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_第1页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_第2页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_第3页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_第4页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三、运行维护模式一、面临的形势四、综合业务平台一、面临的形势(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的新要求(二)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的新要求

1、国家信息化建设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举措。近年来,在“中办发<2002>17号”和“中办发<2004>34号”等重要文件的指导下,国家级的政务网络资源开始整合,一批“金”字工程的信息化项目和四个国家级的基础信息库相继启动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项目开始实施,基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我们开始步入政务公开和服务社会的轨道。这些都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的新要求

2、新时期水利工作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并将水利信息化列入了到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成效,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全面启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抓紧实施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基本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大力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二)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网络的重要性1、信息社会网络的重要性2、网络是水利信息化最重要的3、网络是防汛的生命线4、网络是水利工作的信息中枢实时水情传输视频会议系统(二)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了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重视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了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开始了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的建立。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规划、行业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经验交流、标准和宣传。(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1、是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要高度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保证已建系统充分发挥效益上面下功夫。各单位要尽快理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维护部门,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1、是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部信息办要加快《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的编制工作,使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规范化。长远来看,要注意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资源整合,要逐步由信息化职能部门接手,实行统一的运行维护管理,避免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更好地发挥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运行维护外包等新的管理模式。(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2、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的重要环节是水利信息系统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水利信息系统故障处理的主要依托是贯穿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工作(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信息化保障环境(组织、制度、安全、运维)数据中心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用户应用支撑应用信息服务信息汇集与存储水利通信设施及水利信息网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业务应用(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3、是水利信息化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保证了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了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转保证了工作人员的顺利工作(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3、是“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在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行业政策未出台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托相应机构,或在部门已建立的水利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支持中心,协助完成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技术支持中心需要建立服务对象及服务承担人的档案,实现问题提交、问题跟踪、问题更新、问题处理、处理记录、解决方案查询等工作。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必须投入专项维护资金。根据国家相关的投资政策,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年度运行维护费需要考虑信息的更新问题,取费标准应高于一般工程建设投资5%运行维护费标准。(三)水利信息化对运行维护的新要求3、是水利信息化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

06年7月,水利部综合办公系统应用培训暨试运行动员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维护制度,对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落实维护责任制。要明确专门的维护队伍,配足人员力量,落实专项维护经费,保证系统故障的及时处理;要逐步建立各司局应用管理员与专门维护队伍合理分工、相辅相成的维护机制。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三、运行维护模式一、面临的形势四、综合业务平台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一)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特点简单维护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单机的维护网络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建设和应用分散管理1999年-2004年基于应用、系统、硬件、软件、设施等的分别管理统一服务管理2004-水利信息化的统一运行维护(一)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发展历程盲目服务被动服务主动自动服务阶段简单维护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二)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

1、得不到充分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后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却远未达到相应的重视程度,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管理经常被认为是简单“操作”。2、缺乏组织领导绝大多数单位设有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机构或部门,但基本没有确定专门的运行维护机构来,是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二)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

3、缺乏人员队伍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队伍,或仅仅聘用个别的计算机维护人员,保障不了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4、运行维护难度大设备多、终端多、厂商多、应用多、用户多、故障多

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二)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5、运行维护要求高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队伍,或仅仅聘用个别的计算机维护人员,保障不了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6、运行维护工作分散建设管理的各自为政直接导致了运行维护的各自为政,从而出现了效率降低、人员浪费、资源浪费的现象。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

7、运维水平低下关键的配置信息登记不完善同一问题屡屡发生每次变更后引起系统不稳定解决故障和问题效率低应急处理水平低人员技术水平低设备信息社会,运维原始社会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的主要问题

8、运维流程不规范,工作如救火9、缺乏运维经验,缺乏长期和复杂系统的规划,缺乏主动服务10、信息技术自身的不稳定11、运维经费不足12、工作人员信息化素质不高13、信息化项目重建轻管14、用户满意度差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三、运行维护模式一、面临的形势四、综合业务平台三、运行维护模式(一)体制模式(二)服务管理模式(三)运行维护经费(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

(一)体制模式运行维护工作三大要素:PPT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

(一)体制模式模式优点缺点简单人员维护(借聘人员,雇员制)成本低已不能适应需求分散部门维护相对独立,职责分明资源浪费,整体效率低,外包服务成本相对降低,水平提高不熟悉业务,人员流动性大统一服务管理资源共享,高效,协调较难,对人员要求高混合模式较好地符合实际需求涉及的因素多,较难掌握

