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8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1总则1.1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从战略高度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指导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预防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奠定科学基础,为广西工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广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环境决策依据。1.2评价的指导思想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为目标,以生态适宜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对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综合评估,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及减缓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整体性对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1.3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的,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资源、生态、环境承载约束条件为评价依据,评价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早期介入原则:本规划环评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以将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融入规划之中。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估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及长期潜在影响,为规划调整和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整体性原则:评价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问题。公众参与原则: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致性原则:评价工作深度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可操作性原则:尽量选择理论基础完善、实用性强、可行性好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规划的环保目标、调整建议、减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1.4评价范围评价范围:拟议规划涉及的全部区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全部陆域、海域环境。1.5评价重点根据广西工业发展方向及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确定本次评价重点:(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2)规划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及布局环境合理性、可行性分析;(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6评价时段与“十一五”规划相一致,即从2005~2010年,同时统筹考虑长远发展。1.7评价方法由于本规划涉及范围很广,且在规划阶段很多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宜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定量预测的方法来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环境影响识别:采用清单法、矩阵法、专家判别法等。(2)规划实施污染源预测:主要采用系数外推法、类比分析法、资料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综合分析法等手段分析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源强。(3)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现状监测、现场勘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4)环境影响分析:采用模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分析等方法。(5)环境容量:采用模型法、资料调查等方法确定子评价区域环境容量。(6)公众参与:采用问卷法、访谈调查、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法。1.8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8-1。广西工业广西工业“十一五”规划战略分析确立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内容采集评价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和评价回顾性评价现状分析预测评估综合分析评估对策建议决策者公众参与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实施图1.8-1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2“十一五”工业规划概述与分析2.1规划背景2.1.1十六大提出2020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十一五”是广西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任务是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1500美元的跨越,为下一步的发展即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进程中,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测算,“十一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13%以上,才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自治区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编工作。2.1.22.1.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一五”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主导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将在“十一五”期内结束,我国经济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增长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支撑,也为广西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继续扩大,为广西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为广西工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国际市场需求增大,为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张。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大,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将继续推动广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多重机遇的叠加优势,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巨大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中越构建“两廊一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等,给广西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的节点,环北部湾经济圈有望成为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我区沿海经济区是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广西发展的重点地区。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优势以及国家调整重化工业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为我区沿海经济区布局发展石化、林浆纸、钢铁、造船、电力等临港型重化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创造了优越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广西工业发展不断提供强劲的动力。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广西加快工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增强,为广西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世界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上升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快。广西的产业化程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合理接纳产业转移,对广西工业收益很大,将实现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广西邻近粤港澳,接受产业转移的条件得天独厚,必将给广西工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广西依据东盟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需要,将部分产业转移到某些东盟国家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2.1.2——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地位不突出。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仅占全国工业经济总量的1.5%左右,排全国第22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5%,比全国低14.5个百分点;人均工业增加值排在全国第28位。