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阁兰书信中探讨其眼中的真实中国,外国文学论文_第1页
从谢阁兰书信中探讨其眼中的真实中国,外国文学论文_第2页
从谢阁兰书信中探讨其眼中的真实中国,外国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谢阁兰书信中探讨其眼中的真实中国,外国文学论文谢阁兰(1878-1919)是与中国文化结缘最深的法国作家之一.不同于其他外国作家,谢阁兰来到中国,既不是为了讴歌远离西方文明的牧歌生活,也不是为了以征服者的身份在当时相对落后的封建中国猎奇.他来中国,是为了深切进入了解另一种文化的蕴藏,发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挖掘这种文化的独存价值,寻找他所谓的真实中国.1909年至1913年是谢阁兰旅居中国的第一个时期.在这里期间,作家给自个的朋友和家人写了大量的信件.对这些信件进行阅读能使我们了解其寻找真实中国的旅程.一、踏足中国前的真实中国1878年1月14日,维克多谢阁兰出生于法国的布雷斯特.他作为海军医生到过很多地方,由于他生来就注定漂泊,要看遍世上可看之事物,感遍世上可感之情.作家在波利尼西亚时曾见过土着文化的窘境:西化潮流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摧毁了当地文化.这种文化在谢阁兰看来,比任何古文明或西方文明都更自然、更原始、更具活力.民族同化对世界主义者来讲是一大进步,对谢阁兰来讲却是无尽的遗憾.谢阁兰六分之一的生命光阴都在中国度过,对他来讲,中国就是真实,代表一种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奇特文化.他的童年伙伴曾参加过1900年联军对义和团的对战,谢阁兰由此得来对中国的最初印象,并随后对这大陆另一端的文明萌生了无穷的兴趣.1908年,谢阁兰开场在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中文,师从着名汉学家,并成功通过海军见习译员的考试,开启真正踏上寻找真实中国之旅.然而在踏上天国的土地之前,谢阁兰的脑海中已经隐约有了一幅真实中国的图景.图景的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小玩意,由于家乡布雷斯特充斥着海船带回来的中国工艺品,对中国的印象首先来自实体的、能够触及到的东西.图景还有一部分源于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谢阁兰本人在旅途中最喜欢的读物就是老子的(道德经〕.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大厦摇摇欲坠之时,旧制度苟延残喘,新制度又尚未诞生,民众更是昏沉度日.谢阁兰在这里感受不到一丝他在书中曾读到过的哲学火花.图景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为抽象的部分,来自曾书写中国的作家、旅行家、传教士们.马可波罗的游记激起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中国完全是个想象中的国度.启蒙时期的智者们将中国拉近,渐渐揭开她乌托邦的面纱,却仍带着想象的色彩.法国对中国狂热了五十年,夏多布里昂、戈蒂埃、绿蒂、克洛岱尔、瓦莱里等人纷纷写下自个的中国.但谢阁兰不知足于他们讲,对纯粹猎奇来吸引读者的游记深恶痛绝.他等待游记作家抛弃欧洲中心主义,针对旅途提出新颖之处.对于中国一个如此辽阔又遥远的国度,寻找真实无疑是最新颖也是最关键的角度.要寻找谢阁兰的真实中国,我们必须跟着作家第一次中国之旅的道路行走.二、从马赛到汉口:渐渐靠近真实中国1909年4月24日,谢阁兰在马赛登上客轮,第一次前往中国.他在沿途的停靠港寻找遥远的东方文明的痕迹,也发现了西方文明的无处不在.在亚丁,英国人创造了奇迹,灌溉了这片地球上最热最干涸的土地(第13页).在科伦坡,他重读了禅书,棕榈叶和芬芳的气息重唤释达答的梦幻.新加坡引不起他的兴趣,谢阁兰以为这些景象只能取悦绿蒂,后者靠这些幻象取悦他的女读者.而作家自个则必须知道一个国家除了外表上的样子,在想些什么.这儿,我一无所知;再讲,也许,它根本没想.它吞进,排出;它称重,测量.对游人来讲,新加坡是一座浅薄的博物馆(第21页).真正的生活在于几天之后就会到达的那个国家.谢阁兰到达的第一座中国城市是香港.香港真是个光彩夺目的事物.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影像(第30页).尽管为英国占领,这还是中国的土地.