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臧刚顺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第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提出了"自我","自我防御机制"等概念,他将自我看作是人格结构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原则和功能,如遵现实原则,控制本我以及自我防御机制等,这已为自我心理学勾画出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他的理论体系是以"本我"为基础与核心的,自我的能量依然来自本我,而且是为本我服务的,因此可以将他的体系看作是本我心理学.弗洛伊德之后,经安娜,哈特曼,艾里克森等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第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1982.10.09],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英国伦敦。第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生平她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S.弗洛伊德六个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业的人。在她出世以前,S.弗洛伊德曾希望她是个男孩。自幼不受父亲重视,她自己曾在与朋友信函中称当时如果有避孕药,她是不会来到这个世界的。但她并未让父亲失望,自幼对学术有兴趣,15岁以前已经开始阅读父亲的论文,自行研习精神分析。14岁即出席旁听父亲主持的精神分析研讨会。1912年安娜在维也纳的考泰季中学毕业,此后她没有上过大学。中学毕业后,她曾担任过小学教师。23岁曾因连夜恶梦而陷入情绪困扰,经由父亲连续分析治疗达4年之久,这时她才她真正接触心理学。当时她每周接受6个小时的分析,时间在晚上10点钟,直到1922年中断,但从1924年开始后的几年中,她仍断断续续接受其父的精神分析。1920年,父女两人一块儿参加了在海牙举行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22年安娜获准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取得正式会员资格。1924年首次在学会提出研究报告,题为《击败幻想与白日梦》,引起精神分析学界重视。该报告内容时她对白日梦患者的个案研究,实际上那个患者就是她自己。第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生平1923-1938年,她在维也纳私人开业,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工作。1925-1928年曾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并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教育学院院长,她还积极参加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活动,并担任过该会的名誉主席。1938年,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之初,安娜曾被德军逮捕,获释后陪同父亲赴英国伦敦避难,一面照顾已患口腔癌多年的父亲,一面继续在伦敦从事儿童精神治疗工作。1939-1945年,她在维也纳创办了一所私立小学,将原来用于病人的精神分析理念扩展用在教育上以研究儿童。后来成为著名心理学家的E.艾里克森,当时即在该校任教,并跟随安娜从事儿童精神分析研究。与此同时,她还在英国伦敦创办汉普斯特战争疗养院。机构创办初期,照顾在战争中和双亲失散的小孩,战后她改为儿童诊护所,开设儿童心理治疗课程,并对精神紊乱的儿童和成人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这一时期她还走遍欧美,作专业和通俗的精神分析讲演,并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和儿童研究中心的访问教授。此外她还开办了一个健康儿童科,一个因社会案件而设的幼儿班和一个专收盲童的幼儿班。1952年起她担任汉普斯特诊疗所的所长直到逝世。第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生平安娜未接受大学教育,无正式学历,学术成就全靠自修,她终身未婚。一般认为,安娜在心理学上最大的贡献乃是她对父亲的牺牲奉献,当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尚未得到重视,唯安娜仍坚守在父旁。1923年弗洛伊德患口腔癌,开始依赖安娜的照顾及看护工作。当他需远赴柏林进行治疗,陪伴他的只有安娜。因为弗洛伊德患重病,一个保护心理学的秘密组织成立,安娜是其中一个组员,她要求其它组员捐出一只指环以示信任。那年开始,安娜便成为弗洛伊德的秘书及代理了。而当奥地利被德国纳粹入侵时,安娜还为了保护父亲,代父接受盖世太保的侦讯。此外,她协助S.弗洛伊德使其晚年著作得以出版,并编纂了24卷的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由于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卓越贡献,许多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其中有美国的克拉克大学(1950),杰佛森医学院(1964),芝加哥大学(1966),耶鲁大学(1968),她父亲的母校、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197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8),英国剑桥大学(1980)。此外美国政府还曾授予她“麦迪逊奖”,英国政府也曾授予她大英帝国骑士爵位。第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的人格观安娜接受了其父"三我"人格结构理论,但她否认本我对人格的绝对支配地位,更看重自我的作用.从而把人格结构的核心从"本我"转移到了"自我".她认为,本我和超我都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人们能够观察的只是自我,因此,"我们观察的适当领域总是自我,可以说自我是一个媒介,我们试图通过它来了解其它两种结构的情况."(安娜).此外,她还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问题的起点和关键.安娜还系统总结并扩展了弗洛伊德的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思想.弗洛伊德早在1894年发表的《神经-精神病症》一文中就提出了"防御"概念,但末作深入研究,直到1926年,他在《抑制,症状和焦虑》一书中重提防御概念,并列举了一些防御机制,以后他又在许多著述中不断补充分一些新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逝世后,安娜从其各种著述中共总结出10种防御机制.在此之外,她又根据自己的研究补充了五种,如否认,自我约束,对攻击的认同,禁欲作用和利他主义.