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26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32.8%,比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了十几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工业带动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还比较弱。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突出,这是“十一五”广西工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压力和挑战。——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区工业主要的特征是资源开发型工业占主导地位。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6.84亿元,其中轻工、冶金、有色金属、制糖、电力、建材、纺织、煤炭等八个资源型产业总产值1098.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2%,加工工业的比重过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我区中小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94%左右,大中型企业不到400家,平均每户资产2亿多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只有3家,缺少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显示,我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1位。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03年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我区科技创新列全国第27位。这说明我区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技术水平落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拥有专门技术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在全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十五”广西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扩大,电能、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要保持年均13%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测算,需从区外购入煤炭约4600万t。电能、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压力,将成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2规划方案简述2.2.12.2.1 ——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41%左右。工业总产值达到7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55%左右。——“十一五”期间,广西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上升态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5以上。——“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51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2200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00亿元,年均增长15%。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新培育20个以上国家名牌产品。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区31个国家和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十一五”期末,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培育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10户以上销售收入100-200亿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15t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2.2.1主要行业发展目标详见表2.2-1。表2.2-1201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发展目标指标行业2010年销售收入(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有色金属60031.118022.6电力32213.815312.5汽车100024.822524.2食品4701315013医药125155114高新技术21304270035机械35015.58012.7制糖31011.56510.2造纸15018.946.515.6建材20016.15811.9冶金65018.921021石化71038.922041.7农产品加工125312.337213.2纺织1002227.522电子15044.55044烟草10511.56811.2煤炭158.477茧丝绸3129.58302.2.1主要产品发展目标详见表2.2-2。表2.2-22010年广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名称单位2010年产量比2005年增长%发电量亿kWh80680汽车万辆100150内燃机万台/万kW120/800094/100机制糖万t75042钢万t1900245生铁万t1700209钢材万t1670204锰矿石万t200100铁矿石万t500铁合金万t200100锰品深加工万t35340十种有色金属万t215192其中:铝万t120300锌万t50127锡万t567氧化铝万t500443铝材万t100900原煤万t95046硫酸万t20025烧碱万t50100农用化肥(折100%)万t105312化学农药万t42.925水泥万t500066汽油万t2401100柴油万t7802338工程机械台50000138金切机床台800048其中:数控机床台2000614纱万t1527布万m10000100丝t13000160真丝织品万m2000全部新增服装亿件5150机制纸及纸板万t250108化学原料药t600050中成药t8000037卷烟万箱12018饮料酒及食用发酵酒精万t1801112.2.22.2.2“十一五”期间,要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糖业、林桨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等十大产业集群。(1)汽车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8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5倍;年产汽车100万辆(含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颐中30万辆),年产车用内燃机120万台,增长90%。——加快发展汽车整车。抓住国内上汽、东风、一汽及美国通用、法国雷诺、日本日产等汽车集团齐聚柳州的机遇,把柳州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年产80万辆微型、小型汽车,东风柳汽年产4.7万辆商用车及6万辆多用途乘用车,一汽柳特年产5万辆专用汽车,桂客集团年产1万辆大、中、微型客车等项目。加快具有有时的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桂客集团等企业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及规模能力的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并具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鼓励引进资金、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高新技术(汽车电子管理、电器技术等),形成以具有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能力的系统供应商为主体,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企业为依托,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力争2010年区内零部件配套率突破70%。推动玉柴机器集团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年产50万台汽车、50万台新型发动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年产中、重卡车、乘用车7万辆,玉柴机器集团公司年产60万台车用柴油机和玉柴工业园,柳州五菱年产38万台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方盛实业零部件工业园,桂林福达年产17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做宽产业带。带动钢铁行业发展合金钢板材、铸锻钢、大梁钢、铸铁、模具钢等产品;带动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铝合金及压铸件、铝轮毂等产品;带动石化行业发展轮胎、油漆、工程塑料、橡胶密封件、装饰材料、润滑油等产品;带动建材行业发展安全玻璃等产品;带动发展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等汽车电子产品;带动下游汽车贸易、维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铝业产业集群按照“做大做强平果铝,加快建设桂西铝,积极开发三水铝,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发展思路,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4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8倍;年产氧化铝500万t,增长4.4倍;年产电解铝120万t,增长3倍;年产铝深加工产品100万t,增长9倍。——大力发展氧化铝,铝电结合发展电解铝。重点支持建设平果铝业新增90万t氧化铝、25万t电解铝,华银铝业新增320万t氧化铝、10万t电解铝;百色银海铝业新增35万t电解铝,南南铝业年产10万t电解铝等项目,争取建设桂西第二个氧化铝基地;力争投资建设年产30万t生铁、20万t氧化铝、20万t水泥的三水铝综合利用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铝精深加工。以百色市、南宁市为重点,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中、高档建筑型材,铝轮毂,铝合金铸件,电线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支持百色银海铝业10万t铝材,南南铝业年产20万t铝材,南宁铝工业区年产35万t铝板带、200万套车用铝合金轮毂及压铸件,百色铝工业区年产20万t高精度铝板带等项目。——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铝土矿中伴生价值高的镓、钛、铁等多种金属的综合利用产业。