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_第1页
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_第2页
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_第3页
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_第4页
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242020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在埃及考古发现中,在属于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这一时期内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迦达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在涅迦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由此可以推断此时期的埃及()A.部落战争频繁 B.社会秩序稳定 C.王权已经萌芽 D.贫富分化严重2.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3.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D.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4.观察如图,对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所处历史时代基本相同②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两端③通过丝绸之路间接交流④建立平等友好外交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叙述的是()A.修建金字塔 B.创建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 C.创立基督教 D.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6.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7.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并连成一体。”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十字军东征 C.丝绸之路开通 D.蒙古人西征9.如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 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 C.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 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10.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指出:“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由此判断米兰多拉推崇的是()A.人文主义 B.城邦自治 C.因信称义 D.君主专制11.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2.启蒙运动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革命思潮,其促进社会改造的理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均有体现。如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A.社会契约 B.国家干预 C.自由竞争 D.浪漫主义13.英国当代哲学家约翰•格雷指出:“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启蒙理性”具有突出之处是因为受到_______的影响()A.宗教改革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科学革命14.某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词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的统一15.如图漫画原载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是对当今某国的政治制度的生动描绘:一棵大树有三个树杈,其中一个树杈已被当前某个人所取代。这种政治制度是()A.议会代表制 B.责任内阁制 C.三权分立制度 D.两党制16.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意大利的统一17.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殖产兴业②制定宪法③文明开化④主政复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如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劳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工业革命推动工业人口的增长 D.殖民扩张增加了工业收入19.某班高一学生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为《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他梳理的目录如表,你认为合理的是()①人口爆炸和大城市②火车和蒸汽机③妇女地位和童工④大众消费与休闲娱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是()A.拉美独立运动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国际工人运动 D.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21.某书写道:“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由此推断该书应该是()A.《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人权宣言》22.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如此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格雷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 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23.标志着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的事件是()A.第一国际成立 B.巴黎公社建立 C.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24.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是指()A.实行企业国有 B.允许私人企业存在 C.建立工农联盟 D.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因自己不同的民族特点表现了各自独特的类型。其中印度的独特类型是()A.进行资产阶级武装革命 B.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 D.通过改革走向现代化之路26.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在于()◆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①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③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约,重新瓜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叙述的是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③1945年成立联合国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29.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C.彻底打破苏联威胁 D.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30.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苏弱美强下苏联不得不妥协 B.赫鲁晓夫主动放弃世界争霸 C.美苏领导人都热爱世界和平 D.美苏要尽力避免世界核大战31.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其意义包括()①促进日本经济发展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有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④利于形成不结盟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如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A.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 B.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D.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33.如图是关于欧洲福利国家的漫画,作者认为欧洲福利制度的推行()A.降低了就业热情 B.加剧了财政负担 C.抑制了贫富分化 D.维护了社会公平34.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B.美国各阶级对立 C.美国社会歧视妇女 D.美国的社会运动35.苏联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其共同点是()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C.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D.加大农业投入,给予企业自主权36.如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是()A.美苏的争霸 B.欧洲的联合 C.欧洲的争夺 D.东欧的剧变37.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与之相关的有()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共和国②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③古巴宣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④南斯拉夫实现社会主义自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8.以下徽标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9.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对该论断分析正确的是()A.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任何战争 B.每个国家都将共同走向发展和繁荣 C.联合国确保了世界永久和平 D.各国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需要和平40.如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蕴含的理念是()A.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B.文化多样化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 D.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二、非选择题(40分)41.(14分)史料与辨析材料一从莫斯科的退却开始了。……整天嘘气成冰,鼻孔和眼睫毛下吊着一根根冰柱,想一下什么都很吃力,在这种可怖的寒冷中德国士兵战斗着﹣﹣不再是为一种理想或为一种意识形态而战,不再是为祖国而战。他们什么也不问,盲目地作战,不想知道前途是什么。习惯与纪律使他们打下去;外加求生本能的闪现。当士兵的心灵已变麻木时,当他的力气、他的纪律和他的意志已经耗尽,他就倒在雪地里。如果他被人看到了,人们就踢他一脚,打他一掌,使他依稀地恍悟到他在世上还有未了之事,于是他就蹒跚地爬起来,摸索着前进。但是,如果他躺在他倒在的地方太久了,晚了,似乎被人遗忘了,他就躺在路旁,任凭风从他身上吹过,任凭随便什么东西一股脑往他身上盖。