第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对防御机制的诠释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安娜一共论述了15种:1.压抑(repression)。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是最古老的和最危险的防御机制之一,也是使用其它防御措施的先决条件。否认(denial)“当对外部事件的知觉象征性地与有威胁的冲动相联系时,人们会潜意识地阻止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否认就是通过拒斥而把危险排除在外。禁欲(asceticism)。指青春期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点。在安娜看来,青春初期的青少年常常对出现的性冲动感到不安,为了使自己不致于因此而做出越轨行为,他们便通过放弃一切欲望和快乐来保护自己。第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对防御机制的诠释4.投射(projection)。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思想转移到别人或其它对象身上。使这些冲动脱离自我,好象它们不是自我的一部分。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情或想法。5.利他(altruism)。在安娜看来,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投射作用。她认为,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6.转移(displacement)。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由于含有危险(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直接向该对象表达时,人们有时会把这种情感或冲动转移到其它对象身上,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渲泄,心理得到平衡。7.自我约束(turning-against-self)。是把冲动向内转向自我,而不是向外转向某一对象。这种自我约束的结果通常会导致心理不适、罪疚感、抑郁以及受虐癖的情感。8.反向(reaction-formation)。是指把别人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它们的反面,使之成为可接受的。第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对防御机制的诠释9.反转(reversal)。是一种类似于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冲动从积极主动的方式变成消极被动的方式。这是因为原来采纳的行为方式是社会所不容许的,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人们便采取了这样一种反向作用的防御手段。10.升华(sublimation)。是把某些冲动和欲望通过某种高尚的行为转变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目的替换作用”。11.心力内投(Introjection)。是把外部对象或自己所赏识的某些人物的特点结合到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中去的一种防御机制。第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对防御机制的诠释12.对攻击者的认同(identificationwiththeaggressor)。安娜把它也视为一种心力内投的防御机制。它是对自己所恐惧的人或对象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使人在心理上感到自己就是那个令人恐惧的人或对象,以此来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13.隔离(isolation)。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一个典型特征。指人们把社会所无法接受的冲动或欲望在意识中保留下来,但与此同时却剥夺了其中的情欲和意义,以此来达到一种理智型情绪隔离,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14.抵消(undoing)。是指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不安。15.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分析安娜对人格的发展深感兴趣,前后花了50年时间把她父亲的精神分析理论用于儿童心理分析和教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以成年人为对象,虽然其人格理论提到儿童的心理发展,但实际上并未深入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经验。安娜则不同,她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分析和教学工作,她的《儿童精神分析技术导论》一书,就是她对儿童实施精神分析的经验之谈。由于儿童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实施自由联想或释梦技术,安娜创造应用游戏观察和家庭访问观察方式进行。1938年随父定居伦敦后,她就在居家附近开设儿童精神分析诊所,一面对儿童实施精神分析,一面训练精神分析人员。她的《儿童精神分析治疗》一书,即在该所工作的研究记录,对儿童精神分析贡献极大。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简评
安娜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对自我心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她始终没有解决弗洛伊德理论中存在着的自我的两种机能之间的不协调,即狭义的防御(与本能冲突产生)与广义的适应(与环境作用产生)的矛盾.她仍然在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及防御中来研究自我,而发展自我心理学的关键任务是让自我离开本我,使自我成为没有冲突的领域.所以安娜仅是从弗洛伊德理论与自我心理学中间的过渡人物.真正的自我心理学是由哈特曼建立的.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安娜·弗洛伊德主要著作儿童精神分析技术导论:1927儿童精神分析治疗:1928自我与防御机制:1936教师与父母精神分析学安娜·弗洛伊德论文集儿童的心理分析治疗:1946儿童期的常态和病态:1968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海因兹·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海因兹·哈特曼(1894-1970),德国人,安娜的学生.二战后移居美国,并致力于创立自我心理学体系,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他的代表作《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被认为是自我心理学史上继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哈特曼认为弗洛伊德和安娜都是将自我放在与本我的冲突中进行思考和研究,这样自我总是不能离开本我而独立存在.而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自的范围,应体现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哈特曼并不否认冲突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只是认为这并不是唯一的研究领域,之外还存在着"无冲突的自我领域".