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_第1页
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_第2页
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_第3页
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_第4页
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项目背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现在所进行的工业生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工厂手工技术逐渐被机器大工业取代,这个过程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二次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电气化时代和化学时代。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发端在美国、60年代接踵西欧和日本、70年代扩展到发展中国家、80年代遍及全球至今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电子计算机、工程技术、能源技术,人类破解了基因和遗传、探索了空间和海洋。1978年,渴望富裕的中国人选择改革开放,实实在在参与国际化大分工,利用本国的物产为其他国家创造价值,同时享受劳动密集型生产带来的人口红利,30年间使自己的生产总值增加67倍,但资源和原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了百年罕见的严重挑战,中国经济也受到了残酷的冲击,外部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凸显,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驱动物质文明继续发展,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走向繁荣。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培育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投入GDP的3%,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科技。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中国的发展,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具有战略前沿必争、潜在需求旺盛,技术资本双密集,绿色可持续、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战略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驱动力在于新兴技术的率先试错、持续迭代。二是未来主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并满足着消费需求升级,是未来的主导产业。三是生态适配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自然生态更友好,同时适应着并促动着社会生态进一步优化。就其范围而言,201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新分类标准中,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2020年,有关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由上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不断迭代发展之中的,其范围也持续有所变动。为更好地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促进其发展,需要建构起更符合其本质特征的研究框架。围绕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物质、能量三大资源,以及服务于人自身的健康、安全和舒适需求这一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划分为数字经济、材料制造、能源动力、生物产业、创意服务五大方向。从这一角度,可以更好地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给出相应的政策框架。发展基础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实现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4000亿元增加至76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18.7%提升至32%;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300亿元。智能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围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培育和云联数算用全要素集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市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5万家,累计推动7.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培育形成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兴服务业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绿色环保、先进材料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57%提高到2020年的2.1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61%。累计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来渝建立创新机构、产业研究院101家。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开发180nm全套硅光工艺PDK、全球首款Micro—LED智能手表。铝合金产业基本实现对国家所需重点关键铝材品种全覆盖,西南铝业集团成为国内唯一的国产大飞机铝材供应商。产业发展要素持续集聚,全市研发人员达到16.07万人,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00名。形成以3支市级股权投资基金为龙头、20余家区县股权投资基金协调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际投资额超过26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中等收入迈向中高收入、高收入的必然选择。(一)把握智能浪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时展开,正带来数十万亿元规模的巨大新兴产业。(二)夯实产业基石,促进材料制造发展制造业强弱关乎国家兴衰,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是新兴制造业的战略基础。从无机材料到复合材料,从功能材料到结构材料,从空天到海洋,从民生到关键领域,材料制造都亟待突破。(三)秉持绿色持续,促进能源动力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从理念变为政策和行,强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能源替代加快,能源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走向爆发点。国际热核聚变计划正式开始组装,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续下降,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加速。(四)面向健康需求,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新冠疫情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确保国民生命健康,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需求。(五)注重融合创新,促进创意服务发展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促使着服务型制造、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等的快速发展。数字创意、研发服务已然成为知识经济的先锋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所在。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看,以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快速增长,成为在宏观经济三重压力下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一直以来占据各国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赢得国家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当下,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各国比较优势、改变全球竞争格局,不仅提升了知识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必须通过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竞争先机。其次,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性作用。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新的集约型增长,迫切需要找到新产业、新引擎、新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较强的创新技术应用性、较广的产业协同带动性和较大的消费需求引领性,可以作为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双升级的动力源。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成效,但也不能忽视新旧动能更迭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新动能的形成需要长期持续进步的技术投入作为支撑。从三次工业革命历程可以看出,虽然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系统性、颠覆性变革,但新动能培育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前沿技术不断迸发、渐进作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会不断涌现新产业,也会因新技术的应用改进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等,并在变化过程中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孕育新的市场和消费需求,最终完成新动能对旧动能的替代。这意味着在新动能形成之前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前沿技术应用的产业环境。另一方面,技术的升级演进并不是线性的,尤其当前沿技术进入无人区后,可参考的技术路径和经验较少,一旦选择错误的技术路径,不仅会浪费前期的巨大投入,还可能使国家丧失在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预见何种技术路径可以成功,也无法将资源覆盖所有技术路径,因此必须为前沿技术研发创造一个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的创新环境。还要看到,当前逆全球化冲击加剧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更为关注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仅出台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还试图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环节,给国际技术交流合作造成诸多障碍,在这方面我国也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因此,培育壮大新动能、引领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有效引导、推动优势资源和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关键在于加快形成宽容试错、激发创新动能的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壮大层次多样、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完善产业政策供给机制,提高产业政策与区域、财税、金融、土地、知识产权等其他政策的协同程度,形成有利于资源聚集的政策体系;要加强对前沿技术和产业的宏观统筹,大力开展技术研判、识别工作,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采用多种方法量化分析国内不同产业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赶超难度、追赶速度等,为企业技术路径选择提供智力支持;要完善人才管理、评价、引进体系,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科研自主权,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性研究、共性技术研究的资源投入力度,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另一方面,要打造宽容试错、激发创新动能的创新生态。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关键环节,整合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推动创新。短期可利用揭榜挂帅方法攻克影响我国新动能培育的技术和生产环节;长期则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通过设立不同功能和类别的孵化器,健全知识产权运营和孵化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二是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投入公共研发平台、区域创新中心等,补齐产学研结合的短板。三是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设,保护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动力和活力。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宽松普惠的市场环境,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既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还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精耕细作,培养多元化的创新主体;既要从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着手构建跨产业、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联盟,建设产业链扶持发展基金,还要从稳固产业链、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角度整合大中小企业创新工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合作开展前沿技术开发、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节能环保产业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及装备和产品,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高效节能的整体水平;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再制造生产产业化;推广先进环保技术,提升污染防治水平;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市场化,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系统;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的紧密结合促进目标化生产,减缓生产大量化和消费个性化的矛盾;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装备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提升医药产业水平;创新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药物品种,健全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产品的研发;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推广生物育种,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加快海洋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生产。(四)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做强本国的航空产业;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陆、海、空的三项制造工程都要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统筹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化成为智能性应用装备。(五)新能源产业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另外,我国的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源、氢能、小水电都是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的新能源,还需要建设好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六)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指正在发展中具有传统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