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实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相识并驾驭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101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索: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假如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引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探讨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索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终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留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竞赛的形式完成思索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篇2

具体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视察商场实物的摆放状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3.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打算: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望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视察得特别细致。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假如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准备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全部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开心。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情愿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状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状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情愿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便利了顾客的购买,又削减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常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状况呢?

可见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那么我们肯定要仔细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探讨)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得,刚才把很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态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意义,驾驭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育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实力.

3.培育学生仔细书写、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驾驭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0.730.4180.6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日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学问.

二、指导探究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老师提问:怎样求出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求13.5的非常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8.50.47.20.86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非常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标题#e#

(二)学习法则

引导探讨: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探讨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改变规律进行尝试、探讨.

1.出示探讨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积发生了什么改变?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当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依据干脆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1.11.8=0.1118=

1.10.18=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15.860.7380.60.540.23

850.3271.570.281.80.23

四、质疑调整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学问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示别人要留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五、巩固发展

(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副标题#e#

(二)依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

(三)列竖式计算.

1.8230.370.41.05625

(四)一个长方形长是1.35米,宽是0.48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课后作业

(一)推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56.738=2154.60.370.94=3.478

41.29.2=3790.4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书设计

计算小数乘法,先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教案点评:

是小数乘整数学问的扩展和延长,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学问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视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改变规律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学问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驾驭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视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专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学问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须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相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育学生操作实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实际的应用实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简单出错,采纳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育了学生的合作实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相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视察,你发觉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视察你发觉。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视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相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料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觉什么?引导学生发觉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相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挚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觉: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行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支配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干脆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刚好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学问结构,并刚好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篇5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驾驭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打算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须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老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老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老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老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须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依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老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老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知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肯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老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很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1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1÷2=50(千米)

101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须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老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1比2.

老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1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老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终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101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101∶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老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依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老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小学数学教案篇6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干脆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意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

2.注意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相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相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解。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学生打算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解并描述故事情节)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相识?

引导学生探讨,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2.导入:“吨”原委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识“吨”

1.掂一掂,想一想。

将打算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

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10千克。

请学生想象1010个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相互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

(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

(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学生细致视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须要用“吨”作单位)

3.说一说。

(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

[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10千克(1吨)]

(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终集体沟通,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运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育协作精神,培育学生的数学沟通实力,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态。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多种方法。

【教学打算】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不规则纸张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想无限,激趣导入

师:今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甜甜的生日,你们想一起参与他的生日晚会吗?让我们去欢乐一下吧!(课件:甜甜的生日晚会并展示礼物)

师:(这些图形中有角吗?)关于这个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师: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角呢?快来说一说。

师:(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谈到了各种角。今日我们就要来相识一种角,通过学习,我们再来推断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角是不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角。

(评析:新课伊始,许老师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甜甜过生日”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并利用课堂再生资源,留下伏笔:同学们的举例是不是都是我们今日学的角?)

二、视察感知,出示课题

(电脑出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六角形。)

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来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角?(生来回答,师随之指出图形的角。)

(课件出示闹钟、剪刀、扇面等物体中大小不同的角,电脑闪耀。)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它们的表面上有角吗?,我们一起把它们的角找出来吧!

师:让我们把几个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看看。(课件演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留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同学们,这些在图形上、在生活中所找到的角,就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新挚友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相识角)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图形上、物品上找角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为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态而设计的,是为使同学们初步感知生活是数学的蓝本而设计的。)

三、操作实践,自主建构

1。演示操作(折一折、摸一摸)

师:看着角的样子,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来呢?(同学动手折一折)

师:我也折一个角,同时教授角的“顶点”和“边”。)

师:同学们,拿着你自己折的角,请你和同桌说说哪里是角的“顶点”和“边”,并摸一摸它,看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一边摸角一边说感受:顶点是尖的,两条边是直的。)

(评析:新课标特殊强调学生对新学问的感知、体验的过程。老师设计“折一折”“摸一摸”“说一说”的这一环节,体现了这一理念。强化了角的特征的相识:尖尖的点,直直的边。)

2、演示操作(画一画)

师:你们会折角,那你们会画角吗?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好吗?(师示范:先画一个小小的点,它的名字叫“顶点”,再分别从顶点动身画出两条直线,它们的名字叫“边”,我们用“∠”表示一个角。小挚友,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这个角我们把它读作:角1。)