(3)钢铁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柳州和防城港钢铁项目,培育和发展以柳州和沿海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共投资40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3倍;钢产量1900万t,增长2.4倍;钢材产量1670万t,增长2倍。——做大做强钢铁冶炼。抓好柳钢的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年产600万t的钢铁生产能力;促进武钢与柳钢的重组联合,争取建设防城港企沙1000万t大型钢铁基地项目。——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钢材。柳钢在保持现有建筑长材先进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热轧板卷、热镀锌卷、彩途卷为主的精品薄板。建设防城港精品板材工程,成为国内一流的钢铁精品板材基地。——发展相关产业。在柳州、防城港、南宁等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钢材深加工基地。(4)沿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抓住国家调整重化工业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沿海石化工业,实现由初级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功能型高档产品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7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24倍;汽油产量240万t,增长11倍;柴油产量780万t,增长23.3倍。——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基地。抓住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机遇,利用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及进口石油、石油副产品的有利条件,在沿海建设钦州中石油1000万t炼油、北海中石化800万t炼油、300万t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沿海石油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实施上游带动战略,延长产业链,建设钦州90万t乙烯、30万t合成氨、52万t大颗粒尿素等装置,发展乙烯衍生物、化纤原料、有机化工原料等基础石化原料产业,形成石化深加工生产基地。——做宽产业带。带动下游涂料、油墨、有机硅深加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与专用化学品、塑料加工和纺织、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5)锰业产业集群按照规模生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改造提升现有采选冶企业;以大锰、汇元、康密劳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锰深加工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锰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6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5倍;年产铁合金200万t,增长1倍;锰品深加工35万t,增长4.8倍。重点支持广西大锰公司年产200万t锰矿石、20万t电解金属锰、6万t电解二氧化锰、10亿只碱锰电池项目,康密劳公司年产6万t电解二氧化锰项目,广西汇元锰业公司年产2万t四氧化三锰、4万t软磁铁氧体磁芯项目。(6)糖业产业集群以洋浦南华、农垦糖业、凤糖、南糖、来宾东糖、东亚糖业等企业为龙头,强化制糖产业,延长食糖产业链,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工业,发展食糖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糖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6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比2005年增长72%;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63%;机制糖产量750万t,增长42%;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占机制糖工业总产值60%,增长1倍。——强化制糖产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两步法”制糖模式,在糖炼环节上,形成多个品种、多种包装系列直接面向市场终端,实现高附加值的产业经营,提高市场绩效。重点支持凤糖扩大日榨能力10500t,来宾东糖扩大日榨能力11400t,博庆股份扩大日榨能力7500t,南糖扩大日榨能力7000t,永鑫制糖扩大日榨能力6000t,洋浦南华扩大日榨能力6500t,东亚糖业扩大日榨能力3200t等项目。——延长食糖产业链。重点发展以糖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工业和食糖精深加工产业。重点支持农垦集团柳兴糖厂年产30万t精制糖技改,东亚集团年产15万t优级糖或精制糖技改,贵糖集团年产30万t精制糖技改,广西永鑫华糖有限公司年产20万t精制糖、绵白糖等项目。——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在发展酒精、赖氨酸、低聚糖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酵母、味精、甘油、核糖核酸等氨基酸系列产业。重点支持贵糖高味型酵母精,来宾东糖年产5000t高级酵母精3000t酵母提取物,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t低聚果糖项目、5万t高纯度酒精等项目。——大力发展综合利用。重点利用蔗渣造纸或纤维板、利用糖蜜或蔗渣生产特种酒精和燃料酒精;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系列新产品。重点支持来宾东糖年产20万t文化用纸技改,凤糖生年产10万t蔗渣浆板,洋浦南华年产10万t蔗渣浆、10万t蔗渣浆,东亚糖业年产10万t文化纸,南糖股份年产6万t文化用纸、5万t涂布白纸板、7万t蔗渣制浆、30万t燃料乙醇,冠桂糖业10万t蔗渣制浆,贵糖10万t生活用纸、20万t燃料乙醇等项目。——建立生态循环工业。重点利用蔗渣、蔗叶、蔗梢、糖蜜生产饲料、利用滤泥生产复合肥,以规模化的饲料业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实现蔗—饲料—畜牧—肥料—蔗的生态循环。重点支持来宾东糖年产20万t有机生物肥,凤糖年产20万t有机生物肥,洋浦南华年产10万t生物肥等项目。——发展食糖现代物流产业。利用我区现有的南宁、柳州两个电子交易平台,健全完善全国性的仓储交易配送体系,使广西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食糖贸易中心。(7)林浆纸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森林、竹子、甘蔗渣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4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1.1倍;年产机制纸及纸板250万t,增长1.1倍。——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北海、钦州、柳州、南宁、贺州、防城港为中心,重点建设钦州年产60万t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合浦年产60万t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柳江50万t大型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南宁、贺州、防城港等市造纸项目,推进梧州、百色等市大型林(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各类文化生活用纸及纸制品,松香、松节油、天然香料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家具等产业。重点支持苍梧松脂厂年产1万t油墨树脂,广西荒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松香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松节油深加工、防城香料集团肉桂、八角深加工等项目。——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以林区砍伐、造材、加工和林浆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为原料,发展以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和家具产业。重点支持来宾20万m3均质刨花板,百色20万m3中密度纤维板等项目。(8)医药产业集群以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药材基地,培育一批医药龙头企业;药品生产全面实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重点中药品种的主要原料按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过渡。“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90%;年产中成药8万t,增长37%;年产化学原料药6000t,增长50%。——大力发展现代制药产业。以桂林三金、桂林南药、集琦药业、天和药业、北生药业、集琦方舟、梧州制药、玉林制药、金嗓子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中成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及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产业。重点支持北海国发海洋生物深加工,北生药业年产1000t人血浆系列产品,桂林南药青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梧州制药年产注射剂2400万瓶等技改,桂林三金年产片剂100亿片等技改,北海健康元公司头孢类原料药基地,玉林制药年产空心胶囊80亿粒等项目。——带动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淀粉、酒精、化工产品、中药原料种植和养殖、药用包装、卫生材料、制药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半宙制药地道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桂林晖昂生化药业333.33hm2,蔓地亚红豆衫种植、广西恒科药业1333.33hm2,中药材种植基地、北生药业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工程等项目。——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重点支持玉林好邦医疗设备公司多功能手术床项目。