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东宁县职教中心学校魏研研【设计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文言文教学部分,中职学生需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诵读教材中的文言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对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注重文言文的诵读,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还要注重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教材分析】《劝学》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选读第一篇课文。本课节选自战国后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的作品《荀子.劝学》。《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反复阐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劝学》中作者旁征博引,反映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作者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中,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已具备了翻译浅显文言文的一些基础,所以教师只需对个别较难理解的文言词语、句式做出点拨即可。要逐步培养学生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自学能力,不断积累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使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内容,结合本文特点和学情分析,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3、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典范。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劝学》,走进荀子的《劝学》。学一学古人学习的方法。﹙二﹚整体感知﹝互动设计1﹞荀子简介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所著。﹙三﹚合作探究﹝互动设计2﹞课文诵读先由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劝学》,然后请学生进行点评,主要从文言文的句式节奏、断句、语气以及字音这几个角度来进行点评,教师适当点拨。点评之后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力求达到熟练,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打好基础。(互动设计3)理解文意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本注释及文言工具书来完成第一段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并由师生共同讨论所出现的文言语法现象。然后请每组学生选一段文字,学习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最后,由教师点拨,师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展示成果: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游水)②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每天,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2)动词的活用①动词作名词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流:水流)②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②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使……走得快)(4)数词的活用用心一也(一:专一)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学问丰富)(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多比喻帮凶、走狗,多含贬义)(4)上食埃土,不饮黄泉(古义:黄土地下的泉水;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5)用心一也(古义:因为用心,两个词;今义:对某事物动脑筋)(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安身;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倒装句①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蟹(有)六跪而(有)二螯(4)固定句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互动设计4〕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想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交流)(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意思?(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四﹚分析鉴赏通过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入对比喻论证这种写作方法的讲解。思考:作者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有什么好处?(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订正)﹙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总结﹙六﹚板书设计学习的意义“君子博学”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不可以已学习的作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贵在积累、贵在坚持、贵在专一(七)教学反思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是困扰我教学的一个难题,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总体上不高,个别学生学习起来还很吃力。这就是我想到,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需要重新改变教学的方法,首先,增加阅读时间,注重多读、多背。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