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页共34页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详细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开展数学考虑,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得意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2.说一说。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提醒: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2.练一练。〔1〕“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适宜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老师参与学生的活动。2.反应。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知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拟: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拟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拟适宜?〔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3.小结。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敏地选用适宜的方法,才能到达的效果。4.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提问:你有方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反应: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展交流。5.“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方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根底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反应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五、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假如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总说明“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泼的猜测、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根底上,灵敏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欢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地理论着、考虑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表达在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考虑、交流、理论、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考虑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究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开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完毕环节,老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详细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重点难点:认识周长,深入感悟周长的含义。教具学具: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____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师:为什么一只小蚂蚁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蚂蚁要被罚跑呢?休息了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多少,另一只呢?指名答复,师根据答复,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二、自主、合作探究1、看一看〔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2、摸一摸〔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4〕找黑板的周长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场,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3、描图形的边线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场的,又到哪里完毕。〔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小组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4、练一练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以下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三、深化练习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生上台指出。师:假如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生1:我认为有周长。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师:我们分两组进展辩论。〔分正方与反方〕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四、智力大比拼——稳固运用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五、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1三维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师: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究。3、学生反应。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十四:1补充: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惯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老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搜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理论,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才能。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稳固开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3、填空: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分数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可以正确读、写。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拟几分之一的大小。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学具准备:三张圆形纸片两张长方形纸彩笔胶带教学过程:一、产生分数“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出示主题图)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生答:苹果、矿泉水、蛋糕。)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学生答复:苹果每人两个,矿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块。)每人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两个苹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板书:2、1。半块蛋糕怎样用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假如知道,问:1/2是什么数?假如不知道,问: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评:学生在解决详细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需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孕伏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二、认识分数1.请翻开课本98页,自学这局部内容。评:学生有了认知冲突,会自主寻求答案。教者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简单的读书自学才能。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教学“1/2”的读法、写法及各局部名称。还有什么疑问吗?考考大家。①像“1/2”这样的数,为什么叫分数?②半块蛋糕为什么会用“1/2”这个符号来表示?(学生感到困难,播放分蛋糕的课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评:浸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符号感。结合分蛋糕,指名说“1/2”的含义,同位互说。2.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学生操作。张贴不同折法的作品,让其分别说出“1/2”的含义。3.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过“1/2”?评:把视角引向生活,结合生活经历进一步理解“1/2”。4.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吧?请翻开课本99页,做“想想做做”第1题。电脑对答案,的两题指名说考虑过程,后两题同桌互说。5.做“想想做做”第2题。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诉老师,你选第几幅图。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吗?评:增加情趣,显现教法灵敏。三、比拟大小分数是不是和整数一样,也存在大小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拿出三张圆形纸片,比拟一下这三张圆形纸片的大小怎样?①学生折“1/2”,涂色。②学生折“1/4”,涂色。③比拟涂色局部大小。张贴一个学生的涂色纸片。问:这两张纸中的涂色局部各用什么分数表示?你能比拟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板书:1/2>1/4。还可以怎样说?(1/41/8,1/4>1/8。⑥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拟,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联络生活经历理解:可以把圆纸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给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评:在操作中体会,在做中比拟大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容易发现规律。适时拓展,开展学生思维。①做99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2、3张纸条呢?你是怎么知道第3张纸条涂色局部占整体的1/6?(有的静止地看第3张纸条数出1/6,有的联络第2张纸条推出:1/6。)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联络?评:结合纸条图,把新学的分数纳入已有的数的知识构造中,建立数感。四、稳固深化我们做一个游戏: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与同组的小伙伴比拟一下它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在小组长带着下,比拟它们的大小。每组选出秀的一幅作品用胶带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出你要表示的分数。集体评价。指名说出其中分数的含义。评:折何分数,学生自主;比拟大小,学生自主;评价作品,学生自主。学生在自主的时空里,积极踊跃,容易有所创造。五、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你觉得还需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评: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开启下节课的所学,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总评:本节课,学生始终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根底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结实,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浸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详细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重点难点:认识周长,深入感悟周长的含义。教具学具: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____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师:为什么一只小蚂蚁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蚂蚁要被罚跑呢?休息了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多少,另一只呢?指名答复,师根据答复,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二、自主、合作探究1、看一看〔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2、摸一摸〔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4〕找黑板的周长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场,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3、描图形的边线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场的,又到哪里完毕。〔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小组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4、练一练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以下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三、深化练习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生上台指出。师:假如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生1:我认为有周长。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师:我们分两组进展辩论。〔分正方与反方〕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四、智力大比拼——稳固运用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五、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根底上,理解周长的意义。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才能,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考虑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二、探究新知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老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提问:什么叫做周长?(……..)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答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4.设疑:比拟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方法,假如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方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1〕出例如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6+4+6+4=20〔厘米〕6×2+4×2=12+8=20〔厘米〕〔6+4〕×2=10×2=20〔厘米〕〔3〕比拟。老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拟简便?〔小组讨论〕〔4〕反应归纳: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局部?〔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局部。问:10×2表示哪局部。〔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如今,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拟简便。三、稳固进步〔投影〕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练习找一件自己喜欢的外表是长方形的物品,想方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复习1、生汇报自己如今的身高2、根据学生的身高猜测老师的身高,引出上学期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师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