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9页共49页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奉献宏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奉献宏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教学准备:演示文稿。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出示ppt: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____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声誉头衔。二、初读课文〔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出色奉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存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出示ppt(句子):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四、深化读书,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2.分段段意出示ppt: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波、募捐购置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第7、8自然段提醒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妙的内心世界。五、引导质疑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六、布置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奉献宏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奉献宏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居里夫人非常伟大;居里夫人很傻〕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那么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3.引导发现,深化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出示ppt(句子):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示ppt: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宏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非常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存的奉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生:〔略〕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生:没有师:那她有的只是……生:简陋的实验室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非常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二〕体会重点句理解1.出示ppt: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1〕读懂了什么?〔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2.出示ppt: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理论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群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1〕读懂了什么?〔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出示资料: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大公无私、伟大……〕〔2〕赞美的读五、从三克镭的用途上体会伟大六、比照体会“伟大”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七、归纳结论如今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八、布置作业1.写感受2.给课文换题目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居里夫人传[备课思路]《居里夫人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人物传记的特点,即历史性和文学性在作品中的高度统一。详细而言,一方面通过阅读作品,理解居里夫人的历史真实,即她的生平事迹、科学奉献,认识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之处,同时又要体会作者浸润其中的强烈情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目的]一、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才能。二、理解人物传记的根本常识,学会写人物传记的方法。三、认识居里夫人执著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四、讨论成功与荣誉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五、通过比拟分析^p,体会作者浸润作品之中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一、认识居里夫人执著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二、通过比拟分析^p,体会作者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一、从详细事件的分析^p中,认识居里夫人的精神和品格。二、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型]老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讨论。[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师生分头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伟大奉献以及别人对她的评价。课上进展交流。第一课时一、理解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它记录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人性的开展,所以它能散发出永久和辉煌的艺术魅力。1.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狭义的人物传记那么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传记,但这种狭义的传记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暂且称它为他传。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需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同时,在不违犯根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展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和生动。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奉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虽然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实现认识自我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传记的认识价值愈益显示出来。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妙的人生。”他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此外,人物传记还有道德功能,可以对读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不同时代,各个民族都是把自己理想的人物作为典范,要求整个民族学习。传记是其中最方便的形式,传记所具有的真实性和艺术性能产生特殊的魅力,获得极好的效果。罗马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称他写作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为楷模指导自己的一生”。二、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一位的女科学家:在所有的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她说:“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艰辛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展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事迹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位女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居里夫人传》,进一步理解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伟大女性。三、介绍居里夫人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并进展归纳概括。可包括以下内容要点: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波兰籍的法国科学家。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兀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伯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别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由于长期工作在高放射性的环境中,她于1934年死于白血病。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贫寒的,提取镭的艰辛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她和居里一起回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他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四、关于《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笔和心记录了母亲在科学道路上不畏困难、孜孜以求的光芒一生,表现了母亲的高尚品质。她在《居里夫人传·前言》里这样概括母亲的高尚品质:“坚决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奉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承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些就是玛丽·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我希望读者在人生暂时的荣枯浮沉中,能随时加以辨识。”在阅读课文时,应注意体会这一点。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课文写的是居里夫人在经历了艰辛卓绝的工作获得研究成果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后,面对荣誉和将来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状态。