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_第1页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_第2页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_第3页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_第4页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重点知识点【#高一#导语】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同学的进展成长很重要。为大家更够更好地学好高中学问,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1.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一

地球学问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久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稳定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二

光照图的判读

(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推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推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3.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三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头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头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非常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头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柔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阔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头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保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消失“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酷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阔地区一年中最酷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头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快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非常珍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快,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连续南移,北半球气温连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概力增加,气温快速下降,降水消失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头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4.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四

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缘由断层处岩石破裂,易受侵蚀作用。

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a)运输线路结构:以大路为主,铁路为辅。

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线路延长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5.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五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6.高一班级必修一地理重点学问点篇六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状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消失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四周消失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状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状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状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消失值,12月22日消失最小值;南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