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绪论...............................................2

第一节会计概述....................................2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和任务............................3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3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

第五节会计要素计量属性............................6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方法..............................7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7

第一节会计要素....................................7

第二节会计等式...................................10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12

第一节会计科目...................................12

第二节会计账户...................................13

第四章复式记账.........................................14

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原理..............................14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15

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18

第五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19

第一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主要经济业务..............19

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19

第三节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20

第四节生产要素整合阶段的核算.....................24

第五节销售业务的核算.............................27

第六节财务成果形成的核算.........................29

第七节资金退出的核算.............................30

第六章会计凭证.........................................33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分类.......................33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5

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6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37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

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产生: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的,又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会计产

生的前提条件,它使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职能。

2、会计的发展:古代会计一>近代会计一>现代会计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会计,以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和官厅会计机

构的产生为标志。15世纪以后的会计,以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及应用为标志。20

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以管理会计的形成及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为标志。

古代会计:

•西周:《周礼•天官》一书中出现了“会计”一词。

•秦:统一度量衡,使货币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工具

•唐宋:“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明清:龙门账、四脚账

近代会计: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出版的《算术•儿何•比

及比例概要》一书中对“借贷记账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能够综合核算经济效益,并为管理

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体系日益完善,与不同时期经济和生产力发展

水平是相适应的。

•三,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

和指导作用。

四、会计的职能

L)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1)含义: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指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

录和报告,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特点:

1.会计核算为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相关信息

2.会计核算为企事业单位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监督职能

(1)含义: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对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资金

安全高效运行。

(2)特点:

1.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全过程的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

事后监督。

2.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进行的监督(合法性)。

3.会计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合理性)。

(二)会计的扩展职能

1.预测职能

2.参与决策职能

3.分析和考核职能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和任务

—•、会计对象

(1)含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⑵分类:

•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

•.商业企业的会计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二、会计的任务

(1)含义:指对会计的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取

决于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2)会计的任务就是经济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1、及时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

系统的、连续的经济信息。

2、监督各经济组织遵纪守法,维护财经纪律

3、分析和考核资金运动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4、参与拟订经济计划、预测和决策,加强经济管理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

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或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要求等做出

的规定,把会计核算限定在一定的条件下。

(三)会计主体假设

(1)含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即会计为何单位核算,

核算何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

①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

②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③会计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④法律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四)持续经营假设

(1)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

将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或进行清算。

(2)持续经营假设的作用

①由于假设企业是持续不断经营下去,企业的资产价值将按历史成本计

价,而不是采用清算价格。

②持续经营假设为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奠定了基础。

③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才有可能。企业资本不能保值,

意味着企业资金失血,将导致企业破产而被清算。

(五)会计分期假设

1、含义:会计分期又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划

分为若干会计核算时段。

2、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也是

对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设定。

3、会计年度的设定:我国《会计法》规定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会

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六)货币计量假设

1、含义:货币计量就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来计量,记录会计主体的经济

活动,并将其转化为统一的以货币表现的会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具有两层含义:

-是在众多的计量单位中,货币计量是综合计量尺度,可以进行汇总核算,这是

实物计量单位无法比拟的;二是货币价值是稳定的,只要物资形态和实物计量的

数量不变,其前后货币计量价值也不会产生变化。

2、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应设定记账本位币。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人民币以外

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3、币值不变假设:假设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币值稳定。

4、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

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二、会计基础

1.含义:会计基础又称为会计核算的结账基础,在会计核算时,由于各种

原因,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与相应的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时间不一致,往往会发

生一些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的经济事项,这就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

种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核算基础:

①收付实现制: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收支期间为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

方法,称为收付实现制;

②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以权益和

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

3、举例比较

【例1】企业11月预付明年订报费3600元,按权责发生制处理3600元应

作为明年1—12月每月300元的订报费;按收付实现制处理,则3600元全部作

为今年11月份的订报费。

【例2】企业4月份出租一台设备,租期为三个月,租金为3000元,按权

责发生制处理3000元应作为4-6月每月1000元的租金收入;按收付实现制处

理,则3000元全部作为4月份的租金收入。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

求,是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

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3.具体:

①可靠性原则一可靠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的

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备、资料可靠。

②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③可理解性原则一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同时也有利于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④可比性原则一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

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在内容和核算口径上应该与历史的、计划的及其它单位的

同类指标一致,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融资

租赁)

⑥重要性原则一是指会计报表在全面完整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的同时,对于那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对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将会发生重大影响的

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提供精确详尽的信息、不隐瞒任何重要

事实。对于那些次要的经济业务,在不歪曲事实真相的前提下,适当简化或合并

核算。

⑦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充分估

计费用和负债,谨慎估计资产和收益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需作出职业判断

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⑧及时性原则一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以充

