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雕刻玉器 B.粉碎纸张C.工业炼铁 D.干冰升华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本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列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曾青得铁化为铜(古代湿法炼铜原理)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 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4.空气中部分氧气在闪电时可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和O3的组成元素不相同B.O2和O3的化学性质相同C.O2和O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D.等质量的O2和O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1:15.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ABC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H2O2溶液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A.A B.B C.C D.D6.从微观角度解释“干冰升华”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数目增多C.分子间距离变大D.分子种类改变7.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 B. C. D.8.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铁 B.铝 C.铜 D.银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10.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B.氧化钙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大气中的SO2导致酸雨的形成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11.解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下列问题:①能源危机②环境污染③疑难疾病救治④化学合成功能材料的研制生产,其中,与化学有直接关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B.倾倒液体C.加热试管内溶液 D.熄灭酒精灯13.香烟燃烧会产生剧毒的放射性元素钋(Po),右图是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钋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钋原子中质子数为84C.钋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10 D.钋原子的中子数是116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气体(CO)点燃BN2气体(CO2)通过澄清石灰水CK2CO3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DNa2NO3溶液(Na2SO4)加盐酸A.A B.B C.C D.D15.布洛芬(C13H18O2)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对布洛芬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它属于氧化物 B.它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它含有1个氧分子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_______.(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小明同学选用块状的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A大理石和稀盐酸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______(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_____(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3.16g高锰酸钾产生O2的质量为_____g。18.(8分)为测定某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在10g黄铜样品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9.8g。求:(1)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2)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已知空间站的字航员每天每人平均需要消耗640g的氧气,排出880g的二氧化碳。(1)若空间站解决氧气供给的方法是电解水。则一名字航员每天需要电解水质量是_____?(写出计算过程)(2)空间站解决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从空间站的空气分离出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现要处理一名宇航员每天呼出880g的二氧化碳,请计算需消耗氢气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并标出相应的数据。

(3)空间站要永久除去硫化氢气体,下表是除去硫化氢气体的两种药品的相关信息:价格(元kg)质量kg(处理1kg硫化氢所需药品的质量)氢氧化锂LiOH951.4氢氧化钠NaOH572.4空间站应该选择__________来除去硫化氢气体,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雕刻玉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粉碎纸张,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工业炼铁,发生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吸热升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2、A【详解】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周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3、C【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曾青得铁化为铜的反应是:Fe+CuSO4==Cu+FeSO4,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是利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的原理,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此选项符合题意;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错误;B、O2和O3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不相同,错误;D、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等质量的O2和O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正确。故选D。5、D【解析】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A错误。.B.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元素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B错误。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纵坐标应是气体体积。故C错误。D.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图像表示对应变化关系,关键要看清纵横坐标标的以及各量变化关系。6、C【详解】A、“干冰升华”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大,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数目没有增多,不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未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酸一般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而选项中只有C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8、B【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即铝在最前面,因此它的活动性也就最强,故选B。9、A【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详解】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不是利用CO能够燃烧,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故B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高的物质,因此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故C正确;D、石墨质软有滑腻感,在纸上划过可以留下痕迹,因此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故D正确。故选A。10、D【详解】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作干燥剂,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离得到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11、D【解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可知:①能源危机,②环境污染,@疑难疾病救治,④化学合成功能材料的研制生产均与化学有着直接关系。故选D。12、A【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13、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钋属于金属元素;B选项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操作;D选项钋原子中中子数为:210-84=126.考点: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14、B【详解】A、CO2气体中混有少量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因为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方法错误;B、N2气体中混有CO2,通过澄清石灰水后能吸收二氧化碳,得到氮气,方法正确;C、K2CO3固体中混有KCl,二者都能溶于水,故用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氯化钾杂质,方法错误;D、Na2NO3溶液中的Na2SO4杂质不和稀盐酸反应,故不能除去杂质,方法错误.故选B.15、B【详解】A、布洛芬(C13H18O2)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布洛芬(C13H18O2)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正确;C、每个布洛芬(C13H18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布洛芬(C13H18O2)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故选项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烧杯玻璃棒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C丙丁【详解】(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烧杯;搅拌时用筷子代替:玻璃棒。(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小明同学选用块状的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中提升塑料瓶可以使鸡蛋壳与稀盐酸分离,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③选用甲装置(属于固液发生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使用固液发生装置;故选项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应该为块状二氧化锰;故选项错误;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使用固液发生装置;故选项正确;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不能使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C。④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气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常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丙;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选优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2KMnO4K2MnO4+MnO2+O2↑;(2)0.32【详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