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案例讲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1.gif)
![屈原列传教学案例讲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2.gif)
![屈原列传教学案例讲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3.gif)
![屈原列传教学案例讲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4.gif)
![屈原列传教学案例讲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dbf30b17e6de96fba125ee2d75f30a0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高一语文:屈原列传上海市市西中学周家宏教学目标:1.学习“楚辞”及屈原的文学文化常识;2.领会《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创作的手法;3.体悟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学目标说明】新学期,我们在高一年级补充了“诗经单元”“楚辞单元”,其中《屈原列传》是“楚辞单元”最后一篇的选讲篇目。教学过程:一、引入1.背诵《离骚》、《涉江》;2.之前学了屈原的《离骚》节选,《涉江》,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屈原……♣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也就是“楚辞”。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汨罗♣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二、阅读文本1.检查预习,看看司马迁笔下屈原是一个什么形象?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明于治乱: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娴于辞令:善于讲话,娴,熟悉;当然指的是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2.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并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的?为楚怀王左徒……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翻译】左徒:楚国官名,相当于士大夫,在国王左右参与政事,起草诏令,那是相当的重要;因为屈大夫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为他有本事,怀王“甚任之”,封他担任左徒,楚国的内政外交全由屈左徒做主,那你想,别人能不“争宠而心害其能“吗?3.怀王因为什么原因怒而疏屈平。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翻译】直接原因就是上官大夫“谗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嫉贤妒能;还有吗?比如,站在楚怀王的角度想一想。昏庸,受人蒙蔽,“非我莫能为也”,恐怕还挑战了王权,楚怀王的威严,他不允许,也不能忍受臣子的恃才狂傲,竟不把君王放在眼里,所以怒而疏屈平。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4.我们前面在学习《离骚》节选以及《涉江》时,大家认为有些读音、字词、句子,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释,所以研究学习古文字,还要有一种考据的方法和精神。(1)难句解释:“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屈原也应该姓芈(mǐ米);——让学生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谥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芈(mǐ),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因受封于屈地得氏。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屈、景、昭楚国王族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曾充任。(2)难句解释:“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让学生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通!!!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强行改变”“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3)难句解释: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明确:用了“曰”,又用“以为”,你们读起来觉得通顺吗?意欠顺通顺,但我们不能修改。历来研究者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5.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一共写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6.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文章第2段开篇三个字“屈平疾”,疾:痛心,屈原痛心什么?文中说: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幽思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平痛心怀王辨别力不聪慧,谗言和谄媚的人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类似的表述在《离骚》《涉江》中都有……谴责君王、谴责统治阶层、谴责奸佞小人……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涉江》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宠妃郑袖、令尹子兰等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7.屈原产生忧愁幽思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他忧什么?他愁什么?他思什么?“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离通罹,遭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屈原遭遇了什么忧愁呢?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翻译】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处境困难,走投无路】。诚信忠贞却被怀疑诽谤,能没有怨愤吗(被动句、互文、“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八个字写尽了屈原不幸的遭遇,也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屈原的深切同情。8.前面一句话怎么理解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怎么理解?怎么翻译?由人之常情分析,这也是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盖自怨生也。人穷则反本“穷”:处境困难,走投无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由“穷”必生“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作《离骚》大概是由心中的怨愤不平引起的吧。能根据文意推测一下,屈原心中的怨愤不平的具体内容吗?比如:奸佞小人的谗害;君王的昏庸无能;自己高远的志向无人理解;自己深爱的的楚国走向衰落……9.有同学自学的时候,提出好多文本没有这两句;是不是衍文窜入……我觉得,其实不可分割。是的,我们看的都是节选,我希望你们去看完整的《屈原贾生列传》,不算太长,跟阅读小说一样,很精彩、很真实、很感人,为什么不呢?《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两句在说什么?翻译一下。《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过分,描写上很美,很有分寸,不淫乱,像《蒹葭》,特别是《静女》,写特好,特精彩;《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司马迁要表达什么?但肯定是对《离骚》的夸赞了!比较含蓄、蕴藉;比较注意语言分寸;情感比较温厚,不偏激;这从离骚的内容手法上都可以看出来……如:以男女关系比君臣;以好鸟,鲜花、香草,比贤臣;以燕雀乌鹊,腥臊等来比奸佞小人;这本身就显示了一种语言的分寸,情感上的温雅敦厚等。这就是《离骚》的一个特点;10.刚说到了《离骚》的一个创作特点——温雅敦厚。其实,大家发现没有,整个这一段写的不是屈原,写的是《离骚》创作的问题吗!这很奇怪的。大家看看,写了《离骚》的什么内容,《离骚》又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形成的理解一直吗?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翻译】我们来看一下,《离骚》的内容形式,司马迁是怎么评价的?谁来概括一下?屈原在《离骚》一诗中,称颂远古帝王喾帝喾(kù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称颂近古的齐桓公齐桓:即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一;称述中古商汤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称颂这四位古代明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表达一种对楚王的希冀。