这才是自我心理学的独特领域.他认为,自我并不一定要在与本我及超我的冲突中才能发展,它也可以心理冲突之外的个体经验中发展,如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动作,学习等都属于自我的适应机能,它们并不是自我与本我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在无冲突的领域中发展着.哈特曼的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都是围绕着无冲突的自我领域展开的.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海因兹·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按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的出现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早于自我,自我是本我的副产品,是为本我服务的.但哈特曼认为两者是同时形成的,都是从同一种先天遗传的"末分化基质"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因此,自我独立于本能,不仅在起源上是独立的,而且其发展过程也是独立的,他称之为"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哈特曼认为,自我的机能主要是适应环境,他把适应看作是有机体(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三种途径:一是人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二是人改变环境使之适应人,三是人通过选择有利于生存的新环境以求两者之间的适应.适应还可以分为进步的适应和倒退的适应,但两者都是为人的整体适应服务的,正常情况下,人在整体适应上是进步的,但在某些局部适应问题上又可能是倒退的,这种整体适应表现为自我的整合机能,是适应的最高成就,也表现了自我的本质特点.自我的整合机能说明,适应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过程.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海因兹·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哈特曼的理论贡献是明显的,首先,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他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其次,他澄清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理论中的模糊认识,赋于自我以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之从过去只研究病态心理转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可以对诸如感知,记忆,思维,学习等普通心理学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范围,而且改变了过去精神分析学与普通心理学相分离的状况,使之可以成为普通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他关于自我在发生及发展上独立于本能的观点,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但是,哈特曼对弗洛伊德自我理论的改造并不彻底,他把冲突领域的自我总是交给了古典精神分析,把无冲突的自我领域与之完全割裂开来,他认为前者只能解释病理心理,而后者只能解释正常心理,这种截然的分割导致了其理论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艾里克森
-1994.05.12],美国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因病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哈维克(Harwich)。对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渐成说(psychosocialtheory)。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生平艾里克森的父亲是丹麦人,母亲为德国犹太人,生父在他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3岁时,母亲嫁给一个德国犹太人、儿科医生西塞多·洪伯格(Homberger)。艾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伯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艾里克·洪伯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成为美国公民时,才改姓艾里克森。18岁高中毕业后,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在欧洲各地漂泊一年,曾尝试学习绘画,且曾两度进入艺术学校就读,结果均未毕业,自从去意大利佛罗伦斯旅行之后即决定放弃。艾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但他确有艺术天赋。1927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那年,他的一位老同学P.波罗斯邀请他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工作,该校生源都是S.弗洛伊德的患者与朋友的子女。开始时,他以艺术师身份受聘,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这时,S.弗洛伊德的女儿A.弗洛伊德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儿童精神分析者的培训,艾里克森接受了该提议,以每月支付7美元的培训费接受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生平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她父亲的理论不同,有其独特的创见,这对艾里克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64年,艾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献给A.弗洛伊德,以表示对她的感激之情。1929年,艾里克森与同校任教的加拿大籍教师琼·塞尔森结婚。1933年,为了逃避纳粹迫害,艾里克森举家适居丹麦哥本哈根,后又迁往美国波士顿。在那里,他以儿童精神分析家的身份私人开业。同时还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任研究员。当时,他曾被哈佛医学院录取为心理学哲学博士候选人,但几个月后就被他放弃了。1936-1939年间,艾里克森在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在耶鲁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在那里,他研究了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儿童。和M.米德有了交往,并前往南达科苏语印第安人的松脊居住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了苏语印第安人抚育子女的情况。诸如此类的人类学研究使艾里克森进一步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极其强烈地渗透到他格理论中。