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以及选穴配穴原则详解_第1页
艾灸治疗以及选穴配穴原则详解_第2页
艾灸治疗以及选穴配穴原则详解_第3页
艾灸治疗以及选穴配穴原则详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灸产生于远古时代,它可以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激发经气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现代人艾灸常常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不单单是坚配穴,今天艾蓬轩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艾灸的治疗以及取穴原则。希望所有认可和从事艾灸行业的人可以从中受益。艾灸治疗原则: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艾灸施灸时的取穴原则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62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掌握取穴的一般原则,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灸疗处取不同腧穴。因此,取穴原则主要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1、近部取穴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之吸收,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2、远部取穴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远部取穴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具体取穴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也可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例如,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必要时还可加取内关(即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腑穴),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3、随症取穴亦名对症取穴,或称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适用于病痛部位明显或局限者,但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往往难以明确其病变部位及病因,如失眠、自汗、盗汗、虚脱、抽搐、昏迷,对于这一水沟等,均属随证取穴的范畴。二、配穴方法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伍次要腧穴。1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2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3、同名经配穴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等。4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5、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6、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