(一)体制模式1、简单人员维护: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强的工作,主要是缓解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不足。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难符合要求。政府雇员是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雇佣的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的优秀人才,一种崭新的、灵i活的机制,有益补充,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一)体制模式2、分散部门维护:目前相当多的一些单位采用的模式,信息中心、水文部门、防汛部门、水保部门、水调部门等等人力、财力、技术等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某些部门间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

(一)体制模式3、外包服务: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责权分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我国市场尚不规范水利行业极少尝试将信息中心解脱出来存在风险保密问题

(一)体制模式4、统一服务管理:部分单位采取的模式资源整合、共享效果好运行效率高有利于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量大、难度大、压力大,对人员要求高

(一)体制模式5、混合模式:实事求是尚需检验和探索三、运行维护模式(一)体制模式(二)服务管理模式(三)运行维护经费(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

(二)服务管理模式1、平面化:一人多能,什么都干职责不明确效率低,水平有限2、模块化:按业务横纵分组,确立职责效率有限

(二)服务管理模式IT服务管理中心

原厂商及开发商数据库组IT服务管理平台安全组网络组应用组系统组一线服务二线服务厂商服务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终端设备、广域网络、局域网络、通信系统和应用系统,硬件及业务软件,基础设施、终端用户3、立体化:

(二)服务管理模式3、立体化:提高一线支持的知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减少二线工作量(成本几倍)一线二线之间的有效协作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整体提高运营的质量提高运维部门的生产率80%的服务用于解决20%的问题

(二)服务管理模式3、立体化系统可用度=(所同意的正常服务时间-停机时间)/所同意的正常服务时间稳定度,系统正常运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可维护度,能让系统持续动作的能力可服务度,对厂商合作管理的能力三、运行维护模式(一)体制模式(二)服务管理模式(三)运行维护经费(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三)运行维护经费

1、背景信息系统建成后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成为了水利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的瓶颈。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设备、网络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安全设施和运行环境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逐渐扩大,从事运行维护工作的部门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要求逐渐增高,但人员、经费却相当紧张。

各单位上报经费缺少依据和标准,审批部门也缺少审批的依据和标准运行维护费东拼西凑,勉强支撑进一步做好水利信息化的运行维护工作,加大运行维护工作力度,增加运行维护人员投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提高运行维护的水平和质量,最大程度地保障水利各项办公业务的正常开展,是各单位信息化运维护部门目前最为迫切的需要。(三)运行维护经费

2、意义(一)是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水利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的重要基础(四)使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费有章可循(五)填补了我国行业信息化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的空白(三)运行维护经费

3、几个原则:(1)全面性:尽可能地做到全部覆盖(2)科学性:结合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和编制(3)系统性:将各个方面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4)可操作性(5)可扩展性(三)运行维护经费

4、总体结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和外包服务(1)硬件: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硬件、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硬件等(2)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和数据。(3)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机房值机、通信线路租赁、异地维护和技术准备(4)外包服务:系统外包服务、硬件金(银)牌服务和软件金(银)牌服务(5)调整(三)运行维护经费

5、网站的运行维护费用序号 项目 费用(万元)1 人工(2万/人/年)14.002 Web电子邮件运行维护 5.003 网站应用项目开发 12.004 信息资源开发 5.005 会议报道差旅费 6.007 网站宣传 3.008 网站软硬件维护 10.009 资料费 3.0010 其他 2.00

合计 60.00(三)运行维护经费

5、网站的运行维护费用(1)硬件: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多媒体设备(2)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和数据。(3)外包服务:系统外包服务*数据维护:通用数据:文本数据、外文翻译、动画数据、音视频数多媒体数据专用数据:专业数据库维护工作:用于数据更新的外购、数据处理、整理,数据恢复及更新;本职工作除外(三)运行维护经费

5、网站的运行维护费用文本数据(元/千字),外购(70.00),数据加工(20)中外对译(元/千字),外购(180.00)文本资料数据外购(元/千篇),550.00图片数据:分辨率:<=640*480,10.00;<=1024*768,30.00;<=2048*1056,50;>=2048*1056,120.00动画数据:图片动画:<=5秒,50.00;每增加2秒,25.00;流式动画,<=10秒,500.00;每增加5秒,300.00音/视频数据,每分钟100.00/200.00(三)运行维护经费三、运行维护模式(一)体制模式(二)服务管理模式(三)运行维护经费(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