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生平1939年,他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建立联系,适居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并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从1942年起,他一直担任心理学教授,但在1950年因拒绝在效忠宣誓上签字(即美国麦卡锡强迫公民进行的反共宣誓)而被免去教授职位。后来,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他“政治可靠”,又重新授予他心理学教授,但艾里克森拒不接受,理由是其他教授也因同样“罪名”被免职了。20世纪50年代,他是马萨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地区奥斯汀·里格斯中心的高级职员,在那儿他治疗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所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1939-1944年,艾里克森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学院“纵向儿童指导研究”,这项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后去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处任教,逐渐形成人格发展渐成说。1950年出版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书内存广泛,包括精神分析(特别自我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材料,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有初步探讨。在该书及后来一些著作中,他制定了一个有关儿童发展的新学说。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生平艾里克森的同一性危机观,显然得自他亲身的生活体验,在他的青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三次危机:因姓氏的危机:本来自己以为姓洪伯格,后来知道自己是父亲的继子,心中十分痛苦;因种族的危机:本来自以为是德国人,后来发现因身为犹太人而受歧视时,心中十分痛苦;因迷失的危机:高中毕业后失学失业,到处流浪,自我追寻中无法获得定向而深以为苦。他在晚期关心20世纪人的道德和政治问题。其后期研究已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社会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异常行为等。他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已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与习性学、历史、政治、哲学和神学联系起来,其声望也超出了美国国界。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在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他受哈特曼影响将"自我"的理解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心理过程,并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艾里克森还提出了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并且表现为一个分阶段,有顺序,连续着的过程.他将这个过程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解决的好,人格就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若解决的不好,人格就向消极的或病态的方向发展.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1.5岁,主要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克服焦虑感.儿童早期:1.5-3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涩和软弱.学龄前期:3-6岁,主要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克服愧疚感.学龄初期:6-12岁,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性,克服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发展感,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50岁以后,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階段年齡成功解決將導致失敗的解決將導致1.基本信任vs.不信任(trustvs.distrust)出生到一歲希望(hope)感受到內在的美好信任自己與他人,樂主義。害怕感覺糟糕,不信任自己與他人,悲觀主義。2.自主vs.羞恥和懷疑(autonomyvs.shame,doubt)一至三歲意志力(will)運用意志與自我控制來做選擇。自我懷疑僵化、過度自覺、多疑、自我意識、羞恥。3.主動vs.罪惡感(initiativevs.guilt)三至六歲目的(purpose)樂於活動,追求目標方向,完成工作。無價值感對目標達成及成就之追求,感到罪惡而猶疑。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階段年齡成功解決將導致失敗的解決將導致4.勤勉
vs.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六至十二歲勝任感(competence)能專注於工作,並因完成工作而感到自豪無能感自感能力不足,未能完成工作。5.自我認同
vs.角色混淆(identityvs.role
confusion)青少年期(12-18歲)忠實(fidelity)有內在一致感,這種感覺具持續性;有信心地規劃生涯。不確定對角色緊張,沒有設定標準,自覺虛假。6.親密
vs.孤立(intimacyvs.isolation)成年前期(18-36歲)愛情(love)成熟度高,將工作、思想、感情與人分享亂婚逃避親密關係,維持表面關係。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階段年齡成功解決將導致失敗的解決將導致7.生產
vs.停滯(generativityvs.stagnation)成年期(35-55歲)關心(care)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如魚得水。自私喪失對工作的興趣,人際關係貧瘠。8.自我統整
vs.失望(integrityvs.despair)老年期智慧(wisdom)有秩序、意義感,對自我與個人成就滿意。無意識、絕望恐懼死亡,覺得人生悲苦,無法從中得到想要的。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个体性:即个人的独特感.
二是整体性,将过去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零碎的自我体验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
三是一致性和连续性,指个体感受到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是一致的,连续的.
四是社会认同感.指个体感受到自我与社会团体的价值保持一致,能够得到团体的认可与支持.与自我同一性相反的是“同一性混乱”.艾里克森认为,在人类生存的复杂社会里,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生存感.要达到自我同一性必须实现多种心理统合:
一是主体自我(I)与客体自我(me)的统合.
二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合.