“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句可以理解:“(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讲清楚了国家治理的大道理,是一本治理天下的大书呀!推崇备至。11.大家的翻译很准确,写了《离骚》的什么?概括一下?大家看看这两句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承上“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蕙茝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明明是《屈原列传》,却去写《离骚》,大家明白了吧?《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屈原在整部《离骚》里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那些贵族群小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说:“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诤谏,会招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謇謇(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对那些贵族群小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溘(kè,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12.这一段,还有最后几句,讲一讲你们的理解?【分析】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让学生明确: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纳领。写《离骚》,就是写屈原。从《离骚》中,我们了解了一个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有理想有骨气又有使命感的失意政治家的形象。屈原虽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依然是伟大的诗人!诗人是孤独的、甚至是寂寞的。但他是圣洁的、高贵的,也是傲岸的。长诗《离骚》正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人格美的崇高典型形象。“余读《离骚》……悲其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刘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对于屈原《离骚》一诗所具有的崇高美这一特色,古今人正有着不二之词,同一感受。13.概括文段的意思板书: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14.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显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作者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比照。屈原被放,“行吟泽畔”。他在吟什么?提示:屈原仍在“吟”其志,他是为了其“志”而“颜色憔悴”到如此“枯槁”之状,颓废的外表之中仍透露着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著。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可见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惟一手段。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三、课文总结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2.探讨本文写法特色。“传评结合”的写法。这篇史传与我们以前学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有些不同。前面几篇是“寓论断于叙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本文则“以议论行叙事”,没有离奇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或边传边议,或传中寓评,所以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可能有四: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其四、“评议”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在历叙楚国败事之后,司马迁又评论楚国日衰的因由,这就是:忠奸不分,用人不智,从而证明,屈原本人牵系祖国安危,其浮其沉就意味着楚国之兴之衰,屈原的高大形象由此而现。四、布置作业在作业本上整理本文的文言词汇与句式,及成语。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2、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3、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4、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屈原列传》教学反思上海市市西中学周家宏新学期,我们高一补充了“诗经单元”“楚辞单元”。其中《屈原列传》一文是“楚辞单元”最后一篇的选讲篇目。学了“楚辞”单元的《离骚》节选、《涉江》、《国殇》三篇文章之后,学习《屈原贾生列传》节选,所以站在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的框架思路内,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学习“楚辞”及屈原的文学文化常识;习得《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创作的手法;理解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引入部分,预备铃响,全班背诵《离骚》、《涉江》,朗朗读书声营造积极地阅读和讨论的氛围;因为已经学了屈原的《离骚》节选,还学了《涉江》,大家对屈原并不陌生,先请大家说说心目中的屈原……然后再来就看《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是怎样评价介绍屈原的,引入对《屈原列传》全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文本部分,以问题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探讨的兴趣。诸如:1、预习,司马迁笔下屈原是一个什么形象?2、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并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的?3、怀王因为什么原因怒而疏屈平。4、前面在学习《离骚》节选以及《涉江》时,大家也都知道,有些读音、字词、句子,多由不同的版本,所以研究学习古文字,还要有一种考据的方法和精神。5、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文章第2段开篇三个字“屈平疾”,疾:痛心,屈原痛心什么?6、屈原忧愁幽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他忧什么?他愁什么?他思什么?7、自学的时候,提出好多文本没有这两句;是不是衍文窜入……8、《离骚》创作特点——温雅敦厚,怎么理解。9、如何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课文总结部分,重点探讨“传评结合”的写法。其实,整个教学环节,还有优化的可能,一切的优化的依据,是对学生文言积累理解水平的准确把握,以学生的习得为最终的依据。课程结束了,但思考并没有结束,特别是这样一篇文章,如何确定教学的内容,这是一个大命题,如果“教什么”不清楚,不仔细思考,那么,一切的“怎么教”也就落空了,没有了支撑、没有了依据。案例点评新学期,周老师所在高一年级,补充了“诗经单元”“楚辞单元”。全体高一新生是在《诗经》《楚辞》朗朗的诵读中开始他们的高中语文学习的。这是基于对市西中学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定位,对教材重组,并补充了大量教学内容,这也算是基于一个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业务年终盘点
- 大雪节气与农业
- 江苏省苏州市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学术开题之旅
- 小孩姓名变更申请书
- 职工贫困补助申请书
- 导游业务-导游业务章节练习
- 初级银行管理-初级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押题密卷3
- 初级公司信贷-银行专业初级《公司信贷》名师预测试卷1
- 1《挑战第一次》第1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甘肃省事业单位联考招聘(314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JF 1176-2024(0~2 300) ℃钨铼热电偶校准规范
- 8.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课件
- 防涉黄课件教学课件
- 家政公司服务员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 课件 实训项目九 使用度加创作工具和剪映进行智能化短视频创作
- 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法论研究
- 《日影的朝向及长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