中国水利信息网网络中心是一家依托中国水利信息网,为水利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的机构。现有正式员工13人,聘用员工11人。采取的模式:(1)体制模式——统一服务管理(2)服务管理模式——立体化(3)运行维护费——按项目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1、建立健全了机构网络中心总工防汛部数据库应用运维电子政务部网站部运维部网管(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网络部①部信息化建设是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的,这个机构是比较健全的。②运行维护只是这个机构的一项作用或功能。③部网络中心是能够为水利信息化提供支撑和保障的。(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2、明确了岗位职责(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网络组总体职责①总体规划、设计、实施;②管理规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③有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④骨干网及水利部机关部门网的运行、监视和管理;⑤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⑥水利信息网资源和应用情况的调查,权威发布有关统计数据;⑦与其他相关单位的业务联系;⑧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2、明确了岗位职责(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组长*局域网管理员*广域网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巡查员)*一线运维工作师若干2、明确了岗位职责(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组长全面负责网络管理工作。局域网管理员负责部机关局域网管理维护,包括部机关网络、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网络接入、宽带接入、拨号接入、无线局域网、局域网内通用服务器、视频监控系统、防病毒系统、KVM系统、磁带备份系统等。广域网管理员负责广域网管理维护,包括水利信息网骨干网、水利部与其他相关单位网络互连、互联网接入、对外服务服务器、VoIP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审计系统、邮件系统等。局域网管理员和广域网管理员管理范围分界线为广域网和局域网相互连接的防火墙或路由器(防火墙或路由器由广域网管理员管理)。网络安全员(网络巡查员)负责网络安全体系的配置、监控管理,以及网络运行状况监控。一线维护工程师负责部机关个人计算机维护、宽带接入用户计算机维护、拨号接入用户维护、网络日常值班。3、加强了制度建设(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1)综合管理篇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水办【2006】495号)《水利部政务内网管理办法》(水办[2006]254号)《水利部政务内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办水文[2006]183号)《水利部政务内网身份认证系统及数字证书管理办法》(办水文[2006]189号)中国水利信息网用户入网守则中国水利信息网入网协议书(附入网备案表)中国水利信息网宽带上网管理规定水利部网站信息发布管理若干规定3、加强了制度建设(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2)内部管理篇运行值班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 用户服务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资料管理制度 帐号管理制度 网站服务制度 电子邮件服务 安全管理制度(3)其他4、重视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4、重视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水利信息网安全应急预案5、加强人员技术培训6、解决运维管理经费7、重视技术交流研讨8、扩大技术服务范围9、提高支撑保障作用(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维护规程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维护经费测算 对运维部门的几点建议:(四)网络中心运行维护工作转变定位,提供主动服务(急诊医生-保健医生)高效率,低成本是方向提高运维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提高信息系统投资回报率提高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向防患于未然努力配合好业务应用系统的发展,当好系统建设参谋提供更多的有用支持和服务提出服务承诺,实现量化管理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二、运行维护工作现状三、运行维护模式一、面临的形势四、综合业务平台四、综合业务平台(一)网络中心实时水情监控平台