(9)茧丝绸产业集群茧丝绸产业是我区新崛起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十一五”期间,承接“东桑西移”、“东丝西移”,重点在桂西、桂中、桂东建立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亿元,到2010年实现茧丝绸行业销售收入5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31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3倍;蚕茧产量17万t,增长55%;丝产量1.3万t,增长1.6倍;真丝织品2000万m,填补广西空白。——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推行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按照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我区蚕茧的生产规模,成为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的蚕茧主产省区。重点支持建设桂中、桂西、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建设鹿寨、柳城、忻城、象州、宜州、横县、合浦、浦北、平南、蒙山等10个缫丝加工基地县;重点支持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100t丝和900万m织绸、宜州市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m织绸、合浦县常乐茧丝有限公司年产1600万m织绸、融安桂华丝绸有限公司年产500万m练白绸、浦北县桂合丝绸有限公司年产550t丝等技改项目。(10)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柳州、玉林市为中心,辐射桂林市,扩大工程机械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8倍;年产工程机械5万台,增长1.4倍;年产预应力锚具300万套,增长60%。2.2.2.2“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加大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形成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主要技术支撑体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桂林、北海、南宁高新区为依托,以软件和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数字通讯、集成电路与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信息网络等产业的发展。生物产业。强化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产业。新材料产业。力争在材料制备、生产工艺、品种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有突破。重点发展新型铝材、超细高活性氧化锌粉体材料、飞机轮胎、汽车子午线轮胎、复合金刚石磨块、特种超强纤维材料、特种导电及绝缘材料、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海洋产业。重点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技术和海洋品种改良技术。开发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海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甲壳素酶解法生产壳聚糖及衍生物、珍珠深加工产品、海藻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肽酶解技术等。研究开发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特别是抗癌、抗病毒类药物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环境保护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专用设备及配套设备、机动车船内燃机尾气净化装置、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加快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海水淡化应用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应用在有机废水处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工程;鼓励开展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形成区域性的生态保护机制。2.2.2(1)“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工业布局根据我区实际,遵循自然条件、资源及相关性,生态环境与保护,交通运输与原材料成本,经济协作(产业集聚程度)与优势互补,技术水平与市场潜力等原则,选择“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工业布局模式。“三点”:一是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二是桂林工业经济区域;三是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一面”: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工业经济区域。“一走廊”:包括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在内的“桂东经济走廊”。(2)“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发展重点①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柳州市:进一步强化柳州工业城市的特色,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力,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建立和完善制糖、烟草、造纸、制药、化工、建材、纺织等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型制造业基地。来宾市:利用紧邻柳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与柳州老工业基地的接轨,重点发展制糖、电力、冶炼、茧丝绸、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推动建材、食品、纺织、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建设成为资源型工业生产及加工基地。②桂林工业经济区域根据桂林工业现状和城市特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③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百色市:按照“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的思路,重点发展铝业、电力、林浆纸、石化、锰业、农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煤炭、制药等十大产业,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河池市:积极培育黔桂通道工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水电、化工、食品、制糖、医药、建材、茧丝绸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建设成为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崇左市:重点发展锰业、制糖、建材、电力、食品、林产、生物工程、制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资源型加工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中心,建设成为桂西新兴工业基地。④“南北钦防”沿海工业经济区域该区域属沿海开放城市集中地区,是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龙头与核心,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经济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成为最开放的前沿阵地。“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沿海和开放前沿的优势,以港口整合为先导,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以临海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成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构建新的广西工业发展核心区域。南宁市: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食品、铝加工、造纸、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群,大力发展软件业产业群,把南宁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北海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及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等产业;发挥海洋资源、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珍珠、海产品、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钦州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临海工业;大力发展冶炼、造纸、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竹芒编、坭兴陶瓷等出口创汇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防城港市: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沿边工业、农副产品与海洋特色资源加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等临海工业,大力发展机电、化工、香料、制糖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⑤“桂东经济走廊”工业经济区域玉林市:以玉柴机器为龙头,重点发展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医药、建材、纺织、林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陶瓷、食品和传统手工艺加工业,建设成为桂东工业基地。贵港市:充分发挥既有的优势和特点,巩固制糖业,壮大造纸业,扩大和提升建材业,着力开发能源,发展机械、食品加工,做大做强制药、冶金、饲料等产业,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和甘蔗生态工业基地。梧州市:加快与“泛珠三角”经济圈接轨,全方位接受粤港澳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林产、日用轻工、医药、食品、宝石加工和电力六大产业,改造和提升机械、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开放型工业基地。