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单选_第1页
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单选_第2页
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单选_第3页
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单选_第4页
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单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023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高分单选题库1【单】:狭义的教育重要是指()。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2【单】: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阶段性B.阶级性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生产性3【单】:教育是()。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4【单】: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5【单】: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6【单】:()被当作是“文雅教育”的源地。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7【单】: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商人B.政治家C.军人D.官吏8【单】:古代西欧教育,()处在所有学科的“王冠”地位。A.神学B.算术C.文法D.辩证学9【单】: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六艺,它涉及()。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10【单】: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学校教育D.实科教育11【单】: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12【单】:人类出现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是在()时期。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文明社会13【单】: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A.察举制B.举孝廉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单】:我国古代教育中六艺中的礼,是涉及政治、历史和以“()”为主线的伦理道德教育。A.忠B.仁C.义D.孝15【单】:我国早在4000数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16【单】: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合是在()。A.夏朝B.商朝C.周代D.西汉17【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18【单】:学校产生于()教育阶段。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19【单】: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性的是古代()。A.巴比伦B.埃及C.斯巴达D.雅典20【单】: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和骑士教育。A.斯巴达教育B.宗教教育C.教会教育D.雅典教育21【单】: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性。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22【单】:()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进行转换的一个语言标志。A.专家B.教育C.教育学D.教学23【单】:“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特性是()。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24【单】:“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思想。A.全民B.终身C.民主D.现代25【单】: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了“()”,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A.高等教育B.宗教教育C.普及教育D.骑士教育26【单】: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27【单】: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抱负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如何的变化才干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定?()。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现代化⑦教育多元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8【单】: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认的教育特性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29【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A.公平性B.民主性C.阶级性D.社会性30【单】: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31【单】: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奔腾提供了平台?()A.一B.二C.三D.四32【单】:终身教育是()。A.古代教育的特点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C.近代教育的特点D.现代教育的特点33【单】:自()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A.原始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古代教育34【单】: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A.原始教育的特点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D.古代教育的特点35【单】: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C.基础学科D.边沿学科36【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A.现象和问题B.方针C.政策D.理论37【单】: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38【单】: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的提出。A.教育价值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39【单】: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40【单】: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41【单】:教育起源于()。A.人类初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2【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43【单】: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44【单】: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45【单】: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6【单】: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A.遗传性B.自然性C.目的性D.获得性47【单】:心理起源说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B.孟禄C.利托尔诺D.华生48【单】: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的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的分为三大类,即()。A.认知目的、情感目的、动作目的B.认知目的、情感目的、审美目的C.认知目的、技能目的、动作目的D.认知目的、情感目的、技能目的49【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50【单】: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对的的一项是()。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B.提倡发现学习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他的发现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容易推行的51【单】: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B.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C.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的最优化52【单】: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干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明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3【单】: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54【单】: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55【单】: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56【单】: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对的是()。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C.192023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57【单】: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58【单】: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59【单】:()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凯洛夫的《教育学》60【单】:()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福禄贝尔61【单】:“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超过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62【单】:1632年英国哲学家()初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63【单】: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教育学专著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凯洛夫的《教育学》64【单】: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65【单】: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66【单】:哪部教育著作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67【单】:培根初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A.演绎法B.归纳法C.辩证法D.阶级分析法68【单】: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69【单】:初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A.培根夸美纽斯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C.培根康德D.杜威卢梭70【单】: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所有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71【单】:下列属于夸美纽斯著作的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72【单】: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73【单】: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74【单】: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75【单】:“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的基本观点。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76【单】: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77【单】: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78【单】: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代表作()。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79【单】: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即()。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80【单】: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81【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A.检查B.论证C.验证D.说明82【单】: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83【单】: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乌里B.梅伊曼C.瓦斯凯D.杜威84【单】: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杜威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布卢姆85【单】: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A.杜威B.福禄贝尔C.陶行知D.陈鹤琴86【单】: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并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87【单】: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88【单】: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89【单】: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90【单】:“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91【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92【单】:“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的主张。A.儒家B.墨家C.道家D.老子93【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事实上是说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就像玉石同样,但需要教师“精雕细刻”才干成材。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94【单】:《学记》规定“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95【单】:《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体现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课内与课外相结合C.启发性教学D.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96【单】:《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7【单】:道家主张教育要()。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98【单】: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抱负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99【单】: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A.《论语》B.《抱负国》C.《学记》D.《大教学论》100【单】: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101【单】: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德谟克利特102【单】: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103【单】:下列哪一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具有教育性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D.教育即生活104【单】: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A.教学相长B.综合课程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105【单】: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106【单】: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107【单】: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08【单】: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09【单】: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241【单】:“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42【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所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变化,特别是向()的方面变化的过程。A.正常B.健康和不健康C.积极D.衰减243【单】:“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244【单】: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性进行。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245【单】: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46【单】: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仍然得到发展,表白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47【单】: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48【单】: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249【单】:教育实践中“凌节而施”现象违反了人发展的()。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250【单】: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51【单】: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性表白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52【单】: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53【单】: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A.自我意识B.发明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254【单】: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55【单】: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56【单】: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性。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257【单】: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58【单】: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259【单】: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在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在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在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260【单】: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261【单】: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262【单】: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定教育要坚持()。