(二)网络中心综合业务平台

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模式

谢谢!水利部水利信息心钱峰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

基本内容与基本规定

冯鸣

一、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分中将向大家介绍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七项基本的工作内容。要想更准确的了解征管工作的各项内容,需要准确的掌握理论内含,因此,在以下的讲解中,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各项征管工作的概念,帮助大家理解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内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七项基本的工作内容(一)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六)税务检查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一)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1.1、概念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税收收入是税收基本职能之一,任何税收制度必须通过税收征收管理才能实现。具体说:通过税务登记管理将税源纳入税务机关的监控中;通过纳税申报管理掌握纳税人涉税资金运动情况;通过税务检查督促纳税人依法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通过为纳税人服务培养纳税意识,形成全社会依法纳税环境。这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保证了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因此,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是税收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1.2、解读: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征税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活动,是将税收政策贯彻实施到每个纳税人,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就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个概念。(一)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1.3、理解: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它呢?在征收与缴纳的过程中,征收方是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是国家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的执法主体,即税务行政主体。它是指享有税收行政职权,能以自已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缴纳方,税务行政管理行政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单位。法律、法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单位是税务行政管理的相对人,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一)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2、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税收征收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有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基层税务机关日常大量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可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理解。因时间关系,宏观内容我们不在这里讲解了,待大家在工作岗位上自学理解。从微观上理解主要包括:征收、管理、检查三个方面。这三大方面直接在工作环节上具体划分为税务登记、帐薄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六个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环节都有其具体的方式、条件、时限和严格的程序要求,这些将在下面的讲解中了解到。(返回)(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概念税务登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第一步。为什么要进行税务登记呢?因为通过税务登记,可以使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便于有效地组织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解读什么是税务登记呢?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定制度。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其他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种类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停业和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税务登记证件应当载明的内容办理税务登记就要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是纳税人接受税务管理,承担纳税义务和享受有关纳税权利的证明,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税务登记证件应当载明的内容有:纳税人名称、统一代码、法定代表人、详细地址、经济性质、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主营、兼营)、经营期限和证件有效期限等。(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税务登记证件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税务登记证件的种类包括税务登记征及其副本、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税务登记证件由县级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核发。什么样的企业发税务登记证?什么样企业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在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对下列纳税人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1、从事生产、经营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纳税人;2、从事生产、经营虽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纳税人。对下列纳税人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2、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3、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办理税务登记、发税务登记证件的作用办理税务登记、发税务登记证件对企业或经营者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可大了:纳税人在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到银行开立账户;到税务局申请减、免、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征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和其他有关税务事项。由此可以看出,税务登记证件是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合法通行证。(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2.2税务登记的内容开业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以下证件: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等。(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一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在什么情况下办理变更登记处呢?发生改变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或经济类型、住所和经营地点(不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增减注册资本金、改变隶属关系、生产经营期限、改变或增减银行帐号、生产经营权属等。在什么情况下办理注销登记?纳税人因经营权限届满而自动解散;企业由于改组、分级、合并等原因而被撤销;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址迁移而涉及改变原主管税务机关的;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以及纳税人依法停止履行纳税义务的。(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停业、复业登记实行定期定额税款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业户,在工商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内需要停业的,应持有关证件、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停业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批准停业。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登记申请,经确认后办理复业登记。(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外出经营,指纳税人到外县(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进行生产经营的,必须持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及填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税务登记证》副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向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购买填开发票,缴纳税款并接受税务管理。(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扣缴税款登记对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单位和个人统称扣缴义务人,应当于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什么是代扣代缴,是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负责对纳税人应纳税款进行代扣代缴。即由支付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从所支付的款项中依法直接扣缴税款,如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应税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什么是代收代缴,是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收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负责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收代缴。即由与纳税人有经济往来的单位和个人在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依法收取税款。如:受托加工单位;商业批发企业、生产销售原油重油单位。(二)税务登记的概念与内容税务登记证管理税务登记证件管理一般包括税务登记证的核发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验证、换证等。

(返回)(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3.1、概念帐薄、凭证管理是继税务登记之后税收征管的又一重要环节,在税收征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帐薄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连续地记录其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册或簿籍。凭证是纳税人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纳税人的经济收入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纳税人的账簿设置是否规范,用以记帐的凭证是否合法、有效,对纳税人经济、应纳税额的计算将产生重大影响。(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3.2、内容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薄。帐薄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要求:

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帐和办理账务;聘请上述机构或者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对扣缴义务人的要求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对凭证的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合法的原始凭证是指套印税务机关监制章的发票、凭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套印监制章的专用票据和财政部门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据等。(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必须将所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按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什么是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资金的获得、使用、耗费、分配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规范的总称。包括:财务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各项收入的管理,费用开支的范围和标准等。会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会计事务处理进行规范的总称。包括: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会计账簿的设置和要求,财产清查办法、会计师报表种类、格式、编制方法等。(三)帐薄、凭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发票发票管理也包含在账簿、凭证的部分中,这一内容将由我们发票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解。这项工作也是我们讲广义征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省现行征管机构的设置中,发票管理部门是独立于征管部门之外的一个部门,即省、市都设发票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发票印制、发售管理等工作,可见它的重要性。

(返回)(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4.1.1概念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是现代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内容向税务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界定纳税人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在申报期限内有无应税收入和所得,是否享受减免税,都应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申报方式和法定的申报期限将纳税申报表及其它纳税资料及时送达主管税务机关。(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申报期限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或者应解缴税款的期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报期限最后一天如遇公休假日的,可以顺延一天。公休日指: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及周六、周日。另外,经主管部门年批准可以调整休息日的,如申报期最后一天是企业休息日的也可以顺延一天。(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4.2.内容4.2.1四种主要的纳税方式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四种方式,纳税人可选其一:①在法定的纳税申报期内,由纳税人自行计算、自行填开申报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申报。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税银联网,纳税人在银行开设税款预储账户,按期提前储入当期应纳税款,并在法定的申报纳期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由税务机关通知银行划款入库。③在法定的申报期内,纳税人持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以及应付税款等额支票,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集中报缴数字清单、支票,统一交由国库办理清算。④对于未在银行开立账户的纳税人,可按现行办法在办理纳税申报时以现金结算税款。(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四种主要的申报方式。纳税申报方式,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后,在其申报期限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的形式。主要采取四种方式:①直接申报。②邮寄申报