光彩夺目,是由于尽管四处都浸透着英国人的乖巧,香港没有脱离根本源头文化.到达上海后,有人推荐谢阁兰去参观会所徐家汇,结果他竟然在中国大地上发现了波拿马路上最脏的垃圾(第31页).西方人引进了最好的电车、电线盘,和最糟糕的忏悔者,地狱里的恐惧受尽煎熬的形象(第32页).尽管如此,他仍在上海感遭到了第一个真正美妙纯净的时刻.此时,谢氏的真实中国还是想象、虚构的,但有一些实体的寄托.从他在上海的行程中能够观察到,谢阁兰以为最有异国情调的事物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茶、宗教、瓷器等等.但他从不主动谈及另一些方面:戏剧、音乐、烹饪,尤其是人民.最初的狂热过去之后,谢阁兰继续寻找真实中国的旅程.第二天,作家动身去苏州.他在信中告诉妻子:如今到真正的中国了(第34页).他提及从上海到苏州的沿途景色,农庄有点像布列塔尼,灰屋顶几乎没有中国的样子.具有挖苦意味的是,白墙灰瓦正是江南一带的标志性建筑特色.之所以讲几乎没有中国的样子,许是由于作家想象中的真实中国应是紫禁城般的红墙金瓦,违犯了这一想象,那就不是真实的中国.南京最终用城外的洪武帝陵为他提供了宽慰.谢阁兰在南京写给妻子的信长度非同一般,并在之后和朋友的通信中反复提及.汉口是进京前的最后一站.这些古老的事物是多么美丽啊!我竭力抑制自个什么也不买(第40页).随着谢阁兰的旅途深切进入中国的腹地,接近首都北京,他对中国文化的美学感悟也越来越详细:越是古老的就越是美丽.所以他热爱瓷器、古董小玩意以及南京城郊古老又衰败的皇陵.他批评殖民主义,尤其痛恨在中国的土地上去除历史的传教士们.从香港、上海、苏州、南京,直到汉口,每一次谢阁兰都等待看到真实中国,但外国势力的浸透带来更多的是同化,而非差异.在到达北京之前,他几乎以为波利尼西亚的噩梦重现.幸运的是,1909年6月12日,谢阁兰到达北京.三、北京城:谢阁兰的中国故土北京城的历史能够与西方的罗马或拜占庭相比,上溯三千年建城史,至今没有中断.从平面布局来看,谢阁兰所看到的北京城呈凸字形构造.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外盘踞着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天子所居之处是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城的四周还布以天、地、日、月坛,暗嵌紫禁城为宇宙中心之意.北京城的布局满含中心、平衡的用意,恰与谢阁兰所熟悉的中国儒家哲学的中庸和道家哲学的整体、和谐、平衡相吻合,几乎就是其心目中真实中国的建筑具体表现出.于是他在信中对妻子讲:昨天,我结识了我的都城.(第49页)几天之后,谢阁兰去天津的领事馆拜访了他神交已久的克洛岱尔.谢阁兰将克洛岱尔视作少数能够畅聊中国文化的人.可后者通过别人的言论了解印度教,通过翻译来理解(道德经〕,不识一字中文却大聊中国之事,这些都与他的研究哲学格格不入.在中国主要是应该找到无法估量的东西:就是永远地感受中国艺术.人们在法国能够收集到大量器物,能够在这上面变得很博学,但却装腔作势,由于他们没有在这儿生活过(第164页).要描写、评论一个国家,就必须在这个国家感受生活.于是谢阁兰开场感受生活.最初是游街串巷,然后他的好奇心渐行渐远,骑马至郊外探访古迹.有时,生活在中国是巧妙的,由于人们在那与逝去的上千年频繁接触:很明显,北京的这些车是模拟汉朝的车,这车辆的形状与摇篮式的车篷也是.最可笑的是,在真实生活中,你频繁接触的服装和人物就像来自壁画、地毯、图画和花瓶似的(第69页).在北京城的旅居期间,他几乎逐一验证了自个对于真实中国的想象.其后,作家作为志愿者医生介入山海关的疫病防治,在天津医学院担任老师,并游历西方人足迹罕至的中国西北地区,对北京城的这种偏爱和赞叹却贯穿始终,甚至由于比照更生思念.在担任天津医学院老师之后,北京和天津这两座城市的比照增添了作家的思乡之情.他每周乘三小时的火车从天津返回北京,寻找心灵上的慰藉.我当然怀念在北京寓居的日子,怀念那座绝对皇族的城市,怀念我的小屋.天津的寓居条件明显更舒适,却是一副染上美式风格的粗俗的欧洲漫画(P1160).只要北京,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北京(P1213).远离了他的真实中国,谢阁兰自觉像灯塔的守卫者一般孤单.在给德彪西的信中,谢阁兰这样总结他的旅程:我坐着一艘英国船到了中国.香港,美丽,但非我所向.又出发,到了上海,同样令人恼怒.如今已经变得有些像美国了.我乘着舒适的轮船沿扬子江而上,号称深切进入内地,到了汉口,尽管隔江与省会相邻,却仍环绕着英式、德式等不知名的气息.我接着坐快车(30小时)上北京,最后,最后,我真正到了中国,那是全部中国的浓缩,只不过,我们得知道怎样去看.注意此信的日期:1910年6月.