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根底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没有渲染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做出的突出奉献,而是重点表现了居里夫人在获得成就后,面对荣誉的内心状态和对将来的生活态度。这节课,我们要结合对课文的分析^p,详细理解居里夫人是如何面对荣誉和成就的。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要求:全文按自然分节,共5大段。请同学们概括出每段的内容要点。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1)找关键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p等。(2)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内容加以概括。讨论、归纳:第1段:荣誉给居里夫妇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宏大的困扰,成为阻止他们前进的力量。当荣誉降临到居里夫妇身上时,千百万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可是人们关注的并不是他们事业的进展情况,他们的私生活和工作的实验室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居里夫妇的生活,成了时髦酒馆里的谈话资料”,他们的工作情景也被编成挖苦剧在剧院里上演。这一切严重干扰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沉思和宁静”,所以作者说荣誉是“用它的全部重量牵制他们,力图阻止他们向前进”。与人们的狂热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在荣誉面前,居里夫妇并没有“以新的姿态出现”,而是一如平常地在实验室工作,并且由于局部镭的丧失延缓了工作使得“两个人都很沮丧”。他们只是希望人们能为制镭工作提供帮助。第2段:荣誉不仅没有给工作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珍贵的时间。这让他们非常痛苦。在极大的荣誉面前,居里夫妇感到了极度的不安,“两个物理学家确实是失掉了内心的平静”,各种来信费去了居里夫人不少的时间。她在信中说:“永远是嘈杂不堪,人们正在尽力阻碍我们工作。……不承受任何访问——但是人们仍旧打搅我;我们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荣耀毁坏了。”而工作所需的实验室和盼望巳久的经费却迟迟不来。第3、4段:居里夫妇的天性使得他们采取了回绝荣誉的态度。居里夫妇天性超脱、纯朴,这使他们团结一致,逃避尊荣。居里夫人一生逃避别人的赞羡,因为她的生活太忙,责任太多,不能浪费一分精力。居里夫人只有在安静的实验室中和亲密的家庭环境中才能获得快乐。第5段: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随意;对待科学,她只重事不重人。他们穿着随意,住渔家房舍,居里夫人的装束像农村妇女,会赤足坐在门口石级上抖掉鞋里的沙子,这一切让追踪的美国记者目瞪口呆,因为这与想象中的居里夫人实在相差太远,而当他自作聪明地想“利用这个时机问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时,居里夫人脸色严肃地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不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她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由以上分析^p,我们不难看出居里夫人荣辱不惊的高尚人格和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三、补充阅读,进一步认识居里夫人高尚的精神品格要求:阅读《居里夫人给外甥女的一封信》和《居里传》(节选)(材料印发给学生),对文章作简要分析^p。讨论、归纳:在《居里夫人给外甥女的一封信》中,居里夫人说,蚕在短暂的一生中,“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地感动了我”。她以蚕自比,要在短促而脆弱的生命中,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的努力,不问原因,不问结果。这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在《居里传》(节选)局部中,居里夫人表述了科学发现对她的意义:科学的发现只会使她在研究工作中勇气更足,把工作推向前进的愿望更加强烈。此外,还表达了她对待科学发现的态度:不从科学发现中谋取任何物质利益,她和丈夫从未为自己的发现申请任何专利,也没有任何细节的保存,而是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人类,为人类的事业造福。这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四、分析^p本文的写作特点1.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作者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开的采访报道,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2.饱含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作为传主的女儿,作者对母亲伟大而艰辛的人生经历充满亲爱和感慨,这使得她在记述中饱含个人感情,这字里行间的浓烈情感需要我们仔细体味。例如:“玛丽只用一句话——一句她常常当作箴言说的话,一句比一部书更能表现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话——完毕了这次会谈:‘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确实最能代表她的科学精神,作者给这句话加上了两个修饰语,说明居里夫人就是坚持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科学职守,这是一个献身科学的人的箴言,所以作者饱含感情地说,就是一部书——就像自己倾心而写就的这本《居里夫人传》——都不如这句话可以这样深化准确地昭示一个科学巨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人生。此外,作者的这种感情有时也是比拟复杂的,出于对母亲的同情和保护,作者有时把人们好心的敬仰和热爱曲解为可笑的行为,对当时的采访报道也不乏挖苦意味。例如文中说:“这千百万人把他们的热心献给居里夫妇,却要换回极大的补偿!这两个学者已经赠给他们的利益(这种发如今知识上的价值,它治疗一种可怕的病症的力量)还不能满足他们。”对人们的热心和崇敬一概下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的,这一点也应客观认识。五、全文总结本文饱含深情的笔调,引用了大量真实材料,记述了居里夫妇在面对荣誉时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状态,表达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真正的科学精神。六、写作训练(课后完成)要求:试着给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小传(略记人物的生平事迹或生活片段)。建议:选择自己比拟熟悉或者资料容易搜集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值得“立传”的地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三姐教学目的:1、会认“喉”等六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3、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教学重点、难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以及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展点评、小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2、考虑:课文是分几局部写的?重点局部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四、稳固练习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板书:山歌唱得好5*、刘三姐人品更好热爱家乡疾恶如仇深受爱戴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枣儿枣儿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剧情,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2.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才能目的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才能。德育目的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开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3.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得意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非常亲近。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土,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三、引读进步,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老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多媒体显示: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关于男孩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____?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关于枣儿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也可点评。活动成果展示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思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2.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3.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关于男孩4.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欢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得意的天性。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土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分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关于枣儿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展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开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7.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照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四、深层探究,打破难点1.揣摩语言,分析^p以下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学生考虑、品味。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2)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3)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5)“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喧嚣之后是平静,躁动之后是安宁。