③数字电文申报

④其他方式。

(下一节)(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直接申报。又称“上门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这是一伸传统的申报方式。

(返回)(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邮寄申报。是指纳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批准,通过邮寄方式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及有关资料的方式。采用这一方式申报的,要使用统一的纳税申报专用信封,并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申报凭证,以寄出的邮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返回)(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数字电文申报。是指纳人、扣缴义务人经过税务机关批准,通过税务机关确定的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如、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电子方式报送纳税申报表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及有关资料的申报方式,这是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一种快捷申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返回)(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定期定额税款征收方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定期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进行核定,并定期进行相关税种的税款合并征收的一种征收方式,它主要适用于账册不健全,难以查清其真实生产经营收入的个体工商户。对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适用下列二种申报纳税方式:一种是简易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和期限缴清税款,即视为已申报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合并征期,是指对月纳税额较少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可以实行按季度或半年合并征收税款,并在季度终了或半年期满之后10日内缴纳的一种方式

(返回)(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申报表及要求。全省统一的纳税申报表格式、税款缴款书。具体填报内容包括: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计税依据;扣除项目及标准;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应退税项目及税额、应减免税项目及税额;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滞纳金等。(四)纳税申报制度的概念与内容延期申报的管理延期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规定延期申报的条件主要是不可抗力和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避免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如风、火、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纳税期限内由于帐务未处理完毕,不能计算应纳税额,如中外合作开发的项目,中外各方分别进行财务核算审计后,再计算项目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由于外方通常是聘请境外会计公司对其境内外的经营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审计,有时会出现在纳税期限内账务处理未完的情况。批准其延期申报的具体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已批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每月还必须根据企业上期实际缴纳税额或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税额预缴税款。(返回)(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1概念税款征收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环节,税款征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税款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确定的标准和范围,将纳税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从纳税人角度看,税款征收的过程同时也是税款缴纳的过程,是一个事情的另一个侧面。狭义的税款征收,仅指税款缴纳入库的过程。我们这里讲的税款征收,均指广义的税款征收。(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2内容税款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方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各税种的不同特点,征纳双方的具体条件而确定的计算征收税款的方法和形式。税款的征收方式,按照应纳税额计算、入库的方式以及征收手段等标准划分,可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2.1.1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分类。“查帐征收”—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账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依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税款的办法。适用于财务制度健全,能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的单位;“查定征收”—即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从业人员、生产设备、耗用原材料等因素,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对其生产的产品查实核定产量、销售额并据以计征税款的征收方式。一般对账册不够健全,但是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纳税单位,采用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即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税商品,通过查验数量,按市场一般销售单价计算其销售收入并据以征税的征收方式。是对经营品种比较单一,经营地点、时间和商品来源不固定的纳税人的一种征收方法。它适用于城乡集贸市场的临时经营和机场、码头等场外经销商品的课税;“定期定额征收”—即由税务机关对一些营业额、所得额不能准确计算的纳税人(如小型工商户)由税务机关按期核定应纳税额并定期实行多税种合并征收的征收方式。适用于允许不建账、难以查清其真实经营收入的个体工商户。(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按应纳税税额的缴库渠道分类。“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即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或收取款项时,对纳税人的应纳额依法代为扣缴或收缴的征收方式。它适用于税源零星分散、不易控管的少数税种的征收。如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委托加工应纳消费税产品的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税款”—即由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按照税务机关核发的委托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报的名义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征收方式。适用于小额零散税源的征收。“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这种征收方式主要适用于用现金、支票完税的定期定额户及临时经营户税款的征收。如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临时发生纳税义务,需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以拍卖或变卖所得缴纳的税款等。“其他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征管改革的不断推进,适用现代结算方式的发展,利用信息系统,积极推广使用银行卡、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特别是我们即将开通的12366特服,当其职能全部开发利用后,将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安全的纳税工作平台及解决纳税事宜的快速通道。(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按征收手段分类。“纳税人自行缴纳”—纳税人自行缴纳有两面二种。一是由纳税人自己计算应纳税额,自行申报、自行缴纳;二是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纳税人自行申报、自行缴纳。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调纳税额或对其定额进行调整。“税务机关强制征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扣缴税款或者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还包括对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经营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以拍卖和变卖所得,抵缴税款。(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2.2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税义务或扣缴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及时入库,各个税种规定了纳税期限。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期纳税(多数),另一种是按次纳税(少数)如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期限一般分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临时经营者应纳的营业税)。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为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税款。