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3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_第1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3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_第2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3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_第3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3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_第4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3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PAGE作业3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作业3辽宋夏金元的统治1.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发生于()A.汉代匈奴侵入山西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2.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下列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地方决策民主化 B.有利于中央集权C.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 D.提高了行政效率(一)选择题1.963年,宋太祖“惩藩镇之弊”,在直属朝廷的府、州、军、监等同级政府中设置通判,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施行”,逐渐使“昔日节度之害尽去",据此可知通判()A.消除了分裂割据的根源B.主要承担监察与行政职能C.是府州军监的最高长官D.强化了地方政府行政能力2.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3.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日冗兵,三曰冗费”,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 B.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D.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4.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依附服务于皇权专制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具有规范的运作程序5.观察并分析下表,概括10-14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主要特征是()A.少数民族政权占主导 B.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C.形成了二元统治结构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快6.元代的行省完全不同于过去汉代州、唐代道、宋代路的划分方法,其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地。元代行省的这种划分方法旨在()A.密切全国各地经济文化B.贯彻犬牙交错的原则C.扩大地方的统治区域D.防止分裂割据现象发生7.元朝廷对各行省通过授受牌符,禁止擅调军队,限制惩办军将之权,直接布置调换戍兵和整点军队。除云南行省外,各省提调军马的只限于两名长官,其余官员不得参与。这一举措()A.意在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B.使行省实际上成为一方割据势力C.迎合了大一统的统治需求 D.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8.辽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比如辽国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汉族的制度管理汉人。主要是因为当时()A.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B.各民族习俗不同C.各民族间的战争频繁D.加强对汉族人的控制9.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D.对外贸易不断发展10.2020年世界重大事件之一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为了防控疫情,中国多地做出了“封城”的决定,很多娱乐场所等也停止了营业。宋朝时,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政府的提倡B.士大夫的喜爱C.市民娱乐的需要D.城市富人的需要11.早期契丹贵族的墓葬中,葬具多用石棺,陪葬品中模仿皮囊的鸡冠壶数量众多,还常伴有成套的武器及完备的马具。中晚期契丹贵族墓中,葬具多用木椁,鸡冠壶被黄釉瓷器和景德镇影青瓷等取代,马具简化,武器消失,仿木建筑和斗拱壁画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社会经济稳步发展B.游牧生活的消亡C.契丹贵族生活奢靡D.南北文化的交融12.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宋朝()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3.饮誉世界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能够证明上述论断的宋代科技成就包括()A.数学家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 B.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C.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D.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4.“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A.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B.通过采取差别对待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C.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D.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1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些天文观测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B.有利于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稳定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二)材料题16.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同学绘制: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图材料二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答案】C【解析】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使负责财政,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所以材料中场景应该是北宋时期,故C项正确;汉代的宰相负责行政大权,不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不符合材料现象,故B项错误;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实行内阁管理体制,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可知,元代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项,行省长官相互制约,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避免专断,这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具体效果,而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C项,题干所述与民族关系无关,故排除;D项,材料中强调行省官员不能独立行使权力,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并不一定能提高行政功率,故排除。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施行”可知宋朝的通判主要承担监察与行政职能,B正确;封建国家割据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A排除;通判主要负责监督知州,并非是是府州军监的最高长官,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这些变法措施符合宋朝之后朝代的要求,也就表明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A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理财,故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加剧了社会矛盾,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官员分散权力。同时把流民征召入伍,导致宋代“三冗”问题严重,故C项正确;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排除A;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答案】D【解析】宋代皇帝的“圣旨”必须先以“指挥”形式送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经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交给门下省审读后,再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直接下达有关机构执行,表明宋代中枢机构具有规范的运作程序,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中枢机构依附服务于皇权专制,A项错误;早在唐朝时期,中枢机构已经出现分权与制衡,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主专制政体下,严格规范的运作程序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C项错误。

5.【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10世纪宋、辽、夏、金等政权并立,最后亡于蒙古的进攻,反映出统一的趋势,故B正确;政权并立并不是少数民族主导,排除A;二元统治不能体现,排除C;封建化加快的趋势无法体现,排除D。6.【答案】D【解析】元代建立之后,其首要任务是巩固统治,而元代行省的设置打破了之前的以山川为界的划分方法,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故选D项;其他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ABC。7.【答案】C【解析】元朝中央政府禁止行省擅自调动军队,牢牢掌握军事指挥权,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迎合了大一统的统治需要,C正确;限制行省掌握军事指挥权并不能有效扩大疆域,排除A;题干中的举措使得行省难以形成割据,排除B;秦朝实行郡县制就标志和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排除D。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民族,体现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符合当时南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9.【答案】B【解析】稻米是粮食作物,荔枝和柑桔等是经济作物,而荔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商帮,排除A;12世纪是宋朝,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发展壮大,满足其生活娱乐所需的娱乐场所瓦子便出现了,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1.【答案】D【解析】“葬具多用木椁”,陪葬品出现黄釉瓷器和景德镇影青瓷,这些都是汉民族的风俗,由此可知契丹族的丧葬风俗中吸收了汉民族的因素,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故选D;契丹族丧葬风俗中出现汉文化的元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和游牧生活的消亡,排除AB;根据契丹贵族墓中的陪葬品不能说明契丹贵族生活奢靡,排除C。12.【答案】C【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宋代非农业税的比重越来越高,说明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选C;非农业税比重的提升并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也不能体现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B;宋代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的科技包括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选D;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和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隋朝,都与“宋代”不符,排除ABC。1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要是从思想层面加强控制,充分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A项正确;差别对待的说法错误,排除B;C项是在汉代,排除C;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15.【答案】C【解析】元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天文观测活动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因此这一观测活动有助于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C正确;天文观测并未引发技术革命,排除A;天文观测是重农政策的体现,但其不能起到稳定政策的作用,排除B;D与元朝天文观测无关,排除。16.【答案】(1)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通过皇帝制度、官僚机构,到达州县,再以乡绅自治为中介,延伸到宗族家庭,实现家国同构和中央集权。(2)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王安石变法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被统治者采纳;南宋学者试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解析】(1)根据材料“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力”可得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根据材料“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才是国家选官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可得通过皇帝制度、官僚机构,到达州县,再以乡绅自治为中介,延伸到宗族家庭,实现家国同构和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地方绅士阶层难以获得政权,……出现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