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内蒙古建设厅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分析报告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5〕153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区农村牧区垃圾治理、提高农村牧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我区农村牧区现状,借鉴广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先进经验编制本报告,为我区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垃圾处理项目做参考,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无害化处理技术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管理体系,有效避免处理水平低下、投资巨大、运行费用高昂等不可持续运行状况。一、我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个后发展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债多,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垃圾处理方式较单一自治区建设科技开发推广中心2015年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共实地调查2498户,其中1296户农牧民垃圾处理方式为随意丢弃,占51.88%;899户农牧民垃圾当作燃料或在地头直接焚烧,占35.99%;中转处理119户,占4.76184户,占7.37%,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采用堆肥方法进行垃圾处理的情况。11%秸秆25%建筑垃圾2%废品废物6%动物粪便56%随意丢弃52%中转处理5%掩埋7%焚烧36%目前,农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成分构成也发生较大变化。据对包头市土右旗的统计和测算,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每日约为0.73公斤。在垃圾成分构成上,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产生比较多的是厨房残余类、塑料薄膜类和废纸类,其比重占外,部分地区还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旧电器类垃圾。2.现有的乡镇环卫队伍不健全在人员编制、经费拨付等方面五花八门,勉强维持最基本的运营;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整治的村级保洁工作刚刚起步,公共财政投入缺乏制度保障。3.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低、环境污染危害大、回收利用率不高通过调查发现我区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随意堆放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如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和沟门镇:村庄建有垃圾池,乡镇有资金有垃圾处理设施和制度规范,镇里成立了乡村垃圾染周边环境和地表水源。露天堆放,有些地方甚至采取堆放于公路、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围村堵路现象,由此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地表饮用水源,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和主要河道下游的城镇取水供水造成极大地严重威胁。比如农村垃圾具有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干湿”垃圾混合,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来也有其特殊性。再如,一些地方对农村垃圾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置方式,由于长期无法分解影响了土壤结构。总体上看,我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堪忧,即是村民卫生意识淡薄的结果,也折射出农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乏力和公共产品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相关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不够,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任重道远。二、适合我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常规技术根据我区农村牧区垃圾处理现状,根据国际和国内现行的垃圾处理技术体系,适合我区农村牧区垃圾处理技术有:卫生填埋农村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是将经过焚烧或其它方法处理后的残余物送到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其原理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将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并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无害化焚烧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等可燃成分较多,具有很高的热值,采用科学合理的焚烧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无害化焚烧处理是一种深度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焚烧设备内的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3个阶段将其转化为残渣和气体、SO2等可经济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化(燃烧后垃圾的体积可减少90%~95%)和无害化(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在焚烧过程中因高温而被有效破坏)。焚烧是垃圾处理中实现三化最好的方法: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特别是减量化一项,可以成功的减少90烬一般有两个渠道:卫生填埋和再利用(做农田肥料等)。热解生活垃圾热解包括热解炭化和热解气化技术。热解炭化技术将生物质垃圾(以废弃树枝、杂草、秸秆为主)热解炭化后所得产品为生物质炭和可燃气,最终产物可燃气可用于炊事和取暖,烘干等,生物质炭可以用于农户自用燃料或直接还田改良土壤,给农民直接或间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处理生物质垃圾(农作物秸秆、杂草、树枝废弃物)为主,可处理的垃圾类型单一热解气化技术将可燃生活固体垃圾(除建筑垃圾和金属外)在缺氧状态下热解气化和燃烧,使垃圾中的不挥发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然后将可燃的挥发性气体过氧燃烧除尘后,送入余热锅炉,回收其热量用于供热,很好地解决了烟气污染问题,无二次污染,烟气达标排放,尤其对抑制二恶英的产生有显著效果。但前期设备投资大。堆肥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厨余、瓜果皮、植物残体等)可采用堆肥法进行处理。堆肥技术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降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化学过程。按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堆肥、动态但肥效损失大、运转费用高。综合利用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综合利用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以下4种形式:再利用、原料再利用、化学再利用、热综合利用。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以达到垃圾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建议农村垃圾应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方案选择原则本着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发展理念,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主要采取“村屯收集、乡镇转运、旗县(区)处理”、“村屯收集、乡镇转运、片区处理”和“就近就地处理”三种模式。各地选取何种模式,应根据距离市县垃圾处理厂(场)的远近情况而把握:一是距离旗县(区)垃圾处理厂(场)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主要采取“村屯收集、乡镇转运、旗县(区)处理”模式,重点加快距离旗县(区)现有垃圾处理厂(场)20沿线、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景区景点周边的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配20集、乡镇转运、片区处理”和“就近就地处理”模式。“村屯收集、乡镇转运、片区处理”,是针对零散规模较小的村屯,通过分片区建设垃圾处理厂(场)和垃圾转运站,让周边农村按村收镇运的方式,把垃圾统一收集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场)处理。二是针对我区农村点多面广、位置偏远的特点,农村垃圾“就近就地处理”模式将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攻方向之一。各地应因地制宜采取堆肥、发酵、热解、焚烧和微生物处理、卫生填埋等处理方式,注重成本低、简单易行、可复制推广的适用技术和设施建设,建立以就地处理为主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三是对农村生活垃圾“就近就地处理”问题,强调要分类处理,并分别采取回收利用、堆肥或厌氧消化生态处理、集中收运无害化焚烧或热解处理、就地填埋或用于铺垫村屯道路路基等处理方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治理。在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路径和方案时,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微循环,分布式设置处理单元,生态处理优先的原则,不照搬城市垃圾处理办法和技术路线,不求“千村一面”,不搞“一刀切”。忌用大工业思维方式谋划农村牧区垃圾处理途径,垃圾处理方案应通过科学论证、实地勘察、审慎研究并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确定。四、工作思路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纳入管理治理体系;推进公共财政均等化;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村屯延伸;依托农村一是实现主要旗县(区)现有垃圾处理厂20公里范围内的“村屯收集、乡镇转运、旗县(区)处置”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覆盖。从实际出发重点处理好边远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农村基本实现环卫保洁达标和垃圾集中处理,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二是做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在村屯建设垃圾池,在乡镇驻地或大的行政村建设垃圾转运站,在县建设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等的要求,确定农村环卫保洁标准,垃圾转运站、垃圾池、焚烧炉(热解炉)建设布点,跨县域垃圾处理及处理半径的划定,以及建设投资等。对于边远地区以减量为主,分阶段实施,不求一步到位。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遴选适用技术。比如,对有机垃圾的处理,一是堆肥,二是焚烧(热解);对非有机垃圾处理一是回收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