看似冲突,实则在两套互成十二又四分之一角度的平面网格中定位●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以基地建立120m为单位的方格网,方格节点放置边长10m的红色立方体小品,成为点系统●道路为公园线系统●地面为面系统●公园由点线面系统叠合互相作用6.新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1)概述:●包括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