分发挥信息的时间价值。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

流逝而逐渐降低。及时性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及时进行

会计处理,不能拖延和积压;二是把会计资料及时报送出去。

第五节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

走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即会计要素)的数量化特征

或外在表现形式。

一、历史成本

(1)含义:历史成本一也称实际成本原则,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

现金交易时,表现为付出的现金;非现金交易时表现为被交易资源的现金等价物。

(2)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的优点:

①历史成本计价比较客观。

②历史成本可以随时进行验证。

③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企业核算手续大大简化。

@历史成本计价下的收入与费用是建立在实际成交的基础上,不容易造成

歪曲或任意操纵企业经营收益。

(3)米用历史成本计价也有其局限性:

当货币购买力变动或物价上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

的价值。

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乂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

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

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四、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又

称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

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

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在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系列专门手段,是会计职能

的具体化。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与预策决策的方法和会计检

查的方法,三种方法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

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⑤登记会计账簿

⑥成本计算

⑦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1.定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会计要素,

是静态的会计信息;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三大会计要素,是

动态的会计信息。

2.会计要素的意义: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明确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形

成了会计核算的基础平台。

(2)会计要素分类可以分门别类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

决策。

(3)会计要素分类为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3.会计要素的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二.资产

1.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分类: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划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3.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货币资金一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短期投资一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流动资产Y

应收及预付款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

I存货一原材料、库存商品、包装物

4.非流动资产:

(1)长期股权投资: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

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

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2)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

的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

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

(3)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

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5.资产的特点:

(1)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三.负债

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

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点: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的分类:

(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付职工薪酬应交

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2)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权人在企业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

额为资产扣减除负债后的净资产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1)实收资本:投资者直接投入部分

(2)资本公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资本增值,如接受捐赠。

(3)盈余公积:从实现的利润中留存企业部分。

(4)未分配利润:已经实现但尚未分配的利润。

4.所有者权益特点:

(1)所有者权益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归还其投资者。(而负债负有偿

还和支付利息的义务)。

(2)在企业清算时,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

者(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

(3)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决定于出资的多少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债权人无权

参与企业的净利润分配)。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

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点: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并将导致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4.企业偶发的活动是指: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以外的其

他活动,如现金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等。

5.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特点:

(1)费用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费用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

(3)费用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企业偶发活动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应作为营业外支出,而不作为费用要

素,如企业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等。)

3.费用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一生产成本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一当期损益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

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2.利润的特点:

(1)利润是一定会计期间(月度、年度等)的经营成果。

(2)利润与收入、费用有直接关系:(利润=收入一费用)。

(3)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为投资者所有。

3.利润的内容:企业的利润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所得税等儿部分组成。

4.公式关系: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

费用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4)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

第二节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是运用数学平衡式描述会计

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2.会计等式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

等式综合会计等式

3.静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指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等式。其表达式为:

(1)资产=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4.静态会计等式的含义:静态会计等式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揭示了在某一特

定时日,企业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主要表现为: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在价值上的

恒等关系:资金存在形态(资产)=资金来源渠道(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一定

数量的资产,必然会有相等数量的权益,两者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

(2)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即资产随着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

3.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组

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公式:收入-费用=利润

4.动态会计等式的含义:动态会计等式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收入、

费用、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利润是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

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成正比例变

化;随着费用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化。

5.综合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是由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收入、费用、利润组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

等式。其表达式有: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6.综合会计等式的形成

月初:企业尚未发生收入和费用,会计要素的关系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月中:企业发生了收入和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月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结转利润,会计要素关系又变形为静态会计等

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等式两边同增的经济业务:等式两边同增的经济业务是指会计等式两边的

要素项目同时增加的会计事项。这一类型的会计事项包括: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与收入同时增加;费用与负债同时增加。

8.等式两边同减的经济业务:等式左右两边同减的经济业务是指使会计等式

两边会计要素项目同时减少的会计事项。这一类型的会计事项包括:资产与负债

同时减少;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费用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9.等式左边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等式左边此增彼减业务是指使会计等式的

左边会计要素项目发生此增彼减的会计事项。这一类型的会计事项包括:资产内

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成本、费用内部项目的此增彼减;费用增加而资产减少;

资产增加而费用减少。

10.等式右边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等式右边此增彼减业务是指使会计等式

的右边会计要素项目发生此增彼减的会计事项。这一类型的会计事项包括:负债

内部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此增彼减;负债项目与所有者权

益项目发生此增彼减;负债项目减少收入项目增加;收入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

目增加。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是复试记账的基础(2)、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科学完整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满足会计报表编制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

(3)、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4)、会计科目名称要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5)、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经济内容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表

类别会计科目名称

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

资产、原材料、固定资产

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

所有者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权益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

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投资收益

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类: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