贺州市:重点发展电力、林产、烟草、硅业、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造纸、农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电子铝箔、医药等产业,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广西“十一五”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见附图4。(3)“十一五”工业园区建设“十一五”期间,要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信息化为平台,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多产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园区。根据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工业布局要求,重点建设好五类工业园区: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我区资源特点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领头羊。③临海工业开发区。利用临海临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临海大工业。④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铝业、锰业、农林产品加工、茧丝绸特色产业。⑤边境工业园区。利用我区地处边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纺织、机电、食品等加工业。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根据各市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如下:南宁市: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南宁六景工业园、广西明阳工业园、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主要布局高新技术、铝业、电力、化工、造纸、汽车、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柳州市:重点建设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阳和工业园、柳州穿山工业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桂林市:重点建设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苏桥工业园、桂林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汽车等产业。梧州市:重点建设梧州外向型工业园、梧州对外出口加工区,主要布局林产林化、医药、日用化工、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北海市:重点建设北海国家出口加工区、北海工业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浦平田平阳塘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石化、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及海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钦州市:重点建设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市河东工业园,主要布局石化、钢铁、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防城港市:重点建设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企沙东湾工业园区,主要布局钢铁、电力、粮油、建材、化工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和水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建设百色市工业园、平果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产业,成为铝加工基地。河池市:重点建设宜州城区经济工业区、南丹工业园区、环江工业园,主要布局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制糖、制药、茧丝绸、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玉林市:重点建设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北流出口陶瓷工业园、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食品、日用陶瓷、电子、医药、林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贵港市:重点建设贵港江南工业园,主要布局制糖、造纸、食品、机械、建材、化工等产业。贺州市:重点建设贺州旺高工业区、信都工业区,主要布局轻工、电子、食品、金属冶炼等产业。:重点建设崇左市城市工业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布局锰业、制糖、食品、电力等产业。来宾市:重点建设来宾市工业区,主要布局制糖、造纸、有色金属、锰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3规划方案分析2.3.12.3.1.1《规划》与国家和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指导方针上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定位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方向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体现了自治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兴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生态广西”的思路。2.3.1.2《规划》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2.3.1.3《规划》为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战略基础《规划》明确“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实现工业经济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作为专门篇章,将重点环节的循环经济、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治理、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建立重点行业能耗指标体系作为独立章节,表明本次规划将工业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提到较高的高度,为今后的环境保护。2.3.1.4本次规划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中,铝工业、糖业、沿海石油化工、锰业、钢铁、林产工业等产业集群均为资源型工业,能耗水耗高、排污量大,对水环境、空气环境将产生一定污染,林产工业、铝工业、锰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造将成较大的压力。本次规划的工业发展重点仍以资源型开发为主,与“十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重点差别不大。要达到“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工业增长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转变”的指导方针要求,仍需进一步增加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强和发展产品的深加工能力。2.3.22.3.2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有关工业的发展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每隔两三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取得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15%左右。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年平均节能率2%,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期末提高到2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设生态广西,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造就既有较发达生产力,又保持蓝天碧海、山川秀美的生态省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壮大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工业区建设,培育形成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尽快崛起。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广西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利用价格、投资、财税和技术标准等手段,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节约型增长方式。节约能源,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制糖、建材、机械等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绿色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并提出了具体节能指标“——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36t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上述可知,“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目标与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是协调一致的。2.3.2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大力发展的资源型工业为:铝工业、林浆纸工业、制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锰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工业、医药工业、蚕丝绸工业、烟草工业、林产林化、生物化工。壮大的现代制造业为:汽车、车用内燃机、工程机械、钢铁、机床、成套设备、电子及通讯制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培育和发展十大产业集群与其基本相符,不同之处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将汽车产业、钢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未将建材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建材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将汽车、钢铁工业作为壮大的现代制造业。