﹣﹣德国军官亨利希•哈佩关于莫斯科溃退的回忆(节录)(1941年12月)材料二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军队进攻了中途岛。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区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势。昨天和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但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对于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罗斯福要求对日宣战在国会的演说(1941年12月8日)材料三部队既无弹药,也无食物。保持接触的只剩六个师的单位。南方、北方和西方前线出现解体迹象。有效指挥已不可能。东北战线变化不大:一万八千名伤员未作任何包扎,又无任何药品,第四十四、七十六、一百、三百零五及三百八十四步兵师已被歼灭。由于三面都被强行突破,战线已被粉碎,防守据点和掩体只在城内还有,再守已无意义。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军队要求许可立即投降,以便保全全部的生命。﹣﹣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向德国最高统帅部请求投降的电报(1943年1月24日)(1)判断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三则史料在内容方面反映的共同趋势。(3)简要辨析三则史料的特点与价值。42.(14分)经济与国际关系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材料二(2)材料二中上升曲线部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分析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材料三(3)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杜鲁门主义,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43.(12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材料一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摘编自人民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材料三目录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分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解答】根据唯物史观,艺术是现实的反映,出土陶器上的“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体现了艺术中的王权意识,表明当时埃及的王权已经萌芽,故C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汉谟拉比法典》。【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所以,《汉谟拉比法典》应由楔形文字书写而成,故B正确。A项是古埃及的文字,C项是古代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D项是中国商代文字,均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3.【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世界古代史上各大帝国存在的大体时期。【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在公元前336年到前323年昙花一现,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到476年,拜占庭帝国是395﹣1453年,奥斯曼帝国是1299年﹣1923年。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4.【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是公元前206年﹣220年,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东西并立于亚欧大陆两端,并通过丝绸之路间接交流,但并没有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所以,①②③均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D正确。A项是埃及人,B是印度人,C项是罗马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均不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6.【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解答】材料展示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特别是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故D正确。封臣不是奴隶或农奴,不是封君的私有财产,有很大的人身自由,故A、C错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是封赐土地,不是军事远征,故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世纪的欧洲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7.【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通过所学和材料内容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不断扩展、多分布在大河流域。【解答】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古代文明散布在亚非欧三大洲,有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①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中西方之间就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故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②正确;古代文明之间不是绝对独立、封闭的,如中西方之间就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故③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明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文明分布在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而古埃及文明则分布在尼罗河流域。故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④正确。故选①②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侧重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呈现多元特征,各文明之间是不断交流的,不是绝对封闭隔绝的,但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交流的范围较小。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中的,世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并连成一体,我们可知这就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B.十字军东征主要是欧亚之间的关系。C.丝绸之路也是沟通欧亚之间。D.蒙古人西征也是涉及到欧亚两大陆,不涉及到整个全球。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特别是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人类文明和全球化产生的影响。9.【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结合图片航线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航线经由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古巴、海地并发现新大陆;1487年迪亚士经由葡萄牙﹣﹣非洲西南端﹣﹣印度洋﹣﹣返航;1497~1498年达•迦马经由葡萄牙﹣﹣好望角﹣﹣印度首次找到东方航线,1519~1522年麦哲伦经由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的探索,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本题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历程进行分析解答。10.【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根据材料中“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可知,米兰多拉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即推崇人文主义。【解答】A.根据材料“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可知,米兰多拉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即推崇人文主义,故选A。B.材料强调的是尊重人的价值和作用,提倡人的自由和解放,并没有关于城邦自治的信息,故排除B。C.因信称义是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新教的信仰理念,是反对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排除C。D.君主专制下,抑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自由,明显与材料思想不符,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侧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为了反对封建天主教的思想束缚,14﹣17世纪,意大利掀起了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11.【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解答】“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C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文艺复兴,早已发生,排除;启蒙运动产生于17、18世纪,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12.【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需要,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竞争的论点。【解答】A.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卢梭的主张,故排除。B.国家干预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需要,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竞争的论点,故C项正确。D.浪漫主义是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主张,以及启蒙运动之后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形式,与材料人物和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属于重点考查内容,考生应加强相关试题的练习。13.【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依据材料“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可以看出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与自然科学的影响的有关,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商业革命以及价格革命,故ABC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条件,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是启蒙运动兴起的技术条件。