三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合
四是过去的自我体验与当前自我体验的统合.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简评艾里克森对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他把自我及人格放在生物,心理及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并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将弗洛伊德的本能发展理论,修正为社会发展理论,这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大转折.其次,他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人格发展理论,他把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人生的整个周期,突破了过去心理学家仅仅描述人生早期人格发展阶段的局限,他对各阶段发展任务的概括,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较强的辩证性,它对人们理解人格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他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不仅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还对精神病学,教育学,甚至整个西方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对同一性的研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策略,犹如弗洛伊德时代对性欲的研究."总之,艾里克森将自我心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此外,艾里克森还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许多历史人物,开辟了历史心理学新领域.艾里克森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他的理论思辨性多于科学性,理论的实证依据不足,这一点受到不少心理学家的批评,但大多数人依然承认他的理论是一种有用的而且是重要的理论.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艾里克森主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1950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58同一性与生命周期:1959领悟与责任:1964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1969新的同一性维度:1973杰斐逊演讲集:1974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1975游戏与理由:1977生命周期的完成:1982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形成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美国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接受中加以改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变迁以及新的社会问题使人们思考视角发生变化的产物.三四十年代,先是西方经济危机,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困优人们心理的不再是性压抑,而是经济,战争,人际关系等社会问题,精神治疗专家们面对新的心理问题,深深感到再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行不通了,精神分析的生命力首先在于临床效果,新的临床经验成为新理论形成的基础.在上述社会背景之中,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人纷纷抛弃了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论,而从社会文化方面寻找心理问题及人格形成的根源,形成了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卡伦·霍妮-1952.12.04],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她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一个名叫卡伦·丹尼森(KarenDanielsen)的小村庄,因病逝于美国纽约。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生平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个笃信宗教、独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具有荷兰和德国血统的荷兰人,泼辣而随和,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父亲比母亲大19岁,和前妻生有四个孩子,均已成人。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哥哥。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同样,她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因而其童年生活颇不快乐。9岁时,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她说:“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霍妮12岁时,因为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1901年,在母亲的支持下她进入高中,父亲对她想当医生的想法极力反对,以致她的母亲为此同丈夫在1904年离婚。1906年,她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1908年转至哥廷根大学,大学期间,她遇到了已婚的奥斯卡(OskarHorney),他们在1909年结婚并生了3个女儿,但婚后夫妻感情不睦,1926年离婚,此后曾一度于精神分析研究所另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相恋。1909年,由于抑郁症和性问题的困扰,开始接受S.弗洛伊德的嫡传弟子K.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1910年,她的父亲去世了,1911年,她的母亲去世。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生平1913年,她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之后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医生于1919年私人开业。1923年,奥斯卡得了脑膜炎,生意也跌入低谷,加上霍妮的弟弟在这年因肺炎去世。霍妮的情绪低落,抑郁症再度发作,曾有过自杀的想法,1926年,她和奥斯卡离婚。1920-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此外还创办了一家私人诊所。在这段时间里,她由于对S.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不满而离开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大多是关于女性问题和不同意弗洛伊德观点的文章。1932年,她受亚历山大(FranzAlexander)的邀请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她迁居纽约,在那里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大,导致了她与研究所其他成员的关系紧张,1941年,她的同事以投票方式作出决议,剥夺她的讲师资格。同年,她倡立精神分析改进会,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她亲任所长直到逝世。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生平