师:这就是我们的平面图形——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相识“顶点”和“边”这两位新挚友兴奋吗?现在请同学们用笔和尺子跟着电脑一起来画一个角,别遗忘把角的“顶点”和“边”写上。

老师:通过折角、说角、画角,谁来说说,角的组成。(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评析:孩子的才智来自于指尖,操作参加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相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实力。动手实践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学生由详细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详细,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学问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学问得到更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角各部分名称的相识感到了爱好,并且记忆很坚固。通过画角,总结角的组成,使学生对角形成完整的相识。)

3、推断并标出角

(1)师:同学们刚才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推断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桌拐(无顶点)、椅拐(有顶点,有一条边是弯的)、操场一角、磁砖一角,请学生推断在这些图片上所标出的物体的轮廓线,是不是角,不是角的说明理由。]

(2)师:现在再回想一下,同学们刚才所举例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评析:这个过程是请学生进一步感知,角在我们身边,并与导入呼应。至此,对角的感知与认知这一条主线流畅而突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同学们真是了不得,能应用我们所学的学问识别角。

大家看,老师这里有几个钟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每个钟面都有角,并指出这几个角有大有小时,老师切入。)

师:这四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多媒体出示)

当学生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时,诱发思索:“你是怎样判别的'?”学生假如说出“张口大,角就大”时,要强化这句话,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同时,老师取出一个活动角说:“谁告知我,怎样演示张口大小?”当学生演示正确时,老师要提示学生边演示边说,“张口越大,角越大”。并多请几个学生说,最终请全班学生拿出活动角,相互说说,一起说说。并应用评价、激励的语言强化这一结论。进而给出板书: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师:依据同学们说的结论,我们来做个活动吧,请组长给组内的同学发一个活动角。接下来要按老师的要求来做:①师先做一个大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老师小的角;并请一位学生说说是怎样判别的。②师先做一个小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③同桌同学一起做角,比比大小;④请两个同学上去快速地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依据张口大小判别)

(2)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出示两个角的模型:A角,两边虽长但开口小;B角,两边虽短但开口大。)

假如学生说B角大,老师可有意说:“你怎么说B角大呢?我觉得A角大,瞧,这边多长啊,我得用两个手拿,咱请全班同学说说哪个角大?来,同意××同学说的请举手,同意老师说的请举手。然后请不同看法的双方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说道B角虽然边长短,但张口大,所以B角大时。老师再强调:可是A角的边长啊。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然后,老师再多请几位同学发表自已的看法,原委哪种看法对?待统一相识后,再请全班同学相互说说,最终利用评价来强化这一结论。并给出板书:角的大小与边长没有关系。

(评析:在这个环节,老师创建了学问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供应了探究的素材,将大量的时间、空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出判别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主动参加学问形成过程,又培育了学生的归纳实力、口头表达实力,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快乐,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环节的设计中,还突出了老师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视、把握与应用,突显了老师在教学改革中专业实力的不断发展。)

5。找角活动,丰富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相识了角,我们的教室里也有许多角。你们能找到它吗?

请看要求:(1)可以离开座位去找角;(2)找到角后,请你摸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再和你的同桌同学说说;(3)音乐结束时就回位坐好。(学生活动,在教室里面找角)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沟通反馈。

(评析:这样的活动练习,好玩味,有新意,让学生再次感觉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设计也体现了老师别具匠心,为每个孩子供应均等的机会,为每个孩子的发展供应时间和空间。)

6、德育教化

师:生活中角是丰富多彩的,这有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让我们观赏它们表面上的角。

伴随着美丽的音乐,课件展示各种图片(南浦大桥、金字塔、房屋、小饰品等),并尽可能的让学生们说说他们从上面所能找到的角。

(评析:利用网络,把大千世界浓缩进课堂,让小数学变成大数学,让学生初步相识数学的应用美与创建美。)

师:多美啊!生活中的角的确是多姿多彩的,它把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了。尽管角很美,可有时候角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危害,比如这个讲台上的角这么尖,小挚友们走路的时候肯定要当心,不要被它撞伤了。在我们小学楼梯口的平安宣扬教化图片中,就有这样一则儿歌。我们大家一起念一念:小小硬硬尖桌角,遇到它啊痛弯腰,走路嬉戏多留意,免得碰得哇哇叫。

(评析:利用校内文化,适时、适当的进行德育教化,体现了老师心中有孩子,时时关注孩子的美德,也彰显了老师数学文化素养的魅力。)

7、数一数角

师: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许多漂亮的角,那么,在这几个图形中,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