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光荣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中此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以及使用非革命的手段,明显可以看出是英国光荣革命的特点。B.美国独立战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C.日本明治维时期日本的天皇不是由议会选举的。D.德意志统一是用暴力手段完成的。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光荣革命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来分析。【解答】A.材料明显反映的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没有涉及到议会代表制的内容。B.责任内阁制,主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的体制,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C.材料中judicial,译为“法庭的;审判上的”主要是指司法权力,legislative是立法机关的意思,从图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材料中能够可以看出特朗普总统牢牢掌握着行政大权。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D.材料没有体现出两党制的特点。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分权制衡政治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6.【分析】本集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法国大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B.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场革命应该是法国大革命。C.美国南北战争是在19世纪中期。D.意大利统一也是在19世纪中期。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法国大革命的时间特征以及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7.【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结合明治维新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措施解答。【解答】依据材料“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可知,反映了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经济措施是殖产兴业,政治措施是制定宪法,社会文化措施是文明开化,故①②③正确。主政复古不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中反映的都是就业人口的比例,并没有反映出劳动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B.材料看不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从43%增长到了55%。D.材料看不出殖民扩张,增加了工业收入。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①人口爆炸和大城市属于工业革命对社会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②火车和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表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③妇女地位和童工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的影响。④大众消费与休闲娱乐属于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0.【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图中人物的历史作为。【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了中国辛亥革命,提拉克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马赫迪领导了苏丹反英大起义。这些人物是亚非拉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故B正确。A、D两项概括片面,故排除。图中人物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故排除C。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亚非拉人民的抗争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要求学生结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A.这是读书的作品,没有讨论共产党人的意图。B.这是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也没有反映出共产党人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要求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人权宣言》没有涉及到共产党人的要求。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共产党宣言》内容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一战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信息不是对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危害进行预测。B.材料是在一战之前,英国外交大臣对当时的欧洲格局的预测,因为当时欧洲形成了两大集团的对峙,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会对欧洲的文明以及欧洲在世界中的核心地位构成巨大冲击。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不会改变欧洲的地位。D.1914年还没有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浪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一战的背景以及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解答】A.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没有实现社会主义,故排除;B.巴黎公社运动是工人运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故排除;C.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故正确;D.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比苏俄1917年的时间要晚,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于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难度系数易。2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侧重于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企业的所有制,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谁,只是在讲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故排除;C.材料中涉及的经济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政治方面,故排除;D。”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说明新经济政策就是使得农业、工业同商业、交换发生联系,也就是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是经济与市场的关系,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知识的迁移和概括的能力,难度系数中等。25.【分析】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20年开始,印度在甘地的领导下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故B项正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是以和平方式进行,而非武装革命,故A项错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没有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故C项错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26.【分析】本题考查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故①②③正确。现在都还没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联合国家宣言》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材料的能力。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找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的特征来分析。【解答】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以后战胜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体系;②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也是战胜国安排二战后国际格局的会议;③1945年成立联合国是在二战后期按照战胜国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要维护战后的和平,也是确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一战之前的两大集团对峙。故选:A。【点评】解答准题要搞清楚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杜鲁门主义,要求学生结合杜鲁门主义的背景特征来分析。【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到稳定欧洲秩序的特点。B.从材料可以看出是二战以后,美国要挑起零到世界的重担,这是典型的要谋求全球霸权的意思,也符合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C.美国在战后是要称霸全球,而不是要维护两极格局。D.美国二战后是要在全球称霸,而不是要确保原有的势力范围。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征,以及当时的世界格局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9.【分析】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切断西柏林的交通,而美国通过空运对柏林进行支援,使得德国分裂为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和西方国家控制的联邦德国。【解答】A.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与材料时间和内容不符,故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切断西柏林的交通,而美国通过空运对柏林进行支援,使得德国分裂为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和西方国家控制的联邦德国。故B项正确。C.彻底打破苏联威胁所发过于绝对,故排除。D.北约建立的时间为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结束后,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冷战。考生应对冷战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概括分析能力。30.