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

2、按提供会计信息的程度分类

为了既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又提供详细核算指标,会计科目应分层次设置。

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在

明细科目中,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

(1)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总括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的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详细具体地反映会计要素具

体内容的科目,它是在某一总账科目下按照经济管理的需要设置的,是设置明细

分类账户的依据,用来辅助总账科目反映详细、具体的经济内容。

第二节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和意义

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

系统、连续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工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

行科学分类的一钟专门的方法。

意义:

(1)通过设置账户,可将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初始的会计信息。

(2)通过设置账户,可以压缩会计信息数据,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

具体运用。

2、区别:会计科目没有结构,不能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账户具有结构,

可分类、连续地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基本组成账户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账户名称、账户方向和

账户余额。账户名称就是会计科目,规定账户的核算内容;账户的方向是指在

账户的什么地方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加和减少,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其中一方

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账户余额是指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

后的余额。

2、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

为了会计研究和教学的方便,我们将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为左右两方的

形账户,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账户的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哪

一方记减少,取决于记账方法和账户性质。

3、账户中的金额指标

会计账户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

期末余额。

三、账户的分类

科学地进行账户分类有助于对账户科学地进行管理。按不同的标准对账户分

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账户,并把全部账户划分为各种类别。

(-)按账户的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2、负债类账户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成本类账户5、损益类账户

(二)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2、资本账户

3、结算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2)债务结算账户(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4、集合分配账户

(1)收入集合分配账户(2)费用(支出)集合汇转账户

5、收入账户6、成本计算账户7、费用账户

8、调整账户

(1)备抵账户(2)附加账户(3)备抵附加账户

9、计价对比账户10、财务成果账户

第四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原理

一、记账方法概述

记账方法是指对客观发生的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时所采用的方

法,有两种:

(一)单式记账法

1、定义:是指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例: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而不在材料账上

登记。

2、特点:重点考虑的是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

它主要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账户,它

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3、评价:它是一种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缺陷: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

的正确性。

(二)复式记账法

1、定义:是指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上例业务: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上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又应在材料账上进行

登记。

2、评价: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它弥补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二、复式记账原理

(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

项经济业务,将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的增减变化,但无论怎么

变化,都不会改变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二)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一项经济业务,能反映资金

运动的来龙去脉

2.以相等的金额记入对应账户,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我国历史上的复式记账法有三种即:

1、借贷记账法2、增减记账法3、收付记账法

从1993年以来,我国统一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

•借贷记账法一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任何一笔经

济业务都必须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仃关账户中进

行登记的•种复式记账方法。它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种方法。

•现在讲的“借”“贷”已失去原来的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

以标明记账的方向。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

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一贷方本期发生额

由于收入、利润可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可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

减少,所以收入、费用、利润三者的结构可简易表示为下图:(见下页)

借方贷方

1)费用的增(1)收入、利润

加增加

(2)收入、利(2)费用减少或

润减少或结转结转

(3)费用的⑶收入、利润

期末余额的期末余额

一般无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根据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复杂,均可开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4、所有者权益、负债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例1】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000元。

借银行存款贷

200

0

借原材料贷

20

00

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编制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当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

户中同时进行登记,即在某个(或某些)账户中记入借方(或贷方),就必须同

时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或借方)。这种由经济业务发生而形成的借方账户与贷

方账户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对应账户。

2.会计分录的编制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初始工作,编制会计分录,就意味着对经济业务

做会计确认,为经济业务数据记入账户提供依据。

【例1】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000元。

借:原材料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例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直接偿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100000

贷:短期借款100000

3.种类

A、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

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B、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儿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简称--借

多贷)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简称多借一贷)的会计分

录。

尽量不编制多借多贷的分录。

例如:借:固定资产20000

原材料5000

贷:银行存款18000

现金7000

17

(二)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定义: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按照借贷记账

法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核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与完整的一

种方法。2、分类: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和余额平衡法。

2.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2)余额试算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间发生额及余额的试算平衡关系,可以用来检查和验证账

户记录的正确性。在实务中,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

行的。

(1)试算平衡表的结构

(2)填制步骤:

①将企业在经济核算中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写入“账户名称”栏

②根据账户记录中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的相应数字过入“试算

平衡表”

③对每栏数值分别进行加总,再进行验证,看其是否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优点

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

2、试算平衡简便

3、设置账户比较简便

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的设置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进行登

记,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例:原材料

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例:

原材料——A材料

二、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1、联系:

(1)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2)登记账户的原始依据相同。

2、区另小

(1)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提供的是总括指标,明细账提供详

18

细指标。

(2)作用不同。总账是对明细账的综合,对所属明细账起着统驭作用;明细

账是对总账的补充,起详细说明的作用。

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定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既要

在有关的总账账户中进行登记,又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的做法。

第五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

第一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主要经济业务

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生产经营过程:

(1)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资金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形态

(2)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固定资金和储备资金形态

(3)资金从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和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

(4)资金从生产资金形态变为成品资金形态

(5)成品资金形态回到了货币资金形态

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投入资本是投资者以各种方式实际投入企业的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是企业

所有者权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一)实收资本的核算

1、实收资本的含义及分类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者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

资本。企业的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

个人投入资本和外商投入资本。

(二)、账户设置(按不同的投资者设明细账)

“实收资本”账户: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借方实收资本贷方

投资人收回投资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

(退回投资)实物等

实际收到投资者的投入

资本

19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1、资本公积的含义及形成来源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

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从形成来源上看,资本公积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

润转化而来的,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投入资本范畴。

2、账户设置

为了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资本公积”

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各种来源资本公积的增加额,借

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资本公积的实有数额。

三、借入资金的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资金的需

要,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也可以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过

程中向其他单位赊购,从而形成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单位的债务关系,

以弥补经营资金的不足。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1、短期借款的含义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

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2、账户设置为了及时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限

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应设置“短期借款”账户。

(-)长期借款的核算

1、长期借款的含义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

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2、账户设置为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

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应设置“长期借款”账户。

第三节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价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

借方固定资产贷方

增加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

原价的原价

减少固定资产的

原价

(二)、在建工程:核算企业进行的各种工程的实际支出。

20

借方在建工程贷方

发生的各种工程工程完工结转成本

支出

尚未完工工程的

实际成本

(三)固定资产业务的主要会计分录

1、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值24000元,用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24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2、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买价(含税)12000元,用银行存款支

付。

借:在建工程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3、设备安装耗用材料2000元,发生工资费用1000元。

借:在建工程3000

贷:原材料2000

4、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15000

贷:在建工程15000

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不需要背)

企业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一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组成。

买价:是指企业采购材料时,按发票价格支付的货款。

在我国,按增值税的纳税情况可将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

种。小规模纳税人采用普通发票;而一般纳税人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注意:价格为不含税价,例:增值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按

17%的税率计算为1700元,价税合计或称为含税价为11700元,材料的买价为

10000元。

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它包括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

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为简化核算手续,实际工作中对本应计入

采购成本中的市内运杂费用,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不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而

是计入管理费用。

21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就是将企业采购材料所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按照

购入材料的品种、类别加以归集,计算其采购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时,凡是能

分得清是为采购哪种材料所支付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凡是

分不清是为采购哪种材料所支付的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二)账户设置(应设置明细账户)

1、“材料采购”账户: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借方材料采购贷方

发生的各种采验收入库材料的

购成本实际成本

在途材料的采

购成本

2、“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方原材料贷方

验收入库材料发出材料的实际

的实际成本成本

库存材料的实

际成本

3、“应付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因采购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

单位的款项。

借方应付账款贷方

支付款项发生应付款项

应付而未付款项

4、“应付票据”账户: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方应付票据贷方

22

支付票款或到期开出并承兑商业

结转汇票款

尚未到期或尚未

支付的票款

5、“预付账款”账户:核算企业按供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借方预付账款贷方

预付货款收到所购货物时

转销

预付或多付款项应付的款项

6、“应交税费”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

借方应交税费贷方

实际交纳税金发生应交的各种

税金

应交未交的税金

(三)供应过程中主要的会计分录

1、企业从大恒公司购入的A、B两种材料,A材料的买价为28000元,B

材料的买价为54000元,合计82000元,增值税13940元,两材料的运杂费2600

元,上列款项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一A材料29040

一B材料5556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13940

贷:银行存款98540

2、企业从裕丰公司购进丙材料11200元,运杂费400元,增值税1904元,

款项尚未支付。

借:材料采购一内材料116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1904

贷:应付账款裕丰公司13504

3、上述购入的材料全部验收入库。

23

借:原材料一-A材料29040

----B材料55560

--丙材料116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29040

-B材料55560

-一丙材料11600

4、企业从长庆工厂又购B材料9000元,增值税1530元,企业开出承兑的

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

借:材料采购--B材料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530

贷:应付票据10530

5、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裕丰公司的货款13504元。

借:应付账款一裕丰公司13504

贷:银行存款13504

6、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长庆工厂票据款13530元

借:应付票据13530

贷:银行存款13530

7、企业以银行存款26400元,向光明工厂预付购买丁材料款。

借:预付账款--光明工厂26400

贷:银行存款26400

8、企业收到光明工厂发运来的预付货款的材料•,并验收入库。材料买价

27700元,运杂费500元,增值税4709元,除冲销原预付货款26400外,其余

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一-丁材料28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709

贷:预付账款--光明工厂26400

银行存款6509

同时:借;原材料一-丁材料28200

贷:材料采购一-丁材料28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