当霍妮还是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一名讲授正统理论的教师时,她开始反驳弗洛伊德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发展的学说,并试图用站在女性立场的观点去取代当时流行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虽然起初她尝试从内部去修正精神分析学说,最终她还是向这一学说的许多前提条件提出挑战,继而发展了她自己的理论。霍妮有关女性心理学的论文彻底脱离了弗洛伊德“解剖构造即命运”的信条,强调文化因素是女性问题及其性别定位的重要诱因。霍妮认为女性的精神障碍是基于对男性阴茎的妒忌,但并非阴茎本身而是男性特权。霍妮采取A.阿德勒的观点,指出女性希望成为男性是因为希望拥有那些被我们的文化认为属于男性的特质或特权,比如力量、勇气、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利,这些都是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因素决定的。霍妮亦指出当男性发现自己没有怀孕生育的本能时,他们反而会产生妒忌及自卑,所以男性表现出的进取心,争取成功是对这种自卑感的补偿。尽管霍妮将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投入了女性心理学的写作,她仍于1935年放弃该选题。因为她感到,文化在女性心理形成中的角色令她无法确认哪些心理为女性特有,哪些不是。她指出,只有当妇女从男性统治文化中所定义的女性观中解放出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区分妇女与男子心理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的首要任务不应是探讨“女性本质”,而应推动“整个人类人格的完善”。从此之后,霍妮开始发展她认为中性、对两性同样适用的理论。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神经症人格的发展动力霍妮的学说是围绕神经症的病理学而展开的.她认为,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文化中的典型困境和矛盾冲突.首先是竞争与友爱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们不断被激起的享受需要与追求这种需要所受挫折之间的矛盾.最后是所谓个人自由与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这些困境和矛盾导致人们陷入难以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正常人与神经症病人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而已.因此,神经症是时代和文化的副产品.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如果父母不能给儿童以应有的照顾,保护和真正的爱,就会使儿童在内心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这种感受还会无意识地泛化到今后面临的所有生活境遇之中,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神经症人格的发展动力基本焦虑(basicanxiety)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因受环境种缺乏安全和温暖之影响所形成的无助感和恐惧感。绝大多数的父母,无法针对幼儿的身心需求设置有利于其成长的理想环境,甚至有很多父母,对幼儿行为不是过分苛求,就是过分放纵,致使幼儿无法在充满爱意与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可见,霍妮所指的基本焦虑虽始自个体幼年,但与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以性欲力为基础的个体本能论极不相同,她所指的基本焦虑乃是起因于个体于他人的社会关系。由基本焦虑直接导致的内心冲突叫"基本冲突".个体解决基本冲突的策略通常有三种:一是贬低自己,自卑,自暴自弃.二是炫耀自己,好胜,对抗,攻击或支配别人.三是逃避现实,消极应付生活.由此形成三种人格类型:依从型,反抗型,退避型.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10种神经症需要
敌意和焦虑导致了更深的恐惧感和痛苦,为了减轻基本焦虑,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策略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症需要。她列举了10种这样的需要:1.友爱与赞许;2.生活伴侣;3.狭窄空间;4.权力;5.剥削;6.社会认可;7.自我赞许;8.成就;9.自主;10.完美主义。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神经症人格的类型霍妮继承了了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学的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神经质性格(neuroticcharacter),是一种对自己无信心、对他人多怀疑、对环境充满忧虑与不安的异常性格。霍妮认为,神经质性格的形成,乃是起因于在长期基本焦虑的心理压力下,个体为自身防御而发展出一些非理性的神经质需求(neuroticneed)她将所发现的10种神经质需求,按性质分为三类,每类代表一种性格:依从性格(compliantcharacter):指个体缺乏独立,强烈需求别人的关爱,依赖别人情感支持的性格;在表面上是亲近任,而在潜意识中却是借依从消除焦虑感。攻击性格(aggressivecharacter):指个体对人持敌对攻击态度,借以攻为守策略莱取得别人的重视。离群性格(detachedcharacter):指个体不与人亲近的性格;表面上是独善其身,而潜意识中却是对人际感情敏感,借离群以保安全。第四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的人格结构
自我的解释,霍妮不采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及超我三层次的人格结构观,而是将自我视为个人在生活经验中所形成自我意象(sefl-image)。个人的自我意象代表他对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自我意象:现实自我(actualself):指个人某时某地身心特征的综合,代表个人的实际面貌。真实自我(realself):指个人可能成长发展达到的地步,代表个人人格发展的内在潜力。理想化自我(idealizedself):指个人脱离现实而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代表个人企图以否认的方式画些其内心的冲突与焦虑。理想化自我表现的方式是设想自己具备胜于他人十全十美的条件。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的人格结构
霍妮认为,当一个人完全受限制于理想自我并在他的指引时,他们就总是以“应该是什么”来支配自己的思想。霍妮用“应该的暴虐”来形容他们的自我破坏。他们在太多的“应该下”越来越远离自己。用霍妮的话说“和自我疏远”。他们生活在无数的应该下,他们越来越失去了“此时此刻”的感觉,他们渐渐地与现在疏远,但他们在理想的应该下,“暴虐地对待自己”。霍妮认为理想化自我是一种心理异常现象,也属于神经质性格。对此种心理异常者治疗时,最重要的是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放弃理想化自我而改从真实自我中发展自己。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霍妮简评
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她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从本能与文化的矛盾转移到文化本身的矛盾,最先建立起了社会文化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她还坚信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乐观的精神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此外,霍妮还分析了社会文化对女性心理的影响,她是妇女心理学的创始人.