又如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税款延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缴纳、解缴税款。同时,由于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特殊困难的客观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经省地税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同一笔税款不得滚动审批,批准延期内免予加收滞纳金。这里所说特殊困难是指纳税人有下列之一的情形:①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大较大影响;②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③国家调节经济政策和行政指令对某些纳税人的直接影响。(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征收滞纳金。纳税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上述规定解缴税款的,都属于税款的滞纳。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2.5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一种税收优惠措施,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要求,对某些纳税人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一种税收特别措施。目前减、免税的形式有三种:①法定减免。即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减税、免税,具有稳定性、明确性的特点。②特案减免。是对个别、特殊情况,专案规定的减免。特案减免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税法频布后,根据情况的变化所作的新的减免税规定;二是某些不能或不宜在税法中一一列举,而需要彩用专案规定的减免。③临时减免。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特殊、暂时困难而临时批准的减免税,通常是定期或一次性减免。减免税种类有三种:①减税和免税。即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或全部免征。②起征点。是计税依据达到国家规定数额开始全额征税的界限。计税依据数额未达到起征点就不征税;达到起征点就按其全额征税,而不是仅就超过部分征税。③免征额。是计税依据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计税依据中预先减除一定的数额,对免除的税额不征税,只对起出该数额的部分征税。(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完税凭证。完税凭证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收取税款时使用的专用凭证,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凭证。具体有以下5类:①完税证。包括税收通用完税证(是税务机关自收现金税款时使用一种通用收款凭证)、税收定额完税证、税收转账专用完税证等。②缴款书。包括税收通用缴款书(纳税人直接向银行缴纳及扣缴义务人向银行汇总缴纳税款时使用的一种通用缴款凭证)、税收汇总专用缴款书。③印花税票。是在凭证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额,专门用于征收印花税款,并必须粘贴在应税凭证上的有价证卷。④扣税凭证。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人扣收税款、费用时使用的一种专用收款。税务机关委托的代征单位代征税款时不得使用此凭证,应使用税收通用完税证或定额完税证。(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5.2.7退税。退税是指在发生超纳、误纳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依职权或应纳税人的要求,将已入库多征的税款依法退还给原纳税人的一项税款征收制度。退还税款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依职权主动退还,另一种是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纳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五)税款征收制度概念与内容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评估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确定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对不同纳税信誉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管理办法。2002、8、9日执行。我省将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为A\B\C三级。其中被评为A类企业的纳税人,享有①办税服务厅可优先受理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及其他涉税事项;②领购发票可放宽限量;③原则上实行两年内免予纳税检查(群众举报的税务违章违法案件以及上级部署的统一检查除外),但如有主观故意偷、逃税行为的,要从严处理;④税收方面的评先评优,首先从中产生。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有效配置征管资源,提高质量的效率;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税收服务,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返回)(六)税务检查的基本概念与内容6.1概念税务检查,也称纳税检查。它是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代扣代缴义务情况进行的审查监督的管理活动。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活动。税务检查的主体是税务机关,税务检查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和干预,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税务检查的客体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税务检查的对象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六)税务检查的基本概念与内容6.2内容征收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税务检查按照检查的性质和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税务稽查机构的专业检查,和征收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税收违法的情况多种多样,形成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一些情节复杂、手段隐蔽、后果严重的偷税骗税行为必须有专门从事税务稽查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查。这部分内容将由负责此项工作稽查处的同志进行专题讲解。我在这里要向大家讲解的是,在日常的税收征管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是很严重的的税收违法乱纪法行为,如税收程序上的违法、纳税人在某一方面、某一问题上的违法,如果都由税务稽查机构来处理,不仅浪费稽查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力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反而将低了税务检查的效率。对这种税收违法行为,主要以征收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为主。(返回)(六)税务检查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征收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的概念是指税收征管机构或者管理机构对征管中的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或者防止在征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进行的税务检查。如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的对办理出口退税进的检查,对民政福利企业的专项检查,对零申报企业的专项检查,对申请延期纳税是否符合延期纳税的检查等等。检查的对象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者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具有事前检查和事中检查的性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问题严重之前进行处理,或为避免以后出现问题打基础。因此,这种检查往往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7.1概念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对其实施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法律规范都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的。同样,法律责任制度也是一部法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部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惩治违法行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7.2内容按照不同的标准,税收法律责任可做以下分类:(1)根据责任性质的不同,税收法律责任可分为二种:①行政责任。是指有关主体因违反税收行政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法律后果,这是其实施一般税收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是《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最主要的一类法律责任,是有关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②刑事责任。是指有关主体因实施严重税收违法行为、触犯刑律所承担的法律后果。(2)根据责任主体的不同,税收法律责任分为四种:①纳税人的法律责任;②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③税务人员的法律责任;④其次人员的法律责任。(3)根据违法行为内容的不同,税收法律责任可分为四种:①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②违反税款征收的法律责任;③违反发票管理的法律责任;④违反税务检查规定的法律责任。(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的,应当负什么行政责任?举例20条(1)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应如何处理?(征管法第60条)(2)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