A.全面发展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统一规定263【单】: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264【单】: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哪一个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265【单】: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白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66【单】:()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A.心理品质B.社会文化C.教育D.社会环境267【单】:“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结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268【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269【单】:“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270【单】:“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71【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A.父母盼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272【单】: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也许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遗传素质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273【单】: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74【单】: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对的的一项是()。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也许性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75【单】: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276【单】: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体活动277【单】: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结识活动D.实践活动278【单】: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互相作用D.平衡论279【单】: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华生C.泰勒D.格塞尔280【单】: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281【单】: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重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互相作用论282【单】:强调入的身心发展的力量重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互相作用D.白板说283【单】: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284【单】: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85【单】: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A.学习B.生殖C.发明D.思考286【单】: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A.特殊性B.社会性C.发明性D.自觉性287【单】: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映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性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88【单】: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289【单】: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主线动因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华生290【单】: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规定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B.前提C.条件D.基础291【单】: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少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292【单】: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293【单】: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限制与也许,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的是()。A.心理素质B.遗传素质C.道德品质D.年龄阶段294【单】: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295【单】: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296【单】: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297【单】: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B.主导作用C.发展动力D.决定作用298【单】: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也许性299【单】: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互相作用论300【单】: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301【单】: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302【单】: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303【单】: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规定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悲观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304【单】: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05【单】: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306【单】: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307【单】: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互相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实现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学习活动308【单】: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重要是强调教育()。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309【单】:“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结识表白现代教育具有()的特性。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310【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约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由于()。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11【单】: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312【单】: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313【单】:“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314【单】:“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315【单】:教育可以推动科学的()。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316【单】: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317【单】: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318【单】: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了平台的是()。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319【单】: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20【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321【单】: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322【单】: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能把也许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23【单】: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24【单】:教育能把也许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B.人才C.劳动力D.科学知识325【单】: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B.教育投资C.领导者的意志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26【单】: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27【单】: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A.赞科夫B.舒尔茨C.布鲁纳D.昆体良328【单】: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329【单】: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330【单】:生产力对教育起()。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331【单】: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姆B.布鲁纳C.皮亚杰D.舒尔茨332【单】: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规定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333【单】: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规定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334【单】: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335【单】: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336【单】: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337【单】: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建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338【单】: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339【单】: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A.学生个人身心特性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340【单】: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341【单】: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342【单】: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343【单】:学生文化的特性具有()。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344【单】: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345【单】: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平常的互相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A.正式性B.特殊性C.非正式性D.情感性346【单】: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A.特性B.表象C.核心D.内容347【单】: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348【单】: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349【单】: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350【单】:学校中的传统、典礼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学校文化D.物质文化351【单】: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A.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352【单】:“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353【单】: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意识形态C.执政党D.政治经济制度354【单】: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D.两者发展互不相关355【单】: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356【单】: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57【单】: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B.形成舆论C.教育民主D.普及文化358【单】: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59【单】: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360【单】:教育可以()民主。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361【单】: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362【单】: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363【单】:决定教育性质的主线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意识形态364【单】: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具有()作用。A.促进B.整合C.制约D.拓展365【单】: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作用。A.制约B.很小C.绝对的决定D.主宰366【单】: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367【单】: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368【单】: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主线因素是()。A.教育传统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69【单】: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463【单】: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拟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规定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的D.教学目的464【单】: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培养目的D.教学目的465【单】: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达成()的目的。A.全民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466【单】: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467【单】: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主线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青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468【单】: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469【单】:()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70【单】:()是所有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抱负。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的471【单】: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主线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472【单】: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主线依据和标准是()。A.培养目的B.考试C.小学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473【单】: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474【单】: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育者的(),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A.个性化B.社会化C.科学化D.个性自由发展475【单】: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小学教育培养目的B.小学教育内容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的476【单】: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政策477【单】: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478【单】: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479【单】: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事实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480【单】: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481【单】:整合了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评价最高准则的是()。A.教育方针B.教育法规C.评价目的D.教育目的482【单】: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的……这就是自然的目的”,这就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483【单】: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结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84【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重要是由于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对的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485【单】: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主线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A.科学技术B.个人需要C.科学知识D.