但霍妮虽然从原则上指出了社会文化是导致神经症的根源,但最终将文化作用于个人的机制仅仅归结为个体早期的亲子关系,这无疑是将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了.此外,她虽然认识到了社会文化存在着矛盾和困境,但又仅仅站在神经症治疗的角度只关心个人如何适应这种文化,而没有像弗洛伊德那样对社会文化采取批判态度.以上缺陷使霍妮的理论缺乏深度.也没有形成一批追随者队伍。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主要著作:当代的神经质人格:TheNeuroticPersonalityofOurTime,1937精神分析新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的内心冲突:1945神经症和人的成长:NeurosisandHumanGrowth,1950女性受虐狂问题女性心理学:由霍妮的弟子整理出版,1967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弗洛姆
[ErichFromm-1980.03.18],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代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猝发逝于瑞士提契诺州(Ticino)玛拉托(Muralto)。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弗洛姆生平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个商人,喜怒无常,母亲有间歇性抑郁症,童年生活的不愉快,是激发他以后研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探讨人性的主要原因。在他早年时的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他,其一是少年时,家有一位朋友-—25岁的漂亮女子,是个画家,愿意为陪伴老父而终身不嫁,不久其父死亡,而她也跟着自杀了,并留下遗嘱,希望能跟她父亲合葬。那时他才12岁,此事令他非常震惊,无法理解该女子的行为,直至23岁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方才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他后来写到:“战争结束时,我是一个内心混乱重重的年轻人,经常思考战争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样的问题,希望理解人类群体行为的不合理性,渴望和平和国际间的了解。”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弗洛姆生平
对于他的问题,最后弗洛姆从两种理论中寻求答案。弗洛伊德理论帮助他理解了个体的人格,卡尔·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了社会政治的影响。他在上学期间,深入地研究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1918年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法学,1919年暑假后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学,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先在慕尼黑大学,1925-1930年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正规训练。1926年他和里奇曼(FriedaReichman)结婚,但这场婚姻仅维持了4年。与此同时,他加入1923年所创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以心理学的专长加入法兰克福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并任教于法兰克福的精神分析学院。1931年,他从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在研究院期间,他曾同另一位新精神分析主义者K.霍妮同事,且两人间发生过一段恋情。1933年应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的邀请赴美讲学。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弗洛姆生平1934年因政治环境恶劣他离开了德国,先去了瑞士的日内瓦,然后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美国,在纽约开设私人诊所,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他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4-1941),贝林顿学院(1941),1944年他和格伦(HennyGurland)举行了他的第二次婚礼并成为美国公民。1950年转任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并在该校创建精神医学系,两年后格伦因不适当地气候而病逝,1953年他和弗里曼(AnnisFreeman)结婚。1957-1961年回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1962年任纽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1965年从墨西哥国立大学退休,1976年迁居瑞士洛迦诺(Locarno)。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弗洛姆的思想渊源
弗洛姆的心理学思想综合了S.弗洛伊德的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观点,形成了他的社会文化人性观。他反对弗洛伊德人性决定于性冲动和个人潜意识的内在动力,强调人的性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但人性并非为社会文化塑造,人性中亦有独立一面。在弗洛姆看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有“共同的基础”,他称“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著作中的指导原则和动力”。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那些仍然闪烁着光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脚手架分包条件范本
- 企业礼品选购合同
- 装卸质量信誉保证
- 专业单项劳务分包协议样本
- 钢铁构造工程协议
- 专业居间融资协议模板
- 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模板
- 确保学费按时缴纳约束性保证书模板
- 课堂上我誓守静悄悄
- 农产品购买合同的合同付款条件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15秒开舱门
- YYT 1843-2022 医用电气设备网络安全基本要求
- 2024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考试卷(含答案)
- 光伏电站安全管理及运行制度
- 第九届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课件 四川-魏静-课件-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 中班数学《帽子有什么不同》课件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水泵维护保养方案
- 库存管理中的供应与需求平衡
- 空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工序附图
- 信息化作战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