2.3.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广西区党委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中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四个广西”,即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四个广西”建设既是“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富裕广西是构建和谐广西的物质基础,而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是推进富裕广西建设的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加速推进工业化,优化工业结构,是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推进富裕广西建设的根本途径。《建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构建现代资源型工业、重化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体系;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沿海地区工业发展,增强柳州工业在全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促进带动作用,把百色培育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铝工业基地;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项目入园进区,促其尽快成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产业机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点发展产业及工业布局均符合《建议》的要求。该规划“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符合《建议》提出的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四个方面任务的要求。2.3.42.3.4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求,促进工业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一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15t标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全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制定的目标为:通过创建生态省(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环境保护八大重点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使全区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城市、地区和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预防与监督管理能力体系,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的生态省。其中提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如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6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70%,与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一致。可见,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与全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制定的目标是相协调的。2.3.4.2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环保对策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采取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制糖、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中心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目标。——积极发展绿色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淘汰污染严重、高耗材和高耗能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对高技术、低污染、规模大的项目和生态型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防治要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充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建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自我约束机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还对冶金、水泥、电力、造纸、化学、制糖等六个重点行业按清洁生产要求建立了三级能耗指标体系。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提出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以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投资项目,对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等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予鼓励,对环境不友好的企业,取消或减少政策性优惠等政策措施。可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对实现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否实现还要取决于各级政府和企业对上述对策措施的落实程度。建议在规划中补充制定和完善实施循环经济、“三废”治理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激励措施。3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由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无节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会严重制约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规划提出“十一五”要发展的产业将采用先进的工艺,满足清洁生产水平,但因我区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众多新建、改造和扩建的企业仍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恶化局部甚至整个区域环境,所以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很有必要,进而进行科学的预测,然后提出合理的产业布局。本章识别要素包括主体和受体,其中主体包括水污染因子、大气污染因子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子;受体则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识别的产业主要是规划中提到的产业,且污染较重,如钢铁、石化、汽车、铝业、锰业、林浆纸、高新技术产业等。识别方法主要是清单法和矩阵法,用主体污染因子去识别对受体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此外,本章还识别了预测因子和环境风险要素,预测因子大多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或重要的环境要素,此举是为了后面的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服务。表3.1-1广西“十一五”工业规划主要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重点主要评价因子水资源和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大气环境烟尘和SO2生态环境森林、湿地、土地、水体4环境现状分析4.1环境空气质量4.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见图4.1-1。表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城市名称最低环境功能级别监测结果主要污染物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柳州市二级超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桂林市二级二级二氧化硫达标梧州市二级二级二氧化硫达标北海市二级二级可吸入颗粒物达标防城港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钦州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贵港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玉林市二级三级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崇左市二级二级可吸入颗粒物达标来宾市二级超三级可吸入颗粒物超标贺州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百色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河池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图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序2004年,广西14个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0.60(北海市)~3.19(柳州市),平均值为1.77。综合污染指数下降的城市有河池市、梧州市、钦州市、北海市和贵港市等5个城市,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河池市,其余城市综合污染指数较2003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全区综合指数平均值看,三项评价污染物的污染排序为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相对较高,第三季度相对较低。4.1.2 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pH值监测结果见图4.1-2。