(3)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4)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5)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ⅰ(6)不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第二款)(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7)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0条第三款)(8)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应如何处理?(细则第90条)(9)非法负责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造完税凭证的应如何处理?(细则第91条)(10)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应如何处理?(征管法第61条)(1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2条)(七)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内容⑿偷税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3条)⒀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4条第1款)⒁不进行纳税申报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4条第2款)⒂逃避追缴欠税,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5条)⒃骗取出口退税,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6条)⒄抗税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7条)⒅欠税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8条)⒆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69条)⒇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应如何处罚?(征管法第30条第2款、细则第94条)(返回)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一)《征管法》及其《细则》1.1概述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征收和缴纳的有机结合,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向互动的链条,他们统一于共同的规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征管法》《细则》。《征管法》《细则》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法律及规章,是对我国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之方式和程序的标准和规范的设定。《征管法》由全国人大发布,《细则》由国务院发布。为使法律易于理解、便于遵守和执行,由《细则》使《征管法》的一些原则性的条款进一步具体化,可对一些专业概念展开解释,并在符合立法宗旨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对有关征管工作的程序、条件、手续、要求做出详细的规定,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所以说《征管法》《细则》是我们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律、规章,首先要学好每条每款,用好每条每款。(一)《征管法》及其《细则》1.2《征管法》《细则》的适用范围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的“各种税收”。目前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有18种,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停征)、筵席税(停征)、车辆购置税。(一)《征管法》及其《细则》1.3我国现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划分1、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资源税,证卷交易税(未虎征前对证卷交易征收印花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公司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出口产品退税及新办企业所得税等的管理。2、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新办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暂停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部分)等。(一)《征管法》及其《细则》1.4征管范围争议的解决原则《征管法》《细则》没有规定的,按照各税种实体法中征收管理的特殊规定进行税收征管,当两者对同一征管事宜均有规定或冲突时,应适用《征管法》《细则》的规定。2.1由于税收征管的业务量大、复杂程度高、涉及面广,只靠《征管法》《细则》不能满足税收征管的需要,还必须有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办法。《征管法》《细则》明确规定了由国家税务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21个制度办法,为制定必要的规章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起到了规范税收规章立法工作的作用。