早在1909年12月,谢阁兰就在信中向妻子宣称看过整个中国(第222页).1910年正是其心目中的真实中国开场成形的时期,他选择把这个概念投射到北京城上.由于北京古老、高贵,充满皇室色彩,而天津则混杂、滑稽、丑陋(P1224).谢阁兰追求差异性,在他自个的表述中,他用真实一词来代替.他以为古老中国的身份不应局限于人种和地理的异国情调,或像大多数西方殖民者一样与殖民地挂钩.谢阁兰将北京城作为真实中国的具体表现出,将北京城与中国的其他地域区分开来,除了其历史因素之外,最主要是由于其皇权色彩浓烈厚重.由于是皇室驻地,所以北京的城门和城墙一样,都真正是最宏伟的建筑(P1118);所以在街上能找到全国各地会聚而来的商品;所以尽管清王朝虚弱无力,却能将外国势力拒之城外,得以保存谢阁兰的真实中国.皇权色彩浓烈厚重,最重要的是北京城里住着一位不可或缺的真实中国的形象代表:天子.四、天子:真实与想象的凝结谢阁兰曾有时机受摄政王(溥仪生父)的召见,他在信中讲述道:整件事都是冲动人心的.接见的房间低矮,天花板是一格一格的,光线昏黄昏暗,我们都平静地等着.然后有人拉起房间尽头的一扇隐约是蓝色的小帘,摄政王出现了,单独一人,坐在某种台子上;他用低沉的嗓音对我们讲了几句话.接着我们深深地鞠躬(大约一百年前中国人还要求我们行跪拜礼),倒退着离开了.摄政王允许我们参观御花园,这湖中的小岛,就是囚禁上一任光绪皇帝的地方.(P1119)这次召见在他心目中激起了对皇帝这一人物形象的无穷好奇.天子类似西方的.上天派天子代为管理人间,维持万物的秩序.西方的国王却远没有这样的神圣性.在欧洲的民间故事中,我们常能够看到历经万难的勇士最终获得领地,娶公主为妻,英雄成为国王.这种自我实现的故事其实是鼓励推倒权威,以获得自个的地位,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相吻合.中国的天子则带有绝对权威性,承载人民和国家的全部期望.然而谢阁兰来到中国的时候,鸦片战争转嫁给人民的割地和赔款造成了大范围的贫困,清腐败懦弱,变法失败的光绪皇帝困死瀛台(1908年),当政的溥仪皇帝(1909年)才四岁,天子形象的威慑力已经大为削弱.随后的辛亥革命更是将天子赶下了历史舞台.于是这个激起谢阁兰无穷好奇的人物由真实变成了想象,开场在他的笔下重现往日的荣光.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史中,谢阁兰选择了光绪作为自个笔下的天子.光绪皇帝刚刚驾崩,他年轻聪明,却又被封闭了35年,应该有很多梦想,但却无法实现,所以他可能会为自个作曲、歌唱.这也许就是光绪的传奇故事,这是就这个词的最高意义来讲的:光绪实际上统治了大约一百天,就遭到慈禧太后的迫害、幽禁,而后在病入膏肓的太后的命令下,被赐以黄丝带扼死(很好的戏剧场面)(第183页).光绪不仅仅是一位正经的天子,还是一位命运多舛的悲剧性人物.真实中国的形象在他身上得以延伸,对照当时的社会现实能够发现,光绪的生命结局和封建中国的结局多么类似.五、结束语对谢阁兰来讲,相异性就是个体的真正身份,他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作品,因此他就是他自个.中国与欧洲最大的差异处,就是中国最真实的自我.从1909年到1913年,作家一步步发掘这个真实中国,将其内涵定义为历史悠久和皇权色彩浓烈厚重,将北京城和天子形象视作其化身,当做解剖中国文化之美的材料.由于作家踏上中国的土地,是为了在遥远的大陆另一端寻找新的感受和认知,寻找独特又多彩的文明,在发现差异的同时用这种差异来更深入地认识自个,开掘自个,完善自个.不管如何,作家没有懊悔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我一定会再回到这里假如没有来中国,我的生命就会留下空白,由于中国,是远东文化之根.以下为参考文献[1]BouillierHenry,VictorSegalen.Correspondance[M].Paris:Fayard,2004.[2]BouillierHenry.VictorSegalen[M].Paris:MercuredeFrance,1961.[3]DufiefPierre-Jean.LettreetCritique,ActesducolloquedeBrest24-26avril2001[C].Brest:PublicationsduCentredEtudedesCorrespondancesetJournauxintimesdesXIXeetXXesicles,UniversitdeBretagneoccidentale,2001.[4]ManceronGilles,Segalen[M].Paris:EditionsJ.-C.Latts,19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