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酸雨频率见图4.1-3。图4.1-2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pH值监测结果(与2003年比较)图4.1-3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酸雨频率(与2003年比较)由图4.1-2和图4.1-3可知,2004年14个开展降水监测的城市均出现酸雨,酸雨频率范围是0.8%~77.6%,酸雨频率较高的城市有防城港市、河池市和百色市,分别达77.6%、75.9%和60.0%。单个样品pH值范围为3.14~7.70,河池、崇左、来宾、梧州等城市pH年均值相对较低。从整体情况看,2004年地级城市建成区降水pH年均值较上年有所下降,即降水酸度有所增加;年酸雨频率较2003年亦有所提高,表明地级城市建成区酸雨污染较2003年略有加重。4.1.32001~2004年间,广西大部分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主要工业城市柳州市建成区、依托柳州工业优势发展的来宾市建成区和以采选矿业为主要工业的河池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稍差,为三级或超三级。虽然2004年全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总体上得到了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全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一、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规律2001~2004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见图4.1-4。图4.1-42001~2004年广西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由图4.1-4可见P2002年>P2003年≈P2001年=P2004年,即2004年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与2003年基本持平。近四年变化显示,2001~2004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呈波浪式变化,2002年略高于2001年、2003年和2004年。二、广西4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较2001~2004年4个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显示,P柳州市>P南宁市>P桂林市>P北海市。与上年相比,柳州市和南宁市综合污染指数有较大幅度增大,首要污染物均为二氧化硫;桂林市的综合污染指数略有升高,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北海市综合污染指数略有下降,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4个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详见表4.1-2和图4.1-5。表4.1-22001~2004年度广西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年度城市项目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2001综合污染指数1.852.570.920.58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2002综合污染指数1.932.311.120.69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2003综合污染指数1.832.571.300.68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2004综合污染指数2.223.191.380.60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污染指数与2003年比较+21.1%+24.1%+0.06%+0.12%图4.1-52001~2004年度广西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4.2陆域水环境质量4.2004年广西对25条河流的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段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枯水期主要河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及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均占断面总数的90.0%;丰水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88.3%,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占90.0%;平水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占94.8%,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占94.8%。2004年度属国家重点流域的珠江流域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I~Ⅲ类水质占92.3%。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见表4.2-1。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各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见图4.2-1~图4.2-3。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上保持良好,大部分河段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钦江、邕江等部分河段水质污染情况仍然存在,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是主要的超标因子。河流断面超标情况见表4.2-2。表4.2-1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表流域名称支流名称河流名称水质状况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珠江流域西江干流红水河优良好优黔江优优良好浔江优优优西江优优优北流江良好良好良好柳江支流融江优良好优洛清江优良好轻度污染龙江中度污染轻度污染优柳江优优优桂江支流漓江优优优桂江优优优郁江支流水口河优优优平而河优优优明江优良好优左江优优优右江良好优优邕江轻度污染轻度污染轻度污染郁江良好良好良好贺江支流贺江优优优长江水系湘江优优优资江优优优独流入海南流江良好良好优九洲江良好良好良好北仑河良好良好良好钦江重度污染轻度污染轻度污染图4.2-1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图4.2-2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丰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图4.2-3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平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表4.2-2河流断面超标情况序号流域(支流)名称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期水质类别主要污染项目(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1西江干流红水河六排丰Ⅴ铅(0.86,50%)2柳江支流洛清江渔村平Ⅳ溶解氧(4.77*,50%);高锰酸盐指数(0.12,50%);氨氮(0.34,50%)3龙江三江口枯劣Ⅴ溶解氧(2.76*,100%);氨氮(1.25,100%)4龙江三江口枯Ⅳ砷(0.12,50%)5郁江支流右江花宋枯Ⅳ溶解氧(4.12*,50%);6邕江水塘江枯Ⅳ溶解氧(3.95*,100%);氨氮(0.07,66.7%)7邕江水塘江丰Ⅳ溶解氧(4.98*,33%)8邕江蒲庙枯Ⅳ溶解氧(3.4*,100%)9邕江蒲庙丰Ⅳ溶解氧(3.78*,100%)10邕江蒲庙平Ⅳ溶解氧(4.35*,50%)11郁江六景丰Ⅳ溶解氧(3.7*,100%)12独流入海南流江六司桥枯Ⅳ生化需氧量(0.43,100%)13钦江青年水闸丰Ⅳ溶解氧(4.67*,67%)14钦江横水渡枯劣Ⅴ溶解氧(0.23*,100%);氨氮(11.00,100%);生化需氧量(4.67,100%);高锰酸盐指数(0.92,100%)15钦江横水渡丰Ⅳ溶解氧(4.45*,100%)16钦江横水渡平Ⅴ溶解氧(3.76*,100%);氨氮(0.53,100%)*注:溶解氧为平均值。4.2004年度,属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南宁、桂林等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北海市则因地质背景值影响所致pH值均超标。4.从各河流综合指数年度变化看,2003年枯水期钦江、贺江和北仑河的综合污染指数较2002年分别增大48.0%、39.4%和38.5%,水质有所下降;而柳江支流的4条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减小幅度达到33.7%~40.8%,水质有所好转。丰水期龙江的水质综合指数增大了61.7%,水质下降幅度较大;北流江的综合污染指数则减小50.6%,水质明显好转。平水期综合污染指数增减幅度基本在±24%以内,水质变化不大。2004年与2003年相比,枯水期有79%的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即大多数河流水质下降,增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邕江(93.5%)、龙江(77.6%)、钦江(56.3%)。丰水期有15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上升,10条河流减少,总体情况基本持平。平水期有80%的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前三位为西江、浔江、桂江,增幅分别是66.6%、60.1%、39.0%。2002年~2004年年度水期水质比较见表4.2-3。表4.2-32002年~2004年年度水期水质比较表年份水期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2002年为基准年,与上一年同水期相比较)2002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2003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2004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注:表中符号:“—”表示基准年(2002年)水质,“→”表示水质基本持平,“↑”表示水质变好,“↓”表示水质变差。PAGE4.3近岸海域环境质量4.2004年度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主要污染海域为北海市的北海港口区和侨港以及钦州市的茅尾海。污染规律表现为枯水期比丰水期污染重,丰水期比平水期污染重,近岸污染比远岸污染重,港口排污区和海水养殖区污染比其他海区污染重。4. 最近四年整个广西近岸海域营养盐污染有所减轻,其他污染变化不大。北海市近海、钦州市近海的营养盐污染有所减轻,其他污染变化不大。防城港市近海各类污染变化不大。各类污染指数详见表4.3-1、图4.3-1~图4.3-3。