二、配套的制度办法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1、信息化建设办法。:细则第4条: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2、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规范。细则第6条: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3、举报税收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细则第7条: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办法以及奖励标准由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4、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细则第10条:税务登记办法由税务总局制定。(2003、12、27,总局7号令发,2004、2、1日执行。与之配套的税务登记办法若干规定及税务登记换证办法总局于2006、3、16日出台。目前我们省已于5月份在鞍山、营口两市结合征管信息化试点工作,布置了税务登记换证工作,决定8月份开始换证,全省其它地区明年年初进行。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5、税务工商联系制度。细则第11条:工商机关向税务机关定期通报的具体办法由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制定。(2003、7、8,国税发[2003]81号发,2003、9、1日执行。我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3、9、27日,以辽国税发[2003]193号,联合转发并下发了《辽宁省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实施方案》,我局2003地方税收政策汇编下658页。6、税控装置推广办法。细则第28条:税控装置推广应用的管理办法由税务总局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4]110号文件,已于2004、8、24下发。目前我省因正在集中人力、物力搞地税三期工作,因其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必需以信息化为依托和载体,所以暂缓税控机的推广,待地税三期工作结束后,预计2007年初再推广。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7、申报纳税制度。细则第30条:明确税务机关应建立健全纳税申报制度。我省现在执行的是辽地税发[2000]33号,《辽宁省地方税收纳税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及辽地税函[2002]91号,《关于加强农村偏远地区个体工商业户申报纳税管理的意见》)8、税款征收管理制度。细则第38条第1款: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款的征收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9、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细则第38条第3款:税务机关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出口退税管理办法。10、完税凭证管理办法。细则第45条:完税凭证的式样及管理办法由税务总局制定。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11、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办法。细则第48条: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的评定办法由税务总局制定。2003、7、28日国税发[2003]92号发。我省办法先于总局于2002、8、9日以辽地税发[2002]58号发。12、阻止欠税人出境办法。细则第74条:阻止欠税人出境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公安部制定。13、欠税公告办法。细则第76条: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实行定期公告的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总局于2004、8、18日以9号令发布,2005、1、1日执行。我省已“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局关于贯彻实施《欠税公告办法(试行)》的通知,辽地税发[2005]63号。14、税务检查工作规程。细则第85条:税务检查工作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15、税务检查证与税务检查通知书管理办法。细则第89条: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式样、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16、税务登记证件式样的制定。细则第12条4款:税务登记证件的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国税发[2006]38号已于2006、3、16下发,前面已经谈到我省执行情况。17、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管理办法。细则第51条:纳税人有义务就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18、扣押、查封抵税资产处理办法。细则第69条: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地商业企业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可以由税务机关变价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19、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式样的制定。细则第87条: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20、税务文书格式的制定。细则第107条:税务文书格式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二、配套的制度办法具体制度办法21、税务代理委托管理办法。细则第111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以上介绍的是税收征收税管理中应遵循的基本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省局、市局在工作实际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及实施方案。这些制度办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税收征管实践的运用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不再适用的制度可以取消,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制度。二、配套的制度办法2.3解读以上介绍的是税收征收税管理中应遵循的基本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省局、市局在工作实际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及实施方案。这些制度办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税收征管实践的运用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不再适用的制度可以取消,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制度。三、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问题前言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税收征收管理过程它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说它繁杂而系统是因为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6大环节(税务登记、账薄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纳税检查、违章处罚),其核心是税款征收的过程。依法征税,依率计征,这里不仅有法律上程序上的综合要求,还有税种会计制定相关政策的约束。在这个环节里,税收实体法所要贯彻的各税制要素,如纳税人、纳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目、税率、减免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环节的确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和税款缴纳方式等都在这个环节得到了贯彻,是其它征管理环节所不能替代的。此外,税款征收在税收征管的各环节中都能体现。税款征收是以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为前提的,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有可能发生在税收征管的各环节。如在税务登记环节,有可能在未办理或在办理税务登记的过程中,发生纳税义务;在账簿凭证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纳税义务。在纳税检查环节,很可能发现纳税人应履行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这些都涉及到税款征收。因此,税款征收是税收征管的目的;是税收征管的起点,也是归宿;是各种制度的载体。由于征管工作的繁杂和系统,使得我们在开办12366之初来设定纳税人要咨询、解决纳税事宜的问题就无从把握,因为不同时期、不同时间纳税人咨询的内容也会有不同和侧重。比如,一个新的税收政策的调整或出台、一项新的制度的实施、一个办法的贯彻、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这些变化,都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在这里设定的基本问题,仅是根据现行的基本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做个初步的假设,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将会是错综复杂的。(一)企业已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应该到何地、持什么手续办理税务登记?(征管法15条;细则12、13条)1.11、开业税务登记的办理时限和地点。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登记;②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③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2、填写税务登记表。上述人员向税务机关申报输出税务登记时,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主姓名及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的号码;住所、经营地点(注册地点);登记注册类型;核算方式;生产经营范围;注册资金(资本)投资总额、注册资本金账户的开户银行和账号;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联系等。(一)企业已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应该到何地、持什么手续办理税务登记?(征管法15条;细则12、13条)1.2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提供的证件资料。①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工商登记表或其他核准执为登记表复印件;②有关机关报、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③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④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会成员名单;⑤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⑥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⑦信所或经营场所证明;⑧委任代理协议书复印件;⑨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还包括需要提供的相应证明、资料。⑩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企业在外地的分支机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在办理税务登记时,还应当提供由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出具的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证明。(二)如何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征管法16条、细则14条)2.1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形。有下列变化之一时,应办理变更登记:改变单位名称或法定代表人;改变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或经营地址;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