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月,保定抚臣献白鸦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秋九月,诏遣中官王端往武当设像修斋,大学士刘健、吏部尚书倪岳、兵部尚书马文升各疏谏,上遽止。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对曰:“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曰:“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曰:“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二月,吏部尚书马文升上言三事:一日裁冗官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二曰杜奔竞。言朝觐既已去之,又复留之,故觊觎之徒,干求复进。三曰革滥进。边圉多警,许生员纳马入监,有七千余名。川、陕荒歉,守臣又具奏上粮入监,通前共有数万余人。大害选法,人民受害。上皆纳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裁冗/官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B.一日裁冗官/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C.一日裁冗官/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D.一日裁冗/官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祥瑞,古代认为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B.中官,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也指宦官。C.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章。D.朕,第一人称代词“我”,古代帝王专用,平民无权使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大夏代替马文升成为兵部尚书之后,他向明孝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被明孝宗采纳。B.刘大夏在两广总督任上,多次请辞,但都没被允许,后来做了兵部尚书,明孝宗还询问原因。C.明孝宗不明白朝廷征敛得当为什么还出现民穷财尽的状况,刘大夏便举出征敛不当的例子。D.刘大夏不仅仅指出了民穷,还适时向明孝宗指出了兵更穷,并详细分析了兵穷的原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2)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医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B.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C.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D.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殊遇”中的“殊”字为“特殊”之意,和《兰亭集序》中的“虽趣舍万殊”中的“殊”字含义不同。B.本文中“详论治道”的“治”和《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均为“治理”之意。C.本文“择行”中的“择”为“选择”之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思不同。D.文中“孝宗”为庙号,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庄宗”均是庙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巡视太学时,祭奠先圣孔夫子,王恕请求应当厚于常规礼仪,以特用金币和牛、羊、豕三牲释奠。B.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而马文升受到皇帝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9.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曰:“选廉能以任风宪,禁摭拾以戒贪官,择人才以典刑狱,申命令以修庶务,逐术士以防扇惑,责成效以革奸弊,择守令以固邦本,严考课以示劝惩,禁公罚以励士风,广储积以足国用,恤士人以防后患,清僧道以杜游食,敦怀柔以安四裔,节费用以苏民困,足兵戎以御外侮。”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策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翁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谷应泰[注]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汉武帝。B.顿首,以头叩地、举而不停留,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D.乞骸骨,官员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厉行勤俭,爱惜民力。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尽可能减轻民困,言辞切中事理,孝宗能够赞许采纳建议,并遵照施行。B.孝宗理性治国,整肃吏治。孝宗皇帝鼓励、要求马文升认真考课天下官吏,马文升深受感动,按实情裁掉了两千多名不称职官员。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任职一年后再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孝宗重用贤良,君臣亲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14.结合文本简述孝宗朝的特点,并分析作者突出这一特点的用意。答案1、C

句意:第一是裁冗官。说近年以来,传奉官等将有八百余人,每年实际支出的俸禄不下万石。能减少一官,就能省一官的俸禄,多宽容一分,人民就能多受一分的恩赐。根据下文的“二曰杜奔竞”“三曰革滥进”可知,“一曰裁冗官”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第一个“则”意为“就”,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应放句首,排除B。

2.D

“古代帝王专用,平民无权使用”错误,秦以后为帝王专用。3.A

“他向明孝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被明孝宗采纳”错,结合“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等分析,文中是指出种种弊端。

4.(1)刘大夏平素把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当作自己的责任,命令下来后,人心一致信服。(2)像前面所说的,本来已经停止了。其他的征收赋税,可以一一讨论革除。参考译文:(弘治十四年)三月,保定巡抚进献了白鸦当作祥瑞之物,礼部尚书傅瀚弹劾他不当,上奏请诏谴责他。这年秋天九月,(明孝宗)下诏派遣宦官王端往武当设立雕像修建斋堂,大学士刘健、吏部尚书倪岳、兵部尚书马文升分别上疏劝谏,明孝宗立刻停止了。这年冬十月,改任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召两广总督刘大夏做兵部尚书。刘大夏平素把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当作自己的责任,命令下来后,人心一致信服。以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年两次请求辞官,都没被允许。上朝致谢之后,明孝宗在帷殿,召见刘大夏问他:“我平素用你,你为什么要屡次请辞呀?”刘大夏回答说:“我年龄大了,并且有病,现在人民穷苦,国家财尽,万一出现意料之外的事,就是兵部的责任。我自己想着我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才请辞呀。”明孝宗沉默了。过了几天,又召见他问道:“朝廷的征收赋税并没有不当,为什么到现在单单说民穷财尽呢?”刘大夏回答说:“我在广西取铎木(献给朝廷),在广东收买香药(献给朝廷),费用都上万了。”明孝宗说:“像前面所说的,本来已经停止了。其他的征收赋税,可以一一革除。”明孝宗有一天问他:“那些卫所中的士兵是否强勇可用啊?”回答说:“以前我本来只是在说民穷,但是士兵穷困得更厉害呀,怎样能把他们当作精锐之师呢?”明孝宗说:“在卫所里有粮食,戍边出征打仗有行军之粮,怎么能说穷呢?”回答说:“江南士兵为转运粮饷所困,江北士兵为京操所困,其他的穷困又不止于此。并且所谓月粮、行粮,有一半都被将帅们拿走了,能不穷困吗?”明孝宗叹息道:“我在位久了,已经不知道怎样才能称为百姓的主人了!”于是就命令大臣们,都要站在本职工作上说说军队、行政方面政策的弊端,选择合理的改正。(弘治十五年)二月,吏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说了三件事。第一是裁冗官。说近年以来,传奉官等将有八百余人,每年实际支出的俸禄不下万石。能减少一官,就能省一官的俸禄,多宽容一分,人民就能多受一分的恩赐。第二是杜绝奔走追逐名利。说朝觐既已经去除,又再次留下了它,所以那些觊觎的人,追求功利之人又开始了奔走。第三是改革无限制地选人进国子监。边疆多战事,允许生员进献马匹进入国子监的,就有七千余名。川、陕荒年歉收,守臣又奏请缴纳粮食就可入监,算上之前的共有数万余人。大大损害选人才的法则,人民受害。明孝宗都采纳了。5、A