【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美苏两国在军事上势均力敌,为了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二者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解答】A.通过材料中“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分析出,美苏都竭力防止战争,不只是苏联的妥协。故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撤回古巴导弹只是不想引起美苏的核战争,并非放弃世界争霸,且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美苏两国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是出于本国利益着想,况且二者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冷战,造成是结局是动荡不安,故C项说法有误。D.美苏两国在军事上势均力敌,为了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二者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美苏争霸,侧重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二者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1.【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万隆精神”。【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是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形成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的统称;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日本属于殖民国家,故排除①。②③④均属于“万隆精神”的意义。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六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出现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C.什么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比较低,而失业率和物价都比较高,反映的是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D.材料看不出社会福利开支的增大。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3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措施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福利压垮了政府,但没有体现出降低就业热情。B.从材料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欧盟的福利措施使得政府喘不过气来,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福利制度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材料信息看不出抑制了贫富分化。D.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维护了社会公平。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征和消极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4.【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体现的是黑人和妇女争取权益的社会运动。【解答】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第三幅图内容不符,故排除。B.阶级对立指的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而材料体现的不是阶级的对立,故排除B项。C.美国社会歧视妇女和图二无关。故排除。D.三幅图体现的是黑人和妇女争取权益的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侧重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是重点考查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训练。3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经济的探索,侧重于考查的是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探索的共同点。【解答】A.斯大林上台以后,尤其是在一五计划以后在探索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正确;B.不符合当时的苏联的史实,故排除;C.指令性经济之下是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的,故排除;D.加大农业投入的是赫鲁晓夫,给予企业自主权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探索过程中的共同点,做这样的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不同点即可排除,难度系数中等。36.【分析】本题考查东欧剧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中的目录内容,结合东欧剧变的内容解答。【解答】依据图示中目录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东欧剧变的内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图示中目录的内容,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东欧剧变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37.【分析】本题考查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与之相关的”。【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斯拉夫的欧洲国家,不属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范畴,故④与之无关,排除。①②③均与之有关,合题意。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亚非拉独立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38.【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全球性经济组织”,结合四幅图示经济组织的地区和性质解答。【解答】注意限定信息“全球性经济组织”,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①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世界银行和④世界贸易组织均是世界性的经济组织,正确。③欧盟是欧洲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组织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9.【分析】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是指各国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需要和平。【解答】A.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任何战争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如2003年就爆发了伊拉克战争。故排除A。B.当今世界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每个国家都将共同走向发展和繁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C.联合国确保了世界永久和平,说法过于绝对,当今世界局部战争仍然在不断发生。故排除C。D.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是指各国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需要和平。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侧重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也应看到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40.【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依据材料“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可知,环境保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体现了加强了地球之间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多样化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故ABD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40分)41.【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1)本小问,依据三则材料,结合史料的分类解答;(2)本小问,依据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3)本小问,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材料的来源、内容、类型以及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解答】(1)本小问的类型,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依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演说稿,属于文献史料;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是电报,属于文献史料。(2)本小问的趋势,依据三则史料的内容可以得出反映了法西斯逐渐走向失败。(3)本小问的特点和价值,依据三则史料,结合所学从来源、内容、类型以及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故答案为:(1)材料一是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材料二是演说稿,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三是电报,属于文献史料。(2)共同趋势:法西斯逐渐走向失败。(3)从材料来源看:三则史料分别产生于1941年和1943年,都是二战亲身亲历者或当事人所留下的直接反映二战历史的相关史料,比较贴近历史原貌,都是一手史料。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一是德国战败军官的回忆,注重描述历史现象和具体细节;材料二是美国总统的演说,有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但重点在价值判断;材料三是德国军队高官的电报,注重描述客观历史现象。从三则材料类型看,因类型不同,材料一、材料二相对更为生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材料三则相对而言更为客观。总之,在进行历史研究过程中,应该尽量占有各类史料,选取有代表性的史料,并且辨析史料的来源、史料描述的内容特点以及史料作者的主观意图、价值取向等,才能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形成准确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分类和价值,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马歇尔计划,第一小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1)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全球联系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全球联系加强,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主要的表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