表4.3-1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表海域污染物类型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北海市近海有机物0.570.280.300.28营养盐2.041.471.290.36石油类0.40.40.40.4钦州市近海有机物0.590.420.360.40营养盐2.241.661.400.94石油类0.40.40.40.4防城港市近海有机物0.440.320.250.32营养盐1.390.991.080.69石油类0.40.40.40.4广西近海有机物0.540.330.280.30营养盐1.931.41.270.62石油类0.40.40.40.4图4.3-1近岸海域有机物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图4.3-2近岸海域营养盐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图4.3-3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4.4声环境质量现状 2004年,各类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表明,超标最重的是1类和4类功能区,即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和道路交通干线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夜间超标重于昼间超标。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最大的市钦州市和柳州市,分别达79.8分贝和65.0分贝;路段超标率最大的为钦州市和南宁市,分别为60.8%和49.7%。区域环境噪声监测表明,7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0.5~59.1分贝,其中主要覆盖面积在50.1~60.0分贝范围。大部分城市噪声污染源仍然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4.5工业固体废物状况2004年广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91.12万t,比2003年增加2.07%;综合利用量为1952.61万t,比2003年减少2.21%;排放量为131.83万t,比2003年增加21.2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较大的区域为百色市、柳州市、河池市和来宾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较大的行业则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4.6生活垃圾处置情况2004年广西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15.09万t。到2004年止,南宁、桂林、梧州、北海、玉林、钦州、河池等7个地市已经建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其余7个地市正在规划建设,预计“十一五”期间就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另外,广西有20%的县城也正在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4.7广西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环境空气主要环境问题分析2001~2004年,广西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柳州、来宾、百色、南宁的二氧化硫浓度上升较多,柳州、梧州、河池、南宁、玉林等城市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直至2004年,有33个市县被列入国家酸雨控制区范围,面积达10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2.3%,且酸雨有向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发展的趋势,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陆域水环境主要问题分析总体来说,2004年度全区河流水质状况较好,但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比2003年有所增加,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从局部及小河流以及特定时段来说,河流水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如邕江的水塘江和蒲庙、龙江的三江口,独流入海的钦江的横水渡等断面枯水期和丰水期均受到污染,其中三江口和横水渡断面的枯水期达到了重度污染。另外,广西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居全国第一位,但工业经济总量却仅排在22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但却不能达到相应的经济水平,这证明我区工业存在结构型的污染问题。根据广西区环保科研所2004年完成的《广西水容量技术报告》,广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以工业污染为主的城市有9个,氨氮排放量以工业污染为主的城市有8个。贵港、来宾、崇左市是广西主要的制糖生产基地,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因此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远大于城镇生活废水。桂林市是主要的旅游城市,工业排放量少,因此生活污水量远远大于该市的工业排放量,诸如此类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地市还有北海、玉林等地市。(3)近海海域环境主要问题分析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综合质量评定位于全国前列。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环境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是受无机氮和石油类影响,局部海域是受活性磷酸盐影响。受影响的海域主要是海水养殖区和港口排污区,影响规律表现为枯水期比丰水期影响大,丰水期比平水期影响大,近岸污染比远岸影响大。受无机氮影响的海域为北海市的党江至西场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龙门港口区、水井坑红树林保护区和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入海口海区;受石油类影响的海域为北海市的沙田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和防城港市的天堂滩旅游区、北风脑海水养殖区;受活性磷酸盐影响的海区为北海港口区和侨港港口区。受无机氮影响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和丰水期,受活性磷酸盐影响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4)固体废物污染我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综合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矿业排放的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危险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处理;城镇垃圾产生量大,大多数堆放在城市周围,无害化处理率低;塑料包装物等导致的“白色”污染严重。(5)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一、我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大,工艺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达105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4.4%;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78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11.7%。二、过度捕捞导致近海鱼类资源衰退;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北海铁山港工业基地等工业区的建设,使沿海工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工业发展的同时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和滩涂湿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三、我区属于多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占全区陆域土地面积的68.3%,其中岩溶石山区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平原面积小且呈零星分布。山区、丘陵区地形复杂,坡陡谷深,土层浅薄且易被侵蚀。以山地森林类型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敏感而且脆弱,遭破坏后恢复困难,例如我区采矿选矿业最发达的河池地区,矿山的开发建设使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植被生长,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此外,我区正大力发展水电,龙滩、岩滩、百色水利枢纽等大型的水电水利工程正在建设,此类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的影响也很大,若环境工程监理不落实或落实不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是很严重的。四、人口形势严峻,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我区人口总数4925万人,人口密度208人/km2,预测2025年我区人口总量将达5644万左右,人口压力较大。人口过快增长使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煤、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4.8环境制约因素分析4.规划根据广西工业优势产业能力模型测定,以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制糖、林浆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等十大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的发展重点。从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大部分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必须依赖当地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为发展的基础。这种产业结构特点对广西未来的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然的。同时,这些产业具有高水耗、高污染物产生的特点,也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