句意:皇太子继承皇位,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致仕”是“王恕”的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不能断开,排除BC;“冢宰”是吏部尚书的意思,作“居”的宾语,而“铨政”是考核选任官吏的意思,和后文联系紧密,排除D。

6.B

第一个“治”意为治理。句意:研究讨论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第二个“治”的意为治理得好,太平。句意: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7.B

“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错误,根据原文“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可知孝宗当太子时便久闻马文升大名。

8.(1)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呢!”(2)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

9.①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能熟识他们;②还能正确任用他们;③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精进高明。参考译文:

皇太子继承皇位,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皇上巡视太学,释奠先圣先师孔夫子,王恕请求加礼于孔子圣像前,特用金币,改以太牢之礼。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下诏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这是因为皇上当年在东宫之时就知道他的名字的缘故。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闰二月,皇上亲自耕种籍田已毕,宴饷群臣。教坊进献杂技,在表演中说出一些轻慢污秽的语言。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呢!”当即把教工、乐伎辞退而去。最先开讲的是经学。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章说:“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即使皇帝再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因此常常把要办的事情托付身边的人去办。所以,如果皇帝真想要做到事事明察和鉴别真伪,必须每天坐于便殿,召见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面陈他们的想法,或仔细审阅他们的奏章。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王恕担任尚书,不畏强暴,请托告求之路从此堵塞。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这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职,一年之内两次要求离职,朝廷都没答应。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现在天下百姓贫穷,财力困窘,万一有不测之事,罪责在兵部。我估测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这件事,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又过了几天,皇帝又召见刘大夏,问道:“现今征收税赋,征发徭役,都比较适当,你为什么还说民穷财尽?”刘大夏回答:“我只是说现今征收税赋,征用徭役,没有一定之规。至于其他的,臣还没有说到。就拿臣在两广来说,朝廷每年向广西要铎木,又在广东收购香药,光这两项费用就在万钱以上。”皇帝说:“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其他的征敛,可以一一商议革除。”皇上叹息说:“朕在位已经很久,可是这些事情都不知道,怎能称得上是一国之君啊!”皇帝命令九卿大臣,各以其主管的职事,说说在军民百姓中朝廷的弊政,尔后加以改革,选择可以推行的,再加推行。召大学士刘健等人谋议军政大事,皇上说:“解释书的内容要阐明圣贤的旨要,直接言明,不要隐瞒。况且先生等人和翰林各位官员,这些都是辅佐的职位。都是应当直言的。”刘健回答说:“我等如果不敢直言,那么其他官员就再没有敢直言的人了。”皇上说:“是这样。”五月,皇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孝宗一朝,明朝拥有天下一百多年。天下安定,人口繁多,战争平息,盗贼没有四处横行,可以说是和睦安乐啊!10、B

句意: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事诗书”和“躬案牍”是并列结构,共用主语“天下士”,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D。“奔竞”是“士”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11.D

“与‘致仕’相同”错误。“乞骸骨”一般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皇帝会同意。二者不同。

12.C

“任职一年后再次托病乞请离职”错误,文中“一岁再求去”意思是“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而不是“任职一年后再次托病乞请离职”。13.(1)天下觐见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2)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

14.特点: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盗贼不作。用意:借古讽今,讽谏清朝统治者能够像孝宗一样重用贤臣,虚怀纳谏,清朝官员能如明时的贤臣各尽己能,辅佐君王。参考译文: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三月,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说:“选拔廉能之人担任御史,禁止搜刮来惩戒贪官,选拔人才来执掌刑狱,申明命令来整改事务,驱逐术士来预防蛊惑,要求做事有功效来去除诡诈舞弊,选好地方官来巩固国家根本,严肃官吏考核来彰显奖惩,禁止公罚来激发士大夫的风度,广泛积储来满足国家用度,体恤读书人来防止后患,清理僧侣和道士来杜绝不劳而食,施行怀柔政策来安抚边远地区,节省费用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完善武器装备来抵御外侮。”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在宫内节省费用一条,说:“一切供应的物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