(6)道德、伦理、亲情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不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身影的离去愈映出心灵的坚守,时空的超越反铸成情感的皈依,走出去的人们总有回归故里的那一天。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自由发言。生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生2:枣儿象征着故土。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分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生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土,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化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土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化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生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沉乡情。生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生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分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生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生5:表现了社会的深化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开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老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考虑,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五、课堂小结《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神经。仁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味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七、布置作业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渐渐吃,才能吃出个甜味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快乐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出塞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才能。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想像才能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才能。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读诗,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可以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如今,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这样学习开场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老师进展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搜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假如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3、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开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才能。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根底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老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老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搜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刚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2、学生自学古诗,老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六、教学小结,完毕授课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2、演示课件,完毕授课。《出塞》教学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学时既尊重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找到文本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点,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力求使课堂教学到达“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这样设计把学生看作有个性的认识主体、看作理论的主体、自我开展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才能以及创新才能。本课采用的是以“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状态,让学生可以学得有趣、有效。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简单举例如下:1、营造创新气氛,激发创新兴趣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泼起来。因此,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消费生浓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2、加强教学评价,让创新更具理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应当有意识的建立开展性的评价观,这个评价应当是多元的。教学中,老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将打破老师主观评价的形式,以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既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为互动性。同时老师还要擅长把课堂上一闪即逝的创新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才能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神鸟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4、初步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蔼良愿望表达出来的。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构造,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2、齐读课题3、提醒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4、小结: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1、快速阅读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2、带着课后考虑题再次读课文。板书设计: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多音字〔略〕狗神鸟猫乌鸦第二、三课时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2、初步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提出不懂的问题。3、理清文章构造。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1、指名读1—3自然段。〔1〕神鸟的神奇之处表达在哪儿?〔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3、全班汇报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2〕出示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要点:①两人有约定出示: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用“既……也”说一句话。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犯了约定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出示:〔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1〕表达的情感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欢之情。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仁慈之心的赞扬。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妙心愿。〔2〕是怎么表达的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1〕指名读第17自然段〔2〕可汗说“确实没方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回读课文,概括答复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犯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归纳板书:狗可汗捉神鸟讲猫乌鸦仁慈聪明忠于职守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消除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四、布置作业:1、完成造句2、积累词语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展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课文目的: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波炉采购合同(3篇)
- 幼儿园老师开家长会发言稿
- 中队长述职报告范文
- 晋升转正述职报告
- 销售工作心得体会(35篇)
- 匆匆的读书心得感想(33篇)
-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4单元单词表
-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阶段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术前准备的合格率
-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 水池防腐涂层施工方案范本
- 路面水稳层施工方案(完整版)
- 2023年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范文(4篇)
- 煤矿瓦斯超限分析及预防措施
-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样板
- 涂层工安全操作规程
- 含砷硫化铜精矿的氧化焙烧
- 维修电工高级实操题库
- 风电场安全性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