社会需要486【单】: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拟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87【单】:“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488【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A.杜威B.卢梭C.马克思D.孔德489【单】: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A.必要B.重要C.一种D.唯一490【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91【单】: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线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92【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大力开展素质教育C.提高教育质量D.注重人的个性、爱好的培养493【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爱好本位论494【单】: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495【单】: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拟定教育目的,就形成()。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496【单】:“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重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497【单】: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是()。A.体育B.德育C.智育D.美育498【单】: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499【单】:在素质教育中,处在核心地位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500【单】:“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墙根B.康德C.席勒D.卢梭501【单】: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发明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502【单】: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A.直接美育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503【单】: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504【单】: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杨贤江C.蔡元培D.陈鹤琴505【单】:体育是以()为目的的教育活动。A.提高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抱负境界506【单】: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507【单】: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的的教育为()。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508【单】: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结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509【单】:拟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抱负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510【单】: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511【单】: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抱负512【单】: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抱负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抱负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的B.教育目的C.教学目的D.教学大纲513【单】:()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规定,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宗旨的教育。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514【单】: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明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发明能力515【单】: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16【单】: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等教育D.终身教育517【单】: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A.人才的规格问题,从主线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B.规定在教育工作中,要认可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D.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518【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519【单】:培养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20【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521【单】: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是()。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22【单】: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B.结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523【单】: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其最本质的特性是()。A.全体性B.全面性C.主体性D.发展性524【单】: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所有个性525【单】: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崇高的道德D.创新精神526【单】:下列哪一观点是对的的?()。A.智育等于教学B.发明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行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527【单】: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线区别在于()。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528【单】: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规定,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主旨的教育是()。A.高等教育B.素质教育C.职业教育D.特殊教育529【单】: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规定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规定C.我国教育目的的主线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530【单】: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规定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规定C.我国教育目的的主线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531【单】: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32【单】: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533【单】: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629【单】: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A.公益性B.垄断性C.独立性D.非自愿性630【单】:学校管理的目的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631【单】: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教育工会632【单】: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633【单】: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校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戌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制634【单】: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是()。A.壬寅学制B.戊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635【单】:我国历史上初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636【单】: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初次规定是在()年颁布的()中。A.192023壬寅学制B.192023癸卯学制C.192023辛亥学制D.192023壬戌学制637【单】: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38【单】: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639【单】:“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640【单】:“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年限。A.中学B.义务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641【单】:()的学制类型重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壬寅学制D.双轨学制642【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643【单】: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644【单】: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行的一定限度的基础教育称为()。A.义务教育B.初等教育C.普及教育D.平民教育645【单】:普通中小学(涉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学前教育D.中档教育646【单】: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647【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当具有的三个特性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648【单】: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重要体现在()。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649【单】: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家庭教育650【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A.集中负责制B.工会负责制C.校长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651【单】:义务教育具有()的特性。A.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D.强制性、科学性、免费性652【单】: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A.192023B.192023C.1949年D.1986年653【单】:“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抱负。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54【单】:教育主体拟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合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655【单】: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656【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2023~2023年)》提出要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A.优先发展B.提高质量C.育人为本D.改革创新657【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A.促进公平B.提高质量C.改革创新D.优先发展658【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要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659【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要把()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规定。A.优先发展B.提高质量C.育人为本D.促进公平660【单】:到2023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的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A.教育终身化B.教育现代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优势661【单】: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701【单】:()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拟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B.1985C.1986D.1987702【单】: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703【单】:“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04【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春秋》B.《学记》C.《论语》D.《师说》705【单】: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06【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A.关健作用B.桥梁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707【单】: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测,发现和改善其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A.设计者B.指导者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708【单】: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楷模709【单】: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710【单】: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故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有极大的关系。A.设计B.安排C.结识D.设想711【单】: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涉及()。A.朋友角色B.示范者角色C.研究者角色D.服务者角色712【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对的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足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713【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示范性B.复杂性C.发明性D.长期性714【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发明性D.个体性715【单】:教师的教育机智充足表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连续性C.广泛性D.发明性716【单】: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发明性的是()。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C.教师发明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717【单】:我国当前是由()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A.教师专业团队B.教育行政部门C.教师所在的学校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718【单】: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代用制B.自用制C.长用制D.暂用制719【单】: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解决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解决的制度是()。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720【单】: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A.管理学生权B.科研活动权C.教育教学权D.民主管理权721【单】: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A.政治素养B.教育素养C.专业素养D.道德素养722【单】: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一般文化知识723【单】: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规定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规定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724【单】: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规定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C.政治思想素养D.人格特质725【单】: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性的学生观。这就规定教师对的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发明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726【单】: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热爱劳动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727【单】:教师职业的特殊规定是教师应具有()。A.组织能力B.调控能力C.管理能力D.教育能力728【单】: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729【单】: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730【单】: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A.学科专业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731【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当具有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732【单】:人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733【单】: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D.良好的人际关系734【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735【单】:教师初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献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36【单】: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A.专门B.专业C.职业D.研究737【单】: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738【单】: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自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